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果煜法師:禅林風雨 3.數息要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數息要略
 
今日講的內容,對於已打過禅三的人來說,可說是老生常談。但對剛開始用功的人,或許會有一些幫助。今日的重點在說明禅坐用功的方法及一些在用功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反應,和要用什麼心態來看待它,最後如何堅定信心,恆續用功。
 
從松入門
 
相信大家都學過初級禅訓班課程,也都知道調身的要領。調身最重要的是:身體要放松。很多人把打坐看得太嚴肅,於是求好心切,身體就會不知不覺的緊張。因此上坐之初,要將身體放松、心情放松。一般人身體比較容易繃緊的部位:一是肩膀,有些人肩膀會用力,甚至會拱起來;二是小腹會用力,故要檢查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將上述部位放松。因大部分的人都坐小蒲團的關系,故身體應稍微往前傾斜,而不是正垂直地面,如此重心才可能落在臀部與膝蓋的三角形內。反之,若重心落在臀部的上方或後側,則坐不久就會腰酸,且不容易打直。
 
注意當下的數字
 
其次講數息,數息首先注意鼻端,然後再看呼吸。呼吸有進有出,如果數進,就不數出,數出就不數進。如果你呼氣比較長,比較穏定,則數呼息較好,尤其是身體健康的人或年輕的人以數出息為佳(反之則數入息)。數息從鼻端開始,吐氣時便數一,數到氣吐完才止。吸氣時雖不數數字,但要保持正念,知道自己正在吸氣,等第二次吐氣時,再數二,如此從一數到十。
 
數息時,首先注意到鼻端,因此,知道有身體的存在,再順著鼻端察覺到呼吸的出入,知道有呼吸的存在,再順著呼吸來數數字。但重點是要把注意力放在數字上,而不是放在身體上,也不是放在呼吸上。雖最初須看著身體來數呼吸(尤其是看著鼻端),但數久後便應該不再意識到鼻端的存在,而只知道有呼吸的進出。如此,雖仍有呼吸但已慢慢忘記身體的存在。進一步再順著呼吸去數數字,而且只把注意力放在數字上,到最後呼吸雖仍有進出,但也已不覺得其進出,而只知道一個數字接一個數字,若能把注意力完全放在當下的數字上,心就能安定。
 
順著自然呼吸數息
 
數息最重要的,就是要順著本來的呼吸而數。人都有呼吸,我們要順著本來的呼吸而數。有很多人,尤其是外道練氣功的人,刻意把氣吸到小腹,直到漲滿,這是練氣功,而不是修定的法門。因為刻意就已是妄想了,而打坐就是要盡可能的減少妄想。所以要順著本來的呼吸而數息,不能用控制呼吸來數息。這說來雖輕松,但很多人還是不能做到,反而容易形成控制呼吸的狀況。大家都會呼吸,但很多人一想到要數息,呼吸反而弄亂了,甚至要用力才有呼吸可數,這主要是緊張所造成。這就像我們都會走路,但很多人圍著你看時,你反而不知道要先踏左腳,還是先踏右腳,於是走起路來便很別扭,這是緊張所致。
 
也有人因求好心切而造成呼吸控制。打坐當然會有妄想,因為一般人一天到晚就在妄想之中。而很多初學打坐的人便希望用數字來壓制妄想,希望在妄想還沒有出現前,就以數息把妄想壓下去,因此就加強數息的速度及注意力,使妄想不起,這樣呼吸便變得愈來愈快,胸部也就愈來愈緊,甚至頭會痛,這都是求好心切而造成呼吸混亂。要檢查一下,看自己是否有控制呼吸、或呼吸變得與平常不太一樣的狀況發生。因此,打坐時首先要放松心情,如果已放松心情而呼吸還是混亂,暫時不要數息,先隨息好了,只看著呼吸的進出。數息比較緊,不數則心情易於放松,放松後就容易恢復為自然的呼吸。然後,等氣安定了再來數息。
 
