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學習聖賢經典引導孩子見賢思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俗語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學習首重立志,所謂“學貴立志”。我們在海口主辦教師課程,第一節課我們跟所有的老師共同立了一個志向,即“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們常常在祈求世界和平,世界和平是個結果,要先種什麼因?要在每個人的心中先種下仁愛思想的因。我們要把聖賢的仁愛思想觀、聖賢的智慧承傳給下一代。“開太平”是結果,“繼絕學”是種因;為往聖繼絕學,才能承先啟後,要承先自己就要先學好。
有一位教小學五年級的老師,他有“繼絕學”的使命,每天除了教書以外,還安排三個小時深入聖賢經典。每天早上他很早到教室,讀誦《弟子規》、《孝經》。他的學生一進門,本來還拎著早餐准備坐著慢慢吃,當看到老師正襟危坐在讀經時,學生們立刻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把經書拿起來跟著老師一起讀誦。教育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由於他的用心,他們班的成績還有禮貌都有很大的進步。校長看到以後問他:“你們班是如何教的,怎麼會教得這樣好?”老師跟校長說:“因為我請了數百位古聖先賢來教我們的孩子。”
中國有一套書叫做《德育故事》,裡面有七百多位聖哲人的故事,分為八個單元,就是“八德”,依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而編纂出來的。他每天跟學生講兩、三個德育故事,這些孩子看了以後懂得見賢思齊。然後又以《弟子規》作為班規,學生犯錯不需要老師開口,自己就知道錯在哪一句。譬如在教室奔跑撞到椅子,學生會說什麼?“寬轉彎,勿觸稜”、“事勿忙,忙多錯”。當孩子有不好的行為出現,會想到“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所以孩子懂得勇於認錯,勇於改過,不會推诿,不會掩飾,也會想到“德有傷,贻親羞”。
由於他們班上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又得到校長的肯定和重視,後來就邀請我們中心的老師去跟全校的老師做了兩次演講,我們也把《弟子規》發送到他們學校。所以,一個人立定志向要為往聖繼絕學,他的影響力就會不斷擴展,自我的要求就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位老師跟我們接觸了半年時間,他就開始跟著我到中國大陸去演講,把他的經驗貢獻給其他地區的老師跟家長。
當我們的下一代遇到事情都能提起《弟子規》的教誨,他這一生一定會過得很充實、很踏實,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力。為往聖繼絕學,絕對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只要我們有這一念真心,而且真正發出來,就可以立志做到為往聖繼絕學。這不是一句口號,是要從自己開始做起,如此才能帶動孩子學習和落實,我們要時時處處做孩子的榜樣,所以我們可以先立志做孩子們的好榜樣。
除此之外,我們在家庭要立志做好父母,在公司要立志做好長官、好同事,在社會中要立志做好公民。有位老師坐公車,看到一位長者上來,他立刻站起來讓座。結果接連有四個人讓座,他看了很受感動,眼淚差點掉下來,由此他印證了每個人都有善良的本性。當我們有這分志向要去改善社會風氣,相信你的一言一行都會謹小慎微,會克制自己,我們的道德、學問也因立志而不斷地提升。
我們在深圳面對的都是五、六歲的孩子,我們問孩子們,讀書要做什麼?他們的答案會很標准:“要做聖人!”他們說不做聖人,為何還要讀書?他們在幼兒園外面時,一路上會爭先恐後,做什麼?撿垃圾。他們一看到垃圾就好像看到寶貝一樣,覺得我可以為社會付出。剛好在路上遇到了一群下課的初中生,這些初中生手上拿著雪糕,邊吃邊丟垃圾。當他們突然看到一群小孩子在撿垃圾時,本來要丟垃圾突然停住,然後有一個初中生就對其他同學說:“我們別丟了,這麼小的孩子都在撿。”這些小朋友的內心感覺到,原來我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影響社會,所以我立志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志向就好像人生的一個目標、一個終點,志立對了,這一生才不會白來一遭。
|
|
|
|
|
|
上一篇:蔡禮旭:營造好的薰習環境
下一篇:蔡禮旭:見和同解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