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楞嚴悲華法師:童蒙止觀 第十一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童蒙止觀》第十一講

隋 智顗 撰
悲華禅師 講

好,大家現在端身正意,合掌恭敬,生忏悔心、渴仰心、難遭難遇心,發大願進入今天要開始的聽經聞法的行為。今天我有些感冒,聲音不是很大,大家要聚精會神認真地聽。好,我們一起來合掌稱念: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

 

無論做任何善行,行任何善法,都要斷除法器之三過,聞法六過,以這樣的標准來要求自己,好,如是調整自己的身語意,讓我們進入今天晚上的講課。今天我們所要講的是第十講覺知魔事第八,前面從最初的第一章,講到上一章的善根發相第七,已經全部講完了。今天所要講的是在坐禅修法的過程中有哪些魔事,那麼前面告訴我們哪些是善根發相,今天主要知道哪些是魔事。魔事,“魔”之一字大已經非常熟悉,那究竟以何為魔呢?什麼是魔事呢,我們今天就要細細地辨別一番,我們來看經文“梵音魔羅。秦言殺者。奪行人功德之財。殺行人智慧之命。是故名之為惡魔。事者如佛以功德智慧。度脫眾生入涅槃為事。魔常以破壞眾生善根。令流轉生死為事。若能安心正道。是故道高方知魔盛。仍須善識魔事。”先到這裡,我們來看一下,這個魔,按照古印度的,就是佛陀當時講經的時候是用梵音來講經的,梵音稱為魔羅,秦言殺者,秦就是智者大師過去的朝代秦朝的時候稱其為殺者,它能奪去修行人的功德之財,功德之財即是內財,就是修行者他所具備的內心的功德、品質,稱為是功德之財,廣說有七聖財等等,就是指的這個功德之財,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善根福德。它能夠殺修行人智慧之命,就是說破壞人的慧命,我們把智慧的增長比喻為是一個生命的成長,那麼殺行人智慧之命,就是使人失去智慧而陷入愚癡當中,所以說名之為惡魔,所以這個魔是惡,非是善,它會破損我們的功德,會奪去我們的智慧,所以它是惡魔。那麼魔字已經解釋完了,事者,什麼叫事呢?魔事是什麼意思呢?比較一下,比如說佛都是以功德智慧的力量來度脫罪苦的眾生,得到涅槃的果實,他以此為事,而魔卻常常反過來,是以破壞眾生善根、令它流轉生死苦海作為它的事,這就是所謂魔事的事的意思,由此可知,魔事即是惡事,是惡魔所做事,它都是以破人善根令人流轉生死為事的,這是魔事的意義。好,若能安心正道,仍需善識魔事,要想能夠把心安住在正道上不迷失,那就必須善加識別種種的魔事,覺知魔事非常之必要。是故道高方知魔盛。修道修得越深,道越高,他這個時候才會真正知道說什麼什麼是魔事,那麼修道修不深的人,他不知不覺處在魔境中,他並不認識,所以說叫道高方知魔盛,這裡打個比方,一個人在屋子裡面,粗粗看過去屋子非常干淨,沒有任何的灰塵,當一束陽光照進來的時候,滿屋子都是灰塵,這時候他看到了。所以說看到這麼多灰塵,它本來就有,因為看不清楚所以認為沒有。一樣的道理,一個人修行不深入,他不知道自己整個行為都處在魔境中,必須待到智慧覺醒,善根帶來的光芒照射進來的時候,他才看到滿屋子的灰塵,大家如果能理解這個的話,就會理解這句話,“是故道高方知魔盛”,可見魔境不易覺察,需要深心修道,方可易於辨別,所以若想繼續安心正道往下修行,必須善加識別魔事,這就是今天我們這一講的意義所在。

好了,這裡魔事分為四種,看原文,“但有四種。一煩惱魔二陰入界魔三死魔。四鬼神魔。有四種魔,所謂煩惱魔、陰入界魔、死魔以及鬼神魔,這個文字不難理解。陰入界魔,陰就是五陰的陰,入就是十二入的入,界就是十八界的界,分別來表示我們身心狀況的。煩惱魔從根本煩惱上來說指的是貪嗔癡慢疑,由此引申出來的支分的眾多隨緣煩惱,都把它歸到煩惱魔裡去。第三個就是講死魔,死魔就是講死亡。好了,再看下面原文,“三種皆是世間之常事。及隨人自心所生。當須自心正除遣之。今不分別鬼神魔相。”這個三種指的就是前面的三種,都是世間人所常有的事情,都隨人的自己心所生,煩惱也由心死,陰入界魔也是由心生,死魔亦是由心生,今天不一一進行分別了。

