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真心勝過修所有的法門
打坐昏沉時,可以把頸椎用手扳一扳、拍一拍、用掌根砍一砍,或者用手掌摩擦一兩分鐘,發熱後再用手按一按。要用力來刺激它,感到有點痛了,才有效果。後腦袋一發熱,馬上就不會昏沉了,頭腦就清醒了。這也是一種開智慧的方法,氣血暢通,頭腦供血供氧足,思維就敏捷,反應就快。
《蓮花生動功》第一節叫“觀音請聖”,做這一節下颏一定要收回來,壓住喉嚨。目的就是為了使氣血暢通,腦部供血充足。生理解決不了,心理就沒辦法解決。佛祖講:“降伏其心”,“身”都降伏不了,怎麼能夠降伏“心”呢?
祖師又講:“守本真心,勝念他佛”!何為“守本真心”呢?為什麼說修行人一定要守住自己的本心呢?如果真能守住自己的心,就沒有必要念外面的佛了!何為“外面的佛”呢?你念阿彌陀佛、念你的師父、念在世的活佛,就是屬於念外面的佛。因為我們守不住自己內在的心,坐在這裡胡思亂想,不得已才念“外面的佛”。念外面的佛也對,只是捨本逐末。
這裡的“心”指的就是妄心、散亂心,同時也意味著內在覺知的力量沒有培養起來。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因為我們守不住內在的真心,才產生出來的。如果能夠守住自己的真心,哪一個法門也不需要。最高的法門就是能守住自己的心,不散亂。
《楞嚴經》中佛問二十五位菩薩、大阿羅漢,各自從哪一個法門修行證果的?在因地修行時,最初發心悟十八界,以哪一個法門最為圓通、下手最方便、最容易入三摩地?二十五位聖人各自陳述了自己的圓通法門。
實際上二十五位菩薩、大阿羅漢在因地修行的時候,都沒有辦法守住自己的真心,才請佛傳授了他們一個法門。當他們進入了果地以後,這些法門對他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但是他們講出來,讓後學者來參考。
如果有一天我們都能守住自己的真心,自然都能超越《楞嚴經》二十五位聖人的法門。經常聽到學佛的人說自己的法門高,對方的法門低。實際上這類人都沒有悟道,連基本的理都沒有通!
凡是聽到誰說自己的法門最高,這說明他還是沒有降伏自己的妄心,還守不住自己的真心,還沒有入門,還是在“法”上用功夫,而不是在“道”上用功夫,更沒有在自己“心”上用功夫!
能夠守住自己的真心、降伏自己的妄心,還需要什麼法門來修呢?守住真心即是真正的法門!學佛的人連這個道理都沒有弄懂。最近我聽到好幾個活佛、法王都說自己的法門高,說自己來自某某活佛的傳承!說這些話的人,還沒有懂得這個道理。
每一天都想追求高的境界,都想找到高的明師,如果真的高境界、大明師來到我們面前,我們未必能夠適應他。如果不能夠守住自己的真心,給你任何一個法門都用不上,你坐在這個地方仍然胡思亂想!
黃檗禅師說過一句話:“所謂的‘法’,只不過是‘黃葉止小兒哭’”!小孩子在哭的時候,你往他嘴裡放一塊糖,他就不哭了。可是糖塊兒吃完了,還是要哭,不往他嘴裡放糖塊兒,還是解決不了問題。你法門修得越多,你越不會向你的真心用功夫。
過去的禅宗不給你方法,就是讓你到禅堂裡去死坐。你問他“怎樣用功夫?”他告訴你“放下”!再問他“如何用功夫?”回答你:參“念佛的是誰?”、參“何為自己的本來面目”,你再問他“如何用功夫?”他一香板打在你身上,不允許你再問第四個問題!
一個人把外界的事物放下得越多,內在靈性的力量就產生得越多,這是看不見的境界。要遠遠超過有形有相的境界!有的人經常說自己修行的時候看見佛了 、看到光了、聽到聲音了、和佛菩薩交流了。這固然是一種境界,但絕對趕不上內在靈性力量的超越!在“法”上轉來轉去,轉了一輩子,連最基本的“法”還走不出去。既然連最基本的法的層次還沒有走出去,你怎麼能進入道裡面去呢?“法”不是“道”,它是為了指引入道而設的一個方便法。
我們在地裡勞動的時候,一位出家師傅談到他還要繼續修“四加行”、“五加行”!我當時對他講:“我曾經有一位道友,他四加行、五加行修了三遍了,我問他有什麼感受,他說‘沒有感受’,我又問他,:你這樣修下去,你認為能夠入道嗎?”他說:“沒有把握!”按他的觀念講:“修總比不修好”。
他說得沒錯,修總比不修好!你只要是念佛、打坐、持咒,不管它上道沒上道,不管它入門沒入門,總比不修好。可是為什麼你花10分的代價,沒有10分的收獲呢?為什麼只有0.1的收獲呢?或者只有0.01的收獲呢?甚至連0.01都達不到呢?這個道友的回答真讓人哭笑不得!聽起來似乎有點道理,仔細分析一下根本沒有道理!
