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辨善要看流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善中也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小,有難易,《了凡四訓》中解釋的很詳盡。我舉“是非”跟大家說明。在春秋時代,孔子有兩位學生,一位是子貢,一位是子路。子貢是大商人,常在其他國家做生意。魯國有一條法律規定,只要在其他國家見到自己的國人被賣去當奴隸,就可以把他贖回來,而這個贖金國家會還給你。這樣的法律非常好,喚醒每位國人去愛護、解救同胞。當子貢贖回國人,官府要把贖金回送給他時,子貢沒有接受,一般人覺得子貢很高尚,不接受贖金。

    但是孔子批評他說:“子貢,你這樣做錯了。”為什麼錯了?會讓其他人在贖人時有所顧慮,因為他拿了贖金就好像沒有子貢那麼高尚,可是不拿贖金,他的經濟又不充裕,生活會有困難。他在救人時產生遲疑,就可能沒有把自己的國人贖回來。這個人可能又是一家之主,一人沒有得救,很可能會影響到一個家庭的命運。所以,孔子才說,子貢的做法會產生不好的流弊。

    而有一天子路走在路上,遇到一個人溺水,子路非常有正義感,立刻跳下去把他救起來。救起來以後,溺水的人內心非常感謝,就把家裡的牛送給子路,子路也很高興把牛牽回去。孔子就稱贊子路說:“往後魯國人就會有很多人勇於幫助別人,解救別人的生命。”因為子路的表現,讓人感受到善有善報。但一般人會覺得子貢不接受贖金是正確的,而子路受牛就不如子貢高尚。孔子觀察事物不是只看現前,還要看往後的流弊,所謂是不看一時而要看久遠,不看一身而要看天下的影響。所以,我們在善的是與非當中,也要謹慎地去分辨。

    從此處,我們能理解到所謂的非慈之慈、非禮之禮的分辨方法。非慈之慈,就是看起來長輩對孩子很仁慈,可是那種仁慈既沒有理智又沒有智慧,是溺愛的行為,所以那個慈心對孩子而言,就是行了惡事,所謂“愛之足以害之”。我們可以從這些角度去看以後會產生的影響,來斷定是善、是非善。當我們懂得如何判斷善惡以後,就要積極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上一篇:周泳杉老師:人和是企業最大的保障
下一篇:蔡禮旭:愛敬存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