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鄭振煌居士:現代人的修行生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現代人的修行生活 
鄭振煌                           
 
  修行要有“鐵杵磨針,滴水穿石”的決心。
  法門只是藥,吃錯藥也會出毛病,必須注意中道的原則。
  佛法與外道的差別只在修心與否,
  修心則在發菩提心與體驗空性,心外求法同於外道,
  失之毫厘差之千裡,修行不可不慎。
  現代人的時空背景不同於過去,因此現代人的修行生活應該要與過去不同。現代人的時空背景又千差萬別,因此修行法門也應該千差萬別。一種藥可能可以治多種病,一種病也可能可以用多種藥治好。雖然如此,但藥理應有相通之處,不明藥理而胡亂下藥或吃藥,無益於身,反而有害。
  佛如醫生,法如藥,僧如護士,眾生如病人。眾生修行猶如吃藥,豈可不慎?豈可不找明師?豈可不對自己的醫生坦誠表白一切?為人師者又豈可不慎?不懂醫理、藥理?不對猶如病人的眾生望、聞、問、切?吃藥要有效,必須病人與醫生配合,對症下藥,治療身體疾病屬於世間法,尚且需要如此謹慎,何況屬於出世間法的修心法門呢?
  基於這種認識,本文不談理論,僅就實務方面提供管見,拋磚引玉,尚祈方家指正。
  建立次第的修行法門
  中國大乘佛教法門龐雜,次第不明,理論超越,令人望洋興歎,無所適從。因此,修行法門之選擇,應建立次第,這也是中國佛教之最模糊者。
  第一、檢驗自己。
  花一個周末的時間,誠誠懇懇老老實實對自己做一番徹底的體檢,並且詳細做記錄,供未來修行的參考。自己是僧?是俗?僧俗的修行方法應有不同,在家人不應一味模仿出家人的修行生活,否則必然不能見容於社會,反而形成修行障礙。
  自己每天有多少時間、什麼時間可以用來修行?時間不必長,即使十分鐘就夠了,但必須有恆而專心,經年累月鍛鏈,必可成就。自己每周有那段時間可以用來修行?那怕只是一個小時,都要固定用來修行。自己每月、每年有那段時候可以用來參加佛七、禅七或其他修行活動?比較長期的修行活動有如充電,可以堅定我們的信願和菩提心。
  自己的生涯規劃如何?將來有志宏法布教者,應該廣學多聞,深入各種法門,才能普度眾生;如果只是為著解脫生死煩惱,而自己的時間、精力、學識等條件又不允許,就應一門深入,否則就會“門門通門門松”,毫無所得。
  其他如自己的年齡、性別、職業、教育、家庭環境等個人因素,都是決定修行法門的參考指標。
  最重要的是,借用心理測驗或由佛學專家發展出心理量表,測量自己的個性是屬於貪型人?瞋型人?癡型人?慢型人?疑型人?唯識學對人的心理解析非常清,可以借來檢驗自己,了解自己的毛病才可以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第二、鎖定目標。
  目標可以分短期、中期、長期。循序漸進,才不會慌亂,不必貪多,但要細心、用心、恆心。
  同時要根據自己的性向設定目標,一樣米養百樣人,人的根器千差萬別,因此佛陀開出的法門也千差萬別。有的人只求現世安樂,就要修持人乘法(五戒);有的人更求天國之樂,就要修持天乘法(十善);有的人志求出三界,就要修持聲聞法(四谛)或緣覺法(十二因緣);有的人自利之外,更以利他為意樂,就要修持菩薩法(六度萬行)。實際上,法門是相通的,彼此之間並不相礙,差別只在偏重不同,不可自是非他,反成障礙。
  目標越清晰,達成的可能性越高,當然學佛應以成佛為終極目標,只是管道遲速各有不同而已。
  第三、選擇明師、親近善知識。
  佛學“雖智不能解”,因此需要明師和善知識的指導;學佛為實踐法門,更需要明眼人的引導,才不會誤入歧途。老師很重要,同參道友也很重要,可以彼此扶持規勸,互相切磋。所以,學佛人在依止明師之後,也應參加學佛社團,社團就像防風林,可以增強我們抵擋八風的力量。
  第四、腳踏實地做功課。
  根據前述三個步驟之後,就可以自定功課或請師長善友協助訂定功課。功課可分前行和正行、共行和不共行。前行的目的在積集福慧二資糧,消除修行的障礙;正行的目的則在加深積厚功夫,克期取證。共行是每一位學佛人都要做的功課,不共行則是自己獨修的法門。
  前行可以從廣結善緣、服務大眾開始,以便逐步進入修行的核心。忽視前行就如資糧未備就踏上旅程,必然障礙重重。正行是禅淨密律抉擇修持,務期“生處轉熟,熟處轉生”,修行就是在轉化氣質、轉化習性、清淨內心。
  修行人的共行是皈依、忏悔、回向等科目,不管是新學、老參或任何法門,都離不開這幾個基本功課。
  在生活中修慈悲觀
  此外,我常建議大家,每天早晨醒來,要先修慈悲觀,發心予樂拔苦,微笑著默念“願我今天吉祥如意,願父母兄弟姊妹吉祥如意,願師長朋友吉祥如意,願國人吉祥如意,願全體人類吉祥如意,願一切眾生吉祥如意。”
  吸氣時觀想吸進眾生的一切苦難,一方面以之消解自我,一方面以佛菩薩的加持力和自己的修行力將濁氣轉化為清氣,呼氣時觀想呼出慈悲給一切眾生;同時提起正念,對自己全身做一番掃描,既可以發現身體那個部位有毛病,又可以松弛身心。晚上就寢前,則要三省吾身,有過則記錄下來改正,有善則回向給一切眾生,讓自己充滿喜悅,微笑著入睡。
  上下班途中,可以念佛持咒或觀呼吸。工作時保持愉快的心情,把工作當作修行。碰到順境或好的人事物,要感恩因緣殊勝;碰到逆境或壞的人事物,也要感恩因緣難得,藉境鏈心,消除業障。
  時時刻刻保持平常心,不被境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要平衡:慈心太強時,流於攀緣執著,要提起悲心對治;悲心太強時,流於多愁善感,要提起喜心對治;喜心太強時,流於得意忘形,要提起捨心對治;捨心太強時,流於冷漠無情,要提起慈心對治。
  同理,信、進、念、定、慧五根的修持要平衡,以念觀照一切時處;有信無慧則流於迷信,有慧無信則流於狡黠,故信根與慧根要平衡;有進無定則躁,有定無進則沉,故進根與定根要平衡。緣起性空的觀照,必須落實於八正道,以八正道為生活准繩,才不致落入空談。
  修行要有“鐵杵磨針,滴水穿石”的決心。法門只是藥,吃錯藥也會出毛病,必須注意中道的原則。佛法與外道的差別只在修心與否,修心則在發菩提心與體驗空性,心外求法同於外道,失之毫厘差之千裡,修行不可不慎。
 
 
 
 

上一篇:果煜法師:佛法原典 佛法原典研習─緒言之一
下一篇:果煜法師:佛法原典 佛法原典研習─緒言之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