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三十忠告論》講記(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三十忠告論》講記(七)

達真堪布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我們在這裡繼續學習龍欽巴大士的《三十忠告論》。這裡講得很清楚,做利益眾生的事情時,一定要如理如法,否則不但沒有功德,還有罪過。這不是一般的罪過,而是非常嚴重的罪過。所以不要輕易、盲目地去做這些事情。首先要觀察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與機緣,不能勉強地做這些。

  廣聞觀察諸法之類別,了知他過雖思即智慧,

  依彼自己造惡之因故,觀修淨現即是吾忠告。

  “廣聞觀察諸法之類別”。廣聞,知道的多,明白的多。小乘與大乘,顯宗與密宗等。每個教派都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有很多類別。覺得自己已經精通了諸法的實意,也有能力區分佛法的異處與不同。“了知他過雖思即智慧”,然後去觀察、發現他人一些錯誤和不足的地方,進而批評、議論他人,還覺得自己很有智慧。

  我也經常給大家講:不能輕易地評說他人,這樣容易造業。不要認為自己明白了一些道理,就什麼都懂了。其實,精通佛法非常困難,精通詞句與精通含義是不同的。

  以前,那諾巴依止帝洛巴上師的時候,已經是一位精通三藏十二部的大班智達了。“班”是五,“智達”是精通,“班智達”就是精通五明的意思。那時的印度,是佛法最興盛的時候,那諾巴已經成為了班智達,也可以說是一位大德高僧或者說是一位學者。但是後來智慧空行母對他說:“你精通的是詞句,不是真正的含義。”真要精通佛法,光靠聽聞是不行的。

  我們講勝義菩提心的時候也說過:要生起勝義菩提心,必須要通過修行。不通過修行,只通過聞思,很難精通、證悟真理。你們現在明白的這些都非常膚淺,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即使明白了,也只是小小的一部分。

  有的人經常犯這種毛病,特別願意不懂裝懂,喜歡評說別人,以盲引盲。僅僅通過幾張光盤、幾本書等簡單的資料,能明白什麼,精通什麼呢?看看那些大德高僧、歷代祖師的傳記,他們是怎樣求法、怎樣修行的?所以不要輕易地判斷別人、評說別人,當別人的引導者,這樣很容易傷害眾生。這不是一般的傷害,這種傷害遠遠超過了殺害他的生命!

  你把他殺掉了,看起來是一種非常大的傷害,但這只是斷送了他一世的生命。而你去胡亂引導他,就等於斷送、毀壞了他的慧命。生命本來就是無常的、短暫的,而慧命就不一樣了。我們的學問、智慧都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認為自己都明白了。明白了一些詞句和表面上的東西很容易自以為是。真正開悟證悟,明白真理的時候,不是這樣的。沒有開悟證悟之前,不要去評說、判斷別人,我們沒有這個資格。因為你無法能夠解讀他人內心深處的東西。

  以前給大家講過,修行人有四種類型。前兩種類型:一種是外熟內也熟,另一種是外不熟內也不熟,這兩種類型容易判斷。還有兩種類型:外熟內不熟和內熟外不熟。在表面上很有修為,很有成就,但在內心深處就不一樣了,這叫外熟內不熟。另一種是內熟外不熟,心裡是清淨的,在表面上、行為上卻有很多的不清淨。這兩種人不容易判斷。所以,不要輕易去分辨他人的對錯,容易造業。

  沒有開悟證悟之前,只能管好自己,修好自己。在這裡也是,“觀修淨現”,將一切觀為清淨圓滿,這樣對自己的修行有好處。其實這些不淨都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問題,自己的錯誤。我們有一句法語:“如果有看不慣的事,說明你沒有智慧;如果有看不起的人,說明你沒有慈悲。”也是這個意思。

  順境和逆境,好事和壞事,都是成就的助緣,都是修行中必須要經過的。就像人要有兩只腳才能行走,靠一只腳很難。所以不必追求這些。我們現在總想追求順境,逃避逆境。順利了就高興,有坎坷了就難過,這叫動心。其實在修行的道路上,在修行的過程中,遇到什麼都一樣。佛講平等,什麼叫平等?好事、壞事平等,順境、逆境平等,這叫平等。

  正如佛子陀美在《快樂之歌》裡講的一樣,都是好的,都是快樂的。有錢也好,可以去做更多利益眾生的事情;沒錢也好,沒有那麼多掛念與貪戀;有病也好,是消業還債;沒病也好,更能精進修行;活著也好,能學佛修行,弘法利生;死了也好,可以去西方極樂世界,面見、親近無量光佛等諸佛。

  怎麼都是好的,在哪個境界中都一樣,這叫平等。順境逆境,好事壞事,都要轉為道用。若是你分別了、執著了,都會傷害你。如果不分別、不執著,平等地對待接納,都不會傷害你。煩惱和痛苦是分別、執著帶來的。

  大家都講平等,但是平等的真正意義,我們還是沒弄明白。我們還在追求順境,還特別希望自己能順利。有的人打電話:“上師加持我,我要順利平安地到達寺院。”還是求這些世間的福報,還是在分別、執著。真正有修行的人,是不會求這些的。有所求就不是修行人。真正有修行的人,死了就死了,不順利也很正常。路上塌方了,很正常啊!對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為了修行,在求法的過程中死去是求之不得的!

