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法界法師:金剛經講解 第五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五講

大家晚上好!大家在家的把香點上,沒在家的就心香九柱,隨我一起祈請金剛法會諸佛菩薩到我們的道場“天堂之旅”,來加持我們。

祈請金剛法會一切諸佛菩薩!

祈請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祈請西方教主南無阿彌陀佛!

祈請東方教主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娑婆诃。

唵。修多利。修摩利。修摩利。娑婆诃。

南無三滿多。母馱喃(tuó nán)。唵。度噜度噜。地尾薩婆诃。

唵。誐誐曩(ě ě nǎnɡ)。三婆瓦。韈(wà)日喇斛( lā h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奉請青除災金剛。奉請辟毒金剛。奉請黃隨求金剛。奉請白淨水金剛。

奉請赤聲火金剛。奉請定持災金剛。奉請紫賢金剛。奉請大神金剛。

奉請金剛眷菩薩 奉請金剛索菩薩。奉請金剛愛菩薩。奉請金剛語菩薩。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於意雲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雲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雲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诤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第九品的題目是:一相無相。一相,沒有第二相。只有一真法界的相才叫一相,一相是虛空相,虛空肯定是沒有相的,所有叫無相。其它九界裡都有相。一個是從果位上來說的。一個是從因地上講。

【須菩提。於意雲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釋迦佛又一次諄諄囑咐須菩提,你認為須陀洹有得須陀洹果的心念嗎?須菩提言,沒有呀,世尊,就是沒有得果的心態了。

“須陀洹”是梵文,翻譯成中文就叫逆流,逆流就是逆流而上的意思。有句話:順則生,逆則死。修行是逆流,逆流而上才能回歸本來。順流,就是隨順我們的性流,生命能量就要一直往下墮落。

須陀洹果位就是阿羅漢初果。當證到阿羅漢初果的時候,我們的眼耳鼻喉舌身感覺不到外界的信息了,這個時候才能叫作逆流了。逆生死之流,不染六塵。

當一個人修到阿羅漢初果的時候,已經六塵不染,心裡頭清清亮亮,這個時候粗煩惱沒有了,但還有微細的煩惱,是在心靈深處往世的很多業習還沒有完全排除干淨。只是他形體上的六塵已經不染著了,比如說,穿衣不掛一縷絲,吃飯未咬破一粒米,這種狀態就是初果。

能證到初果的人,不會在地獄、畜生、阿修羅中輪回了,他投生最低是個人。因為只有人修的最快。

到了須陀洹果位,法執已經破了,得無相之法。外面沒有我相,也沒有法相。這個時候他心無染著,已經具有無得果的心態,得果與不得果跟我沒有關系了,只管自己入定往上修,逆生死之流往回走。

【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一直到這兒已經證明,修行不能有得果之心。如果你有得果之心就不叫初果,也不叫修行了。用有求之心,去修有求之果,是得不到道果的,只能是凡夫果。用無求之心去修行,得來的果才是真正的道果。

入流,不是入的我們凡夫流。凡夫流是入不得的,一入就進入了生死大海。入的是聖流。四果羅漢也叫聖人,但和佛比起來只能稱為賢,對凡夫來說就稱為聖。他入的是聖流,是入的將來要入佛果的這種流,這種流就為聖流。

入了聖流之後,就離開了粗重身體的業習煩惱,他就不會被色聲香味觸法所沾染和染污,就不會為了人間的吃喝玩樂而去心跳,被它們而牽著鼻子走。這個時候他才叫真正的須陀洹,所以說真正的入流了,入了初果。

到了這種境界的人,他的心不會被果而牽住,心中沒有得初果的想法,也沒有入流與不入流的想法。一旦有得果的想法,就叫不入流。

【須菩提。於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斯陀含”翻譯成中文是一往來,他達到了二果的境界。達到這個境界的人,也沒有得與沒得斯陀含果的心態,也沒有一往來的概念。

禅定功夫能達到初果的時候,隨之副產品小神通也出來了。如果二禅你進去又出來了,你的神通跟張保勝、張宏保等大氣功師沒什麼區別。只要你能入二果羅漢果位的時候,你的神通就是那麼大,而且有可能還比他們大。如果你的心不粘連,心不被境界所干擾,你比他們的神通還要大,因為他們心有所求了。

