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菩薩寶鬘論》講記(十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菩薩寶鬘論》講記(十四)

達真堪布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在這裡接著給大家講《菩薩寶鬘論》。
  
  
三世所積諸善根,回向無上大菩提。
  
  “三世”,是指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將這三世當中所積累的諸多善根,都要回向給無上大菩提,無上大菩提就是佛果。我們可以回向給眾生,使其成就佛果,也可以回向給自己,使自己成就佛果。
  
  無論你是回向給眾生,還是回向給自己,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開無上大菩提。回向給眾生:願這些善根成為眾生早日成就佛果的因緣。回向給自己:願這些善根成為自己為眾生早證菩提的因緣。我們都應該這樣回向。
  
  發心和回向,一個是在善根的前面,一個是在善根的後面,一個屬於前行,一個屬於後行。兩者都要具足兩個條件:第一,為了一切眾生;第二,回向無上大菩提。回向時若沒有具足這兩個條件,就不是菩提心,不是正確的回向,也不是完整、圓滿的回向。
  
  我們可以回向給眾生獲得無上大菩提,也可以回向給自己獲得無上大菩提,這兩種回向都是正確的,其他的回向都不如法、不正確。我們現在所做的回向,是不是菩提心的回向?是不是一個正確、圓滿的回向?大家都要搞明白。
  
  把功德回向給他人,也是一種布施。對一個有智慧的人來說,善根是最珍貴的。我們斷執著的時候,最後要斷的就是對善根的執著。
  
  那諾巴在依止上師帝洛巴的過程中,主要斷的是對法的執著。那諾巴當時是一位很偉大、很有名氣的法師,是一位精通三藏、精通五明的班智達,有很多屬於世間的神通、能力等成就,講法滔滔不絕,手下有不計其數的弟子。從“智慧空行母指點他”這件事上就能看出,他和空行護法能夠直接交流了。但是他對法的執著特別強,特別執著這些形式,執著自己的形象,因此沒有成佛。
  
  那諾巴去拜見上師帝洛巴的時候,正好趕上了帝洛巴在烤魚吃,其實這都是帝洛巴給那諾巴的示現,目的是讓那諾巴斷法執。後來那諾巴依止了上師帝洛巴。在依止帝洛巴的過程中,帝洛巴給那諾巴的很多竅訣在表面上看都是惡的。上師帝洛巴經常讓那諾巴偷東西、搶東西,讓他去做一些壞事,也是為了讓他斷法執。
  
  現在一說功德、善根、福德的時候,我們都會說:“我所有的善根、福德都可以回向給眾生。”我們為什麼是這種狀態呢?因為我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善根、福德帶給我們的利益,對法、對善根的執著不是很強,所以非常大方。對智者來說,善根第一,生命第二,財富第三。但是對愚者來說,正好是相反的:財富第一,生命第二,善根第三。這就是智者和愚者的差別。
  
  以前有個公案。佛在世的時候,遇到了一位乞丐,這個乞丐特別想供養佛,但是他除了手裡有七粒米之外,沒有別的東西可以供養,於是他就把這七粒米虔誠而用心地灑在了佛的身上。以此福德,乞丐後來的果報是七次轉生為轉輪王!那不是幾百萬、幾千萬、幾個億的回報啊!如果我們真正認識到了善根的價值,誰能捨得給別人呢?
  
  回向就是把所積的善根給別人。有一位年齡大的居士跟我說:“回向可以,不給善根行不行?”我說要把善根給別人,她接受不了。不把善根給別人,就不是回向了。她不是很明白佛理,只是特別執著善根。有些人特別大方,一說做善根回向,一點都不考慮,我都有點懷疑了,這是真心的嗎?
  
  一般人很難捨掉善根,若是你能捨掉對善根的執著,你離成就也不遠了。其實能把善根回向給別人,才是真懂佛理了!其實也不難。你能把功德回向給別人,這個善根會更大、更圓滿。我給大家講過,主要是把心量放大。心量越大,功德越大;心量越大,所種的善根越大;心量越大,所積的福德也越大。我們講過四無量心。為什麼叫無量心?因為對境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眾生,所得到的功德也是無量的,所以叫作無量心。
  
  我們應該把善根回向給一切眾生,不能只單獨回向給某個眾生。但是很多人到現在還沒有做到這點。“我先回向給眾生,再回向給家人行不?”你剛才已經回向了,還有什麼要再回向的?還是沒有放下。其實你回向給一切眾生時,你周圍的眾生也包括了。如果你心裡不舒服,認為還必須要回向給家人,說明你還是沒有放下自我,沒有修出平等心。
  
  如果為了表法,或者有特殊的意義,單獨回向給某個人是可以的。比如說,今天為了能讓某個人高興,能讓他進入佛門,得到度化,我們可以把善根單獨回向給一個人。但我們現在不是為了表法,而是內心裡有這樣的貪念:“我還要給我的孩子和家人回向一下”。這是我執,是貪著,是不如法的。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做第二次回向。
  
