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三十忠告論》講記(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三十忠告論》講記(十)

達真堪布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我們今天繼續學修龍欽巴大士的《三十忠告論》,這裡面講的都是佛菩薩的一些行為。我們作為修行人,尤其是作為大乘修行者,這些佛菩薩的行為都是我們應該有的。但是一定要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才可以。若是機緣不成熟,盲目地做這些事情會造業。這不是一般的業,而是非常嚴重的惡業。如果相續沒有成熟,出離心、菩提心沒有生起,不能去做這些事情。不然表面上是修行,實際上是造業。

  首先要修出離心。出離心是保護自己的。若是沒有出離心,會貪著或生起其它一些煩惱,染污自己的相續;沒有出離心很難把握自己,保持清淨。沒有慈悲心、菩提心,不能利益眾生。發心,尤其是發菩提心,是真正的利他之心。行為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發心就是力量。我們現在也做很多利他的事情,很多時候也會去幫助他人,但是不能真正地利益他人。結果自己起煩惱了,眾生也起煩惱了,都造業了。

  利益眾生的事情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但是沒有出離心、菩提心之前,最好先不要做。先管好自己,修好自己,度好自己,然後再去利益他人,度化眾生。這是有過程、有次第的。

  有些人會有疑慮:“我為什麼不能有利他心,不能去幫助別人呢?”因為你盲目地去幫助別人,不但會傷害自己,也會傷害眾生。現在社會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發的是好心,做的是好事,結果卻變成壞事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如理如法地,按照程序,一步一步地來。

  做這些直接利他的事情本來是好事,但若是你發心不到位,或者沒有這個能力,就會變成壞事,不但不能自利利他,反而會害己害他。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如理如法,不能虛假,不要輕易、盲目地做。這些都很重要。

  其實《三十忠告論》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不管是哪一個層次,哪一種根基的人,都需要這樣的教導。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裡講的都是一些法師、上師的行為,與我們無關。”不是這樣的,這些與每個人修行人都息息相關,每個修行人都需要用這些教言來對照自己,按照這些教導學修,進而改變自己。

  尤其是你們這些居士,非常願意做這些利他的事情,有的還非常著急。這不是著急的事,慢慢來,緣分到了自然就有機會了,就像瓜熟蒂落一樣。若是自己的善根、福德、機緣都成熟了,莊嚴的道場,具足善根的眷屬,包括世間的名聞利養,自然就有了。這些殊勝的機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可以說是上師三寶給你安排的,也可以說是自己修來的。到時候都會有,不要著急!

  修行是修心,修一顆非常安寧、穩定、清淨的心。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任何情況下,都不緊不松。無所求,無所得,無所失,沒有患得患失。這種特別安詳的心態,才是真正的輕松自在,才是真正的解脫。

  求世間法是一種障礙和束縛,求出世間法也是一種障礙和束縛。那種究竟的心態和狀態就是無得無失。所以說心很重要,相續很重要,相續一定要成熟。如果修行不到位,這些本來是好事,是很大的善事,對眾生非常有益的事,但因為相續不成熟,發心不到位,都會變成惡業,會害人害己。

  現在有些修行人,學佛修行不按次第。若是有出離心了,把世間的一切法都看破了,放下了,不會生起貪著心。即使再有名利,再有財富,再有地位,也不會染污自己,束縛自己。出離心是保護自己的,先要看破放下,看透看淡,對世間的一切,包括名聞利養不起貪念,不起貪著,把出離心的盔甲穿上,拿著菩提心的寶劍,保護自相續不被染污。有慈悲心、菩提心了,才能真正利益他人。

  我和大家講過,我不靠別的,只靠清淨的願力。清淨的願力就是菩提心,這個力量無與倫比,可以超越一切!有清淨的願力才能真正弘揚佛法,才能真正利益眾生。之前,即使再有學問,再有勢力,也利益不了眾生。有名氣,有勢力的人很多,但是他們不能利益眾生,不能解決眾生心靈上的煩惱與痛苦,只能解決一些暫時的問題。

  我們講過,世間人的千言萬語不如開悟者的一句話!因為力量不一樣。這是一種心心相通、心心相喚。要感化人,就要感化心;要感化心,就要靠心的力量,心和心是相應的。通過物質或其它的東西,感化不了人心,即使能感化也是暫時的、假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心的顯現和游舞。心才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

  我們現在所認為的這個“心”不是心,而是心的一種作用。那麼心在哪裡?心到處都有,法界就是心。我們見聞、覺知,所知的這些東西都是心。世上只有一顆心,沒有別的。很多續部裡講,心叫“普作”,“普”是普遍,“作”是造作。就是心來制作的。所以都是心,都要靠心,靠一顆清淨的心——菩提心。菩提心是完全清淨的,若是不清淨就不是菩提心了,靠菩提心才能真正利益他人。

