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所謂四念處:一、身念處,二、受念處,三、心念處,四、法念處。’佛在《涅盤經》告訴我們,假如有人能觀八正道,就能夠明心見性。這說明三十七道品是大乘佛法,明心見性不是小乘。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也說,三十七道品無所不攝。“攝”就是包括,無所不包;無量道品亦在其中,這句話也是說明三十七道品涵蓋了整個大乘佛法。所以我們不能把它看成小乘,看成小乘這就講不通。西方極樂世界是圓頓大乘,哪來的小乘法?這一點首先我們要明了。
‘四念處’,這是觀智;換句話說,是智慧,智慧的觀察。我們今天一般人常講宇宙人生觀,換句話說,我們對人生的看法,對我們生活環境的看法,宇宙就是我們生活環境。這裡面有迷有悟,有看到真相,有看到完全是虛妄相,絕非事實。智慧的觀察,那就是看到真相。佛在此地告訴我們,“念”就是觀,就是智慧的觀察。四念處的“念”字是智慧的觀察,不是思想(思想是打妄想),不是念頭,這個字當作智慧觀察來說。“處”就是所觀的境界,以觀智為境界叫做“念處”。前面三科: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對我們初學的人有很大的利益。我們常常說,修行很久了,功夫不得力,或者是念佛,念了好多年功夫不得力,參禅不得力,修定也不得力,持咒也不得力,什麼原因?我們疏忽了這三種基本修學的方法。這三種方法既然這麼重要,佛為什麼沒有說,而從五根、五力說起?這裡頭有個道理。從五根五力說起,是說西方世界人他們修行的,他們前面三科已經完成,已經畢業了,到西方世界用不著。但是在我們這個地方非常的重要,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所以古德講經、注經,一定要把這三科細細為我們說明。
第一、“身念處”。世尊在我們這個地方說,“觀身不淨”,所以我們自己要知道,我們這個身體很骯髒不干淨。用智慧來觀察,使我們了解自己身體的真相,我們要用它,不要戀愛它。戀愛它就錯了,我們要用智慧來用它;當然不學佛的人不曉得,學佛的人知道,利用它成就道業,利用它來修行。世間人就很可憐,佛眼睛看叫可憐憫者,世間人利用它造業,這多可惜?同樣是一個工具,一個是利用它造業,聰明人是利用它來修行,利用它來證果,這是智愚截然不同。我們曉得身體不干淨,不但從七竅裡排洩出來的,我們知道不干淨,身上每一個毛細孔排洩出來的,都不是干淨的東西,曉得裡面骯髒東西往外面排洩。所以佛教給我們,“觀身不淨”。對於自己身體都不會貪愛,怎麼會貪愛別人的身體?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要從自身放起,不再為這個身體去操心,叫心開意解。這才能夠真正善養身,養這個身體,不要糟蹋它。任意糟蹋身體這是罪過,這是錯誤的,你要懂得養身。會養身的人疾病很少,一定得長壽。不會養身的人糟蹋身體,那很可惜。
這個身體怎樣才健康?一切順乎自然。我們人的身心跟大的宇宙是一不是二,我們的身心就是整個宇宙的縮小,因此我們能夠隨順自然,身體就會健康。我們中國古人懂得這個道理,譬如在飲食這一方面,冬天吃涼的,夏天吃熱的。現在人他恰恰相反,冬天要吃熱的,夏天要吃涼的,跟自然完全不相應,所以一切毛病都生了。這個世界上人講養生之道,中國人最內行,你看看中國的古書《禮記˙月令》,月令就是講生活起居。真正懂得的人,一年四季十二個月當中,每一個月吃什麼東西。不但講究吃,吃的吃法,甚至於燒的時候,燒什麼樣的柴火,每個月都不一樣。那懂得養生,這是一個很大的學問,現在也幾乎失傳了。讀的人少了,研究的人少了,知道的人實在是不多。所以從前李老師常常罵我們這些學生,飯都不會吃。這真的,跟古人一比,確確實實我們就不會了。現在實在講,日本人保存的比我們多,這是我們對於日本這個民族不能不佩服的地方。他們在生活起居是從中國學去的,學去之後他能夠保持。我們祖宗的東西都丟盡了,都不要了,這是值得我們深深去反省的。所以要懂得養生。
在佛法裡養生的原則,身要動,勞動是必要的。身體是一部機器,機器要運作、要運轉,一定要動。身要動,心要靜,心是靜的,心是定的。佛法用法錀表法,它的用意在此地。法錀,輪是動相,心是定的。所以說“身是有,心是空”。《楞嚴經》上“覓心了不可得”,心是空的。現在一般人,他身講求不動,要很舒服,心裡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心在動,恰恰相反,這人怎麼能不生病?這病了沒有醫藥醫,沒醫藥好救。他與事實真相恰恰相反。吃的東西,實在講就是當地所產的,現在所生的。每個月所生的東西不一樣,你就吃現前的,這是最好的,這就是最好的飲食。一年四季蔬菜水果都不同,這真正養生之道。現在交通便捷,冬天也能吃到夏天東西,到熱帶去買。雖然是便捷,整個把我們生理跟自然生態破壞了。這是我們身體不能健康,不能長壽,主要的一個原因。這實在是很有道理,我們應當要明了,應當要把這個道理發揚光大。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身,就像《無量壽經》所說的金剛不壞之體,叫“那羅延身”。身心清淨,不需要飲食,哪來的疾病?病從口入。他們那邊人沒有生病的,跟我們娑婆世界人身完全不相同。