證到一往來已經捨棄三界一切束縛了,就是不會被這三界內的東西所束縛,你來去自在了,三界以內的業結習氣基本上已經干干淨淨,所以說才叫斯陀含。

什麼叫一往來?他入禅定之後還得到四禅天上四禅八定,還得有這麼一個過程,然後再回到人間做一次羅漢,這叫一往來。天上人間這麼一個來回叫一往來。這個時候他再修成四果羅漢圓滿的時候,他就再也不會來受生了,因為他以往的那些業習已經盡了,就不會再跑到這個地方受這些煩惱和痛苦了。

大乘的二果羅漢,是目觀諸淨,這個目是慧目,應該說是慧眼了,慧眼看三界內諸多的境界,他的心就是只有一去一來,他不會再有第二念,他只是就這一念,我再來一次就完事。

小乘法門還有一個身體要再證。所以大乘的果位和小乘的果位,從境界上是不一樣的。大乘主要是在心裡頭,在心念上。小乘,往往是在身體上。

大家在修行的時候一定要明白,從哪兒入手,從哪兒開門,這個是非常關鍵的。如果不明白,大家修行起來就非常累。如果修了幾年沒有什麼音訊,就會生煩惱,就會說這佛法是假的,這經文是假的,世界上任何一個法都是假的。那什麼是真的呢?這時候正好碰見一個魔說的東西,比如碰上lihongzhi的魔說,這個魔說就是從李自己內心所創造出來的一個亂八七糟的法門,是從李內心裡發出來的這麼一種吶喊,說自己的東西是正的,其它的都是邪的。如果進入了魔說,會瘋瘋癫癫,非常可憐。

修行是以修心為主,心是我們智慧之門、智慧之根、智慧之母。如果這個心一旦偏離軌道,那所有的正法都是邪法了。如果我們的心正,可以把邪法變成正法,去教化那些魔、鬼。

前念和後念,前念是妄想,後念是清淨。前念把這個妄想止住,後念即為清淨,這也是天台宗的止觀法門。止住前念的妄念,後念自然就會清淨下來。這個時候我們就已經離開了以往證果之前那些諸念,那些諸念都是妄念,我們就得到了一往來,就是以後再也不會下來了,這個時候才能叫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雲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阿那含”翻譯成中文叫不來,不來就是他已經離開了人間所有的欲望,不會再有欲望了,是真正的出離者,他完完全全的離開了三界之內所有的欲望,他不會再來受生,也不會再來享福。

很多人說阿羅漢很好修啊,其實在我眼裡太難修了,證得了初果,神通非常好了。小來小去的預言、小來小去的病啊,都能預知與治療了。但你要證到阿羅漢三果的時候,大家可以用我們的笨思想來想一想了,二果已經是大氣功師了,三果可以說成是活佛了,活著的修行者簡稱為活佛。

在雞足山的時候,經常有西雙版納的、泰國的阿羅漢過來,因為他們已經證到了三果往上。因為跟他們斗法的時候,我感覺到自己有點螳螂擋車呀,我的舉心動念,人家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我就不清楚人家想要干什麼,所以說我很慚愧,後來就不敢和人家斗了,連念頭都不敢生起了。

跟這些真正證悟過來的修行人在一起的時候,千萬不要有什麼壞念頭想起來,最好有請問的念頭,啟請的念頭,讓他們多給加持的念頭,這樣就比較好。

我那時候很狂,說老子自己慢慢修,不用你們加持,這下糟糕了。人家就把我這個念頭抓住之後,來跟我握手。這一握手就了不得了,我的手心燙的要死。這是他們內心之中生發出來的最原始的那股神力,物理上叫能量。所以說證得果的這幫阿羅漢確實厲害。

我很想去西雙版納,他們那裡有一個大師父讓我去西雙版納,我說我很想去,但是現在沒空。他說我的禅修的還是可以,但最好還是上他們那裡來參訪一下。我一聽這句話就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呀,得好好跟人家學吆。

能證到阿那含這個地步的人,我絕對向你磕頭啊。諸位善男善女們,這話絕不會是假話,凡夫身和出家身沒什麼區別。如果說有區別,是在事相上,穿著袈裟叫和尚。其實不是,真正的出家,是說身心一切出家,出的不是我們凡夫家,是三界這個家。