不管氣息在體內的變化
 
用數息法雖要注意呼吸的進出,但不要管呼吸在身體裡面的變化,即使說呼吸可能變得比較深、比較細;可能在身體的某一部位會有暖熱等感覺,都不要注意氣在身體上所產生的種種不同感受。如果能照上面所說的,順著自然的呼吸數息,把注意力放在數字上面,不要去管身體上的感受,那打坐自然會上路。雖禅訓班中也提到,經過禅坐之後呼吸會變深、變細、變長,但那是在打妄想之後才發覺到的,發覺到呼吸變細,是因為你已沒有把注意力放在數字上面。就大部分人來講,只要還有呼吸在,就可以數息。但很多人會自我暗示,說自己呼吸已經很弱了,大概已不能數息了,這是自我暗示所形成的錯覺。只要還有呼吸在,不管是粗或細,深或淺,都能數息。若是沒有呼吸,按經典上講「四禅止出入息」,那應該已經入定了。因此數息的方法可以從散心、專心,到一心,而不用擔心老是在數息而不會進步的問題。以上是數息的要領,順著自然的呼吸而數,注意當下的數字,不管氣息在體內的變化,從散心數到一心。
 
不以妄想為礙
 
不迎不隨──對待妄想的一個大原則就是「不迎不拒」,大家都知道打坐是訓練我們的心不要打妄想,也不隨妄想去打轉。不打妄想就是不去想昨天的事、明天的事、或打坐以外的種種事。但妄想有時候是從自己的心裡跑出來的,在妄想出現時,要很快地警覺到自己在打妄想而立刻截止它,此即常言:「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剛開始修行的人,免不了會有妄想,故不要怕有妄想,但要能立即警覺到自己在打妄想。
 
妄想與我們的警覺性有很大的關系,最初沒有打坐時雖知道自己也有妄想,但總不覺得妄想很多。而稍微用功打坐,才會發覺到自己的妄想是那麼多,這為什麼呢?因為打坐用功的人有比較高的警覺性,能在念頭一起時,馬上發覺自己在打妄想。就佛法來講,我們的念頭就像波浪一樣有大有小、有粗有細。念頭隨時都是有的,就看自己能不能察覺。很多人稍打坐一段時間,就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什麼大妄想,心已平靜了,但一柱香還是很漫長。如果真的坐到妄想很少時,時間會很快的就滑過去,為什麼既覺得沒有什麼妄想,而時間還是很難挨呢?主要原因是在於心裡有妄想,而自己的警覺性不夠,故不能察覺。甚至是因自我暗示,認為自己已經很靜了,所以沒有用心去察覺妄想的存在。因此,看到自己有很多妄想,並不是壞事,至少表示你已有比較高的警覺性。一般沒有修行的人,整天在妄想裡打轉,也不覺得那是妄想。所以打坐首先不要怕妄想。
 
佛來佛斬──一切的念頭只要離開數息的數字,就稱為妄想。有很多人在打坐時起了一些念頭,他還覺得這個點子不錯,怎麼以前都沒想過,現在雖知道它是妄想,但等我把它想清楚了再放下不遲。於是即使自覺那是妄想,因捨不得放下,故還在妄想裡打轉。因此,「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便是認定一切離開數息方法的念頭都是妄想,都應該很果斷的將它剔除。
 
不拒不留──很多人在還沒上坐前就已准備打仗,既和自己的身體打仗,也與自己的妄想打仗,如此打坐一定很累。不要怕妄想,不要跟妄想為敵,妄想還沒來,不要准備和妄想作戰。因為在准備與妄想為敵的當下就已經是妄想了。又有很多人認為自己妄想很多無法打坐,事實上,一般人當下只能打一個妄想,覺得妄想很多是因為他把過去的妄想累積下來,累積愈多就覺得自己負擔很重,終於把自己的信心給壓垮了。因此,有些人不是數息而是在數妄想,愈數愈多就成為自己的負擔和修行的障礙。真會用功的人一察覺到妄想馬上丟掉,於是當下就沒有妄想了,也沒有妄想的影子留下。所以只要一察覺到妄想的存在,就立刻回到方法上。會用功的人,知道正念與妄想恰如跷跷板一般,如果不提正念,只是拚命去壓制妄想,則妄想反而愈壓愈多。聰明的人不管妄想的存在與否,只是專心的去提正念,專心的去數息,如此妄想自然不見了。所以一個真正會用功的人,是不以妄想為礙的。
 