那至於後面這第四種鬼神魔相,下面就加以辨別一番,這個大家所不太了解的。好,鬼神魔相,此事須知。今當略說。下面是鬼神魔有三種,一者精魅,二者是堆剔鬼,三是魔軍。下面一一來說,我們先來看一下原文,“鬼神魔有三種。一者精魅。十二時獸變化作種種形色。或作少女老宿之形。乃至可畏身等非一。惱惑行人。此諸精魅欲惱行人。各當其時而來。善須別識。”好,我們先一一地銷文解義,然後再整體地理解一下,這裡說到一個魔——鬼神魔,叫精魅十二時獸,這精魅為什麼配合這十二個時辰來說呢?這裡說十二時獸,十二時辰大家略微了知一下,很多同修也都知道了,半夜的時候,大概是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之間,這個稱為子時,兩點到三點這個稱為丑時,三點到五點這個稱為寅時,下面以此類推,一共有十二個支分。然後子時從十二生肖上配對的是鼠,老鼠的鼠,丑時配對的是牛,寅時配對的是虎,下面的依此類推,具體的對應關系,大家可以查找相關資料,我今天就不一一地說明了。對於這樣關系的了解有助於我們修禅,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的精魅,它都是按照不同的時辰變化而來,按照我們過去傳統中這種說法和古人智慧的認識,我們會知道,這個時辰與動物之間、與宇宙生靈之間,它的活躍期,它的生命態是有密切關聯的。下面所說的種種十二時獸的狀況,很明顯看出來一點:如果這個時辰是屬於這一類眾生的時辰,那麼它這個時候就特別的活躍,往往在這個時候,相關的這些時獸精魅就會趁在這個時辰來擾亂修行者,所以這個時辰和眾生的種類相配對,這點作為一個修道者也需了解。它怎麼個來呢?我們來看看“變化作種種形色,或作少女老宿之形。乃至可畏身等非一。惱惑行人。”它不一定的,變化作種種的形狀色相,有的時候它會化作少女或者老人這樣的形狀,甚至它會化作那種令人怖畏的身體形狀,不一定的,都來擾亂迷惑修行的人,然後這些精魅,它這樣想擾亂行人,都各自剛好趁著它所對應的時辰而來,所謂各當其時而來,我們就是要細細地辨別,善須別識“若於寅時來者必是虎獸等。若於卯時來者必是兔鹿等。若於辰時來者必是龍鱉等。若於已時來者必是蛇蟒等。若於午時來者必是馬驢駝等。若於未時來者必是羊等。若於申時來者必是猿猴等。若於酉時來者必是雞烏等。若於戌時來者必是狗狼等。若於亥時來者必是豬等。子時來者必是鼠等。丑時來者必是牛等。行者若見常用此時來。即知其獸精。說其名字诃責即當謝滅。”這裡分別一一對應地講了,這裡要提醒的一點就是說,舉個例子,比如說是在巳時時候來,那巳時一般對應的時間是什麼時間呢?這裡呢,七點到九點是辰時,講早上七點到九點是屬於那種龍啊鱉之類的時間,九點到十一點就屬於蛇類的時間,在這個時辰裡面,蛇蟒之類的動物它特別活躍,相關的這些精魅它就會趁這個時辰活躍期這種力量來擾亂行人,我們知道蛇、蟒類,反正是屬於這類的動物都一樣,你比如說後面說到戌時,戌在十二生肖中是狗,那麼狗類呢,像豺狼啊這些都屬於犬類,相關的它們這些動物習性上是相近的,在大宇宙大自然中它的習性是相通的,於配對的這些時辰而活躍,好了,下面不一一地說了,大家可以慢慢去找相關資料研究一番。那麼這種情況存在不存在呢?當然有存在,確實是配合著這個時辰而顯現為不同的狀況。我記得以前,我當時還是個在家居士,看到佛經很想修行,然後按照裡面所說的持咒啊,觀想啊,那個時候每當到中午的時候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在一天當中某些特定的時辰就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說在打坐不久就會感覺到好像有人來抱持,這個時候景象特別明顯,比如說見到種種的形狀,蛇的樣子啊,狼的樣子,這講心裡面的景象。比如說睡著醒來,就是打坐之中迷迷糊糊睡著,突然感覺有人或是有東西來拉著腳啊,或者來接觸身體啊,等等。有的時候在心魔當中還是能看見東西的,後來看到這本《童蒙止觀》,細細去對照一番,發現確有其事。這個因為在大宇宙大自然當中啊,這個時節啊,這個氣,我們講是一種活躍氣,那麼大宇宙之間互相都是相通的,一個坐禅行人息心靜慮,他就能覺知這些,變得更為敏感於這些事物的存在,那麼作為一個坐禅行者修行,必須善加識別這些東西,對我們自己有很大的幫助,因為這都屬於魔事。當時我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想起智者大師在《童蒙止觀》說的這些話,當時我就按照這裡所說的辦法對此進行诃責果然有效。那其實當時遇到種種遭遇的魔境,跟自己沒有持戒修行也有關系,因為那個時候剛剛看佛書,又沒有善知識引導,自己胡亂就開始修習了,因為平常沒有持戒來修行,沒有善知識提點,所以說有一種急於求成自作主張的情況在,然後陷入這樣的境界當中又不知道如何識別,所以說經常遭遇魔境很正常的。這裡說了你如果知道了這層關系,就直接說它的名字,比如說在這個時辰,這個人老是看到這種牛類的,牛,大家知道是丑時,這個時候你能夠善加識別出來,直接呵責他,那這種境界很快就會凋謝、變滅,往往因為有外擾的緣故,這個很正常,外界之所以能擾動內界,是因為我們的內心當中都有這些東西,也就是我們作為人,人道中的人,他的內心不一而足,有的時候我們的心靈境界進入畜生道的境界,有的時候進入的是餓鬼道境界,那麼進入畜生道境界的時候很容易與畜生道感通,進入餓鬼道境界的時候,就非常容易和餓鬼道感通,人道從內在看仍然有六道之影子在,因為所謂六道輪回都是六道這種種子心遇緣而流轉的,所以在人界當中依然會有六道的境界,也有聖賢道的境界,羅漢、菩薩、佛陀等等,這不足為奇。你看有人活著,他是如此的貪婪、如此的狡詐,他這顆心就是一顆餓鬼的心,當他現在作為人的這種福報凋謝的時候,他馬上就會投生到餓鬼道,而投生到餓鬼道他的業因從哪裡來?就是他在人道的時候一直沒有去忏悔、去修正這顆餓鬼之心啊。所以有的人現在雖然業報身不好,比如說丑陋不堪,長得跟畜生差不多,但是現在他的心開始修行、開始忏悔,他不斷地積累這種人天福報的心,那麼當他的報身變滅的時候,業力牽引著他就會投生到人天善道中,所以這就是這個道理。有的人雖然外形是人,但是其實無異於畜生;有的人雖然外形非常拙劣,但是內心的珍貴早已經不再是這種惡劣的境界了,而生與墮、好與壞全看他這個時候當下是什麼心就決定了未來,所以我們一個修行的人,先要把人道修好,如果你連人道都修不好,你又如何進一步求得解脫道呢?人道的標准是什麼?就是五戒,你是否日常生活中舉心動念當中奉持五戒呢?大家這個時候還要深入了解五戒的種種相貌,以此來衡量自己,這樣才能說我在修行,修成一個圓滿的人格,以這個做基,才能夠修行止觀而得解脫。那修行止觀在這個階段,也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持好這個五戒修成人道,你如果人道都修不成,你來生隨落的是三惡道中,那是很容易的,那往生淨土、往生善道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們今生必須修行。現在很多修淨土的人認為好像我可以帶業往生,你帶的這種畜生的業,你能往生淨土嗎?絕對不會的。所謂帶業往生就講的是,我雖然沒有像佛陀那樣,比如說我只證到初果羅漢二果羅漢,或者說我沒有斷除這個,即使還沒有證果,但是我努力修行,善根利的緣故能夠往生淨土,但是業並沒有完全斷盡,這是所謂的帶業往生。帶業往生絕對不是說,我現在的整個狀態還是個畜生境界,我以畜生境界回向往生西方、往生淨土,他就能往生,絕對沒有這麼一回事,所以這樣想的人是不知因果、自欺欺人。要對生死感到怖畏,求生淨土,而不要反過來說,求生淨土很容易不需修行帶業就可往生,這簡直是顛倒邪見,難道你就不怕墮入三惡道中嗎?要想不墮入三惡道,你必須奉行三皈五戒十善,所以修行是多麼的重要。但是修行它是有層次的,像你這樣人道都修不來,你又如何修解脫道呢?更不可能。就像一個現實的人,如果他對自己現實人生都不自愛,都不想去增上它,他又如何想到未來世更好呢?他如果連未來世更好的心都沒有,他如何會想到說去解脫輪回的痛苦而得到聖果呢?對不對?他如果連解脫輪回的痛苦得到聖果的心都沒有,他如何會有菩薩那樣的大慈大悲來成就佛果呢?是這樣一層關系,所以我們今天能修行,真的要老實為道,諸法之間是不相違背的,它是一種次第的差別,並不是說我以劣為賢,並不是說我們把種種微妙之法理解成凡庸相。就比如說吧,有人說,“哎呀,你今天說坐禅有魔境,那我還是不要坐禅了吧,因為坐禅有魔境。”他就這麼簡單地想,這種觀念是完全錯誤的,你平常就在魔境中,因為坐禅而知道有魔境,因知道有魔境去對治它而去除魔境,這樣得解脫,所以說越有魔境的人越要坐禅,反過來真正如法去坐禅的人怎麼會遭遇魔境呢?怎麼會在魔境中不得解脫呢?你沒有聽說過釋迦牟尼佛修禅修得成瘋子吧、神經病吧?沒有,對吧?所以這樣想的人就是邪見,他不知道修道的次第,反過來以善為惡、以尊為悲,所以我們今天很多學佛修行的人,就這麼簡簡單單地認識事情,然後如是時光流逝,他修行就一直停留在這個境界上,從來不增長,一直是邪見附心。所以要善察其中的區別,細細地辨別它的善惡因果關系,這樣才行,那也不枉我們講坐禅法要這樣一番苦心啊,不然的話講這個法又有什麼意義呢?希望能夠聽聞這個法,認真去實修,念佛的老實念佛,坐禅的老實坐禅,持咒的老實持咒,念經的老實念經,學做人的老實學做人,都離不開我們所說的這個坐禅法要的佛理。