出凡夫家是因為想找一個清淨的地方,更好的修行,所以才有僧團或者什麼什麼教。只要他真正想要去修行,不論在凡間還是在山裡都是一樣的。

在世間修行,如果你的心真的能平穩、平靜下來,你修的反而比在山上還要快。因為你還要面對很多的眾生,需要給他講解,需要去給他指點,所以說你的成就比山裡修行者要大的多。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山呀。

阿那含也是離開凡間諸欲這種境界的人了,他的內心裡頭不會再有什麼欲望。他入定的時候或者不入定的時候,都不會再到這來受生,這個時候他是真正的叫不來,無來。因為他在三界內的以往的業習已經斷根,不會再有業習跟隨著他了,永不再來,住在涅槃之中了。

【須菩提。於意雲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阿羅漢”翻譯成中文叫諸漏已盡的羅漢,前兩天跟你們說“阿羅漢”翻譯成中文叫殺賊,阿為殺,羅漢為賊,六賊是色聲香味觸法,六門為眼耳鼻舌身意,心有六門,六賊從六門而入產生了六識,六根不得清淨就在這。

阿羅漢是真正的證得了無漏,徹徹底底的無漏了。這個無漏也就是說真正清淨了,和佛是一樣了,但是細微上跟佛還有一些差別,這個等到以後慢慢給你們講。

阿羅漢諸漏修盡的時候,再不會有煩惱生起,更不會有痛苦。阿羅漢也叫作無诤,他不會再和任何人去爭執什麼,爭斗什麼。阿羅漢是從我們的心地上講,諸漏已盡,煩惱已盡,永不再來,住在涅槃之中,他是完全解脫的自了漢,叫作阿羅漢。如果他還有某種爭議,就不叫作阿羅漢,因為他還有一顆能爭的心。只有無爭的心,才叫阿羅漢。

我得阿羅漢道不?你沒有爭奪的心,你就得阿羅漢。你有爭奪的心就不得阿羅漢。這是釋迦佛怕須菩提和在座的各位弟子沒有聽明白,所以他又不斷的加深破除法我,一旦有法我這種概念的時候,心中就不淨。心中不淨是因為什麼?是因為還有些煩惱,還有些貪嗔癡慢疑見。

【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阿羅漢翻譯成中文叫殺賊,還有另外一個翻譯叫無诤。我執法執已破,煩惱已斷了,不會再有做凡夫的想法,也沒有得阿羅漢道果的念頭,才能得阿羅漢的道果。如果有得阿羅漢的道果的想法,還是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還是凡夫一個。

【世尊。佛說我得無诤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做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這一句話又進一步的闡述了,前面的我、人、眾生、壽者以及四果阿羅漢果位如何去破除。

無诤三昧剛才已經說了,就是四果阿羅漢已經無漏了,沒有煩惱業習了,心中已經不會再有生滅這種想法。什麼叫生滅想法?比如在天上挺煩的,不如再上下面玩一圈,這就是生滅的想法。生滅想法就說明心已不清淨,不清淨的心就是凡夫。

因為一念覺為佛,一念迷就為凡夫啊。四果羅漢這個地步已經住在涅槃之中。涅槃就是清淨境界。須菩提證得了無诤三昧果位,但他從來沒有向別人炫耀自己已經證得了無诤三昧果。

如果他要有了,就不叫無诤三昧了,就不是離欲阿羅漢了。正因為他是無诤三昧,不跟人家去爭,心無爭的念頭,也不作不爭的念頭,完全是清清淨淨的時時處在禅定之中。這個禅定不是坐在那兒,是他的心時時住在禅定之中,行走坐臥四威儀之中,是時時入定。所以說佛說我得了無诤三昧,人中最為第一。