  我們現在修的是大乘佛法,尤其是在修大圓滿法,一切都應該是圓滿的。你回向的時候,已經大圓滿了。若是還要第二次回向——單獨回向,那你就還沒有修到大圓滿。如果你真修到了大圓滿,是不會有這個念頭的。大圓滿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能活在當下的人才是大圓滿。若是有分別、執著,就不會有大圓滿。但是,如果你實在放不下也沒辦法。
  
  善根回向要發自內心,不能虛情假意。我們也在做回向,但是為什麼沒有得到利益,沒有太大的變化呢?因為我們都是在做表面上的回向,都是虛假的,不是發自內心的。若是我們能夠發自內心地把善根和福德回向給眾生,這樣離成就就不遠了。
  
  有的人不知道善根要回向。若是不回向的話,善根不能增長,剎那的嗔恨心與邪見,就可以將善根摧毀,果報享受一次就會窮盡。如果你能及時回向,首先善根能保存起來,然後善根時刻都在增長。我們回向功德就是儲蓄,將功德存在法界銀行裡,直至成就菩提果的時候也不會窮盡。
  
  很多人不知道怎樣回向,以為只要說一句“善根回向”,就能立即回向了。其實不是這樣的。若是你能按照儀軌、偈頌的內容回向,會非常圓滿、清淨、如法,還有一種力量的加持,因為這些儀軌、偈頌都是金剛語。以後我們做回向的時候,不要自己隨便編。很多人都愛編,還覺得自己很聰明,回向給這個人,回向給那個人。如果是為了表法,可以這樣回向,除此之外都是不如法的。我們現在用的回向偈,是我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當時用的回向偈,都是佛語。
  
  
福德賜予諸有情,時時行持七支供。
  
  “福德賜予諸有情”,這句偈頌和前面講的回向是一個意思。“時時行持七支供”,時時、處處要行持七支供。我們以前詳細地講過七支供,在這裡就不多講了。禮敬諸佛、供養諸佛、隨喜善根、忏悔業障、請轉法輪、請佛住世(請求不入涅槃)、普皆回向,這七種供養叫七支供。在佛法裡,積累善根、資糧的方法無量無邊,但是都匯集在七支供裡。所以我們時時都要修持七支供。
  
  為得菩提發大願,若能如是修持者。  
  圓滿福慧二資糧,亦能盡除二罪障。
  
  若是我們能處處修持七支供,能發大心、發大願的話,可以快速地圓滿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也能淨除煩惱障和所知障這兩種罪障。煩惱障主要障礙解脫,所知障主要障礙成佛。我們按照這個竅訣淨除了二障,圓滿了二資糧,當下就會顯現佛的二身——法身和色身。法身是為自己而得的,色身是為眾生而得的。
  
  法身佛是自性佛、本具佛。我們都是自性佛,都具有佛的這些無漏的功德。但是我們現在有煩惱障、所知障,有分別、執著,所以沒有證得自性。淨除了二障,圓滿了二資糧,我們本具的佛性和功德,會自然顯現。
  
  
獲得人身具義故,將得無上菩提果。
  
  若是我們今生今世能夠成就無上正等覺的果位,我們獲得的這個人身就有意義了。所以這裡說“獲得人身具義故”。我們在暇滿難得裡講過,人身非常難得,我們既然得到了,就要用它來解脫成佛,這是人身的真正意義。若是我們用它來吃喝玩樂、虛度此生,就和動物沒有區別了。那些動物也會吃喝玩樂,也有自己的生存、生活方式。我們的世界和它們的世界不一樣。若是按世間的角度來看,我們很多時候還不如動物。
  
  動物也有智慧,也很聰明。它們吃得簡單,穿得簡單,出門不靠別的交通工具,自己在空中飛來飛去,特別自由。我們活得多復雜,多麻煩,多辛苦啊!冬天來了,要換衣服,夏天來了,還要換衣服,一年四季都要換衣服。愛美的人,一天要換好幾次衣服,每天洗呀,刷呀,抹呀。
  
  科技發達了,物質豐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都在追求生命的質量。其實這些太不好了。我們以前的生活條件沒有這麼好,也沒有這麼多麻煩,一年四季很少有新衣服,就穿一套衣服,還是舊的,也不用買保養品和保險。現在人活得越來越麻煩。這都是多余的,沒有必要。
  
  你們到藏區,到朗措瑪寺看看,那裡的出家人、居士,都沒有買保險,都是自己保護自己。好好地斷惡行善,才是真正的保險!他們生活非常簡單,一年四季只穿一套衣服,衣服還便宜,一套只要幾十塊錢。一般情況下不換衣服,也沒有必要換衣服!吃得也簡單,一天三頓飯,至少兩頓糌粑。吃糌粑是最方便的,幾分鐘就能吃飽。生活越簡單越省事。他們不買保養品,不買保險,一樣可以過得好。你們現在生活越來越復雜,科技越發達,人就越辛苦,越煩惱,越痛苦。其實這都不是什麼好事。
  