好,這裡插一下,前面說到這個講精魅,配合十二時辰,下面再看第二種,叫堆剔鬼,這是比較常見的,“二者堆剔鬼。亦作種種惱觸行人。或如蟲蠍緣人頭面。鑽刺熠熠或擊枥人兩腋下。或乍抱持於人。或言說音聲喧鬧。及作諸獸之形異相非一。來惱行人。應即覺知一心閉目陰而罵之作是言。我今識汝,汝是閻浮提中食火臭香。偷臘吉支。邪見喜破戒種。我今持戒終不畏汝。若出家人應誦戒本。若在家人應誦三歸五戒等。鬼便卻行匍匐而去。如是若作種種留難惱人相貌。及余斷除之法。並如禅經中廣說。”好,讀到這裡,這裡講到第二種,堆剔鬼。好,這種堆剔鬼比較特別,它跟持戒、破戒有關系,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堆剔鬼其實就是那種夜叉鬼,一般來說都是在晚上的時候來,有時也不定,這種鬼來擾亂坐禅人它的相貌是什麼樣子呢?每當修行人坐禅的時候它就來了,它來的時候會作種種的形像來擾亂,有的時候它像蟲蠍,像咬人的頭面,好像很刺的樣子,你感覺臉好像針扎的一樣,一下一下。有的時候它會緣在人的身體上,好像來壓著人的身體,壓上去然後又起來,壓上去又起來,雖然是沒有什麼痛苦,但是令人難以忍耐。有的時候它也會怎麼樣呢?就好像拿一個東西在人的兩腋下擊打,或者鑽入到人的眼睛、耳朵、鼻子裡面。有的時候好像抱著你,好像是有東西在抱著你,但是去抓它卻什麼也沒有,看什麼也看不見,你去趕它的時候它走了,但是走了等下又來了。有的時候它會作種種的怪聲音,叽叽喳喳的,喧鬧凌亂,有的時候作種種野獸的形狀,變化著而來,這樣來破壞行者坐禅,可以講是形相非一啊。這種鬼的相貌往往面似琵琶,四目、臉孔非常恐怖,如果有人遇到這樣的鬼來擾亂他,這個時候馬上就要設法進行對治,這個鬼很特別,那鬼是怎麼來的?原來是這樣的,在過去七佛其中有一位佛叫拘那捨佛,拘那捨佛的時候,在這位佛陀末法當中有一位比丘,他就喜歡擾亂僧眾,然後其它的僧眾對它進行驅擯,當時他發了惡願,要來擾亂修禅的人。好了,因為這樣一個緣起,你看今天時代隔了這麼久,可是這樣的鬼很多,所謂的同業所生也能擾亂,它都是屬於那種有祖的鬼,祖就是祖先的祖,是同一類的。你看,它當時有發這個惡願,要擾亂坐禅的人,所以說凡是有同樣願同樣業的投生到鬼道的時候,都屬於這類鬼,像這樣的鬼你如果說知道它的由來,诃罵它的宗祖,它聽了以後就會含羞而去,就識破它的真面目,所以智者大師就說了,如果你知道了這個以後,就應該一心閉目陰而罵之作是言,這樣來诃責它,“我今識汝名字。汝是閻浮提中食火臭香。偷臘吉支。邪見喜破戒種。我今持戒終不畏汝。”啊,這是破戒,破戒種,這裡面什麼意思呢?所謂偷臘者,就是盜僧歲,我們知道一個比丘僧他結夏安居,一夏就一歲,再結一夏為一歲,所謂戒臘。偷臘實際上根本不是如法比丘,所謂混在僧眾當中,他的本意是不願意遵守僧眾當守的規矩,只想混在其中貪求名聞利養,故得此名,叫偷臘,這個屬於這類鬼。另外下面這個叫獵,臘者獵也,在此月之中,獵取禽獸以祭其祖,從是而利,故名為臘,打獵的獵的意思,下面這個吉支就是鬼名,這個吉支鬼本來就由破戒所導致,前面這些鬼都是一類的,都叫堆剔鬼,它們的祖宗就是當時說到在拘那佛時末法時代有個比丘,它喜歡擾亂眾生,僧眾把它驅擯然後它發的惡願,從此來擾亂這些坐禅的人,然後這些同業相感所生的這些人可以講都是以此為祖宗,經常來擾亂行人。所謂的食火臭香、偷臘吉支都是破戒者,擾亂修禅行人者,因為它是破戒的修行人,所以當它聽聞戒法的時候,它還是會生這種慚愧心,所以說你誦戒的時候能對治它,更何況持戒者有戒神所守護啊,它來破行人的戒,戒神豈能容它?所以往往這個時候誦戒、持戒發心,戒神守護就可以令此破戒鬼速速離去。如果修行者是屬於出家之人,應該誦讀一下梵網經、四分、五分等戒律,如果是在家白人應該誦念三皈五戒,你看我們這個五戒當中,每戒都有五個護戒神,五五二十五,一共有二十五位護戒神,像這些原來都是由於破戒而導致的這些惡鬼最怕戒法,如果你能誦戒,那麼這些鬼魅就會匍匐而去,爬到地上逃離,所以鬼神一聞戒,四肢並行,伏地而去,其中確鑿關鍵就在這裡。那麼像這種種擾亂修行人的相狀,還有些其它的斷除的方法,這個就在禅波羅蜜經都有貫述,有興致深入了解的,可以把這些經書找來看,平常時候多了解一些。如是有這樣一個緣起,這樣一些精魅之類,還有這些鬼魅之類,所謂堆剔鬼來擾亂修行人,這也是往昔生中一種因緣的關系,知道它就能對治它,如是所說也。