我們現在是專業的修行人,為什麼不在根本上用功夫呢?而偏偏要在枝末上用功夫呢?你走過了“枝末”,發覺收獲不大,為什麼還不改變當初的方法呢?佛告訴我們“法門無量誓願學”,你不要拿著一個蘋果在嘴裡啃來啃去,認為天下只有你手裡的蘋果好吃,把外面所有的蘋果全都否認掉了!
你如果有膽量把你手裡的蘋果放下,再去嘗試一下別的蘋果,你會驚喜地發現:外面還有比自己手裡的蘋果好吃得多得多的蘋果!放下自己手裡的“蘋果”,需要大的膽量、大的氣魄才能夠做到。
二祖慧可求法的時候,他在中原一帶已經是很有名氣的大法師了,達摩祖師也早有耳聞。當二祖向初祖求法時,達摩祖師說了一句話:“曠劫大法,非小根小智者所能得!”。意思是對二祖說:我這是無上大法,不是你這種小根器的人所能夠學的。
二祖這時已經是大法師了,作為一般人怎麼能夠承受這種輕慢呢?但“二祖”就是“二祖”!他知道達摩是一位聖人,在真理面前他沒有退縮、沒有軟弱!他直接就問:“什麼樣的人能夠修你的法?”達摩回答說:“除非雪變成紅色的”!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二祖抽出腰刀,“咔嚓”一聲把自己左臂砍斷了!誰有這樣的膽量和氣魄?歷史上只有一個慧可,當時也只有28歲。也只有這樣的小伙子,他熱血沸騰敢干,稍微老一點的他絕對不干!所以他能夠成為一代宗師。
自古以來修道的人、悟道的人都帶有三分傻氣,絕對不是聰明透頂、油嘴滑舌的人。這些人與“道”無緣!
過去的祖師大德為什麼要我們誦經、念佛、持咒、觀想呢?因為他們很清楚地知道,大家根本沒有辦法把力量轉移回來守住自己內在的真心,也就是說守不住自己的起心動念。與其坐在這個地方胡思亂想,還不如找件事情給你做。做什麼呢?叫你拼命地念佛、誦經、持咒、觀想!等到有一天你誦經、念佛、持咒、觀想很累了,突然把它放下轉向內在,這個時候,你內在的一種清醒覺知的力量頓時產生。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白天干了一天的活,累得不得了,晚上坐在這個地方打坐,雜念肯定會少得多!但是一般人雜念少了的時候,就又要昏沉。如果這兩天不讓你們干活了,吃飽了、喝足了、睡好了,晚上打坐肯定會胡思亂想!當然也不會昏沉。修行,不外乎這兩種現象。
一個人如果心裡面掛著一件事情,他就不會昏沉,甚至會睡不著覺。一個修行人如果真的把“生死”掛在心上,把用功的力量放在心裡邊,在靜坐的時候,他不可能昏沉。即便是昏沉,最多也只是二十分鐘。這是生理上的一種力量,你沒有辦法降伏它。二十分鐘以後,身心又會非常有精神。
守住自己的心,勝過修所有的法門。那麼我們應當如何守住自己的心呢?前提條件是能夠看見自己的心。怎麼能夠看得見你自己的心呢?它究竟有沒有形象呢?每一個念頭,都是“心”的顯現,你能夠看見自己的念頭產生,就意味著能夠看得見自己的心;能夠看見自己的心,就意味著能夠把握得住自己的心。
六根對六塵產生作用的是心,我們看到外面種種形象的時候,實際上是心啟動的緣故。心如果不動,眼前的一切都是空白的,也即所謂的“視若無睹”!
能夠看到外面的種種現象,那麼內在起念的時候,同樣也能看見。實際上我們看見外界種種現象的時候,它是內在的“念”延長和外界的現象融為一體了。當起心還沒有和外界的現象連接時,當心念起的那一剎那,就應該看見,就應該把它就地熄滅,不要等到內在心的力量與外界六塵的形象連接以後,再去熄滅,就已經來不及了!