三昧翻譯成中文叫正受,也叫正見。也就是說只有有正知正見的時候,才能遠離九十六種邪見和外道。因為當初印度有九十六種邪說,當然就有九十六種外道了。

你有了正見的時候,心中自然就會空空。什麼是空空?空空就是如如,如如就是真如不動,你的本性才會真如不動,才會生起一個太陽時時覺照自己,回光返照。

我說的很多話都是禅宗裡的東西,因為我本人修禅,《金剛經》講的也是禅,所以很多話都是禅裡的話。只有我心中沒有想法的時候,佛才會說我是第一離欲阿羅漢。如果我有想法的時候,佛就不會說我是離欲阿羅漢。這句話就簡單多了,如果明白前面的話。

什麼叫人中最為第一?這個第一,在釋迦佛一千二百五十五個徒弟當中,須菩提是最好的一個人。大家如果看過須菩提的故事的話,你就會贊歎隨喜他。為什麼?別人讓他坐,他就坐;別人讓他站,他就站;別人讓他臥著,他不會立著。他從來不去跟別人爭什麼東西,讓他怎麼的他就怎麼的。所以說他叫人中最為第一,其他徒弟很難做到他這個地步。所以說佛說,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佛經常誇他十大徒弟:摩诃迦葉,苦行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捨利弗,智慧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摩诃迦旃延,論義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優婆離,持戒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佛在很多場合也要表揚他們,表揚的目的是激勵別人,鼓勵別人向他們學習。並不是誇他們如何如何,增加他們那種自高自大的心。因為釋迦佛已經知道,他們都是證悟過來的,所以誇他們的時候是不害怕的。他們真正的做到了榜樣,確確實實是我們的榜樣。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阿蘭那”翻譯成中文,是無诤心,沒有什麼爭議,跟任何人沒有什麼是非,心無雜念,就是一個人清清淨淨的駐守入定在自己的那個清涼國,也就是說踏著自己的本地的風光啊。就是說自己的心清清白白,明明堂堂,亮亮晶晶,時時覺照自己,不要讓自己的心像牛一樣吃別人家的草。吃別人家的草就會有是非了。不吃別人家的草,天下就沒有是非。

無诤之行也就是清淨之行。清淨之行,是為了除去我們有所得的妄心,所以叫阿蘭那行。

如果我們有所得的那個心還在的話,就說明我們的妄心妄念還是在的,就叫有诤行,有诤行就不是清淨行了。既然不是清淨行,那就不是阿蘭那行。如果有得阿羅漢道的念頭,佛就不會說你得的是阿羅漢道(阿蘭那行)了。

阿羅漢道也就是阿蘭那行,都是清淨無為的無诤這種果,所以說阿蘭那和前面阿羅漢道都是一個意思。

如果我心中沒有雜念,一心清淨,守住我這個梵行,住在我這個涅槃之中,佛才會說我得阿蘭那行。

因為時間關系,今天講的比較快一點,很多細微的東西沒有說出來,這個倒是沒關系,大家能聽的懂聽明白了,就可以了。

 

莊嚴淨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須菩提。於意雲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雲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佛告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世尊又一次問須菩提,你是如何認為的哪?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須菩提回答: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什麼叫法呢?我一般都是從心地上問,如果大家能從心地上跟我對應,就證明契理了。所謂的法,就是我們自性清淨之真理,也就是宇宙間的真理。一切眾生,悟為佛。佛一迷,變成凡夫。凡夫一念覺,就為佛。我們本性之中就有法,本身就有真理。不是事相上和名相上強加給我們自己的。強加給我們自己的稱不稱為法?也稱為法,只能說是名為法。

只有自己的心真正清淨下來之後,才可以建立萬法,這才是真正的我法。自性當中建立的法是非常微妙的,也就是經常說的真空妙有。能所心滅了,所得心滅了,這個時候我們自性清淨的心,才能稱為真如本性,真心現前,也就是見了性了,明心見性了。

真心是不生不滅的,也是無形無相的,也沒有個名字,都是強名曰道。名字都是我們凡夫暫時確立一個事物的名稱,為了方便叫張三、李四、杯子、車馬等等,都是一個方便的詞匯,方便的言語。

只有那顆真心才是般若,是無所得心。無所得心就是本來的心,本真的心,於外就是無所得。

如來昔在燃燈佛所,就是佛以前在燃燈佛的那個地方,於法有所得不。這是在問須菩提。須菩提說沒有得,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真是沒有什麼得。從這個話來分析,還是跟前面阿蘭那行基本上還是一致的。

《金剛經》主要是把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破掉,破我執和法執。從這句話上還是怕他們迷失,不明白釋迦佛前面講的是什麼,所以他還在幫徒弟整理思路,層層把他們心中的疑惑給剝掉,怕他們有所得法的心態,緊接著就來問,我跟燃燈佛學法的時候,我有得法嗎?