好,下面一起來看第三,魔惱,“三者魔惱。是魔多化作三種五塵境界相來破善心。一作違情事則可畏五塵令人恐懼。二作順情事則可愛五塵令人心著。三非違非順事。則平等五塵動亂行者。是故魔名殺者。亦名華箭。亦名五箭。射人五情故。名色中作種種境界。惑亂行人。”這裡就講到魔惱,這裡講到三種,哪三種呢?一種就是所謂違情事,違情事就是說令人感到不悅的事情,也就是說示現逆境,可怖畏的五塵境界,色塵香味觸等五塵境界讓人心生恐懼。第二個作順情事,比如種種可愛的形狀、可愛的五塵事讓人心生貪著,第三種就是非違非順事,則平等五塵,就是平常所說的好像這個事情沒什麼特別,但是它卻不斷地動亂你的修行,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很多事情干擾他,你說它很值得做很好也不見得,你說它很可怕也不見得,但是他每天就是忙得不得了,心無法緣在修行上,這個也可稱作是非違非順事,平等五塵動亂行者,所以說這種魔被稱作殺者,也叫華箭,也叫五箭,射人五情故,所以稱五箭。你看人的內心有貪嗔癡慢疑這種魔境,那這種魔境剛好引發人的這種心,所以稱為射人五箭,在名色中作種種境界來擾亂行人,怎麼擾亂?都是通過這種五塵境界配合著人內心的這種貪嗔癡慢疑而來。所謂名色,以前解釋過,名就是心靈的世界,色就是物質的世界,身心兩方面,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一並來擾亂行人。