譬如說當我們看到外面的“蘋果”的時候,同時已經在起分別、判斷、思維了,已經形成“波浪”了,這個時候你想要熄滅你的妄心已經來不及了!要在你內在開始動念看蘋果、將要看蘋果的時候,就應該在內在把這個“動念”熄滅掉。
我們在誦經、念佛、打坐、持咒、觀想的時候,散亂心一旦產生,你再繼續下去也沒有用,同樣還會胡思亂想。如果這個時候你停上幾分鐘,再繼續去誦經、打坐、念佛、持咒、觀想,散亂心就會沒有了。有時我們在觀想的過程中,突然出現了雜念,觀想不下去了,怎麼辦呢?這時你不要硬著頭皮再繼續觀想下去,干脆停下來,從頭再觀想。
只有身心內外都放下以後(也即“無心於事”的時候),產生的念頭你才能夠很清楚地看見。無論所起的是善念、惡念、無記念,都能看見。念念能見!如果真能達到這樣的話,所有的法門你都不需要了。因為你已經能夠守住自己的真心了,能夠不外求了,力量已經回來了,根本不需要再回過頭來走過程了!
心太散亂,從眼神就能很清楚地看得出來,我們經常說一個人的眼神“茫茫然”,為什麼會茫然呢?因為他沒有目標。要達到“無住”,首先要完全地住在一件事情上。也就是說首先要能夠高度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只有經歷過這樣一個過程,才能夠上升一個台階而進入“無住”。
我們現在是處在最下面一個台階上,像沒頭的蒼蠅一樣,亂撞。這兒抓一把、那兒抓一把,抓了無數次、無數遍,一直還沒有專一地抓一個。等到有一天我們突然醒悟了,邁上了一個台階了,也就是說真的抓住一個方法了,也就意味著住在這一個方法上了。修上三年、五年,這個時候,我們的眼神,我們的智慧,絕對不像現在這樣!
等修過了三、五年的時間,你有可能會再上一個台階,達到“無住”了。這時你絕對不會停留在這個法上,不放棄這個“法”,你是沒有辦法入道的。因為這只是一段路的過程,當你走完了這個過程,就意味著一定能夠入道。如果不從這個過程走出來,絕無可能入道!
當你進入了第三個階段(無住),與第一個階段(沒找到住處)非常類似,第一個階段也是“無住”,但它與第三個階段的“無住”截然不一樣!如果讓外行看來非常類似,而行家一看,截然不一樣!
我們實際上這種情況在座的十有八、九都是這樣,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以前頓漢的眼神也是這樣,非常嚴重。你這半年有很大的轉變,這可能與你“觀香”有關系。
這個很難用“比喻”闡述清楚,只有你感受到了、認識到了,講了你才明白。如果你沒有認識到、感受到,講了你還是很難明白。第一層次的“無住”,是沒有辦法集中在一個焦點上;第三層的“無住”是一種成就者對世間“六塵”的超越;處在第二層的人,給外界的感覺是在進步、信心十足、吃苦耐勞、有道心;進入了第三層的人,第二層的現象都不存在了,給外界的錯覺反而是沒有道心、沒有恆心,但是行家一看就知道。
可是世間上有幾個是行家呢?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的人都是外行!就像是我們看“佛”一樣,有幾個人能認識佛呢?因為大家都是凡夫!佛祖把他的智慧留給了我們,有了很多的佛經,我們通過熟讀佛經,也能夠鑒別真偽。
大家按一個方法去修,修上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種認識,認為這個法不行,就出去求法,果真再求到一個法,修上一段時間,你還是認為不行,因為“法”沒有一個是究竟的。降伏不了自己的心,哪一個法對你而言,都解決不了你的根本問題,只能暫時哄著你不哭了。等你醒悟過來,還是要哭!除非你降伏了自己的心,才會永遠徹底地不會再哭。
沒有一個法是究竟的,沒有一個法是能夠治病的,沒有一個法是高的、低的。如果說有一個法是究竟的、是最高的,那就是我們祖師爺講的:守住自己的真心,勝念一切佛、勝修一切法門!
下邊的時間大家一起來討論,你大膽地講,講錯了,很正常。因為你不是佛,你怎麼可能不會錯呢?我就不怕,因為我不是佛!我本著這種心態,所以我敢講。
不要把自己當佛看,要把自己當成一個凡夫看!
問:怎麼分別真妄呢?