  雖以精進博學淨行等,某種功德縱然已超越,

  貪執何法自心受縛故,不墮邊執即是吾忠告。

  “精進博學淨行”,就是在表面上修行很精進,明白的道理也很多,行為與戒律也很清淨。“某種功德縱然已超越”,某種功德雖然可以說是很圓滿,“貪執何法自心受縛故”,若是沒有斷除這些貪著,若是去執著這些法與功德,自己的心就會受到束縛。

  所以,修行要保持適度。很多人都特別著急,有的求福報,有的求健康,求不到著急;有的求解脫、求佛果,求不到也著急。有的擔心身體,有的擔心工作,有的人害怕不能往生,不能成就。越著急越不行,越求越得不到。就像我們現在講往生,很多人,尤其是年紀較大的一些居士總擔心:“我現在修大圓滿,若是修不成,死了怎麼辦啊?是不是不能往生啊?是不是還要六道輪回啊?”這就是給自己制造障礙。這種人根本沒有修行,也不會修行。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能不能往生,不是你的事。你已經把自己的身口意都獻給上師三寶了,他們自有安排。上師三寶無處不在,哪裡都有;無所不知,什麼都知道;無所不能,什麼都能做到。你還是沒有深信,怕到時候阿彌陀佛不來接引你,怕到時候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實,如果你沒有這種掛礙、擔心,沒有這樣的憂慮才能往生!

  往生是心要往生。心要往生,就是心要解脫。什麼叫心要解脫?心裡的疙瘩都解開了,沒有疑惑了,就是心解脫了;心解脫了,就是往生了。就是心態調整不好,總擔心、顧慮。這種心態要放下,放下就能往生。剛才講的上師三寶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也是讓你解脫的一種方法。若是你深信了,心就安定了,清淨了,這本身就是解脫,就是往生。這叫往生。我們就是不相信,沒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這種堅定的信念本身就是一種力量,靠這個力量才能斷除心靈上的障礙。

  有堅定的信念,有具足的信心很難啊!其實,如果你不擔心、不害怕,就能往生。越擔心越不能往生,越害怕越有事。還有人說:“我是修大圓滿的,我要即身成佛!我要度化眾生!”又著急了。什麼叫大圓滿?就是一種心態,就是要萬緣放下。如果沒有放下,怎麼能成就大圓滿呢?求世間的福報也是一樣。

  為什麼總是放不下,總是患得患失,總有這些掛礙、恐怖、煩惱呢?就是已經得到的怕失去,沒得到的怕得不到。其實不是這樣的,真正放下了,沒得到的就能得到,已經得到的永遠不會失去。希望遇到,害怕遇不到,不願意遇到卻遇到了,這都是痛苦。愛別離苦、不欲臨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這是四種支分苦。我們是顛倒的,放下了才能得到,隨緣了才能順利。你為什麼不順利?就是沒有隨緣,總是攀緣,這樣就不會順利。即使順利了也是暫時的,不是恆常的。

  這些福報也是一樣,不求才能得到,不管是屬於世間的,還是屬於是出世間的,都不能求,否則都會變成修行上的障礙。表面上挺精進,守持戒律也很嚴格,覺得很清淨,但是心態沒有放下。什麼叫戒律?戒是淨,淨是不染,若是你心裡有障礙,有煩惱,還是有染污,還是沒有受戒。現在有的人特別執著受戒,認為自己要守住戒,要遠離、躲開這些事。能躲開嗎?這種受戒是一種束縛,一種控制。

  真正的持戒應該是一種放松,一種解脫。雖然表面上很清淨,受持得也很嚴格,但是很辛苦,很痛苦,這樣受戒沒有多大意義。雖然明白很多,講道理都是滔滔不絕,出口成章,一套一套的,但是一個也沒有做到。這樣沒有用。

  佛法不是講給別人的,是用來改變自己的。有的人很精進,早晚課一樣不落,看書看得眼也花了,頭也疼了。過度精進也是一種障礙,有的人就是這樣執著。其實這些教言當中的任何一句話,就夠你修的了。但是你翻啊翻,翻了好多頁,也不知道看的是什麼,然後這本書就看完了。這不是看書是翻書。藏地有翻大藏經的,不用念,只翻頁就可以了。你們這樣也是翻書,不是讀書,這本書翻過去了,然後又開始翻下一本,沒有用。這樣對法的執著會越來越強,會增加一些煩惱。所以說學佛修行要不緊不松。其實看太多的書,也不是特別重要。主要是聽聞、思維、修持,每一句話都要牢記在腦子裡,融化到血液中,落實到生活上。這叫聞思修。

  每一句話都記在腦子裡這叫聞。只是聽一聽,講法結束了,一句話也沒記住,這不叫聞。看了很多書,一句話也沒記住,這也不叫聞。聞是要記在腦子裡,就像錄音機一樣,你要錄下來,過後才可以放。若是沒有錄下來,過後怎麼放啊?你們聞法的過程就是在錄像、錄音,過後要放的!其實我們這個腦子就是一台高檔錄音機,它能儲存好多東西。

  思維是反復地想這些道理,然後將它們融化到血液中、相續中。修是落實到生活中、工作中,把我們的一舉一動,包括每一個起心動念都變成佛法,變成修行。這樣才會受益,之前沒有意義。這裡講得很清楚!

