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與實際生活的觀照
問:我有個問題,就是大小, 顏色, 好壞問題,現量比量,現量沒分別,完全沒現量,那就是癡呆了,有個比量就是靈知了了。我現在比如買東西,如果我連好壞, 大小,這些都分不出,那我就是癡呆,我能看出來,就是靈知了了,那麼習慣上總是要挑好的, 挑大的,這個是不是產生分別心?
師:這裡面有幾個層次,因為修行的人程度不同,一般人他都是比量,或者是非量。比量就是說客觀地知道這個東西好壞,非量呢? 他在這個客觀上還要想好的,還要許多不切實際的妄想,這叫非量, 不正確的想法了。就是說,他產生了一種感情上的執著,就是超越現實之外的一種追求,這兩種都是一般的人所有的。
那麼修道開始見性的人,到一定時候,他只是現量,只是在當下,他是不分別好壞的,他必須經過一段時間,不去分別世界的善惡, 是非, 好壞,他一直在體性清淨不動當中,不分別好壞。有的人會說:這個人很笨, 越修越笨。有的出家僧人被他的師父打罵:怎麼你什麼事都不會做了,他說我在現量裡面沒有辦法起心動念,沒有辦法分別這些事物,這是一個階段可以的。
到這個階段過了以後,他要起照,起照比量就是現量,現量和比量在同時不二,這叫差別智。而且又沒有分別, 沒有妄想,他知道事情的好壞,善惡分別的非常細,甚至別人的起心動念, 境界的差別都分別出來,象鏡子很多照來一樣,但是他是當下的,一照就知道。象蘋果擺在前面,他一看哪個蘋果不但顏色好, 而且他裡面的本質怎麼樣, 都知道。
插問; 那我去買東西, 拿好的拿新鮮的,我當然不要腐爛的,我這個算不算動了妄念。
師: 看你有沒有貪心。
插說: 我問這個問題的目的,就是問日常生活該怎麼做,是不是就是馬大哈,唷!就是不要有貪念。
師; 對!
插說: 就是一上就很清楚, 就是不要刻意地再分別這個、那個。
師:一個是智慧,智慧是什麼? 智慧是知道壞,一看就知道;第二是方便,方便就是根據我們的需要,拿我們所需要的。一般的人在這個時候會想:我要想好的,而且好了給我受用, 我就喜歡,他又會起這個念頭。我們這個念頭沒有,是一種方便,我們需要什麼就拿什麼。
插: 不要有一個造作。
師: 不要有一個作意貪,作意就是我們的分別,凡夫的心態,貪心就是修行人痕跡。有的修行人會有這個習氣,他會喜歡什麼,會落在這個上面,盡管他知道這個事情是空的, 不可得,他會有這個東西在。其實佛在法界當中,也是這個過程,舉蘋果的過程,他也拿最好的,他要把地獄去掉, 執著去掉,把鬼畜生一直到天上的業去掉,好境界他也去掉,就是菩薩道地的功德,他也去掉,他要成就最好的。
阿彌陀佛不是把21個億世界的淨土中最好境界取來,成為一個極樂世界,諸佛不是取最好的功德莊嚴來成就佛?他不是貪心,他是智慧方便,我們修行人要成就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