師:“真”就是“妄”,“妄”就是“真”,真妄一體!所謂的“守本真心”,就是守妄心。通過妄心深入,見到真心。真心就是根,妄心就是苗啊!“苗”是由“根”產生的,通過苗往下挖,就會挖到根。因為你見不到根,只能夠見到苗,所以你抓住苗不放,一直往裡面追,就到了根,會發現真妄是一不是二。
所謂的心、性是一不是二,就是說性是心的體,心是性的相。何為心的“相”呢?六塵就是心的相,心又是性的相。它們是分三個層面來論述的。所謂的六根、六塵、六識,就是這個道理。就凡夫而言,有體、相、用,有真與妄,對於一個聖人而言,體、用不能分,本來就是一個。妄和真根本就不存在!
※ 一個修行人一定要通一點醫學。在修行的過程中,身體會有種種的反應,如果一點不懂就不會對治。過去的修行人,沒有一個不通醫學的,醫學就是“生理學”,佛學不僅包含著生理學,還包含“心理學”,身心都在其中!
當一個法師,“五明”都要通啊!“五明”不通,你的法就沒有辦法圓融。所謂的“五明”,它不外乎圍繞著心和物來講。要通達,首先要通達五明,用心修學,十年的時間可以摸到一個輪廓,二十年的時間絕對通達。三、五年的“功夫”,根本談不上功夫,三、五年恐怕連皮毛還摸不到!
※ 如果說我們找到了一位明師,也就是找到一個“過來人”,把自己全部交給他,自己過去所有的修學、知見,全部把它放在一邊,將自己變成一個空杯子來接受一位明師的塑造,三年絕對有大成就。放下自己的成見與我執是一次死亡,只有死亡才能有新生。
過去非常流行參學,現在出家人不叫“參學”,叫“雲游”!現在交通很方便,到處游一游、玩一玩、看一看,那不是參學。當參學到一個老師的時候,要把自己過去所學的東西暫時放到一邊,完全接受這位師父的佛法、佛理,等到把這個師父的佛法、佛理學完了以後、學通了以後,再把自己以前所學的結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再做個比較、篩選。如果覺得還不足,再繼續參訪第二位、第三位師父。
當你參訪第三位的時候,還是要把在第一位、第二位師父那兒所學的東西暫時放在一邊。叫你放在一邊,不是叫你扔掉不要,不是叫你否認過去的所修、所學。當你參訪過第三位師父的時候,你絕對在自己的佛學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體系。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只要是拜過三位師父,絕對形成自己的佛學體系。
這裡所說的“拜師”,不是說磕個頭、皈個依、送個紅包,就算拜師了,不是這樣的。那是指真正跟著師父修行一段時間。你沒有自己的佛學體系,你根本站不住腳。第一對你自己而言,你沒有主心骨。你聽這個師父講有道理,聽那個師父講也有道理,最後把自己弄得無所適從!
第二,就外界而言,你傳授大家,你不知從何傳起,因為你沒有自己的佛學思想體系,你給大家講經論道的時候,無處下手。別人有來言,你沒有去語,對答不上!你與人家一對答,自己內心已經慌了陣腳,因為你本來就沒有陣腳、沒有體系!
過去的祖師經常告訴我們這些後學:來到一個地方,老老實實住上三、五年。但是現在的出家人啊,到一個寺廟裡住上半年就不錯了。就算是常住,說走屁股一拍就跑掉了!你到外面雲游的越多,越把自己害了。但是有智慧的人恰恰相反,他雲游的地方越多,越感到自己笨、越覺得誰都比自己強!
世間上的萬事萬物,什麼都害不了你,真正害你的還是你自己。是你自己誤導了自己,“法不誤人,人自誤”!
※《圓覺經》、元音老人講的幾本書,你們必須要讀,他是過來人。印度人寫的《瑜伽之龍》你們也可以讀一讀。
※ 你們感覺自己的腦袋是不是空的?是不是通的?如果不通、不空,這樣坐根本沒有用!我可以跟你們講一下,我是什麼時候腦袋開竅的,感到空的、通的呢?我是在西藏的時候,才隱隱約約感到這樣。我在絕塵洞坐了兩年,感到腦袋都是實實在在的、沉甸甸的,就像一個大西瓜一樣!西瓜熟了以後,拍一拍是空的,生瓜蛋子,裡面實實在在的、一拍噔噔響!