  你們現在都怕老,怕臉上起皺紋。其實心情好了,心態好了,就能年輕。我以前在報紙上看到,丹麥有一對夫婦,都七八十歲了,可是看起來只有三十多歲的樣子。後來人們知道了他們的情況,想知道他們保持年輕的秘訣,就去考察、研究了一段時間,但是也沒有研究出什麼結果。記者采訪他們時,老太太說:“我們兩個人一直以來就是心情好,心態好,這樣就不衰老,沒有別的原因。”
  
  這都是心態的原因。我們若是想健康,就調整好心態;有健康的心態,就有健康的身體。很多大德高僧在山上修行的時候,雖然生活都很簡樸,但是身體卻很健康。密勒日巴尊者也是如此,很多年住在山洞裡,沒有東西吃,只吃綠草,喝涼水;沒有衣服穿,身上長綠毛,分不清是人還是動物。但是他沒有感冒,也沒有得病,身體非常強壯。而你們現在連一口涼水都不敢喝,怕壞肚子,怕感冒。
  
  若是你真正能為眾生著想,為他人著想,真正能換位思考,無私地奉獻付出,家庭自然就好了。這些爭吵都是緣起法、對立法。若是你這邊沒有爭,沒有吵,那邊就沒法爭,沒法吵了。心態好了,家庭自然就會好,一切自然都會好。
  
  真的,不要白白地浪費人身,得人身非常不容易,不要錯過了。我們現在修的是“淨土與大圓滿法”,若是修好了這兩個法,你就沒有浪費人身,你的人身就有意義了。否則,就白白地浪費了人身,虛度了光陰。以後想再得到這樣的人身,得到這樣的解脫機會就難了。
  
  希望大家不要顛倒,世間的一切瑣事要統統地放下。有一句話,你們一定要記住:“放下才能得到,隨緣才能順利。”如果放不下,就得不到;即使得到了,也是暫時的,只是從你的手上經過,不是真正的得到,不是真正的屬於你的。我們先不要考慮學習、工作、家庭這些世間的瑣事,只要認真學修佛法,一切都會隨你而來。
  
  若是你真的能夠一心一意地學修佛法,工作自然就能順利,家庭自然就能和睦。我們還是放不下,再怎麼說,也是放不下。這是為什麼?還是沒有看破,沒有看透。
  
  信財戒財捨施財,聞財慚財有愧財。  
  智慧財為七聖財。
  
  如是此等殊勝財,是乃無盡聖者財,  
  不得說與非人眾。
  
  這裡講了七聖財,這些才是真正的財富。我們所認為的財富不是真正的財富。“信財”是信心,“戒財”是清淨的戒律,“捨施財”是布施,“聞財”是聽聞佛法,“忏財”是忏悔,“有愧財”是做壞事時心裡有愧疚,“智慧財”是有智慧。這些都是財富,都是聖人的財富。一般的凡夫不會有這些財富。
  
  
眾人之中觀言語,獨處之時觀自心。
  
  “眾人之中觀言語”,在大庭廣眾面前,要觀察自己的言語,因為容易造口業;“獨處之時觀自心”,獨自一個人的時候,要觀察自己的心,不能有任何的惡念。
  
  你們到這裡與大家相聚,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會處處傷害眾生。怎麼管不住自己的口呢?還經常到麥克風前給大家講這講那。這是你的任務嗎?這都屬於绮語和惡語,違反了制度,違背了規矩,還傷害了很多眾生。這都是不該說的、沒有用的、不適當的話,是在造業。有的人處處說是非、講對錯。愛說是非、愛講對錯的人,絕對是造業的人。所以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去造這些惡業,這樣對自己沒有任何利益,沒有任何意義,只會有非常嚴重的果報。我在前面也講過,處處要以正知正念守護三門。
  
  “獨處之時觀自心”,自己獨自一人的時候,心很容易散亂。雖然身在房間,在床上,但是心早就飛走了。所以,我們要格外地看管自己的心。
  
  我們這幾天一直在學習《菩薩寶鬘論》,阿底峽尊者所講的這些教言非常殊勝。用這些教言來對照自己,就能改正自己。有些負責人員跟我說:“今年大家的修行整體上有進步了,比去年好,去年有些人很多時候還不聽話,今年都挺聽話。”其實我覺得是今年的這些開示、教言太殊勝了,和我們的相續太相應了,所以大家有變化,有進步了。
  
  我希望大家都能堅持下去,不要一回家就忘了,還像以前一樣,跟這個吵,跟那個鬧,到處造業。你們在這裡每天學教言、聽開示,人人受益匪淺,確實和以前不一樣了,這些我們都能看出來。雖然和這些孩子比起來差了一點,但是總的來說,大家都有變化,都有進步了,對此我也很高興。你們回去以後,別灰心,別退步,一定要努力學修,堅持下去。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單位,都要保持這種狀態。這樣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利益。
  
  最後回向:把講法的功德,聞法的功德以及所有的功德,回向給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的父母眾生,願他們能夠早日離苦得樂,早日證得無上大圓滿的境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達真堪布:《菩薩寶鬘論》講記(十三)
下一篇:祁涵钰:《觀世音菩薩近代感應事跡》的啟迪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