  我們從無始劫以來到現在,在六道輪回的過程中,失去過很多次生命,但都不是為了求法失去的,也不是為了上師三寶失去的,而是為了自己暫時的一些利益失去的。

  學佛修行就是一個心態。你到雪域,到山上,到寺院,應該是無所畏懼的。有所畏懼就說明還是沒有對上師三寶生起信心。若是生起了信心,為了佛法,為了解脫,哪怕邁出家門一步,都有善神護法的護持。你一生起這樣的念頭,有這種決心的時候,這些善神護法就開始忙碌了。你邁出第一步的時候,他們就跟著來了。你還用擔心害怕嗎?還是沒有深信。

  上師三寶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如果你沒有深信,沒有生起定解,心裡就有恐懼,就有憂慮。坐飛機來的害怕飛機出事,坐汽車來的也害怕:“那是山區,路況特別復雜啊!”給自己增加煩惱。想來想去,還是提前給上師打個電話吧,這樣就更放心了。然後就開始給上師掛電話,上師答應了:“行,給你加持,不會有事的。”這就放心了。

  還有的人覺得:“是跟上師說了,但是上師會不會忘了?”你看,還是信心不足,求法的心不迫切。如果有一顆迫切的求法的心,誰也障礙不了你。前幾天給大家講過,任何時候都要靠一個堅定的信念!如果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任何時候都能成功。

  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所以要從自身下手,不要總是挑別人的毛病,總去評說別人。對一個修行人來說,別人給你制造修行的對境,這是修行的助緣,應該感激他們,不應該嗔恨他們。《佛子行三十七頌》裡也是這樣說的。若是沒有這些生活上的坎坷,沒有工作上的這些挫折,怎麼能生起出離心呢?如果沒有這些仇人或惡人,沒有他們的侮辱或傷害,怎麼修忍辱呢?不是沒有對境了嗎?沒有對境怎麼修行啊?作為修行人,“觀修淨現”,一切都要觀為清淨圓滿,都要轉為道用。

  佛法裡講,尤其是密宗裡講,所有的色相都是佛身,所有的音聲都是真言、咒語,所有的起心動念、思想意識都是智慧,就是這個意思。若是你都能轉為道用,觀為清淨就行了,這就是密宗裡講的“淨觀”的那種境界。都是好的,沒有壞的。顯宗裡也講:“處處都是好處,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也是這個意思,表達的方式不一樣,意義都是一樣的。

  我們已經聞思好幾年了,現在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有些人從來不看自己,只看別人。其實,我早就給大家講過,佛法就像一面鏡子,但是只能照自己,不能照別人;佛法就像一桿秤,但是只能稱自己,不能稱別人。你去觀察別人,說別人的一些過失容易造業,還不如好好“觀修淨現”,把一切都觀為清淨圓滿,把一切都當成好事。

  惡說皆空誹謗諸因果,雖思無作乃為究竟法,

  若捨二資斷絕修行緣,當修雙運即是吾忠告。

  佛講空性,但是我們對空性的理解大部分都錯了。現在有好多這樣的人,認為都是空的,虛假的,認為沒有善也沒有惡,也不用取捨善惡,這就是“誹謗諸因果”。蓮花生大士講過:“見解要比虛空高,取捨因果要比面粉細。”所以說你的見解越高,越要仔細取捨因果。

  我們經常講:諸法皆空,四大皆空。諸法都是空的,但是緣起的作用是不空的。這種“空”與“不空”是一個意思。在心經裡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這句講的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受想行識也都是一樣。“空”和“有”也是一體的,佛講的“空性”,不是講沒有,它和“有”是一體的;佛講的“有”和“空”也是一體的,所以因果是肯定有的。

  因果是在緣起上、在相上,空是在體上。相上有,體上沒有,“有”和“沒有”是一體的。現在好多人修禅宗都修偏了,說什麼:“沒有因果,不要取捨因果。”然後隨便吃肉,隨便喝酒,輕視戒律。