打坐都要經過這兩個階段,剛開始,沉甸甸的、實實在在的。也許坐上一年、兩年、三年,有時候突然通了、透了;有的是慢慢地通、慢慢地透、一點點地透。
打瞌睡昏沉的時候,把後腦袋用手掌砍一砍、打一打、拍一拍,兩分鐘頭腦就清醒了,供氧就充足了。氧一足,頭就空了、就透了。實際上開悟與頭腦有密切的關系,頭腦供氧不足,竅不會開。要想穴位、脈絡開通的話,首先頭上的氧要供足。才能夠沖開,才能夠通透、空掉。
渠道要想暢通無阻,首先要有足夠的水在流動。如果長期沒水,渠道就慢慢地被土、沙石、樹葉等垃圾塞滿了。就沒辦法暢通了。我們的頭腦要開竅,也類似這個道理。
問:水從哪兒來?
師:你問得非常好!“腎水向上升,心火向下降”。我們為什麼腎水不向上升?就因為心火沒下降。何為心火?你看我們出家人,有幾個不暴躁?有幾個不浮動?有幾個是心平氣和、寬宏大量的?沒有!幾乎都是小心眼。你說他一句,他要回你十句,就是不回你,他心裡也會氣鼓鼓的!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這不是他思想上不想進步,而是因為他生理上轉化不了,促使他心理上不得不這樣。如果生理上能轉化,腎水向上升,前面的心火往下降。心火下降了,胃部、肺部、就不會堆火,自然心生歡喜。
腎水從背後上升,心火從前面下降,也就是道教講的任、督二脈暢通、轉動了。如何讓腎水上升?這就是所有宗教都提倡的節欲的方法,“節欲”過頭了就是“禁欲”,你如果轉化不了“欲”的力量,一禁欲就出問題!所以只能是“節欲”,去節制它。如果你能夠轉化生理了,就能夠達到不禁而自禁,無欲可禁。
如何使腎水上升呢?《蓮花生動功》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激活腎水、促使腎水上升,疏通人體的奇經八脈的。譬如第一節“觀音請聖”,它是補充人體的能量,這個動作首先牽動了任、督二脈,腎水上升。第二節“仙鶴展翅”的時候,就已經帶動了中脈,它是讓中脈往上升,而且讓手臂的大動脈像仙鶴翅膀一樣,把下邊的力量往上拉。
第三節“河住江翻”,完全是促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的。它是轉動的,後邊上升、前邊下降。第四節“乾坤旋轉”是使上面幾節提升起來的能量平均、陰陽平衡,使左邊的力量和右邊的力量平衡協調、融合在一起。第五節“犀牛望月”,還是為了補充前面四個動作的能量,讓腎、肝、肺進一步暢通。
第六節(荷花搖擺)同樣還是補充身體能量的。因為通過前面的五個動作,身體裡的能量已經滿了,所以就像往袋子裡裝米一樣,再搖搖、晃晃,又可以再往裡裝點兒!第七節“立地沖天”的時候,就是水從裡面沖出來的時候,讓荷花一下子打開了!
說這些你們感受不到,說了也等於沒說。裡面的玄機,你們現在無法感受,你一直做下去,裡面的力量產生了,你自然就會知道每個動作的作用!
你們每天幾點起床?你們不好好修行,死了可沒有“捨利子”啊!死了以後燒出幾顆捨利子也好哇!不好好修,身體裡面的能量都從六根漏掉了,死了真沒有捨利子,這不是開玩笑的。
現在很多出家人不知道“捨利子”是怎麼來的,有捨利子就是因為六根關閉掉了!六根為什麼關閉呢?就是因為心與道溝通了、相應了。心不能夠與道相應,身體裡面的能量就會漏掉。心與道溝通了、相應了,六根封閉、元氣沒有漏掉,才能夠有捨利子。
有捨利子的人並不能說修行已經圓滿了、大徹大悟了,但是有一點敢肯定,他已經與道相應了、溝通了,否則的話,他不會有捨利子!沒和道溝通,你身體裡面的能量全部從六根漏掉了。什麼和道相應了?心性的力量和道相應了。心性的力量是萬物之母!
※ 看一個人修行能不能成就,很簡單!你就看他做世間的事情吃不吃苦、賣不賣力。如果做世間的事情都不願意吃苦、忘不了“我”,你修行更吃不了苦、忘不了我!
如果你做世間的事情能夠吃苦、忘我;修道也能夠吃苦、忘我;你一旦出去弘法、建廟,你也同樣能夠吃苦、忘我;你出去做生意,也同樣能吃苦、忘我。因為你能夠對一件事情吃苦、忘我,你對樣樣事情都能夠吃苦忘我。膽小的人走到哪裡都膽小,膽大的人走到哪裡都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