妄想的分類
 
妄想首先分「大與小」。數息時,一打妄想就會把數字打掉,等過一段時間後,才再想起數息,這種妄想稱為大妄想,因它能將數息的方法完全切斷,前後的數字完全忘記。其次是小妄想,如果從一數到十,數字不間斷,但在數字之間仍有小妄想,尚未把數字打斷,此稱為小妄想。打坐首先要把大妄想部掃除,而只剩下小妄想。如果坐了很久,還是有很多大妄想,表示你根本沒有用上方法。
 
妄想又可分為「粗與細」,粗妄想是起心動念主動去打的妄想,譬如想昨天公司裡發生的事,想明年度的計畫,都屬於粗妄想。在打粗妄想的當下,自己是知道的。而細妄想不是自己去打的,而是從內心自己湧現出來的一些念頭,恍恍惚惚,在當下似乎很清楚,但一回想就不見了。這種情況有點像作夢一樣,夢不是人設計出來的,而是過去的業識在睡覺時現形了,變成各式各樣的境界出現。而等覺醒後,夢境立刻消失,只剩下一個印象。細妄想也是一樣,從被發覺到已經消失,只剩下一若有若無的印象。打坐最初出現粗妄想,坐久後粗妄想慢慢消失而有細妄想的出現。
 
第三是「顯與隱」。粗妄想與大妄想都是很明顯的,但有一種妄想卻是若有若無,經典上說:「三輪不空。」一個人在打坐的當下若還知道我在打坐,在用數息的方法,這種知道「我」、「方法」、「數字」即所謂「三輪」、三輪不空是不可能入定的。故一個人打坐方法用得上,應該從大妄想變成小妄想,由粗妄想變成細妄想,從顯妄想變成隱妄想,最後才能捨隱妄想而進入一心的境界。
 
一般人在數息時,通常會發生一種情況,就是呼氣剛出來時,警覺性比較高,等氣慢慢吐出時,警覺性也跟著降低。等氣吐完變成吸氣時,就變成空檔,而必須等到第二口氣再吐出來時,警覺性才又提高,如此用心不平等就像波浪一樣。於是便老在波浪低潮時打妄想。故要訓練「用心平等」,從一口氣剛吐出來到吐完甚至到吸氣,都是保持同樣的專注,同樣的警覺性,「用心平等」自然能減少妄想出現的機會。
 
超越時空
 
數息要注意當下的數字,譬如數三時只知道是三,而不想到前面是二,後面是四。很多人數息數久了,會覺得厭煩。如數字數過了就丟掉,不將之累積下來,則當下只有一個數字,就不會覺得厭煩無聊。同樣對未來的數字也不要去注意分別,如果能做到只注意當下的數字,就已超越時間。因為時間從過去、現在到未來是連續的,而時時刻刻注意在當下的數字,時間便不連續了。如在數的當下也不想到是我在數息,就能超越心物的差別(心指在數的我,物指被我用的方法,被我數的數字);能超越心物的差別,就能超越空間。因此專注於當下的數字,不起分別,就能超越時空,進入定境。在定境中數而不數,不數而數。
 
業障現形
 
眾生從過去無始劫來造業無數,業在平時反不覺得它是障礙。譬如一個人常常抽煙喝酒,在平常反不覺得它是問題,但等真要戒煙酒時,才會覺得煙瘾酒瘾的逼迫頑強。因此,不用功的人還不覺得自己有業障,而真正用功上路的人,反會因業障的現形而產生身心的魔難。業障現形可分為二大類:一在身體方面,二在心理方面。身體方面首先會酸、痛、麻,某一部分特別感覺到悶脹,發熱、刺痛,嚴重時像有針在刺,又像被螞蟻蜜蜂螫咬一般的全身痛。一般人認為痛直覺就是病,而病就是要命,因此一痛就緊張。而中醫卻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身體某一部位會痛,便表示那部位氣血不通,或通稱氣脈不通。以打坐言,若某部的氣血全部不通,也不會痛,完全通也不痛。只有從不通到通的過程,因為要把那些障礙逼出來,在正邪交征之間反而會痛。換言之,痛是好事,平常不打坐還不知道那裡不通,還痛不起來,現因為打坐,內氣較足,故輸往不通的部位,要將不通變通,所以反而會痛。因此,心理上要有承擔,要從了解痛的原因而去接受它,痛是好事,而非平常所想的痛是生病,痛會要命。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病,只是病有嚴重與不嚴重的區別而已。嚴重的躺在床上,不能工作,必須看醫生。而還能吃飯睡覺,自己就覺得很健康。但事實上都一樣有病,只是病得較不嚴重而已。甚至這種病,一般的醫生也檢查不出來,但一打坐,那些病就慢慢顯現出來,而有痛的覺受。所以要接納它,然後是不管它,痛讓它痛,而繼續用方法。
 
