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鄭振煌居士:二○○二年大圓滿禅修營講詞 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二○○二年大圓滿禅修營講詞(二)
  鄭振煌 主講 / 陳淑蓉 整理
  二○○二年七月十日講於花蓮力行禅寺
  緣起無自性
  我們人為什麼要了解自性?請注意,自性有不同的意涵。大乘佛教說的自性指的是我們的心性、佛性,其實自性就是指那個不變的性。我們佛性就是不變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我們說生無自性、滅無自性等等,是指的那個現象,生是一個現象,滅是一個現象,生老病死是一個現象,這些現象都是無自性的。
  什麼叫做無自性呢?就是說這些現象都是緣起,都是因緣生,因此就是無自性。了解自性有什麼好處?我們說緣起,就是指“事”,也就是“本末”的“末”的部分。我們了解自性,是了解原理,也就是了解“本”。我們如果只了解現象而不了解原理,我們會很累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沒有真正的智慧、沒有了解真理。就好比說:我們看到花開花謝,人會生老病死。每一次都要經過分析,一切萬法都是無常,都是生、滅無自性,都是緣起無自性,這樣我們會很累的。我們要了解自性,也就是要抓到原理。為什麼一切無自性?因為是緣起,大乘稱之為佛性、空性、心性、自性。了解原理以後,什麼事情都可以用原理來對待。
  比如我們看到雲、雨、河水、海水、水溝的水,或是湯或是茶或是咖啡,或是看到冰,看到水蒸氣。我們只要了解原理,看到雲彩濃厚了、濕氣重了就會變成雨。雨落在水溝裡就變成水溝的水,落在大海就變成大海的水,落在湖裡就變成湖水,把它煮開就是開水,泡茶就變成茶水,煮菜、煮湯就變成湯水。可見,原理抓到了,就識得本質。本質是不變的,但由於不同的因緣,所以才產生了不同的現象。我們了解了原理,就可以不被現象所迷惑。不被現象所迷惑,也就是說我們離開了束縛,得到大自在,這就是了解自性的好處。
  什麼是佛性
  大乘佛教度化眾生,就是要我們了解佛性、體證佛性遍滿宇宙虛空。三千不離一心,一心即是三千。即心即佛,是心是佛,作心作佛。這是禅宗所說。即心即佛,當下此心清淨就是佛;不清淨,就是凡夫,就是眾生,就是地獄、餓鬼。三千法界都不離此心,所以即心即佛。我們說是心是佛,但要怎麼修成佛呢?就要作心作佛,在心上去體會佛性,在山河大地裡面去體會一切都不離佛性,這就是天台的性具思想。由佛性而呈現宇宙,宇宙與佛性不二。大乘佛教的終極就是體證自性、體證佛性。大圓滿的法門就是體證心性。
  我們剛剛在喝茶的時候,有一位師兄問:“大圓滿修行的射法,在我們臨終死亡明光出現的時候,能夠用得上嗎?”師父那時候沒有回答。我們要怎麼在臨終時用得上?我們在死亡過程中會有死亡的明光出現,那就是我們的母光明、地光明。當那種光明出現時,如果生前修學過射法,就可以將心射出去,跟死亡明光融合。所謂跟明光融合也就是能所雙泯,再也沒有二元的相對概念,由相對而進入絕對,進入一如,進入如來。
  什麼叫如來
  什麼叫如來?如來就是如去,就是從“如”那邊來,就是去到“如”那個地方。如來,梵文叫做Tathagata。Tathagata由Tatha和gata或agata二個字組成。gata是“來”的意思,所以agata是“去”(也可以把gata解為“去”,則agata就是“來”)。因此,Tathagata可以當做Tatha││gata或Tatha││agata解,意為“如來”或“如去”。Tatha就是“如”,“如”就是平等不二,“來”和“去”不二。如來就是如其所來,來無自性,去也無自性,如來其實不來不去,所以如來就是如去,如去就是去到“如”那個地方。什麼叫做如?用英文來講就是suchness、thusness,“就是這樣子”,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有辦法用語文、符號來傳達,就是這樣子。什麼叫做就是這樣子?隨順因緣,也就是智慧者的隨波逐流。什麼是隨波逐流?就是什麼樣的因緣產生,你就善盡那個因緣。好像師父說,他會來花蓮辦力行佛學院,從來就不是他的生涯規畫。辦力行佛學院只是半個小時內的因緣成就。他來這裡開山,也沒有那種概念,而是因緣轉到哪裡,他就利用那個因緣來做善事。諸位朋友,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修行要領。隨波逐流,就是在波上借力使力。藉著因緣來善盡因緣、發揮因緣的功能。當我們分析了身是地水火風空所構成,也就能了知我們生理的部分和山河大地、眾生毫無差別,如此就可以進入如來的世界,進入平等不二的境界。
