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完美其實是一種傷害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從前,一位老和尚想從兩個弟子中選一個做衣缽傳人。

    一天,老和尚對兩個徒弟說:“你們出去給我揀一片最完美的葉子。兩個弟子遵命而去。不久,大徒弟回來了,遞給師傅一片樹葉說:這片樹葉雖然並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的最完整的葉子。二徒弟在外面轉了半天,最終卻空手而歸,他對師傅說,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樹葉,但總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人們的初衷總是最美好的,但如果不切實際地一味找下去,一心只想十全十美,最終往往是兩手空空。

    直到有一天,我們才會明白:為了尋找一片最完美的樹葉,而失去了許多機會是多麼的得不償失。

    世間許多悲劇,正是因為一些人熱衷於追求虛無飄渺的完美,而忘卻了任何一種正常的選擇都可以走向完美,完美不是一種既定的現象,而是一種日臻完善的執著追求過程。

    其實,任何一種平淡的選擇或開始,只要後面的過程得當,期間必定蘊含著許多奇跡,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能脫離實際而片面追求完美。

    一片最美的樹葉,需要擁有一份理智,一份思索,一份對自身實力的審視和把握。

    凡事苛求完美,收獲的只能是無窮無盡的煩惱。哲人說“完美是毒。”事事追求完美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它就像一個毒餌,吸引著煩惱和憂愁,聚集在你的心頭。我們所處的世界就不是完美的,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是。

    所以,人生中我們要像前面故事中的大徒弟一樣只要不好高骛遠,而靜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揀你認為相對完美的樹葉。

    人生的缺憾有其獨特的意義,我們不能杜絕缺憾,但我們可以升華和超越缺憾,並且在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缺憾可以當作我們追求的某種動力,如果我們能這樣看,就不會為種種所謂的人生缺憾而耿耿於懷。

    有了缺憾就會產生追求的目標,有了目標,就如同候鳥有了目的地,即使總在飛翔,累的上氣不接下氣,有期望的目標,總是能夠堅持下去。

    如果事事追求完善,都要拼命做好,這會使我們自己陷入困境,不要讓盡善盡美主義妨礙我們參加愉快的活動,而僅僅成為一個旁觀者,我們可以試著將“盡力做好”改成“努力去做”。

    謝爾.西爾弗斯坦在《丟失的那快兒》裡講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圓環被切掉了一塊,圓環想使自己重新完整起來,於是就到處尋找丟失的那快兒。可是由於它不完整,因此滾得很滿,它欣賞路邊的花兒,它與蟲兒聊天,它享受陽光。它發現了許多不同的小快,可沒有一塊適應它。於是它繼續尋找著。

    終於有一天,圓環找到了非常適合的小快,它高興極了,將那小塊裝上,然後就滾了起來,它終於成為完美的圓環了。它能夠滾得很快,以致無暇欣賞花兒或蟲兒聊天。當它發現飛快地滾動得它的世界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時,它停住了,把那一小快又放回到路邊,緩慢地向前滾去。

    人生確有許多不完美之處,每個人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缺陷。其實,沒有缺憾我們便無法去衡量完美。仔細想想,缺憾其實不也是一種美嗎?

    生活也不可能完美無缺,也正因為有了殘缺,我們才有夢,有希望。當我們為夢想和希望而付出時,我們就已經擁有了一個完整的自我。生活不是一場必須拿滿分的考試,生活更像一個足球賽季,最好的隊也可能會輸掉其中的幾場比賽,而最差的隊也有自己閃亮的時刻。我們的所有努力就是為了贏得更多的比賽。當我們能繼續在比賽中前進並珍惜每場比賽時,我們就贏得了自己的完整。

    大多數人都知道斷臂的維納斯的塑像,她的斷臂當然不是雕塑家的初衷,而是從地下挖掘出來時無意中給碰掉的,可是人們卻驚訝地發現她是如此之美。也許這種美恰恰就在於她的殘缺---失去雙臂,這就是殘缺美。失去也是得到,有缺憾的地方正好給人們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有志者總是在這樣的信念下追求著。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打開兩扇心靈窗戶,只開一扇窗,就會視野狹隘,使自己變得孤陋寡聞,只能看到比自己遜色的人;多打開一扇窗,眼前就會變得豁然開朗,不僅會欣賞到自然美景,而且還會接觸到智慧和才能比自己更優秀的人。

    追求完美沒有錯,可怕的追而不得後的自卑與墮落。即使缺陷再大的人也有閃光點,正如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一樣。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照樣可以贏得精彩的人生。

 

上一篇:真正的幸福在哪裡
下一篇:黃念祖居士《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第四卷16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