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十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十一)

達真堪布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講《佛子行三十七頌》的精進度: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撲滅燃頭火,
  饒益眾生功德源,具足精進佛子行。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撲滅燃頭火。”意思是學修佛法的小乘行者,這些聲聞、緣覺,僅僅為了自己能夠了脫生死,能夠擺脫輪回、擺脫痛苦而勇猛精進,猶如美女頭上著火一般急迫的學修佛法。美女非常在乎自己的容貌,一旦頭發上或者臉上著火了,會想盡辦法竭盡全力地滅火,一剎那也不會停留。她不會有過一會兒、過一段時間再去撲火的想法。小乘行者為了自己的解脫,尚且如此勇猛精進、勤奮努力,我們為了自他所有眾生的解脫,更應該精進,不應該懈怠懶惰、一拖再拖。這裡主要講的就是精進。

  寂天菩薩在《入行論》裡詳細地描述過,精進的本質主要就是喜歡佛法,對佛法有興趣,有希求正法的心。若是沒有希求正法的心,對佛法、對修行沒有一種無比的歡喜之心,在表面上再精進、再刻苦也不算精進。因此,大家對佛法、對修行應該有興趣、有信心。

  我曾經也跟大家講過,主要看你是否有希求正法的心。若是你有這樣的心,一定能學到佛法,一定能解脫成佛,達到最終的目的;否則在表面上再精進,也不會學到真正的正法,也不可能達到最終的目的。學法的時候不應該像在狗的面前放青草一般不感興趣,沒有信心、沒有急迫感;應該像饑餓的牦牛吃草一般用心,迫不及待地學修這些正法,去追求解脫與成就。所以,大家一定要培養對佛法的信心,這都非常重要!

  精進也可以分三種:擐甲精進、加行精進、不滿精進。什麼叫擐甲精進呢?我們剛才說的那些小乘修行人,僅僅為了自己的解脫都會這樣精進。我們為了自他的利益,為了所有眾生的解脫,應該更加精進。

  還有一些世間人,他們為了吃飽穿暖,為了世間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益,和一些暫時的享受,白天不休息,晚上不睡覺,拼命地工作,就這樣精進、努力地去做這些瑣事。而我們為了永久的解脫,為了圓滿的佛果,應該更加精進,不應該懈怠懶惰。

  “擐甲精進”就是發誓發願:從今以後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全力以赴地聞思修行,早日解脫成佛!若是真能從內心裡、從骨髓裡下這樣的決心,做這樣的決定,那麼這些懈怠、懶惰,就不會控制、染污我們,這叫“擐甲精進”。

  然後是“加行精進”,也叫行動精進。剛才是從心裡發誓發願,現在是要落實到行動上。學法修行不能一拖再拖,一定要抓緊時間,一分一秒也不浪費,猶如農夫懷裡鑽進毒蛇、美女頭上燃火一般。農夫懷裡鑽進毒蛇的時候,他不會停留一剎那,會立即站起來跑掉;美女頭上燃火的時候,她也不可能停留一秒鐘,會立即想盡辦法滅火。同樣,我們學佛修行也要分秒必爭、全力以赴。這種心態落實在行動上,身口意都能夠精進,都能夠真實取捨善惡,這才是真正的加行精進,也可以說是行為精進。

  “不滿足精進”是我們在學法、修行的過程中,明白一些道理、獲得一些成就的時候,不滿足,不驕傲,不生起傲慢。心裡應該想:很多佛菩薩、大德高僧僅僅為了四句佛法,也要付出那麼大的代價。他們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那麼艱苦,還依然刻苦精進。我們作為凡夫,雖然不如他們;但是作為追隨者,我們應該把他們當作自己的榜樣,當作學修的對境,更加精進、勇猛地學修。我們不應該明白一點道理,得到一點成就,就心意滿足了。應該直至佛果、直至圓滿的時候,才可以停止聞思修,之前一剎那也不能停止。一定要精進、持之以恆地學修佛法!這叫不滿精進。

  不滿精進也很重要。現在有的人看了幾本書,聽了幾張光盤,明白了一些道理以後,就覺得自己很有知識,很有智慧,很有修行。然後就不學不修了,開始拿佛法來衡量別人、對治別人,找別人的一些缺點和毛病。這都是錯誤的,不應該這樣!我們應該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把他人放在最高處,隨時隨地調整自己的心態,隨時隨地把佛法納入到自己的相續中,把相續和佛法融合在一起。這樣勇猛精進地學法修行,這叫不滿精進。