須菩提說,你在燃燈佛那兒沒有得法,真的沒有得法。因為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已經明白了釋迦佛想要說什麼。他們倆一問一答之間,很多人就明了了,也開了悟了證了果了。

剛才所說的,都是在心地當中用功,心外用功是無佛可求,佛外也無什麼心了。只有在自己的心地上方寸之中去耕耘,這個時候你才是真正得法。如果在心外求法,就好比頭上安頭啊。心外求法,即是頭上安頭。

心中沒有得法的念頭,很清淨的時候自然就無所得了。因為心念清淨,真心現前,明心見性了,於法真的是無所得。如果還有有所得的這一點點非非法,那就又迷了。

佛非常慈悲我們,就是層層剝掉我們心中的疑惑。禅宗有個故事,有一個禅師自認為自己學的非常好,跑到另外一個禅師那裡去參禅。老禅師就跟他說,佛不在裡也不在外,不在上也不在下。他說在哪兒呀?老禅師說在狗屎之中。他沒聽明白。有一天晚上,他在老禅師那裡太晚了,本來想聽老禅師講講法,可老禅師一句話也不跟他說。因為禅說出來就不叫禅,在心為宗,出口為教,完全是靠你自己去悟。自證自悟出來的東西,才是家珍流露。老從別人那兒學來的東西,都屬於外求,外求的東西好比是頭上安頭。

心法完全是從自己心中開啟。怎麼開啟?從理上走也行,從行上走也可以。禅宗完全是從心上走,既不從理也不從行,所以這個宗派就比較怪,理我也不要,行我也不要,完全是自證出來。

天晚了老禅師也就不留他了,這個徒弟一推門漆黑一片,正好趕上陰歷三十沒有月亮,連星星都沒有,一股陰風吹來,心中又發毛退了回來。老禅師點了一個蠟給他。他去接蠟,還沒等拿到,老禅師“噗”一口就吹滅了,對他說明白了嗎?這個時候他恍然大悟。

你們明白了沒有?他為什麼把蠟給吹滅了,大家可以悟一下啊。這個正好是針對這一塊的。這個故事反映的就是,外面的光亮是不長久的,真正長久的光要從你心裡頭發出來,你的心光就是天燈。天燈不滅,你自己就可以照亮自己的前程。只有你的心燈,才能照明你自己的道路。只有你的心燈(天燈),才能使你回歸佛國。外面一切都是假求,都是妄念所產生的幻覺。

雖然是幻覺,但現實當中也當作實體,因為我們還需要它,哪怕是妄念也需要它。

【須菩提。於意雲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這個緊接著又跟天燈有關系了。大家可以想一下有幾種莊嚴佛土?我考慮來考慮去好像只有三種:

第一種莊嚴,從事理上來說,是建廟、建佛像、寫經書、布施、供養等等,這都算第一莊嚴。

第二種莊嚴,是莊嚴自身的佛陀,比如說自己穿的衣服非常莊嚴。

第三種莊嚴,是從心地上講,是心是佛。佛在佛國之中,佛國也為佛土,心淨則佛土淨。心常常念清淨行,(清淨行也是梵行,梵行翻譯成中文就叫清淨行,)自然國土就會淨,心就會淨。心淨自然國土淨。所以說莊嚴佛土者還是從心地上下功夫,要用自心去莊嚴自己的佛國,自己的佛土。

心清淨了,就是最好的莊嚴,但莊嚴者並沒有莊嚴的心態,只是假名為莊嚴,只是為了表述的方便。

大家修行一定都是從心地上修,而不是從身外修,身外修是小法,身內修是大法是大道。大道是無形無相的,我們的心也是無形無相的,心中的佛國佛土也是無形無相的。所以說心、佛與眾生、佛土都是一合相。心也是佛,佛也是心,人也是佛,佛也是人。只要你覺悟了,現在就是佛。只要你一迷失,佛就變成人。都不是對立的,完全是一合相。