  進入平等不二的境界有什麼好處?就是讓我們體悟到真理,也就是說我們再也不會被現象所迷惑。當我們死的時候,就回歸大自然。我來自大自然,將來死了,屍體腐爛或火化了,就回歸大自然,那不就是回到我的本來處嗎?不就是如去嗎?我們是怎麼來的?我們是從空性而來的。所謂空性就是諸法因緣生的性,也就是除了自己的因,自己過去世的業力以外,還有父母親的緣,加上社會世間種種的助緣,才成就了我,這就是如來。當我們體會了緣起,我們就體會如來。因為我們是從如那裡來的,所以我們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你是如來,男生是如來,女生也是如來,桌子等一切物質也是如來。
  大乘佛教發展到最後,就倡言一切都是如來。難道不是如來嗎?這是不是緣起的?這是不是空性?它是從如那邊來,將來有一天杯子壞了,人老了、病了、死了,化歸為一切空無的時候,就如去了。如來、如去有什麼差別呢?我們和佛有什麼差別呢?差別只是我們無明。我們不了解我們是如來,我們不了解自性、緣起。換言之,我們沒有智慧,我們無明。其實並不是真的有來、有去,而是緣起故來無自性,去無自性。非無因生、非自生、非他生、非自他生;非無因滅、非自因滅、非他因滅、非自他共因滅。一切都是眾因緣所生、眾因緣所滅。緣起故生無自性、滅無自性;緣起故一切現象無自性,一切現象都在無常變化中。所以,我們就可以隨波逐流,我們就可以借力使力,就可以利用一切因緣、一切波來發揮最大的功能。
  隨波逐流是自在放松
  你是老師,你就善盡老師的功能;你是學生,就善盡學生的功能;你是家庭主婦,就善盡家庭主婦的功能;你是記者,就善盡記者的功能。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在自己的崗位上,好好去善盡本分,這就是隨波逐流。我們如果不隨波逐流要和波相對抗,一定會慘遭滅頂。在座的如果會游泳,就會知道游泳最重要的要領就是“隨波逐流”,也就是全然放松。那麼你就可以在海上睡覺。我們為什麼不會游泳?因為我們沒有能所雙泯。我們會想如果滅頂怎麼辦?我是我,水是水,沒有辦法和水打成一片,沒有辦法放松,所以我無法在水上睡覺、生活。但是善泳者卻有這種能耐,全然放松。體會到自性,也就是掌握到那個原理。如果我們掌握到一切無自性,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具足一切三千法界,就可以不被緣起的相所迷惑,就自在了。
  我們不會再被色、聲、香、味、觸、法所迷惑,也不再因某人地位比我高所迷惑,我們分別心就沒了,就可以非常的自在了,所以就活在如來、如去、如如之中。透過身的觀察、解析,就發現過去我們對身的執著是沒有必要的。不如實面對自己的生、老、病、死是沒有道理的,一切都是無自性的。生、老、病、死無自性,一切都是空性,一切都是無常。睡久了就會睜開眼睛,活久了必然會死,不然活得不自在,活得沒有意思。這就是教我們離開現象的束縛,也就是打破我們的妄念,打破我們的分別心。我們觀察有這個身以後,我們要繼續觀察我們的語。
  最微細心氣
  “語”就是聲音,因為有聲音,所以有語。我們觀察“語”,語也是緣起無自性。我們講話,難道只有嘴巴的功能嗎?難道只有語言腦神經的功能嗎?難道只有心的指揮功能嗎?都不是。它是眾多因緣所促成。我們發現,語和身一樣,都是很粗的氣。我們要發現最微細的氣,也就是修密宗或修禅定的人所要去體證的最微細心氣。從最微細的心氣分支出越來越粗、越來越明顯的心和氣。越粗的心,就是我們的覺受、思想。粗顯的氣就變成了地、水、火、風四大,變成種種器官,組合成身體。各位打坐都有經驗,就可以發現我們的氣。
  氣可以分為粗、明顯或比較外在的氣,顯而易見的就是呼吸。所以行者對於呼吸是很重視的,練瑜伽的人,練yoga瑜伽或是yantra瑜伽(動態的瑜伽),也很重視氣。為什麼呢?因為從氣可以了解我們的身、語、意。我們的呼吸順暢,身體就比較健康,心情也比較好,情緒也比較安詳。我們的氣不順,身體也就不健康,情緒會顯得很浮躁。當氣不順的時候,講話就會顛倒。我們講話要和順、和藹,一定要先深呼吸。我們要和人家吵架前,先深呼吸,深呼吸三、五次以後,就會心平氣和地說:“您哪!真是討厭喏!”對方也就不會和你吵架了,他會說:“唉呀!我真的很討厭,您也很討厭哦!”氣就跟著調和了。當我們心浮氣躁,一動我們的語就亂了;我們的呼吸一不順暢,講話就是怒氣沖天,講話都很沖。若我們氣不順,我們的身就不順,語也不順。再更深入一層去體會,所有的語都是音聲,所有的音聲,緣起固有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音聲的本質也是空性,也是由地水火風空所構成。