觀痛:如果數息數得好,痛就不是問題,但有時痛會愈來愈痛,痛到最後根本無法數息。如果已無法用方法,則可以采用觀痛的方法,把注意力完全放在看痛上面。觀痛又可分為二大類:一為推遠:一般人腳痛就以為是身體痛,而身體痛又變成心痛,於是整個人痛成一團。我們要確認痛是身體痛,是身體的腳痛,是腳踝痛。將痛框定在一點,將痛看成客觀的對象。一般人對於痛,因想到那是我在痛,因此,便緊張恐懼,現在將它推遠一點,只遠遠的看著它痛,使痛變成與我無關。
 
觀痛的第二類是拉近:痛時仔細的看清楚,一般人對於痛是厭惡的,故多采取排斥的態度。於是因想要排斥而排斥不了,想逃避而逃避不掉,反而更增加心裡的痛苦。因此反過來,干脆仔細的去看是那一點痛,是如何的痛法,以直接面對痛的心態去觀痛,甚至要如前所談,認為痛是好事,而歡喜接受。
 
用觀痛的方法,不論是推遠或拉近,都可以使我們由痛苦而變成痛快。痛苦是因身體在痛而心裡更覺得恐懼緊張,如果能從了解它而接受它,甚至用觀的方法去看痛,反而會有一種痛快舒暢的感覺,身體雖仍然在痛,而心裡卻有超脫自在的感受。
 
浮躁、瞋暴:打坐時會有浮躁不安,甚至瞋怒暴動的心態。有時坐著腳雖不痛,但心裡很想動,甚至覺得氣很多,很想發洩,這時看到種種的人事,都覺得看不順眼,瞋恨心特別重,這也是打坐碰到障礙,沒辦法疏通,不通所以不安,所以氣憤暴動。很多禅修的人瞋恨心很重,不是因為禅坐而致瞋恨心變重,而是因為氣血障礙所致,瞋怒的業障現前。因此,無論是自己或他人碰到這種狀況,先要了解是氣血不通所引起的病變,要能安忍,繼續用功。人都希望在順境中修行,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會碰到逆境,因此能在逆境下繼續用功才是可貴的。總之,酸、痛、麻,浮躁不安、瞋怒暴動都要捱得過。
 
昏沉無記:很多人打坐最初散亂得很厲害,妄想很多,接著慢慢又變成昏沉,嚴重時,甚至自己根本不知道是在昏沉中。這種昏沉也是因為氣血不通,氣上不到頭部所產生的重昏沉,而不是因為睡眠不足或工作太累所造成的。這時唯一的方法,就是繼續打坐,只要坐到氣足了就會慢慢疏通。所以上坐之初,會稍清醒,然後昏沉,而過一段時間後又清醒了。因此在昏沉的時間內,即使用不上方法,還是要繼續打坐,必須要熬過昏沉的盲點,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打坐一天、二天之後還是昏沉,可以用另一種方法對治:用刻意呼吸的方法,先盡可能吸滿氣,如一口氣不能吸滿,再吸第二口氣。吸滿後憋氣一段時間,稱為「持」。等憋不住了,再慢慢吐出。等吐到腹內壓力減小後再快吐,稱為「射」。如此吸滿、憋持、慢吐、快射的刻意呼吸主要是為疏通氣脈上的障礙,而早點恢復到清醒的狀態。有些人昏沉兼散亂,迷迷糊糊中,又覺得如夢如幻,這也是氣血不通的現象。
 
晃動震蕩:晃動也是氣血不順所產生的現象,對某些人而言,那也是必經過程。然往往因動了以後會有舒服的感受,因此會造成錯誤的期待,而變成自我暗示的晃動,如此則將持續而不停止。但如果是自然的反應,則動過一段時間後,會慢慢穏定的。在產生晃動的當下,最好用意識來控制使不動或小動。最好在動的當下能保持數息的方法,避免因身動而使心散亂,即使在身動時也要心不動。
 