下面詳細地來支分著說,比如說,“作順情境者。或作父母兄弟。諸佛形像端正男女可愛之境。令人心著。”這些魔就會變化出這些形像,像有的人坐禅當中或者睡夢當中、幻覺當中,看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啊,或者是諸佛菩薩的形象啊,種種端正男女可愛之境令人心生貪著,這是講到一種順情境。再看違情境界者他就會做什麼呢?“作違情境界者。或作虎狼獅子羅剎之形。種種可畏之像。來怖行人。”這個時候不一樣了,老虎豺狼獅子羅剎等等,令人心生怖畏,令人感到驚嚇害怕,來擾亂行人,恐怖之境。作非違非順境者呢?“則平常之事。動亂人心令失禅定。故名為魔。”平常發生的事情也不奇特,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發生著,也是種種魔境來動亂人心,讓他失去禅定。比如說你不坐禅的時候什麼事都沒發性,一坐禅的時候什麼事情都發生了,拼命地給你打電話了,拼命地有什麼事情要做了,這屬於平常之事。你看坐禅當中的時候遇到種種境界,有的人跑過來跟你說,“怎麼樣?我們出去打球吧。”過了一會又來個什麼東西,總是動亂你的心,使你不能得禅定,這些統統稱為魔。另外再看,“ 或作種種好惡之音聲。作種種香臭之氣。作種種好惡之味。作種種苦樂境界。來觸人身皆是魔事。 其相眾多。今不具說。”各種各樣的魔擾,比如說聲音上面,比如有的人經常聽到,這聲音很美妙,有的說整天到晚在耳朵裡響著這種聲音,或者作種種香臭之氣,氣味上。味道上,或者作種種苦樂境界來接觸人身,都是魔事,非常非常多。好,“舉要言之。若作種種五塵。惱亂於人令失善法。起諸煩惱皆是魔軍。”舉要言之,就是歸納起來說,就是以種種色聲香味觸等五塵境界來擾亂於人,讓人破失善法,起諸種種煩惱,這都是魔軍。以能破壞平等佛法。令起貪欲憂愁嗔恚睡眠等諸障道法,所以稱它為魔軍,它都會使人迷失佛法正道,心情不平等,失去了平常心、平等心,容易讓人生起貪欲憂愁嗔恚睡眠等等各種障道之法,那其中禅定五蓋如前貫述也是屬於這一類,也就是說外魔的干擾引發了內在的這種煩惱,這個就是魔事。

好,如經偈中說,“欲是汝初軍,憂愁為第二,饑渴第三軍,渴愛為第四,睡眠第五軍,怖畏為第六,疑悔第七軍,嗔恚為第八,利養虛稱九,自高慢人十。如是等眾軍,壓沒出家人,我以禅智力,破汝此諸軍,得成佛道已,度脫一切人。”,好,這裡講到十大魔事,最早來的就是貪欲,令人心生貪欲,比如有的人就是魔變化他,告訴他某某某某人家裡會發生什麼事情,他有種預言的功能,為他心裡生愛著、貪著,他對此有欲啊,所以這種魔境總是跟他不能捨離,以及其他等等,最早就是因為貪欲,令人生貪欲,因為貪欲就有得有失啊,有計量啊,他就心生憂愁,所以憂愁為第二,日日憂愁啊,心生饑渴,第三軍,饑渴第三軍,很餓啊很渴等等,讓人生這樣的覺受,這也是魔的干擾。可愛為第四,可愛就是講內心境界,如同甘渴的人他是多麼需要喝水啊,所以他內心被這種渴愛所束縛,這是第四魔軍。前面欲是汝初軍,它在顯示什麼?首先就是讓人心生欲染,肯定這種魔事就是他就很想去做什麼事,心生貪欲。下面講等等等等的遍布都是魔的世界,看你能不能超越它。當一個人被可愛所糾纏的時候天天就想著這些事,他能坐禅能修行嗎?比如說世間的男女被他所喜歡的對象深著其中的時候,他會想到修行打坐嗎?他坐臥不安,躁亂不寧啊,對吧?所以可愛為第四。再看,睡眠為第五軍,天天就是貪睡,想睡覺。這個睡眠在童蒙止觀裡已經作好了解釋,睡就是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眠就是睡著了,都屬於昏沉之類,天天沉浸在昏沉中,這也是魔軍啊,所以為第五軍。怖畏為第六,天天處在擔驚受怕中,心神不寧,總怕有什麼,有的人站起來趕快關關窗戶關關門,走下樓梯回頭又想想我是不是沒關啊,總覺得什麼事情沒做好,稍微一點動靜都會感到驚嚇,怖畏為第六,這也是被魔軍所糾纏。第七疑悔,疑神疑鬼,天天心生後悔。嗔恚為第八,他這個人沒有耐心,動不動就感覺要生氣,見到什麼人都不歡喜,總覺得別人虧欠他,懷著嗔恚之心,嗔惱這是粗淺的,恚就是發怒、憤怒,那就嚴重了,所以嗔恚為第八。利養須稱第九,什麼叫利養啊?貪名貪利啊。虛稱就是什麼?就是追求這種虛假的名聲,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虛榮和小便宜,你看我們很多人很貪小便宜很愛虛榮,就是被這樣的魔軍所困擾著。好,自高慢人第十,自恃甚高,自己修行連人的境界都沒有,他還感覺自己是不是一個行菩薩道的人啊。慢人,對人傲慢得不得了,他人的德行,他人對我們的關心,真是自己所不能比的,但是卻如此輕慢它,對別人說的話無所謂,而且對待他人一點慈心都沒有,所謂傲慢得不得了,這叫自高我慢,這樣的人也是陷入魔軍。如是等眾軍,壓沒出家人,出家人從狹義上說就是持戒剃度這樣的出家修行者,從廣義上說,一切想修行得解脫的人就是想出家的人,所以說壓沒出家人。我以禅智力,破汝此諸軍。用什麼力量來破?用禅定的智慧的力量,所以要常常修習止觀,要去對治使煩惱止息,要開發智慧看破這些無明,所以禅智之力來破汝等諸軍。得成佛道已,度脫一切人。自度度人啊,用智慧道力就能度化他們,發大願,這就是經籍上所說的意思和今天智者大師在前面所說的關於五纏境界擾亂行人魔軍擾亂行人,是一脈相承的,說的是一個意思,好,這是第三,魔擾。講了三種境界的魔擾,一種可愛境,一種可怖境,一種是平常的境。好了,這裡說到了魔事,大致上講完了,從鬼神魔講了三種,一者精魅,二者堆剔鬼,三者魔惱。

