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宋智明居士:垟山禅悟錄 佛門研究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門研究錄

因為有了佛教,就有千千萬萬的人們去信仰,因為大眾的信仰,於是就有僧俗團體及由此而形成的七眾差異與佛化的儀規,所以佛菩薩的形像與教典就更為廣泛地流布人間,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因為有了佛學,就有成千上萬的人去研究,因為學者的研究,於是就其不同層次的探索與發展,形成了各種學術觀點,得出各種結論,更與哲學、科學、文學、社會學等配合,而成立為相互交叉的邊緣學科與風格各異學派,於是乎佛學就成為一門龐大的學科,學院的研講便成一時的風尚。

因為有了佛法,於是便有少數的人去尋找,字裡行間與次第傳承中的內在真理,便不絕如縷。更由於真理的啟示,人人本有的解慧之眼——第三只眼便豁開了觀照人生、思維真實的契機。法門無量,行願無盡,即法而學,即覺而照,因著真實的覺照,人們的心靈便有一番徹底的醒悟,如是的真理在如是的心中,燦然開花,

所以佛法就又有了知音者的叩響。

因為有了佛道,佛祖走過的涅槃之路,便有了新的印痕,菩提路遙,道齊三空。如能念念即真,則道在目前。道貫古今,道在廁屎,道在一切處圓顯真性之光。佛道平常而難證,唯有極少數人方能履險破難,深入妙域而獨契衰中。

佛教是佛性覆惑後的群體世界中的一種慰籍,一條指向真實的南針,是佛菩薩廣大悲願的方便施設。善巧的攝受,眾生在佛教中熏沐佛光,聆聽覺青,生長善根,開發道心,於是佛教在佛性的本明上,形成了滌污除垢。信入佛心的動階。

佛學乃佛所說教理的學問,關於真理的知識,是在俗的人們在認知的世界裡產生了理念之光,假借種種名相言說,宗派教義,各類系統,即此得領言中真機,佛之學說即眾生界中所有學說的大同,所有觀點的統一,所有學派的歸縮,真實理事的圓辨,解透佛學無疑可通一切世學。悟徹佛學,即離文字,般若智發,應用於講學著作,便是佛性闡微敘妙的手筆。

佛法是立於如何契悟佛性的手法,是關於窮一切事理的絕對實相的直顯,是指歸萬有宗極的行趣。佛法是佛性的門與窗,是聖人垂示一乘三乘的真徑,佛法是可思議的——見處立見,佛法又是不可思議的——知見離知。佛法即文字而離文字,即眾生而非眾生。唯有了徹萬有,始會佛法,唯有脫盡分別,方得正眼。佛法者,豈非邁入佛性的通道,行人借用的舟筏?

佛道即佛性的全體,迷佛性而成全體無明,悟佛性而圓顯本有功德,即全體真如,佛道者非道,行於非道,即是佛道。佛道者無知,聖不知聖,方是真聖。佛道者不可言,若有言說,皆非實義。佛道者同法界量,超絕對境,離能所,絕是非。其真不可思議者,唯佛道也!

由此可見,研究歷史、人物、儀規、戒律、制度、宗派等屬於佛教性的研究。

如研究經論的文字,佛祖的思想。宗派中的某些觀點,乃至於佛教的人生觀、宇宙觀、科學觀、哲理觀、倫理觀等等,均屬於佛學的研究范疇。

如欲研明佛典中的根本旨趣,究盡理性的幽微,領悟實相的真理,觀照般若的理趣,抉擇行持的方法,確立次第的方便,修習殊勝的妙法等等,均是佛法的研究法。

如已親見本來,徹悟自心,智慧朗開,事理圓融,則於道法之中,研磨微細習氣,窮盡無始無明,開發妙能,徹顯法性圓光,通達諸法緣起,所謂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百八三昧等等是也。直到究竟圓滿無上佛道,此乃佛道之研究也。

三、

因為要從一般的信仰到信受佛法——所以要研究。

因為要成為通達佛教的學者——所以要研究。

因為要講學、領眾、開曉諸義——所以要研究。

因為要創立、要組織、要開新布遠---所以要研究。

因為要現觀、要深悟、要融通——所以要研究。

因為要體達佛祖之道,要印證心源,要出世為人——所以要研究。

然而真正研究者,無非是借鏡照心——攬諸教而映現本有之智光,本有開而法理顯,法理顯、則觀照明,觀照即真,則本性發光,妙用啟矣!

所以當一位學人在掌握佛教的基本原理、歷史、名辭、宗派以及道品行法後,應從一師、一經、一觀、一宗、一派、一法、一行深入體會;不斷地從理觀到事行,又從事行到理觀,終至理、事不二。事事無礙,徹了人生的一期出世。因而學者應從照文字,到照義理,從義理的領悟中,再去照實際,由實際的返照而消歸本性的真源,進而展開悲願之心的大用——照緣起而度眾生。徹法界而融性相。

於是乎依真正智眼而印經論、印宗乘、印祖道、印機用,乃至印一切法而得自在。

再於是乎,便有了發揮的力量,著書立說,l應機妙對、解粘去縛,活潑評唱,種種建立、種種善行、種種弘化、種種方便。於是乎,人世間便有了真正研明佛法而迸發出的智慧之光,便有了如實道妙的最現實的體悟的證明!

l 奉勸諸位研究佛法者,不可以世俗心。名利心。情計心。人我心去進行,應生廣大心。菩提心,為了慈悲一切,利樂有情,去深入佛法,以四宏誓願為先導。在研究中以產生極大的歡喜心,光明的開朗心。寂靜的禅定心。離念的清淨心為准則。如果在研究中與心不相應,與法不相應,則必南轅北轍,終無成就的可能!