真正的從法義上講,我們只有用自己的定慧去莊嚴佛土,才是真正的莊嚴了自己的佛土。釋迦佛在這裡又進一步的闡述了心燈不滅,心燈常亮,心燈常亮就會莊嚴裝扮自己的佛國。心無形國則無界,心有形國則有界。

我們一定要明了自己的心地,如果修行不從心地法門走,從外道入,那就錯了,那叫旁門左道。氣功練的是旁門。佛走的是正道,是八正道。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讓心燈永遠亮起來,不走旁門也不走左道,走的是正道是大道是光明之道。光明之道是什麼?是心燈不滅之道。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老和尚就在這句話上開悟的,的的確確就在這一句話上,他明白了這個心妙不可說的用處。如果今天有哪一位善男善女一下子開悟了,我們隨喜贊歎你啊。

《金剛經》講到這兒的時候,從發菩提心,然後明菩提心,走到這兒就開始降伏菩提心,一直到後邊還有個出菩提心(出離菩提心),最後一品就是證得無上菩提心,這是《金剛經》裡的五種菩提心。

釋迦佛無量的慈悲,都賦予了眾生啊。他苦口婆心,左講一部經,右講一部經,講的部部經都沒有離開心,只是用的詞不一樣,“心”這個詞可以用十多種語言來描述,因為他老人家慈悲啊。

修行心清淨了,自然不會去談論其他人的是是非非。其他人的是是非非,是其他人的事情,我們不應該去參與。參與了,你就等於攪進了生死煩惱渦流之中,別人煩惱,你也跟著煩惱了;別人不煩惱了,你會替人家煩惱。出不來,就處於輪回之中。

諸菩薩摩诃薩,就是大菩薩們,應該如是生清淨心,就是不應該有是非的這種心態,不應該有談論凡夫的那種行為的心態。因為凡夫的行為是不檢點的,是不清淨的,今天說東,明天說西,老是處在是非之中輪回不止。

只有把自己這顆心安靜下來,讓自己這顆心清淨下來,我們的自性才會常常生起智慧。慧能有句話:人有南北,智慧無南北。智慧也代表的是佛,說佛性無南北,我翻譯成智慧無南北,佛性無南北,心清淨了,心中就會常常生起智慧。

如果你的清淨心能保持一天,我敢說你這一天你就是佛,是自在佛。如果你能保持一個小時,那你也是覺者。如果你能保持十年八年的話,阿彌陀佛!你絕對是阿彌陀佛了。

只有你的自性清淨下來的時候,心中才會常常生起智慧,才會行平等慈悲的大行,才會恭敬一切眾生。一切眾生不光是人,還有非人、天人、阿修羅、等等一切畜生。做到了,才是真正的修行人的清淨心。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什麼叫修行人的心了吧。再給你們講一下,自性常常生起智慧,行平等慈悲之大心,恭敬一切眾生,這才是修行人清淨的心。凡夫的心也有慈悲,那慈悲是有量度的,是有限度的;也有平等心,那是分什麼人來的,對仇人肯定不會平等,對競爭對手也不會平等。平時多觀觀自己的起心動念也就知道了。

前面說的是羅漢,現在開始說菩薩,這些大菩薩們如何修行才是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就是不住一切相,見相要離一切相,見色而不著色,見相而不著相,這樣心行才是梵行,才是清淨行,才是覺悟了。如果心住在色聲香味觸法上,心有了掛礙,也就不清淨了,就說明還沒有離開前面說的四相,還沒有離開那些法(色聲香味觸法)。等你真的離開這些的時候,是一個什麼狀態呢?心無所住,心不會住在六根六塵六識中,見色而離色,見相而離相。這個時候你的心才是真正的心,空如宇宙,皓月當空,常常覺照自己那顆本來清淨的心。如果不去覺照,妄念還會出來。

真正入定的人是時時覺照自己,在入定中外面發生什麼事情是不知道的,在入定中流露出來的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就是回光返照。回光返照是什麼概念啊?就是腦袋前面有一輪太陽,這是他心中的太陽(天燈)在覺照著他,照著他踏著本地的風光回歸本土。

這樣講起來有些累,但又感覺到特別殊勝,也感覺到了佛菩薩的慈悲,更感覺了釋迦佛的那種無量的慈悲心,他真的是恭敬一切眾生啊!

