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界法師:我們的心跟佛號一接觸,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的心跟佛號一接觸,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淨界法師

    身為一個阿彌陀佛,他不但要把國土創造出來,還得把眾生接引到他的國土去,他必須要施設方便!佛陀所發的願不能夠只上求佛道,還得下化眾生,你發了那麼多的願,結果沒有一個人能夠去,那就沒辦法了!

    所以佛陀以他的四十八願作為眾生多善根之因,以他的六波羅密作為眾生多福德之緣。我們經常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必須要多善根、多福德!身為一個生死凡夫,我們憑什麼積集多善根多福德來莊嚴這樣的一個淨土呢?

    簡單地說阿彌陀佛把他自己的多善根,善根的力量加持在這句佛號上,也把他所成就六波羅密的多福德同時加持在佛號上,使令我們生死凡夫妄想的心跟佛號一接觸的時候,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這就是印光大師所說的即眾生心投大覺海的真實義!

    我希望我們在了解佛功德的時候,盡量撇開我們凡夫阿賴耶識的思考,盡量用真如的思考。阿賴耶是對立的思考、二分的思考,善惡、生滅種種的對立。

    佛的功德是一真法界,絕待圓融,不可思議的。《觀無量壽佛經》講到十六觀,觀佛的相好、觀佛的蓮花、觀佛的白毫光,這十六觀不是十六種都要成就,你要成就一個觀,其它都成就,為什麼?古德說佛的功德是不可以切割的!不是把佛的功德把它切割成十六份,你完成這一部份,成就這一部份,不是這個意思的。

    你只要接觸到佛陀一部份的功德,就成就佛所有的功德。所以你觀想阿彌陀佛的相狀也好、稱念名號也好,它都是總持彌陀的多善根多福德,因為佛陀就是把它的多善根多福德攝持在這句佛號上,所以當我們的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也就念念成就,轉成我們凡夫這部份的功德,這種功德都是已經成就的,不是現在成就的或當來成就的。

    為什麼說是已成就?假設我們今天走自力法門,那是因地教,我現在布施持戒,布施持戒的因地對未來來說,你也可以說成就一種功德莊嚴,你未來的依正二報,在你每一念持戒當中點點滴滴成就,但是這樣的成就是當來成就,現在不會出現的,因為自力法門是你自己要成就的,所以這只是一個種子的功能。

    但是淨土法門不同,淨土法門是一個已經成就的功德,現成的功德,它等待你來感應道交,所以這稱作他力門果地教,是阿彌陀佛已經成就,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每一願都加持在這句佛號當中,只要你跟佛號接觸,你就能得到佛號的引導而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所以善導大師說當我們要了解淨土的依正功德,你就要了解彌陀的四十八願,因為沒有四十八願就沒有彌陀的依正莊嚴,當我們要了解四十八願,你就要了解第十八願十念必生,如果沒有十念往生的接引,沒有眾生可以去,有淨土跟沒有淨土對我們是一樣的,因為我們不能受用,所以第十八願又是重點。把第十八願加以詳細的匯歸,善導大師說就是匯歸到一句佛號。

    所以要了解淨土法門,我們要用《華嚴經》的思考,一為無量,無量為一,當它一為無量的時候,那是極樂國土成就廣大的依正莊嚴,當它無量為一的時候就攝受在這句佛號當中。所以你能夠把一為無量,無量為一的道理掌控的話,你就知道為什麼你只是在佛堂當中念佛,你就在為你來生成就這麼多依正莊嚴的道理。

    所以印光大師在《印光大師文鈔》當中說:淨土的功德,不仰仗佛力,不要說生死凡夫不能夠去到淨土,阿羅漢也不能去。阿羅漢的神通只有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它是個十萬億個三千大千世界,阿羅漢都不能去。

    在《印光大師文鈔》有些人跟印光大師說:我不想念佛,不想觀想、觀相,我完全不想憑彌陀本願功德的加持,但是我很想到淨土去。譬如說,我靠我的持戒,靠我的布施,靠我的禅定力,以我自己的六度回向淨土,可不可以?

    印光大師說:不行!因為你沒有去觸動彌陀本願的加持,你根本沒辦法去,不要說你沒辦法去,阿羅漢也沒辦法去!

    所以這地方大家要知道,每一個法門都有它的傳承,都有它緣起的道理,淨土宗的道理就是它是個他力門果地教!我們這樣子講,淨土法門整個修行理論一言以蔽之,就是要你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你要想盡任何辦法跟阿彌陀佛的功德接觸,或者觀想,觀想彌陀的相好莊嚴、或者觀相、或者持名,也就是說你要跟彌陀的功德感應了以後,才能成就如是的功德莊嚴!

 

上一篇:賴永海教授:淨慈道濟與後期禅宗
下一篇:賴永海教授:近現代“人生佛教”與儒家的“人本”哲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