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七)

達真堪布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在這裡繼續給大家講《佛子行三十七頌》修世俗菩提心之(二)、惡緣轉為道用。

  恩將仇報轉為道用:

  吾如自子愛護者,彼縱視我如怨敵。
  猶如慈母於病兒,尤為憐愛佛子行。

  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作為一個修行人,特別是作為一個大乘修行人,不能生起嗔恨心,更不能傷害眾生。比如自己一直對他有幫助,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樣對待他,他不但不報恩,反而還傷害自己,像對待敵人一樣地對待自己。這時也不能生起嗔恨心,也不能傷害對方。

  有時候對方與我們也不是素不相識,也不是與我們有沖突或有矛盾,而是得到過我們的恩情,得到過我們的幫助,他們不僅不報恩,反而還傷害我們。這時候,很多人心裡肯定不平衡,肯定想不通。但是作為一個大乘修行人,這個時候也不能生起嗔恨心,也不能傷害對方;而且還要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般地對待他,甚至像對待自己有病的兒女一樣的對待他。

  父母對自己的兒女非常疼愛、溺愛。一旦兒女身體不舒服了,患了嚴重疾病,父母對兒女會更加慈悲,會更加關懷。我們也要這樣對待眾生,不能因為這個生起嗔恨心或是傷害對方。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第一個,首先要明白,這也是一種因果。恩將仇報、以怨報德,這也是一種緣分。宿世我們肯定傷害過對方,對方肯定是一個很大的冤家。因此這個時候我們更要善待對方,這樣才能了這個緣,才能還這個債。

  如果我們不善待他,反而記恨他,甚至去報復、傷害他的話,我們還會繼續造業,還會繼續和他結仇。這樣做,不僅對現世問題的解決不會有太大的好處,而且將來還要感受同樣的果報,這樣做沒有絲毫的意義,所以應該修忍辱。

  第二個,首先我們要明白生起嗔恨心的過失。若是生起嗔恨心的話,我們的善根、福德都會毀壞。佛在經中講過,若是生起剎那的嗔恨心,就會毀壞在千劫當中積累的一切資糧。所以嗔恨心的罪業非常嚴重,過失也非常大。因此一定要修忍辱,不能對對方生起嗔恨心。我們在這樣的處境中,要觀察自己的心態,要考慮到生起嗔恨心的過患。

  第三個,我們可以思維修忍辱的功德。能夠修剎那的忍辱,也會積累很多的資糧。作為修行人,積累資糧非常重要。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通過這種機會,來積累自己的資糧,這也是一種方法。

  最後,我們還可以思維修自他交換、自輕他重菩提心的功德。如果他以怨報德,你還能像對待自己兒女一樣地對待他,甚至還能將功德回向給他;或者還能夠承擔他的一些痛苦、一些業果的話,這也屬於修自輕他重、自他交換菩提心,這個功德也非常大。

  所以,我們要思維生起嗔恨心、傷害眾生的過患,然後要修忍辱,修菩提心。修這些功德,修這些法。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將恩將仇報轉為道用,否則很難。

  像前幾天講的一樣。其實按道理來講,眾生都患有貪嗔癡慢疑等煩惱疾病。若不是這樣,他們不可能這樣對待我們,也不可能這樣傷害我們。所以我們應該可憐、悲憫他們,應該對他們生慈悲心,不應該生嗔恨心,或者去傷害他們。我們要像對待自己有病的兒女一樣尤為愛撫,尤為善待。對他們更加慈愛,更加慈悲,更加關懷,這就是佛子行。

  凌辱轉為道用:

  與我等同或下士,雖以傲慢而凌辱,
  然吾敬其如上師,恆時頂戴佛子行。

  “與我等同或下士”,和自己差不多或者比自己差一點的人,沒有別的理由與原因,就是因為傲慢、看不起,而來羞辱我們。比自己高一等的人若是說我們的一些過失,或者羞辱、批評我們,我們容易接受;但是和自己相等的,或者比自己還差的這些人來批評我們,或者羞辱我們,一般的人肯定接受不了。可是我們作為一個修行人,作為一個大乘修行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要修忍辱;不能以牙還牙,不能和他爭斗、生氣或者傷害他。

  “然吾敬其如上師,恆時頂戴佛子行。”還要把他跟自己的上師一樣看待。恆時,不是偶爾,而是任何時候都是這樣對待,這樣恭敬、頂禮。

  這個原因也跟我們剛才說的一樣。生起嗔恨心的過失特別大,所以我們不能對這些人生起嗔恨心,不能和這些人爭斗。作為一個修行人,作為一個大乘修行者,任何時候都要善待眾生,不能傷害眾生。

  我們三皈依的時候就已經發誓了、發願了:皈依法以後,不傷害眾生。沒有理由,沒有原因的,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傷害眾生。這也是我們已經發過誓,發過願的。若是你傷害眾生的話,怎麼去利益眾生?尤其是在大乘佛法裡,非常強調利益眾生,要求更嚴格。在這裡也是這樣強調,在任何一種情況下都不能生起嗔恨心,不能傷害眾生,就是這個意思。