  種種伏勝令受雷雹等,雖思能調難度之事業,

  焚燒他續自入惡趣因,當居卑處即是吾忠告。

  這也是佛菩薩的一種行為。就是通過一些咒力或法力,調伏那些剛強難化的人。種種伏勝,下冰雹、打雷這些方法,通過一些儀軌或是咒語也能做這樣的事情。自己認為是在調伏難度化的眾生,是一種調伏眾生的事業。但實際上,“焚燒他續自入惡趣因”,焚燒他人的相續,這樣容易讓他人生嗔恨心。若是你沒有這個能力,不能度化他,就不能搞這些。不然會傷害他人,他人會生起嗔恨心等煩惱。嗔恨心如火,會焚燒他人的相續,自己也會種下趨入惡趣的因。

  通過一些咒語或法力能調伏,能做一些事情,但是沒有意義。在發心沒有到位的情況下,不能輕易做這些事。不然互相只有害沒有益。我們的傳承在這方面要求的非常嚴。每個眾生的根基不一樣,有的需要軟一點的方法,有的需要硬一點的方法。佛像有寂靜的顯示,有忿怒的顯示,也有慈悲的顯示,有這些方便,但是不能隨便用。在不能利益眾生的情況下,不能隨便做這些事情,否則就是隨便傷害眾生。

  典籍教言以及記錄等,雖聚種種所需深義書,

  若無修持臨死書無利,當觀心性即是吾忠告。

  “雖聚種種所需深義書”,在表面上聽法、做記錄、看好多書,收集很多殊勝的法寶,“若無修持”,但若不修持的話,臨終時都是無益的,對你沒有幫助。所以光聞思也不行,也要修持。光靠法本、法物不能解脫。

  “當觀心性即是吾忠告”。“心性”就是心的本性,就是要明心見性。雖然收集了很多書,也有很多記錄,但若是不修持、調伏、降伏自己的心,不改變自己的相續,不修這顆心,不明心見性的話,沒有多大意義。臨終的時候不能利益你。所以修持很重要,要對照佛法,改變自己,要實實在在,落實一個算一個,慢慢來,這樣才能成就,才能解脫。

  佛法一定要融入到相續中,修行一定要融入到生活中。將相續變成佛法,將生活變成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這樣才能解脫,才能受益。現在我們好多人不是這樣的。佛法沒有融入到自己的相續中,沒有用佛法來改變相續。修行沒有融入到生活中,生活沒有變成修行。如果把生活變成修行了,在生活中你不會有壓力,不會有煩惱,也不會有痛苦。

  所以,若是真想學佛修行,解脫成就,就要老老實實,腳踏實地,不再虛偽,不再盲修瞎煉。盲修瞎煉還不如不學不修。不如法的修行,佛法也會變成惡趣的因,會用佛法造業。這幾天講的都是用佛法造業的行為,表面是修行、利他、做上師三寶的事業,實際上都是造業,害人害己。不要這樣,真的,如果修學不如法,就別學別修了。

  佛門常開,有緣之人能進來,無緣之人永遠都進不來。佛教不勉強人。若是你真能學修,非常歡迎,非常隨喜,否則,不勸也不勉強。我希望無緣的人不要來,沒有必要來,來了只會造業,不會有任何的功德和意義。這是道場,道場裡只能有“道”,只能有佛法、正法,不能有別的。在這裡聚會的都是道友,同修道友之間只能有修行上的交流,不能有別的。否則就會造業,這樣還不如不來,不如不學。不來、不學你只會犯錯,但是不會犯罪。若是你到這樣一個嚴肅的場合、殊勝的地方,不遵守戒律,表裡不一,就會犯罪!犯錯是正常的,犯罪不應該。作為凡夫沒有辦法不犯錯,但是沒有必要去犯罪。

  在這裡若是能表裡如一,如理如法地修行,你所得到的利益、功德不可限量,能解脫,能成就。不僅能度自己,還能度眾生;不只自己能解脫,還能讓眾生解脫。這個利益不是一般的利益。但是有利就有弊,大家一定要注意,好好做。若是有不足的地方,要統統地忏悔,通過忏悔都能清淨。我不希望人太多,只希望大家能如理如法地學佛修行。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上一篇:達真堪布:《三十忠告論》講記(九)
下一篇:達真堪布:《三十忠告論》講記(十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