前面所說的煩惱魔、陰入界魔、死魔以及剛才所講的鬼神魔這四種合並為魔事,既然覺知了魔事應該對治它,下面就講如何對治。好,我們看看原文,“行者既覺知魔事即當卻之。卻法有二。一者修止卻之。凡見一切外諸惡魔境。悉知虛诳不憂不怖。亦不取不捨。妄計分別息心寂然彼自當滅。二者修觀卻之。若見如上所說種種魔境。用止不去即當反觀。能見之心不見處所。彼何所惱。如是觀時尋當滅謝。若遲遲不去但當正心。勿生懼想不惜軀命。正念不動。知魔界如即佛界如。若魔界如佛界如。一如無二如。如是了知。則魔界無所捨。佛界無所取。佛法自當現前。魔境自然消滅。”好,先讀到這裡,這裡面在說什麼?既然覺知魔事,如何把它祛除呢?有兩種,無非就是止觀。首先修止,凡是遇到一切外諸惡魔境界都要知道這些境界要麼由心而生,要麼因緣而起,你比如後面的那些煩惱堆剔鬼什麼的,都是有這樣緣起才會有這樣的事,都是虛诳不實的。虛诳不實的道理,所謂六根所面對六塵所生的六根塵事本來就是虛诳不實的,而以上所說種種魔事亦不出此范疇,故知虛诳,不憂不怖不取不捨,妄計分別息心寂然,不用去多想,只要把這顆心給息滅了自然就歸入寂滅道場,其心若能寂然平靜,這種境界自然就會滅掉了,這是所謂修止。觀其虛幻,這是所謂的假觀。天台三觀,假觀,中觀,空觀。這個修止就是假觀,知道它是假的,所以心而得寂止,所說的體真止,也是類似於此,都是屬於修止的范疇。二者修觀卻之,怎麼修觀呢?如果看到以上所說的種種魔境,修止不能祛除,就應該反過來返觀能見之心。前面是從所見事物上去覺知它虛妄而止息內心,現在反過來能看見種種這樣境界稱為能見,那麼能見之心它又是什麼呢?就返觀這個緣起之心,好了,這心也沒有方所,所謂不見處所,找心找不著,那麼外界的環境又有何所擾呢?所以如是觀時尋當滅謝。若能掌握這樣的要妙,用止觀交修的方式一切魔境都能祛除。如果止觀力量不強無力祛除,也就所謂若遲遲不去,這個怎麼辦呢?應當正心,“但當正心。勿生懼想。不惜軀命。正念不動。”什麼叫正心?你不要認為說完了完了,這下完了,應該正念三寶。我今天就是來修道的,遇到這些東西很正常,我現在之所以不能完全破除它,是因為我的止觀力量不夠的緣故,所以我應該正心正意,心調正了,我現在正在修行當中,我不生恐懼之想,而且想起當時所發誓願,我當不惜軀命,正念不動,你再怎麼擾我也不能停止我修道的心,這個時候還要進一步觀,“知魔界如即佛界如。若魔界如佛界如。一如無二如。如是了知。則魔界無所捨。佛界無所取。佛法自當現前。魔境自然消滅。”在這種堅定的心中這樣觀想。什麼叫作知魔界如即佛界如?如就是如是如是的意思,其實所謂的魔界跟佛界唯心所現,你現在覺得這是個魔界,其實它就是佛界,你現在分別說這是佛界,其實魔界的體性與它並無差別,所謂魔界如佛界如,都是如此,都是這分如來之心在變現著。那麼它體性是一非二,所以一如無二如,如是了知,若能這樣觀,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如是了知,那麼魔界自然就不會去,一定要說去除什麼魔界,所謂佛界也沒什麼所求的,心既不求佛界亦不捨棄佛界,無取無捨寂然安住,若能趨入這樣的禅定,那麼佛法自當現前,所謂佛法自當現前就是證悟心性本體,那麼魔境自然就消滅了,因為這種魔境緣由心之分別取捨而來,這裡就是智慧勝觀的境界了,行者應當細細去體會參想。