  不能惡意地、自私自利地傷害眾生;但也有善意的,或者為了一些方便,表面上看是傷害眾生的時候——這是特殊的情況。

  在一般的情況下,不能傷害任何一個眾生,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尤其是大乘論典裡,特別強調這些,因為大乘修法主要強調饒益眾生。我們發心的時候經常說: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而學法修行。我們學佛、成佛的目的是為了眾生,因此不但不能傷害眾生,反而還要利益眾生;否則你的發心就是不清淨的,是假的。所以說在沒有特殊意義的情況下,不能傷害眾生。

  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傷害眾生呢?在沒有絲毫的自私與自利情況下,對眾生利大弊小的情況下,可以做一些看似傷害眾生但實際上是利益眾生的事情。比如,如果你不去傷害他,他就會傷害更多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用一些方便,或者一些善巧解決問題,這是允許的。但是在一般的情況下是不允許的,一定要用以上說過的這兩個標准來衡量、取捨。

  衰敗轉為道用:

  貧窮恆常受人欺,且為重疾惡魔逼,
  眾生罪苦自代受,無有怯懦佛子行。

  我們作為修行人,任何時候都要堅強,再窮也不能放棄修行。即使經常受到別人的欺侮,也不能捨棄佛法;即使患有重大疾病的時候,也不能捨棄佛法;即使魔力再大也不能捨棄修行;即使有病障、魔障,生活貧窮,經常受人欺侮,也不能捨棄眾生。這個時候我們不應該灰心退步,更應該堅強,更要發心:願自己來承受所有眾生的痛苦。

  在這個世界上,有好多貧窮、痛苦的眾生,也有很多遭受疾病、魔障侵擾的眾生——不是一、兩個,而是有無數這樣的眾生。面對他們,作為修行人,要發這樣的心:讓所有的這些痛苦全部由自己來承擔!這是自他交換菩提心。

  這裡主要強調的是作為一個修行人,任何時候都不能怯懦,不能捨棄自己的決心,不能灰心退步;一定更加堅強、精進地學修。困難是暫時的,不是恆常的,很快就會過去。

  我們經常這樣說,不經歷風雨不能見彩虹。在修行的過程中,不可能沒有困難,不可能沒有魔障,否則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了。若是修行沒有違緣、沒有障礙,那就說明你所修的法不是正法。若是修行沒有違緣、沒有障礙,那就不是末法時期了。在末法時期,修持正法不可能沒有障礙,不可能沒有違緣;但是不要害怕,一切都會過去。

  若是自己能像《佛子行三十七頌》裡講的這樣,一切都能轉為道用的話,那就不是違緣、不是障礙了,都是修行的助緣了。若是你實在不能轉為道用也沒關系,你一定要祈禱三寶,然後堅持、堅定自己的決心。這樣,違緣、障礙很快就會過去。

  我經常和大家講,沒有魔不成佛。有魔是好事。通過魔力才會啟發佛力,通過魔才能認識佛。因為魔和佛是相對的,有佛才有魔,有魔才有佛,這是必須的。但不要害怕,有魔、有業障是好事;若是沒有這些,怎麼成佛啊?我們通過消掉這些魔障、業障,最後才能成佛。

  其實業障也是我們成佛的一個台階,一種助緣;並不是什麼壞事,也不是什麼不好的東西。業障本身就是智慧,煩惱本身也是智慧。你能認識到的時候,煩惱就是智慧;沒有認識到的時候,煩惱就是煩惱。你能認識到的時候,魔就是佛;沒有認識到的時候,魔就是魔。

  輪回和涅槃也是一樣的,你認識了諸法的本性,這個時候就是涅槃;若是沒有認識到,這個時候就是輪回。輪回和涅槃,佛和凡夫,都是一瞬間、一轉念的事。一轉念就是佛,沒有轉過念就是凡夫;一轉念就是淨土,沒有轉過念就是娑婆世界,就是塵土。這些違緣、障礙,並不是壞事,都是好事。一定要把握好,一定要轉為道用。這樣的話,就可以做到我們經常講的煩惱轉為菩提,煩惱轉為智慧了。這樣我們可以快速地達到佛果!這個很重要!

  這幾天在《佛子行三十七頌》裡講的這些道理,在表面上看都很簡單,實際上意義非常非常深。大家一定要反復思維,反復觀察,好好去體悟、去體會,逐漸用《佛子行三十七頌》去糾正自己、衡量自己。這樣才能知道自己的修行如何,才能最終解脫成佛,這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一定不要輕視《佛子行三十七頌》,一定要重視,好好地學修、研究這些。你若是真正的掌握了《佛子行三十七頌》,能夠把它融入到自己的相續中,可以說,成佛不用別的了,這些就夠用了。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上一篇:達真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六)
下一篇:達真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