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五力者。信根增長,能破疑惑,破諸邪信,及破煩惱,名信力。精進根增長,破種種身心懈怠,成辦出世大事,名精進力。念根增長,破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定根增長,能破亂想,發諸事理禅定,名定力。慧根增長,能遮通別諸惑,發真無漏,名慧力。’
“五力者”,前面只是有根,有根就能修了;有力,那是你修行有了功夫。“信根增長”,像樹一樣,樹苗的時候還沒有力,只能說它是根。為什麼?大風吹的時候,它抵擋不住。像我們種這個樹苗,旁邊還要用柱子來幫助它,扶持它。到它長成,它就有力量,風吹不動了,它有力量。用這個來做比喻。“信根增長,能破疑惑,破諸邪信,及破煩惱,名信力。”諸位要記住,五力是從五根變出來的,五力到真正智慧現前,這個真智慧就將信根產生力量,這個信裡頭有真實的智慧。這個時候真正的能信,《觀經》裡面跟我們講的原理,講的真理,真實的事,“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佛最根本的理論依據,就是這兩句經文,我們真正相信。你對於這個完全肯定,能夠接受,能夠相信不疑惑;換句話說,你就相信你這一生念佛決定能成佛。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給我們講信,講了六個。第一個就是“信自”,自己要有真正的信心。西方世界從哪裡來的?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所謂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是我們心性變現出來的,不是從別的地方來的。我們眼前娑婆世界,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依報、正報沒有離開心性,要是套一句宗教裡面所講的,心性才真正是造物主,造宇宙萬物不是別的,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禅家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什麼叫佛?見性就叫佛,就叫成佛。禅是用參究的方法,我們是用念佛的方法,我們念到事一心不亂,是斷煩惱;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是見性,就是明心見性。所以一定要相信。這樣一來,對於我們能不能往生,能不能一生成佛,這個疑惑就斷掉了;甚至於我剛才所說的,能不能通達一切法門,這個疑惑都消除掉了。這是信根成長有了力量。
“破諸邪信”,這個地方的邪信,包括佛教以外一切的信仰,甚至於包括佛法裡面某一部分的,像小乘聲聞、緣覺、權教菩薩,要從比較上來說,跟大乘圓實法門來比,它們都是邪,都不是正。如果再向上提升,提到絕對的這個標准,可以說只有念佛信願持名是正中之正。其它大乘法門是正中之偏,不是正中正,正中正唯獨這一門,所以善導大師講:“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就是這個道理,這才是第一純正。“及破煩惱”,疑惑、邪信能破,煩惱當然就更容易了。我們常講斷煩惱,到你信根有力量,你的煩惱就沒有了。今天我們煩惱重重,不但是沒有信力,連信根也沒有,所以煩惱難怪這麼多。
“精進根增長,破種種身心懈怠,成辦出世大事,名精進力。”在大乘佛法裡面,大乘菩薩的善根就是“精進”。我們世間人的善根,佛說有三種,世間所有一切善法從這三個根生出來的,就是“無貪、無瞋、無癡”,就是心裡面沒有貪瞋癡,所以叫三善根。世間六道裡面所有一切善法,從這三個根裡面生的。大乘菩薩的善根就是一個精進,可見得精進實在不容易。一般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容易懈怠,容易疲倦,容易退轉,所以他很難成就。出世間法修行的人多,成就的人有幾個?為什麼修行不成就?懈怠退轉,這是很大的一個因素。縱然他的理論正確、方法沒有錯誤,但是懈怠退轉叫他不能成就。必須精進有了力量,出世間的大事能夠精進不退,世間這些小事沒有一樣不成就的。我們常常怪自己功夫不得力,學佛學了這麼久,一點好處都沒有得到,實在沒有去找這個原因,大家仔細找一找,恐怕絕大多數都是因循、馬虎、懈怠,沒有認真努力去做。就以念佛來說,很多同修來跟我說,我念佛已經念了兩、三年,煩惱還是這麼多。為什麼說這一句佛號可以斷煩惱,我為什麼斷不掉?他來問我,我告訴他,你功夫不到家;換句話說,佛是念了,功夫不夠。有些同學他想想有道理,確實是功夫不夠,功夫真的要夠的話,決定你的煩惱少。……