  對佛法有信心,有興趣,有希求正法的心,這個非常重要。這就是精進的定義,也可以說是精進度的定義。跟前面講的一樣,般若蜜多就是空性智慧。能夠用般若空性智慧來攝持,能夠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來精進的話,這樣才是精進般若蜜多。這就是精進度。

  禅定度,也叫靜慮度: 

  當知止觀雙運理,以此摧毀諸煩惱,
  真實超越四無色,修習禅定佛子行。

  禅定般若蜜:禅就是專注,定就是不散亂。我們的心能夠專注於正知正念上而不散亂,這也是一種禅定。但這也有世間的禅定——比如四禅八定,也有出世間的禅定,它是三乘行者所修的禅定。

  但在這裡講的是止觀雙運。止就是靜止,觀就是勝觀。“以此摧毀諸煩惱”,就是要雙運,這樣才能摧毀、斷除所有的煩惱,這個至關重要。勝觀就是空性的智慧,三輪體空的智慧,無我的智慧。靜止和勝觀要雙運。若是沒有智慧來攝持,不能斷除這些煩惱,也就不能超出三界,這個非常非常的重要。

  現在修禅的人也不少,但大都是在無記的狀態中,根本不是出世間的禅,也不是靜止和勝觀雙運的禅。他們入定的時候感到非常清淨、非常舒服。但是出定以後,煩惱依舊、習氣依舊。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勝觀,沒有用空性智慧來攝持,所以不能降伏、斷除煩惱。

  “真實超越四無色”。四無色就是空無邊處、色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這屬於是世間最高的禅定。聲聞主要修的是人無我的智慧,緣覺證悟了人無我和法無我的一半,菩薩才通達了人無我和法無我的境界。這些才算是勝觀,這種禅定才是真正的出世間的智慧,這樣才能對治、降伏煩惱。之前參禅境界再高,也只能得到四無色界的一些境界;卻只能轉生到無色界當中,不能超出三界。

  現在很多人修禅的時候,都要求自己不能有任何念頭,不能有善的念頭,也不能有惡的念頭;然後在這種無想、無記的狀態中安住。這樣做有兩種結果:若是沒有行善斷惡的話,只能轉生為傍生或者餓鬼;有行善斷惡的基礎,只能轉生為長壽天這些天界,這非常危險!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止觀雙運。我們現在主要是觀修,不是靜修。現在很多人正在修加行,這個時候也有靜修;但是靜修少,主要是觀修。

  我們現在了解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因果不虛,我們能夠把自己的心,專注於這種認識和正見當中不散亂,這也是一種禅。其它的修法,皈依、發心、金剛薩垛、曼茶羅、上師瑜伽也是,若是能夠把自己的心安住在相關的內容上,也是一種禅定。尤其是修金剛薩垛、曼茶羅和上師瑜伽的時候,能夠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這是最最殊勝的禅定。

  我們經常講,無論修什麼法,僅僅念一句“阿彌陀佛”也要用三個殊勝來攝持。這裡也有正行無緣,不執著所有的緣法,才是真正的正行無緣。

  禅定也可以說是靜慮,分三種:

  凡夫行靜慮、義分別靜慮、緣真如靜慮。凡夫行靜慮屬於是世間的一些禅定,對於覺受的美味非常執著。

  義分別靜慮對覺受的美味沒有太多的執著,但是對空性非常貪著、執著,執著於空性見,認為這種見解能對治一切煩惱。

  緣真如靜慮就是對空性、對覺受都沒有執著,了達空有無二、現空無二的境界,能夠真正遠離一切戲論,這個智慧境界是最最殊勝的禅定。我們在大圓滿裡主要講,把自己的心安住於本來具有的覺性當中不散亂,這是最最殊勝、最最了義的禅定。 

  智慧度:

  若無智慧以五度,不得圓滿菩提果,
  故以方便三輪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若沒有將萬法抉擇為空性的智慧,只依靠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這五度是無法圓滿如來正等覺的果位,所以智慧非常重要。

  《入行論》裡也講過:“此等一切之佛為智慧說”,布施等是佛陀為了現前智慧般若蜜多而宣說的。如果沒有智慧度,六度就無法圓滿,也不可能獲得佛果!也就是說,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這些都是為了能夠生起智慧而宣說的。若是沒有智慧的攝持,都不能成為般若蜜多。這個在《三主要道論》裡也講過,若是只有出離心和菩提心,而沒有證悟空性的智慧,也不能斷除輪回的根。在這裡也是這樣講,若是沒有智慧般若蜜多,只靠其它的布施等五度,不能圓滿佛果,不能解脫成佛,所以這個非常非常重要!