好,下面,“復次若見魔境不謝。不須生憂。若見滅謝亦勿生喜。所以者何。未曾見有人坐禅見魔化作虎狼來食人。亦未曾見魔化作男女來為夫婦。當其幻化。愚人不了。心生驚怖及起貪著。因是心亂失定發狂。自致其患。皆是行人無智受患。非魔所為。”下面的講到什麼?講到對修行人這種忽憂忽喜的覺受該怎麼認識對治?如果這種魔的境界久久不去的話你也不必生憂啊,也不要害怕擔心。如果看見這個境界沒了,你也不要生喜,所謂喜悲不動,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要這樣想,其實這些魔境都是心的幻化,又不可能說真正地有魔化作實際的虎豹豺狼來吃人,所謂的吃人也都是你的心相裡的幻化,就像做夢一樣,啊,有人來吃你,你早上醒來時候不是什麼都沒有?你在打坐的時候你看到虎狼來吃你了,又不是真的有虎狼來吃你,把你的肉體撕爛掉,對不對?你還在房間裡打坐,沒有虎狼能跑得進來。又不是說真正的魔變作男女來跟你做夫妻,比如說做這種男女YIN欲之事,都是在心裡面的幻覺,沒有真有其事,你關在屋子裡,誰能走進來?所以愚癡的人不知道,以為這是真實的,所以心生驚怖,或者說心生貪著,因為這樣心狂亂,回為失去禅定發狂,所以說自己導致這種過患,所謂自致其患。皆是行人沒有智慧而感受的這種過患,不是說真的魔來這麼做。有嗎?沒有。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著魔的人,他都是把這些東西看作是真的,我們在邊上看有沒有看見啊?他說豺狼來了豺狼來了,有豺狼來嗎?沒有。他說我看到這個美麗的女子在跟著我走,有嗎?那是他自己看到的,這是一種幻化,他不知道是幻化,因為愚癡被其所擾,所以著魔不捨,這裡說非魔所做非魔所為。再看一種情況,看原文,“若諸魔境惱亂行人。或經年月不去。但當端心正念堅固不惜身命。莫懷憂懼。當誦大乘方等諸經治魔咒。默念誦之。存念三寶。若出禅定亦當誦咒。自防忏悔慚愧及誦波羅提木叉。邪不干正久久自滅。魔事眾多說不可盡。善須識之。”好,智者大師後面又說到,很慈悲啊,就是說如果說這種境界經年不去,很長時間都去不掉,這個時候應該怎麼做呢?應該端心正念堅固,憶念自己往昔所發誓願,不惜生命,不怕也不要懷憂懼,應該勤加誦習大大乘方等諸經治魔咒,念咒,這裡講到佛咒的巨大功用,因為佛咒乃是由佛菩薩自心流出,所以誦這個咒與佛菩薩感應溝通,具有很大的加持力,所以說持咒很重要。像禅宗中修持有些遭遇實在難以驅除魔境的時修,一般來說祖師們就會教他誦咒,默念誦之。存念三寶。心裡對三寶念念不忘,若出禅定,這個時候打坐下來應當誦咒自防。時時地忏悔慚愧,誦讀波羅提木叉,就是誦戒。這些行為都在對治,持咒、存念三寶、誦咒自防護、生起忏悔心、慚愧心誦戒等等,這都在調自己的心,以咒護心,以戒攝心,忏悔發願,慚愧去除自己的惡心,這些都是修行。只有修行才能對治,若人能真正修行,則一切魔境都當自滅,所以這裡講邪不干正的緣故,久久自滅,邪不干正,一個人走正了邪自然就沒了,所以你整天到晚說我遭遇魔境,也不修行也不努力精進去行持,有什麼用?你到處找人念咒給你驅魔,你自己不修行有什麼用呢?那都是暫時的,沒有任何的利益。很多人替你念佛念佛不如你自己念一聲佛,很多人跑來替你驅魔不如你自己正心修行來驅魔,即是這個道理。這樣的魔事是說不可盡的,但是要而言之,都是以修行來對治,應該善加識別。