  佛講戒定慧,戒是基礎。有些人不受戒律,這是錯誤的。禅宗的見解非常高,和大圓滿一樣。但是現在為什麼不直接給大家講大圓滿呢?容易誤導。《大圓滿願文》裡講“無取捨”,就是沒有取捨;“無修無證”,就是沒有什麼可修的,也沒有什麼可證的。如果直接這樣講容易理解偏,所以不敢講。為什麼讓大家修加行呢?加行是通向大圓滿的唯一之路,這是最安全的。一步一步地來,先把基礎打好,沒有堅固的基礎是不行的,容易出偏差。現在有些人對禅宗的領會錯了,一說“無修無證”,就不修了;一說“無取無捨”,就不取捨了。

  戒定慧是有次第的,有時候我們講“慧”的時候沒有講戒,但智慧是在持戒的基礎上產生的。有些人一說修密法,就不持戒了,都隨便了。修密宗可以達到最高的境界,但是沒有戒律是不可能達到的。密宗的戒律裡包括別解脫戒、菩薩戒和密乘戒,而密乘戒中僅僅是根本戒就有十四條,還有無數的支分戒。這些戒律也是有次第的,別解脫戒是第一個,它是菩薩戒的基礎。你要受菩薩戒,就要先受別解脫戒。

  密宗的每一個修法、儀軌裡都有皈依和發心。發菩提心和受菩薩戒是同一個意思,發菩提心和受菩薩戒是同時進行的,若是不受菩薩戒,就發不出來菩提心。而菩薩戒是密乘戒的基礎,你要受密乘戒就要先受菩薩戒。

  現在的眾生太愚癡了,福報太淺薄了!有的人不停地犯戒造業,還被當成善知識去依止。不是誰都可以成為上師、善知識的,這是有條件的。第一個條件是戒律清淨。若是沒有清淨的戒律,就不是善知識,就不能和這種人接觸,不然要和他一起下地獄的,逃不了啊!

  一說修密宗了就開始不受戒了,殺生吃肉,抽煙喝酒,吃喝嫖賭,樣樣都做。這樣的人能解脫嗎?哪有這樣修密法的?現在的藏傳佛教,尤其是密法能弘揚到漢地,是極大的好事,但是有些人對密法有偏見,這也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沒辦法。其實金剛乘、密乘完全是清淨的,是正法。但是,因為一些人的行為和觀念,給密法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

  弘揚密法,尤其是弘揚大圓滿,是誰也阻擋不了的。我不怕這些變成弘法的障礙,但是我可憐這樣的眾生,這是造業啊!他們說的不單單是某個人,說的是法,是整個藏傳佛教和密法。藏傳佛教,密法沒有問題,就是個人的問題。有些人不分辨這些,然後謗法、捨法,還說騙人犯戒的人是學佛人,騙人犯戒的人自己也認為是在學佛修行。

  你已經捨棄三寶了,還能有佛法嗎?你皈依的是佛、法、僧。你皈依佛的時候,對境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你皈依法的時候,對境是八萬四千法門;你皈依僧的時候,對境是所有的僧眾。你沒有分宗派,也沒有分地區。

  所以我經常跟大家講:要依法不依人。法是法、人是人,這是兩回事。你要看這個法如何,不能看這個人如何。人有問題是人有問題,你不能因為某個人有問題,就捨棄佛法,捨棄今生解脫成就、即身成佛的機會!

  藏傳佛教的好多經論還沒有翻譯成漢語,但是也翻譯了一部分。你一定要考察這個法是不是正法,你根本不了解藏傳佛教,不了解密法時,怎麼能輕易評論密法,輕易評論藏傳佛教呢?我覺得這種人太可憐了,造業啊!這個業不是一般的業,將來要感受無邊無際的痛苦啊!在沒有意義的情況下,造這麼大的業,業力現前的時候,你怎麼辦呢?

  現在藏傳佛教弘遍了世界。密法,尤其是大圓滿法也要傳遍世界,現在是時候了,誰也阻擋不了!但是我怕這些人造業,將來要感受果報,感受痛苦!你可以不接觸,也可以不學,但是不能誹謗,不能輕易說這些、造口業。

  蓮花生大士為什麼被稱為第二佛呢?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三轉法輪,但是沒有大量、公開地傳密法,因為當時的眾生都不是修密法的根器。後來到了蓮花生大士的時候,機緣成熟了,轉了第四次法輪,公開地弘揚了密法。所以把蓮花生大士稱為“第二佛”,他是轉密乘這個法輪的祖師。

  蓮花生大士講,見解越高,對因果的取捨要越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不用再靠其它的理論來說明。這是任何時候也不會改變的法則,是諸法的事實真相,是宇宙人生的一種規律。