  “故以方便三輪空”,以三輪體空的境界、智慧來攝持。比如說我們做布施的時候,布施者、布施的東西、所布施的對境都要視為空,這屬於是三輪體空。

  我們修金剛薩垛除障法的時候,修行者自己、所修的法、對境金剛薩垛都是空性的,都不是實有、真有,都是如幻如夢的。

  斷惑的時候,所斷、能斷、斷法都是空的。

  取智慧的時候,能取、所取、所取的智慧都是空的。

  有這樣的見解,能夠站在這樣的角度,這才是真正的了義、真正的修行,才能達到最高的境界,才能證得圓滿菩提果。

  智慧也分三種:聞慧、思慧、修慧。

  聞慧是通過聽聞而得到的智慧。
  思慧是通過思維而得到的智慧。
  修慧是通過修行而得到的智慧。

  通過聞慧才能產生思慧,通過思慧才能產生修慧,這都是有次第的。聞思修非常重要!

  我們現在很多人也學法修行,但是只聽聞沒有思維:有的只有聞思,但是沒有修行;有的根本沒有聞思就開始修行。這都是錯誤的,都是盲修瞎煉,不可能得到任何成就。所以大家一定要先聽聞,然後再去思維,最後再去修行。佛、上師、善知識們所講的每一句,都要牢記在腦海裡,融化到血液中,落實在行動上,這才是真正的修行!這也非常非常重要!

  聞慧、思慧、修慧,這三個是有次第的。後一個靠前一個生起,都是有因果關系的,沒有足夠的聞思不會有修行。大家一定要重視聞思,不要著急去修。有足夠的聞思,然後再去修行這樣才能真正得到法益,才能真正解脫、成佛,這個非常重要!

  現在很多人根本沒有聞思就開始念佛,坐禅,念咒修本尊。念佛有念佛的方法,坐禅有坐禅的方式,持咒有持咒的儀軌。你什麼都不知道,沒有傳承,也沒有按儀軌,也不知道儀軌的內容。這三個等持都不懂,然後去念咒修本尊;再努力、再精進,都是徒勞無益的,不會有任何結果,也不可能成就。

  大家首先要有足夠的聞思。念佛也有念佛的方式方法,不是會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就是念佛了。清淨、平等、自在、隨緣、念佛,——這才是真正的念佛!我們首先要有出離心,然後要有菩提心,最後要有證悟空性的智慧。有了這三個要義,有了這三種修行,再去念佛,這樣我們才能往生,才能解脫。

  現在很多人都修禅宗,但最起碼要有明心見性的基礎。想明心見性,必須得有出離心、菩提心,然後才能有證悟空性的智慧。若是沒有過這三個關,沒有掌握這三個要義,無法能夠修禅。若是沒有真正的正知正念,在無記的狀態中修禅非常非常危險,一定會喪失今生解脫的機會。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一定要牢記,一定要注意!

  持咒修本尊也是一樣。我以前也和大家講過,真正修密宗、修金剛乘的時候,五種圓滿是基礎,兩個次第是方法。在五種圓滿的基礎上,通過兩個次第,然後持咒修本尊,最後才能成就本尊,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就本尊的。現在人非常愚癡、顛倒,一開口就問自己的本尊是誰,求本尊法,然後去修本尊法,這完全是錯誤的。連基本的道理都不懂,連最基礎的修法都沒有,怎麼修本尊?不可能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先修好這些加行,明白最基本的道理,修好最基礎的法,然後再進一步修,這才是捷徑。這樣才能更快速、更容易實現目標,這都非常非常重要!

  “修持智慧佛子行”,修智慧般若蜜多是佛子行。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最後是智慧度——這六度都屬於是行菩提心的學處。我們每天通過發心儀軌發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都發心、發願了,所以不能不這樣做。

  如果我們發心、發願了卻沒有盡力去做,那我們所發的願是空願,沒有任何意義,而且還會有一些過失。所以大家一定要盡心盡力地做、盡心盡力地修,一定要精進、努力,這個也非常非常重要!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上一篇:達真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十)
下一篇:達真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十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