晨誦佛經,夜參法理,一心念佛,誓歸極樂,此學佛之樂也。

豁開心地,明徹法源,通達萬有,善知緣起,此修法之樂也。

布衣粗食,任緣逍遙,來去無為,一任天真,平常自在;此證道之樂也。

得真法者,不以眾生之見為見,故不受世俗名利塵緣所累。得真智者,不被種種差別所惑,故入一切境而了無一法可得,心地依然清明透徹,寂照無礙。

佛法研究者,不可以非量得,如思維變態、頭腦昏掉、知識支離、心境雜陳,如此人佛者,盡是妄見,發言立論則害人無量。

學佛法者不可以比量得,經與經的比較,論與論的比較,乃至祖師與祖師。法門與法門以及科、哲一切學科間的比較,均墮分別思維,所得者決非真理,唯是名相世跡的陳痕,妄想緣慮的執取,絕無圓融透徹的領悟。

證佛法者,不可以現量得,因雖入真性,悟明本源,如還有個靈知在,仍有現量心機,則不究竟,以不究竟故,則不能平等圓照,此成佛之礙也。

佛教在眾緣中,佛學在知識界,佛法在真參裡,佛道在平常處,佛性在心的當下。

妙離離妙,玄盡盡玄,大道在人,人即非人,若能通達無性,則性靈自明;若能佛魔不二,則法界圓通。

心安則得一,得一則智明,智明則行真,行真則道顯,道顯者則世間萬法均是佛法矣,何得斤斤計較於文字哉!

若未深入,則須依佛言教,參善知識,領悟真理,參透玄機,返歸本性,勤除習氣,然後英姿煥發,妙智無窮,則一切文字亦皆實相,一切作為皆游戲道場矣!

研究,研磨你的內心,窮盡法界的真義,一旦解開疑困,了達一切諸法的源頭,則慶快平生,無掛無礙,於是在一切作用處,皆自性之所流露,一片天真,無量自在!

多少人竭虧心思,研究文字與假相,不知逐境生心,勞慮辛苦,一生迷在知解裡,雖有作為,卻枉費精神,妄自菲薄,不知借理明心,即境觀心,即心返照,即照而悟,頓斷三際之流注,全歇無始之妄習,一念圓真,宛然明鏡。智慧照物而分明,慈悲應緣而平等,圓之圓而圓通法界,明之明而明徹萬有,於是大願行於無願,大度度於非度,靈覺妙應普被一切矣。

佛門者即是“無門”,只有“無”盡世間的一切情感,無去外道二乘的偏小,方能發中正道見與大悲大情,其中妙在“悟”,妙在“轉”,妙在“用”,妙在歸於“平常”。

佛門研究中的人,不是尋跡,而是尋根;不是積累知識,擴充私我,而是消解妄知,轉化我執;不是得到外界的承認與肯定,而是內在的清淨與完美。只有進入”無”門而悟徹法源的人,方解橫豎無礙,應用無虧!

佛教妙在應時代機而弘普同之法,故旗幟鮮明,各樹法規,和合一致,以方便而操立,研究時代,推出相應的舉措,不但能入社會而利濟之,而且發揚信仰之純正,引導精神歸於正道,更能以高度之智慧,指出人類發展的方向,解決社會所遇的難題,消除眾生心中的煩惱,如此研究佛教方有真實的價值。

佛法研究的真價值,在於傳承真理——法界最如實的中道理體;在於修證大道——以證悟的經驗垂示世人;在於弘揚道德---以信仰為中心的精神文明及由此而推展的物質文明;在於解粘了惑——使眾生擺脫一切煩惱而過清淨的生活;在於解決生死問題——使死得自在,死有所歸,窮盡生涯,生盡無生。

佛法無量,應機而入,真人佛法者,一切法同圓一法,圓一法故,則悟無法,真得無法者,又能妙施一切法矣!

了悟了無我無人,明徹了亦心亦境,圓會了非法而法,一如無二如的真旨趣。一真一切真的妙勝慧,便頓然而發,於是超情離見,即研無研,即究非究,學修一體而本空,一切日用,無非大道。而此道用又非道用,此時不在佛門,不出佛門,不立宗派,不破宗派,不生於心,不立於境,所有語言施為,皆稱性而起,妙智所現。從此世俗一切差別人事,皆是道人的道構權施,一切外道。世道皆可任緣行止,如是無為無所不為。其時,心光普照,精神內充,不眠而常惺,常用而恆明,從來不累,由來不迷,天真如同雲天,自在流布,新新不已,於是平常的圓心妙化無窮!

 

 

上一篇:萬行法師:降伏其心 二 今晚講的才是無上大法
下一篇:萬行法師:降伏其心 二 守住真心勝過修所有的法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