  為什麼我們要念佛、持咒?念佛、持咒就好像我們在打坐,數息、觀呼吸、調息一般,是以調息為媒介,跟身相結合。念佛、持咒時,我們是藉著佛號聲、咒語聲,進入最微細的本質,來體會空性。是透過音聲和本尊、諸佛菩薩相溝通、相應。咒語是一種空性的顯發,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薩都有他的咒語、心咒、種子字、音聲或是符號。我們就是透過這個媒介來和本質、原理相應。佛就是我們的原理,就是我們的來源處,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什麼是本來面目
  什麼叫做本來面目呢?大家和師父參公案、參話頭,都可以參到“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我在外面流浪,將近一個月後才進入辦公室。一進去就發現有一位未曾謀面的師兄打電話找我,聽說他已經找我好久了。好不容易接上電話他就跟我說:“老師,我現在有一件事情想拜托你。”我問他有什麼事情。他說:“我的兒子在十九歲那一年,已經見到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我問他:“請問令郎見到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是看到什麼?”這位師兄就告訴我說:“唉呀!我也不知道他見到什麼。我是不是可以帶他來給老師勘驗一下。”我跟他說:“我沒有見過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我沒有這樣子的修行,不過你可以帶令郎來我這邊,有空我們交換交換意見。”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到底是什麼呢?你到底是怎麼樣去見它?一切佛,就是我們的源頭,佛菩薩、心性、自性就象征一切宇宙世間山河大地眾生的本源處。
  密教透過禮拜、觀想、持咒;淨土法門透過持名念佛,透過音聲,從音聲當中和我們的本源處相應,這是有道理的。和它相應,就是能所雙泯,也就是和自己的源頭、原理相應。當我們體會到原理,就不會被枝末的現象所迷惑,就能夠在世間任運自在。所謂任運自在,就是我們在這世間該病就病,該死就死,該老就老,該來就來,該去就去,這就是隨波逐流。這個時候是清清楚楚的隨波逐流,這個時候是發揮我們自身功能的隨波逐流。
  可怕的搖頭丸
  我們再觀察語,就好像在觀察我們的身一般。我們觀察身在沒有修行以前,我們的身可能都會造惡業。我們的身可能沒有好好的去體會,沒有好好利用它來修行、來做好事情。很多人,尤其現在的年輕人吃搖頭丸、吃迷幻藥。據說有百分之三十的年輕人,甚至一半的年輕人都吃過。我剛剛從印尼回來,在印尼有一位學生告訴我:“老師,你不知道,在上你的課之前,我是吃搖頭丸的。”這位學生是什麼時候上我的課呢?他前年來上我的課,他說:“老師,你知道嗎?我從台灣留學回到印尼以後,就開始吃搖頭丸。老師,你不知道搖頭丸一吃下去多麼快樂?”諸位有沒有人吃過搖頭丸?他說搖頭丸吃下去的快樂是沒有辦法想像的,真的會讓人上瘾。他說吃下去,整個人忘我,整個人的頭就一直搖一直搖,可以搖一天一夜、兩天兩夜,整個人沉浸在享受中。可是當搖頭丸的藥效一過,整個人就會癱瘓掉,就變成憂郁症,沒有意志力,精神渙散,對前途一點希望都沒有,對未來、對這個世間毫無感覺,覺得這個世間很糟。他吃搖頭丸上瘾之後,所賺的錢全部花在上面,但是藥效一過,人就陷入極度的憂郁之中,一直消沉下去,只好到醫師那裡去打針,打鎮定劑。
  我問他:“醫師有沒有勸你不要吃搖頭丸,或是說如何矯正你的毛病?”他說:“沒有,反正你來打針、吃藥,他有錢賺就好了。”他身上永遠帶著鎮定劑,一發作就吃藥,真是痛苦極了,人生一點希望都沒有。可是,他有福報,很幸運的接觸了佛法。我去印尼上了一星期的課,他也很精進日夜上課之外,晚上下課還陪我們到夜市去吃冰、吃榴梿,慢慢了解佛法,親近道場、親近師父。時間久了他對我說:“老師您這一次來,我要向您報告,佛法實在太棒了,佛法救了我,否則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人生快要報廢了。”他聽過課以後,現在事業順利、發達。我問他:“你已經克服搖頭丸了嗎?”他說:“我已經克服了。因為佛法給我力量,那種法喜才是真正的喜樂。”因此他非常發心,要將他所知道的佛法輔導年輕人,希望年輕人不要再嗑藥、吃搖頭丸。
  我們再回到主題。分析了身和語之後,我們發現由於不了解真理而誤用了身和語,造下惡的身業、語業。惡語業就是種種徒增自己煩惱的惡口、绮語、妄語、兩舌等。現在知道語的基本元素也是地、水、火、風、空、識與一切眾生、山河大地都是無二。我們只要透過語的修行,就可以達到本源——我們的佛性。
 

上一篇:果煜法師:佛法原典 教理精義
下一篇:果煜法師:佛法原典 六入相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