第二、“受念處”。我們這個世界觀受是苦,“受”是享受。我們享受的是什麼?除了童年學校生活之外,學校生活是一生當中最好的生活環境。剛才我說了,念的是不願意念的書,學的是不想學的東西,逼迫在做,也很苦,但是比起踏入社會,那個苦輕得很多。社會,這個一生的奮斗為的是什麼?得的是什麼?有幾個人冷靜去想一想?到了睌年更苦,我居住在這邊,就有不少的老人活得無聊。我去參觀老人公寓,美國對於老人照顧算是相當周到,在物質生活上沒有缺乏,精神生活非常痛苦。他們住在那邊,非常感慨的告訴我:“我們現在做什麼?坐吃等死。非常痛苦!”尤其老人公寓,這一棟公寓住的人很多,今天看到這個人抬出去,明天看到又一個抬出去,慢慢就輪到自己了。悲傷!所以佛給我們講,在六道裡三界裡沒有樂,三界統苦。苦是苦,樂是壞苦,樂是像麻醉劑一樣刺激一下,過了之後又苦。不苦不樂是行苦。這是我們真正要覺悟的。
學佛之人實在就不一樣!年老的人說寂寞最苦,所以找人打麻將,一天到晚看電視,很苦!學佛之人這裡頭就有樂了。美國這個環境是念佛人的天堂,沒有人打攪你,讀經、念佛其樂無窮。讀經明理會開悟,念佛身心清淨,何況經上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修行最好的環境。如果真正學佛,實在講是我們人生當中最好的年華。彭際清居士所做的《往生傳》,在家居士當中,男的、女的念佛,預知時至,站著走的,就記載不少人,所記載的大概是明末清初時代的。我們最近這四十年來在台灣,是我們親耳所聞、親眼所見,念佛站著走、坐著走的,真的不少人。這個人生才叫真正有意義,那個享受是真的樂,這個念佛之樂,現在就能夠享受到了。我們看淨土大眾的享受,可以從他生活狀況上來看到。我們在《無量壽經》,在《觀經》,這個經說的是比較少。雖然文字少,那個境界確實是很圓滿的,真的是不可思議之樂,沒有眾苦逼迫。
第三、“心念處”。“處”就是指我們的念頭。我們這個世界的人,最苦的就是念頭止不住,停不下來,像那個煮開的水一樣,按不住的。這什麼原因?佛告訴我們,這是無始劫來的習氣。不是這一生的事情,生生世世的習氣。我們之所以有六道輪回,這也是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六道輪回就是它制造出來的。所以佛法的修行沒有別的,就是一個“定”。無量無邊的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再多,目的就是一個,統統是修定。我們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定;禅宗用參究的方法,所謂用參話頭的方法,用觀心的方法;教下用止觀的方法;密宗用念咒的方法。方法雖然不同,目標是一個,統統是修定,這個定叫三昧。“定”是本心,“念頭”是妄心。如何能把妄心除掉,恢復本心,這就是佛法的修學,這就是佛法真正的功夫。
我們的妄念,不但在我們清醒的時候我們控制不住,我們在夜晚昏睡的時候,它還照起作用,你睡眠的時候作夢,就是它起作用。由此可知,妄想的活動日夜不停,這是一切妄想、煩惱的根源,也就是我們為什麼修行功夫不得力,為什麼不能成就,道理就在此地。所以借著觀身不淨,觀受是苦,就教給我們“觀心無常”。無常是剎那在變化,這是妄心。妄心是生滅心,這個念頭,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滅,剎那生滅。因為有這麼一樁事存在,所以我們看一切境界都是生滅的。我們看有情眾生,就是現在所講的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統統是生滅法。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這一切諸法都是不生不滅的,我們看不出來,我們看的都是生滅。為什麼佛看的,跟我們看的不一樣?佛用的心是不生滅的真心,所以看一切法不生不滅。我們用的心是生滅心,看一切法是生生滅滅。原來是用的心不一樣。佛告訴我們,不生不滅是真的,生滅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的境界叫一真法界。“一”是什麼?一心。沒有念頭的心就是一心,起了念頭就叫二心,就不是一心。一心所見的這個境界是真的,叫一真法界。動了念頭就叫十法界,起心動念把一真法界變成了十法界。其實一真法界是不是真的變了?沒有。它真的沒有變,是你自己變了,外面真的境界並沒有變,是自己感受當中變了。這個實在講是很恐怖的一樁事情,所以我們要曉得,我們的妄心無常,我們要捨棄妄心,認真的要修定,定就是自己的真心。
