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黃夏年教授:21世紀佛教研究的展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1世紀佛教研究的展望
       
當前我國的學術研究的現狀是:佛教研究是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研究中的重要部分,而且正在處於上升的時期;就佛學研究的人才而言,中青年已經成為佛學研究的主力軍,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對佛教研究人才的培養呈幾何級數的增長,現在每年仍在大學就讀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有幾十人之多,僅南京大學哲學系就讀的學生達30人以上,我國培養出來一批碩士和博士,都是在佛教研究中有某一方面學有專長的專門人才,其研究的課題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他們的參與,既徹底改變了佛學研究人才青黃不接的情況,同時又與國外的佛教研究開始接軌,給未來的佛學研究帶來了活力。

我們現在已經走進21世紀,既然"佛教的研究仍處於上升的時期",毫無疑問21世紀的佛教研究仍然會保持這個發展勢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只要沒有特殊的原因,佛教的研究會朝著健康和擴大的方向運作。而且還可能再會出現一個高潮,至少會成為學術界和出版界關注的熱點之一。

隨著我國對佛教研究人才的培養,人才的配置與分布將會更為合理。畢業後的學生被分配到全國各地,對當地的佛教研究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從根本上改變過去佛教研究只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幾個大城市集中的情況,未來的佛教研究人才分布必將從點到面全部鋪開。值得提出的是,近20年來我國佛教界開辦幾十所佛學院,這些學校已經培養出上千的人才,佛學院的學僧中除了大部分人在佛教界內部從事寺院管理工作之外,還有少部分人將從事佛教的研究,有的人已經取得了成果,得到了學術界的肯定,他們與學術界一起組成了中國當代佛教研究的主體,預計未來他們所發揮的作用決不不亞於學術界,不久就會與學術界並駕齊驅。所以當前中國佛教研究以學術界為主體的格局將會被很快打破。此外,未來的佛教研究機構或團體也會不斷地湧出,但是以北京、上海為主的研究中心的格局仍然將會保持下來。

當前我國學術界在研究經費上普遍呈現出捉襟見肘的情況,而且正由於這一點,影響了不少課題的研究,也使許多人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從事重復的勞動,在研究成果上得不償失。而另一方面,當前我國民間的一些寺院或公司有充裕的經濟實力,有的具有遠見卓識的寺院和公司已經開始拿出很少的一部分經費來補貼學術界經費不足的窘態。雖然國家現在在研究經費上已經加大投入,但是要在短期內徹底改變經費不足的情況,特別是改變大多數學者和大多數課題都能得到經費補貼的情況,目前還不能完全做到。因此,利用民間經濟的實力來促進佛教的研究應該成為未來佛教研究經費來源的一個重要渠道之一,而且他們所提供的研究經費的比重中會占得越來越大。特別是寺院成為佛教研究的主要經濟後盾之一的現象,也會變得越來越普遍。

未來的佛教研究將會出現多層次、內容廣、有深度、精細化的這樣幾個特點。所謂"多層次",是指既有通俗性或概論的佛教研究的著作出現,也有高層次的專題性專著出現;"內容廣",是指佛教研究成果會涉及到很多領域,而且其中有一部分是與佛教接壤的邊緣性課題,甚至是比較研究的成果;"有深度",是指在佛教研究中有一部分著作只是作為純學術成果出現的,而且這些成果都是研究人員從事了大量的勞動之後才獲得的,它體現了很高的學術水平,具有世界領先地位。根據我國現有的研究情況,有深度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一些學者撰寫的博士論文,以後又經多次修改和補充,最後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今後這方面的成果肯定會起來越多,最終形成經典性的名著,並且在所有的佛教研究中占有很高比例。"精細化",是指未來的佛教研究課題設定會變得越來越窄,研究者在作某一課題時,除了搜羅巨細,窮盡現有的研究資料與成果外,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會變得細致缜密,甚至連微小的區別和很小的事件都會加以深入的研究,成為某一方面研究的最權威的成果。

當前我國的佛教研究與國外的研究尚有一定的距離,有的人認為就我國的佛教研究成果來看,與國外的同行相差50年的距離,這種話聽起來確實有一定的理由,但是筆者認為,事實可能並不如此,一是我國的佛教研究一直有著自己的傳統與治學特點,而且這個傳統與特點一直沒有斷過,例如在佛教思想史的研究方面,我國從古代起就形成了傳統,今天仍然被繼承下來,所以在思想史的研究方面,特別是在研究的視角方面,我們有自己突出的特點,這一點已經被國外的學術界給予充分地肯定。二是在語言和資料的占有方面我們有得天獨厚的資源,這是我們的優勢,遠不是國外的學術界可比的。特別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我們對語言的駕馭本身就處在優越的位置,因此對原典的理解和語境的描述是有充分的把握和依據的。三是我們的研究與國外同行的研究側重點有不同。舉例來說,由於當代中國佛教發展的問題一直是現階段學術界和政府、佛教界共同關心的問題,在這個背景下,學術界將相當的力量投入了這方面的研究。而國外的研究大部分是在文獻學方面,對我國學術界的熱點並不注重,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將國外研究的熱點與國內研究的重點進行比較,而且這種比較也是沒有意義的事情。我們的缺點是對國外的同行研究的信息了解不夠,交流不多,對一些語言,如梵語、巴利語等外國文字掌握的不夠,造成這些缺陷的原因很復雜,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經濟的實力不夠,隨著研究經費的增大投入和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暢通無阻,這些缺陷將會不斷地被克服,所以筆者對未來中國佛教研究與世界佛教研究的接軌是抱樂觀態度的。

未來佛學研究的方法論必將呈現多元化的局面。過去我們在方法論上,早期主要在文獻學和歷史學的領域內從事訓诂與考證的方法來進行研究,50年代以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階級分析與經濟決定論的二分法成為佛學研究方法論的主要表現,80年代以後,過去單一的研究方法正在改變,國外的一些曾經流行的研究方法慢慢為學者所用,如社會學方法、心理分析方法、現象學的方法等等。今後,隨著佛教研究的全面展開,將會使用越來越多的方法來研究佛教,特別在是宗教社會學方法的普遍使用,田野調查的活動及成果會越來越多。

未來的佛教研究在項目上應該是有這樣一些特點:佛教史學仍然是研究的重點,特別是斷代史、地方史和宗派史的研究將會取得很多重要的成果。但是思想史的研究可能進展不是很大,其中包括教義理論的研究進展緩慢。佛教經典和人物的研究有一個大的發展,特別是通經一部和專研一人的情況會占較大的比重。與佛教有關的文學、心理學、倫理學等邊緣學科也會有一個大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對世界佛教的研究會成為不大不小的課題,因為這些研究對中國佛教走向世界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國人了解世界佛教的一個重要的窗口。此外,由於佛教在中國當代社會的契理契機的現實需要,將會推動當代佛教研究的進展,與社會現實有關的各種現實性研究和對策性的討論,將成為未來中國佛教研究的一大特色。

我們走進了一個新的世紀開端。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佛教研究將會取得很大的成績,走出一條中國佛教研究的自己的道路,對21世紀的世界佛教研究做出有益的貢獻。
 

上一篇:淨界法師:攝大乘論講記 第六二卷
下一篇:淨界法師:攝大乘論講記 第六三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