好,看下面的文句,“是故初心行人。必須親近善知識。為有如此等難事。是魔入人心能令行者。心神狂亂。或喜或憂因是成患致死。或時令得諸邪禅定智慧。神通陀羅尼。說法教化人皆信伏,後即壞人出世善事。及破壞正法。如是等諸異非一說不可盡。今略示其要。為令行人於坐禅中。不妄受諸境界。取要言之若欲遣邪歸正當觀諸法實相。善修止觀無邪不破。故釋論雲。除諸法實相。其余一切皆是魔事。如偈中說,若分別憶想,即是魔羅網,不動不分別,是則為法印。” 好,說到這裡,智者大師把這個說完了。我們來看一下,這裡面智者大師說到,因此緣故,因為魔事眾多,所以初心行人必須親近善知識,這裡說到親近善知識的重要,因為有如是等難事,因為有這樣種種種種,因為人很容易貪著其中,受於種種魔境,所以必須親近善知識。初心行人不要自以為是,一定要依師而修行,老老實實地依照善知識的教導,親近善知識而修行,不要自以為是、自我固執,要知道修行有種種難事。好,下面說到具體的這種魔入心神的狀況,因為是魔入人心能夠讓行者心神狂亂,要知道魔擾人都是跟你的心相聯合的,它就會導致你心神狂亂或喜或憂,有的人因為這樣而沉渙致死。真的有,我剛回到福州的時候,就有一個人來找我,當時勸念他,但是因為往昔業障深重的緣故,再加上邪師的引導,他最後心神狂亂,跳河自殺,這是剛剛發生不久的事情,這種魔境攝人心時真是害人不淺。或時令得諸邪禅定智慧神通陀羅尼。他好像修行修成了,他獲得的禅定是邪的禅定,智慧是邪慧,所謂出的神通是邪神通,嘴巴誦的咒是邪咒,都是因為執著魔境魔入心的緣故,這個時候他能夠說法教化,人皆信服,顯現種種靈異之事,說的道理好像天花亂墜,充滿了誘惑力,讓人家心生歡喜,很多人就跟著他修法,他也會說法教化眾生,實際上行的是魔道。大家都信服他聽他法化,結果卻敗壞人家出世間的善事,破壞正法,斷掉人的慧命,使人再也無法獲得出世間的利益,因為他講的都是世間法,即破壞佛的正法,起到破法因緣。如是等諸異非一說不可盡,太多了,這都屬於魔的境界。好了,那種種的魔境如果真的歸納起來講,所謂略示其要,目的是讓行人在坐禅當中不妄受諸境界,這些都是魔事必須覺察,不要執著其中。取要言之,要想遣除這些邪歸正,所謂遣邪歸正,唯一的辦法、最終的辦法是什麼?當觀諸法實相。就是要努力地修行止觀,所謂善修止觀無邪不破。止,止去心中妄念。觀,觀見諸法實相。修止修觀,止觀交修,都是為了證得諸法實相,所以說若人走上止觀之道無邪不破,所謂善修止觀無邪不破就是這個道理,不管你什麼樣的魔事不出其要。所以後面講,故釋論雲,除諸法實相余皆一切皆是魔事,所以從這個來講其它都叫魔事。像偈中言,“若分別憶想,即是魔羅網,不動不分別,是則為法印。”這裡說到法印,這些前面所說的種種心生貪愛、心生嗔恚、心生惱亂等等都是分別臆想所導致的,這是好的那是壞的,這該做那不該做,這好那不好心裡隨著牽流不定,心神不定,隨著業力漂浮不定,遭遇種種魔境執著於它,這所謂分別憶想,這種無明的意識所導致的,都是魔羅網。所謂邪見叢林,那麼若得不動不分別之心是則為法印。那麼修行止觀就能證得這個不動不分別之心,如如不動之心,不會受外境的束縛,這個就是法印,所謂的法印,就像我們說的蓋印,印即印證的意思,這就是唯一的法印。所以說種種魔境界要靠修止觀,觀諸法實相這個法印來破除之,萬變不離其宗,種種魔境歸根到底還是人的無明妄想分別導致的,如果能去除無明妄想分別,則能沖出魔網。若能證得不動不分別之實相印心,那這個就是最大最大的法印,就是最根本的對治,所以智者大師最後勸修止觀,因緣魔事而勸修止觀,大家對此一定要有深刻的認識,我們的整個生命、整個生活都處在魔境中而不自知,故智者大師說法來破除,所以對我們也是恩深無比。我們要好好地思量、好好地研究、好好地學習、好好地去實踐,智者大師也殷勤地來教化我們,因為有種種種種迷失歧途,為所以教我人親近善知識,不可妄作主張,自我固執地來修行。

好,今天就講到這裡,下面我們作回向。所謂回向者,就是說要把我們今天所作的一切善行、善法都聚集在一起回向,不但如此,要把我們三世所造的一切善法、善行都聚集在一切回向,非但如是,除了自己包括一切眾生,乃至諸佛菩薩所造的一切無漏功德,都要聚集在一起回向,回向到哪裡呢?回向給遍滿虛空之際的有情眾生,令他們都能破迷開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成就無上佛果,終究解脫生死輪回種種痛苦,這就是發的菩提大願,所謂的回向眾生成佛道,所謂的回向菩提是也。以這樣發心來回向,廣大的回向。甚至包括我們的身體、三世所感報的身體以及身體所受用物,自己所接觸到的一切的一切,都用來做佛事,都用來做回向。如是觀想清晰,則來念誦回向文:

願以此行勝功德,莊嚴諸佛淨剎土,吾等發願與眾生,皆共依此成佛道。

我此普賢殊勝行,為得文殊妙智慧,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勝妙諸佛剎。

願我常生諸佛前,時時能遇善知識,生生世世遇佛法,在在處處不離僧。

我以所行此功德,願結眾生三寶緣,祈請上師常住世,輪回苦海願相隨。
 

願我福德日增長,願我業障漸輕微,願我為道能布施,持戒忍進修定慧。

願我所行無驕慢,慈悲喜捨利人天,信解行證瑜珈行,回向眾生成佛道! 
 

好,彌勒尊佛,今天就到這裡。

 

上一篇:宋智明居士:佛教淨土法要 第二卷 淨土持念法要 論淨土法門的行持
下一篇:宋智明居士:佛教淨土法要 第二卷 淨土持念法要 淺談生淨土八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