  “若捨二資斷絕修行緣”,“二資”是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我們要修兩種資糧,但如果斷絕了這樣因果的一種知見,就等於斷絕了自己積累二資糧的機緣。諸法是空的,但是也要積累資糧。這兩種資糧是成就兩種佛身的因。

  佛有兩種:一種是法身佛,一種是色身佛。因也是有兩個: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智慧資糧作為因,福德資糧作為緣,會成就法身佛;福德資糧作為因,智慧資糧作為緣,會成就色身佛。色身佛也可以分兩種:報身佛和化身佛。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這就是三身佛。

  這裡講以單空為究竟法,無作意、無取捨的這種觀點都是偏見,都是邪見。“當明雙運即是吾忠告”,雙運就是二谛雙運。二谛就是世俗谛和勝義谛。雙運是不分的意思。世俗谛、勝義谛二者是一體的,不能分開。對於二谛,不同層次有不同的解釋。在這裡性空屬於勝義谛,相上的這些與緣起妙有屬於世俗谛。這二谛要雙運雙修。

  為三灌義修降明點等,雖思他身即道之助進,

  有漏道欺眾多大修者,當修解道即是吾忠告。

  “為三灌義修降明點等”,灌頂有四種,其中第三個是智慧灌頂,這個時候講智慧空行母,真正的智慧空行母是我們本具的覺性。如果要依止智慧空行母,就要依止本具的覺性;如果要雙修就要跟它雙修。但是很多人都亂理解,認為修密法、修金剛乘就不用受戒了,可以搞什麼“雙修”。以前藏地出現過,現在內地也有這樣的問題。

  “雖思他身即道之助進”,認為依靠他身是修道的助緣。“有漏道欺眾多大修者”,有漏指的是煩惱,在這裡主要指的是貪心。佛法是對治貪心的,哪有以貪心修行的呢?沒有正確地領會佛理,而以這種有漏的方法,欺騙了眾多的大修行者。我們這些人算是有正見的,我相信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還有其它好多同修道友,都要注意。你不學佛可以,不修行也可以,但是不要通過佛法造業,不要成為佛教、三寶的油子,不要給社會造成不好的影響。貪嗔癡慢疑是要統統斷掉的,哪有依貪嗔癡慢疑這些煩惱修行的呢?殺盜YIN妄酒都是惡業啊!人要有正知正見,別再造業了,這個業不是一般的業,這個罪過也不是一般的罪過啊!

  “當修解道即是吾忠告”,修佛法,修正法,修讓你解脫煩惱、痛苦的法,不要造業,不要再染污自己。你的相續已經污染得夠嚴重的了,不要再繼續造業了。

  真正的雙修是二谛雙修,佛有雙身,這是一個代表,佛母代表性空,佛父代表緣起。密宗裡也講方便和智慧雙修,佛父代表方便,佛母代表智慧,方便和智慧是不能分離的,是要雙修雙運的。但是人都著相,看見在相上是這樣,就都迷惑了。金剛鈴和金剛杵也是一種代表,鈴代表智慧,杵代表方便。為什麼修法的時候鈴和杵不能分開呢?因為智慧和方便不能分開,以後你們要注意。有的人不懂,有時候只有鈴沒有杵,或者只有杵沒有鈴,這就是把方便和智慧分開了。

  其實方便和智慧雙運,也就是顯宗裡講的福慧雙修。顯宗講的福,就是密宗裡講的方便。真正的福是善巧方便,那種契機契理,能夠非常圓融地利益眾生,那種方便才是真正的福。很多人又理解錯了,一說福慧雙修,心裡第一個想到的是錢財。“不是說福慧雙修嘛!成佛了肯定有好多的金錢財富,這個好。”有些人就是為了這樣的目標來學修的。

  財福不是真正的福,法福才是真正的福。因為財福是屬於世間的,是有漏的、無常的。顯宗裡講的福是密宗裡講的方便,那什麼叫方便呢?就是利益眾生契機契理的方法。

  密宗就是這樣,代表性特別強。比如說男眾代表方便,女眾代表智慧。男女眾在一起共修,方便和智慧都具備了、圓滿了才能成佛。這是一種表法,提醒讓大家生起這樣的念。

  我們以後可以再進一步地學習、研究密宗,它非常純正、清淨。是正不是邪,是淨不是染。佛講戒定慧,佛法本身就是戒定慧,佛法不離戒定慧。密法裡講戒是淨而不染,定是正而不邪,慧是覺而不迷。戒定慧是佛法的核心,也可以說是佛法的精髓與精華。所有的佛法,包括密法都不離戒定慧。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上一篇:達真堪布:《三十忠告論》講記(六)
下一篇:達真堪布:《三十忠告論》講記(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