我們看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人人都是常住真心。佛在《楞嚴經》講的“常住”,它不動,不像我們現在念頭止不住。遠離生滅無常,這個生滅無常的現象,在西方極樂世界找不到。我們在此地非常希望達到這個境界,很困難!一個是自己的習氣很重,我們所謂的業障很重;另外一個是環境的誘惑力量太大,自己在這個環境上做不了主,這是我們很難成就的因素。西方世界環境不一樣,同時佛是真正能夠照顧得到,我們在這個環境裡面,佛是很想幫忙,幫不上。為什麼幫不上?我們不聽話,他就幫不上。到達西方世界,我們天天跟他見面,真聽他話,所以他的力量真正可以加持上。
四念處觀,前面三種都是屬於我們本身的,我們講人生宇宙,這都是屬於人生,人生觀。最後這一條叫宇宙觀。觀察一切萬法,一切萬法我們現在觀念當中,都認為一切萬法是真實的存在。佛告訴我們“觀法無我”,“我”的意思就是存在。“無我”,這一切萬法是假的,根本就不存在,像《金剛經》所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就是無我。《金剛經》後面四句偈講得就更清楚,“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四句偈可以拿來解釋“觀法無我”。因為我們認為這一切法都是真的存在,所以在一切法當中就起貪、瞋、癡、慢,就生起煩惱。愚昧之人巧取豪奪,造作無量的罪業。這些東西他真的能拿得到嗎?一樣也拿不去。不但是我們眾人所曉得,所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既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還要據為己有,還要堅固執著,這是什麼原因?追根究柢,他以為這個身是真的,一切萬物也是真實的。為了要滿足自己的享受,盡情的去奪取,這在造業。造業當然有果報,所謂是“善業有善報,惡業則有惡報”。六道裡面三善道,這是善業的果報,三惡道是造惡業的報應。人迷了,胡作妄為,稍微清醒一點的人,他不造惡業,他曉得人生在世一切的受用都有命,都有數。命裡面有,自然有,命裡沒有,求也求不到,它有個定數。更聰明一點的人,他知道命跟數雖然是定的,是定有,但是可以轉變。所以覺悟的人,他能夠改造自己的命運,創造自己的命運,這是個聰明人。小聰明人自己命裡頭沒有福,沒有壽,他能夠創造福壽,這是小聰明人。大聰明人那就是超越三界、永脫輪回,這是大聰明人做的,是徹底覺悟的人做的。
“四念處”,實在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們要明了它。所以一個真正學佛的人,真正明白人,對自己這一生決定沒有憂慮,不會為自己將來擔心,操心。不為自己,不為將來,只問今天我們怎樣作法,那就對了。善福,什麼叫善,什麼叫惡,這也是我們必須要搞清楚的。諸位要記住,一切利益別人,利益大眾的是善,一切利益自己的是惡。如果我們要真正講斷惡修善,那就一定要斷絕一切為自己的這種念頭、思想、行為,要把這個斷掉。修善,念念為眾生想,為社會想,為大眾想,這就是真正修善。能這樣做,你不要想明天,也不要想明年,你的明天跟明年一定比今天今年更好。為什麼?你有福報。這是佛菩薩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之後,我們確實跟世俗人想法、看法、作法完全不相同。也不會怕人家來害我們,也不會怕人家來阻擾我們,都不必憂慮。縱然在命裡有這些冤家債主,有許許多多的障礙,自己福報一現前,那些障礙自然就化解,冤家對頭也變成好朋友,不但不害你,他也來幫助你。這是說明世間沒有不能解的冤結,沒有不能解的。只要我們真正懂得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認真去做,斷惡修善,一心一意為大家,自己生活能溫飽就非常幸福了。我們能省一分,就可以多幫助別人一分,這是積德,這是修善。佛法論修持要從這個地方做起,從存心,從處事待人接物。西方世界更不必說了,他們除了本身的智慧之外,又得到佛的加持,對於宇宙的看法當然更真實,所以跟我們不一樣。
四念處,我們因為疏忽這四種的修持,所以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我們的業障不能消除。我們智慧不開,三昧不成,與這個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在這上留意,你才會真正放下身心世界,捨己為人,那就完全不一樣。不但你修持功夫會得力,而且福慧增長。愈認真的去做,感應愈明顯;換句話說,你的信心就愈增長。真相信,真信了,你的願就更切了。幫助眾生的願,求生淨土的願,就更切,更真實。那不是完全經論裡頭所說的理論,是你自己在生活事實當中體驗得到的真實,完全真實不虛,這個信才叫做真信。我們從經典上得來的,充其量叫正信,道理搞清楚,想想是可以相信的。事實上做到的時候,那個感應道交,那是真正相信了,果報就在生活之中,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