“念根增長,破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邪念,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我們對於一切法,想錯了,看錯了,這都叫做邪念。不但我們對於日常生活當中,世間法裡面許多想法、看法是錯誤的,乃至於對於佛法,也會有同樣的弊病發生,這些對我們的修學會產生很大的障礙,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念根得力,正念現前,一切邪念,錯誤的想法、看法自然沒有了。這個在修持上,我們淨宗這個法門,比起其它法門實在說是要殊勝。因為這個法門簡單,愈簡單就愈容易得力,太復雜了,得力就很難,愈簡單愈容易得力,愈簡單愈容易成就。不要認為簡單,恐怕功夫不是很高明的,你要是這樣想法,這叫邪念,你錯了。一心專持彌陀名號,一心專求往生淨土,這是“念”有力了。諸位要記住,一心就有力量,二心力量就分散,三心、四心,這個力量就沒有了。所以一定要一心專念,一心專修,其它的妄念自然就不生。我現在智慧沒有現前,這個定慧沒有成就,智能沒有現前,其它一切,它是正也好,是邪也好,我一概都不理會。為什麼?與我不相干。我已經選定“信願持名”,其它的,你說邪也好,說正也好,我暫時都放在旁邊,等我念佛到三昧現前,一心不亂念到了,我再回頭一看就明了,現在不必去費這些心,這就對了。所以現在是邪是正,我們一律恭敬,我堅固堅守自己的法門,不為他們所動搖,不為他們所擾亂,就行了,這個很重要。“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這句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就是信願持名,也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真正一切出世正念功德。我們這樣做,那就成就了。
“定根增長,能破亂想,發諸事理禅定,名定力”。定能破煩惱,此地的“亂想”就是煩惱。亂想指的是什麼?貪愛、瞋恚、愚癡,愚癡是邪正顛倒、不辨是非,傲慢,對於聖賢的教誨懷疑。所謂貪、瞋、癡、慢、疑,這是五大類錯誤的思想,這是屬於煩惱,定能破煩惱。心定,這些念頭不生了,這個念頭一生,定就沒有了。“發諸事理禅定”,事跟理就把一切法統統包括了,不但包括一切佛法,同時也包括一切世間法。一切法,不外乎一個是事,一個是理。理明白了,理得心安,事也明白了。事跟理各有難處,理復雜,事同樣的復雜,理跟事復雜的程度決定是相等的,有一事必有一理,有一理必有一事,決定沒有理外之事,也不可能有事外之理,這都是我們要清楚,要明白的。
“禅定”怎麼講?禅是外面不執著,“定”是我裡面不動心,就叫禅定。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無論是見到或者是聽到什麼道理,外面都不執著,外不著相,內不起分別、不起執著,不起心、不動念,裡面有定,這叫禅定。這個甚深禅定,是因為所有一切事理你都能夠通達明了,你有正慧去觀察,禅宗的名詞叫“觀照”、“照見”。不是去思惟,不是去想象,不是去研究,研究是用意識,不是真智慧,所以佛門裡面叫參究,不叫研究。參究跟研究不一樣,研究用意識,用我們的思惟、想象來猜測,來推理,那叫研究。參究不用這個,離心意識參。如果用心意識那就叫研究,離開心意識就叫參究。心意識是法相的名詞,這是佛法理論通一切宗派法門,是佛法共同的理論。簡單的說,這個心,它的功能就是印象。我們見一個人,聽一句話,會落個印象。這個印象落在哪裡?就落在心裡頭。“心”是第八識,“意”是執著,“識”是分別;換句話說,離心意識就是離開分別、離開識,不分別;不執著,不執著是離意;不落印象,那叫參究。如果裡面有心意識,叫研究。研究是世間法,參究才超越世間。所以佛法叫參,不叫你研究。這就是禅定,“外不著相,內不動心”。
“慧根增長,能遮通別諸惑,發真無漏,名慧力。”“遮”是止,是遮止,是止息,就是息滅的意思。“通別諸惑”,惑是迷惑。迷惑裡面,見思惑是“通”,菩薩、二乘、凡夫統統都有的。“別”是講塵沙、無明,塵沙、無明叫做別惑,因為它是菩薩所斷的,在菩薩位上所斷的,見思,菩薩已經沒有了。通別是這樣說法的。簡單來說,就是見思、塵沙、無明,所有一切迷惑總不外乎這三大類。這三大類才變現出無量無邊錯誤的思想、見解、行為,乃至於不同苦樂的果報。唯有真正的智慧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發真無漏就是真實的智慧。真實的智慧現前,這叫慧有力了,慧才有力量。
五根、五力,是一切修行人,從小乘初果一直到大乘等覺菩薩,都不能夠離開這個修學的原則。這個地方是講原則、講原理,修學在應用的時候,那就是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一天到晚處事待人接物之處,功夫用在實際的生活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