幻視幻聽:打坐時有些人會有身體變租、變細、變高等幻覺,甚至還有幻聽發生,聽見很多雜音,甚至是有意義的聲音,也會看到很多不同的境界、景觀、顏色。這些現象多是身體氣血從不通到通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幻覺,也是過去生的業障種子,因為打坐而起現形,這些境界都是虛無缥缈的。因此在打坐時,要常保持警覺性,不要被這些境界帶走,而產生貪、瞋、癡等妄想雜念。如果方法正確,心情放松,則身體所產生的任何反應都是正常的過程,無須在意。如果進而能了解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就更能安心用方法了。
 
不以覺受定優劣
 
剛用功的人多半不穩,時好時壤。很多剛開始打坐的人,才覺得這支香坐得很好,呼吸很順,妄想很少,心中法喜充滿。但到下支香,便又可能腰酸背痛。剛開始用功時,每支香的差別很多,所以一支香坐得好,不須得意知足,在你覺得好的當下,心早已松散了。而壞的時候也不要氣餒,重要的是,不要以覺受來判定自己的優劣。痛的時候,也不要以為自己退步了,事實上痛反而是進步,因為氣足才會痛,如果打坐而致身心變得浮躁不安、昏沉,那也是因為用功才把業障逼出來的。因此無論在昏沉、浮躁,在酸痛,或在自己覺得心已很靜時,任何好或壞的覺受,都要放下不管,繼續用功。
 
落實安定開朗
 
真正的進步要能落實在生活上,而不要只在蒲團上計較自己的境界,境界就像一場夢而已。打坐能使身體比較健康,健康經常是從捱痛中得到的。許多人經過比較長時間的修行,如三天、五天、七天的打坐、念佛而致身體健康,這並不一定是佛、菩薩的加持,而是自己打坐氣足的結果。因此能使身體健康,則表示自己已有進步。其次是心理的安定落實,現代很多人心理毛躁空虛,不能穩定,如果因為打坐而使心理上較安定笃實,則表示自己已有進步。再其次是性格的開通明朗,有些人個性閉塞,甚至非常粗魯,如果打坐禅修一段時間後,性格因而改變,剛強者變柔軟,或較弱者變堅強,閉塞者變得較開通,憂郁寡歡者變得較明朗,則表示自己已有進步。到最後是觀念的統合,人大部分是生活在觀念裡,如果一個人悲觀,則他的世界就是悲觀的世界;如果觀念刻薄,他就處在刻薄的世界裡,所以打坐到最後是要改變我們的觀念。佛法說眾生「無始無明」,人就是活在很多錯誤的觀念與狹隘的觀念裡而自找麻煩、自討苦吃。禅修真正的進步是要使我們的觀念更開通、更無礙。我們打坐,不要把得失放在蒲團上的感受去衡量,一支香坐得好,不代表身體就能變得健康,更不代表性格就能變得要開朗。而是經過踏實而長久的修行後,身體、心理、性格、觀念的進步方會慢慢顯現出來。因此一個人打坐是否進步,修行是否進步,自己應該比別人更清楚才是。
 
水到渠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真正有信心的人,反而不急著看到成果,而沒有信心的人則要馬上兌現。現在很多人希望在修行上能很快有覺受、有體驗、有果位。這樣的人好象很用功,其實是沒有信心,而沒有信心的人最容易受到摧殘。因此真正的信心是要種因,而不急求果。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安心用功,而不是急著看到一種虛妄的果。虛妄的果,很多時候是可用自我暗示來騙取的,而更可怕的是,招惹鬼神院欺瞞,他讓你以為得道了,而不自覺地受到鬼神的擺布。
 
真用功後,必垢盡明現,就像鏡子上有很多污垢,只要將污垢慢慢刮掉,光明一定顯現出來,要努力的是去除污垢,而不必去等待光明。常言「水到渠成」,如果經常灌溉,自然形成水路,修行須從因修,而不是於果上計較。只要將心安在方法上,而有恆心有毅力的去用它,則成果不須等待就會自然而成。
 
 

上一篇:唐思鵬居士:《佛教三字經》新注 律宗
下一篇:唐思鵬居士:《佛教三字經》新注 天台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