只有心無所住的時候,我們的天燈才會亮起來,才會照著我們。他照著我們的時候,就好比有探照燈一樣,不會掉進黑暗的深淵。所以說智慧可以破千年暗,千年暗也就是煩惱,照破了煩惱,煩惱從此不再生,當然也就不會再起了。煩惱黑暗不來了,當然這個天燈也就永遠不會滅了,因為法界一如了,也就是一合相了。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雲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這個比喻前面的那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話。我們的色身雖然很大,比如說穆鐵柱二米二八,還有內蒙古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二米三九,身體大不大,大,那也是有限的。

須彌山有很多山,當中肯定就有一個最大的山叫須彌山王。假如身體比最大的須彌山王還要大,你認為這樣的身體是大身嗎?須菩提說,那當然是大了,世尊啊。是什麼原因哪?佛解釋原因,身體再大,也是四大假合的,是無常的,無常的就是生滅變化的,這樣的身體不是永恆的,只能給它一個假名說是大身。

大家想想什麼身最大?我記得達摩傳裡,達摩和般若多羅對答的時候,裡面就說身體再大也是有限量的,它和真正的心量比起來,須彌山王還算小身。心,無形無相,無邊無際,心與虛空等同,心就是法身,才是真正的大身。

這裡依然是讓我們打開心量,修行就是要打開心量,只有打開了心量,能量才能提升,智慧才會增長,才能和虛空、佛菩薩相融相合。如何能打開心量哪,前面已經說了,應無所住而生起心。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雲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而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講到這兒,釋迦佛又把話給圓了回來,圓到福德上來了,這個福德又講到我們的心地上來了,又講到性上來了。心無所住,心如虛空,其無為的福德才無量無邊。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雲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這兩句話翻來覆去就是說恆河中那麼多沙子,恆河中沙子多不多。恆河是亞洲第二大河,黃河是第一大河。恆河地處泰國,是一條非常不錯的河流,非常平穩,而且很開闊。

恆河裡面的沙子非常多,沙子又比喻成恆河,有沙子那麼多的恆河,然後恆河中又有那麼多沙子。就是恆河中有那麼多沙子,然後每一個沙子變成恆河,恆河中又有那麼多沙子。就是比喻的那個數字非常多,無可計數。

【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而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實話告訴你吧。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七寶滿而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前面打比喻的恆河中的沙,沙中的恆河,恆河中的沙而填滿河這麼多的七寶,這個境界就比前面單獨的三千大千世界多的多了,這麼多的七寶去布施。須菩提,你說那福德多不多?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驚歎的說,世尊啊,那太多了,太多了。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佛耐心溫和的告訴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這部《金剛經》中受持四句偈等,或者為他人去演說,這樣的福德和前面的福德比哪個多呀。大家來比試比試,是那個恆河中沙子那麼多的恆河中沙子那麼多的七寶布施福德多?還是看了經文的這個福德多?當然是看經文的福德多了。

因為經文的福德是講的心、心性、法身。前面還是有相的,有相的就叫有為法,有為法就有生滅。不管你是幾百年幾萬年幾個劫,都是有生有滅的。

一旦你的智慧打開,你的天燈不滅了,天燈不滅的福德肯定大,天燈好比智慧啊,智慧永遠放光明啊。我第一天夢到了天上下來一個大*輪,八卦圖一樣的大*輪,它盤旋著從宇宙深處金光閃閃的,由小點變成一個很大體的東西到了我的面前,這是在我的夢中啊,不是在我入定當中。我是在入定中睡過去了,因為能量太強大,眼皮睜不開了。這個八卦輪從宇宙深處過來的時候,就是宇宙的大*輪。藏密的很多*輪啊就是用這個圖來制作的,有六角的,有八角的,一般是以八角的是為正,六角的是為輔。

這個八角的大*輪,在我上空不斷的盤旋,其實就是讓我看,它是自動轉,自動旋轉的時候撒下了無數的金光點,落在了眾生的身上。這個光點就是能量,那天晚上大家都能體驗到,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我們身上作用。*輪常轉,還有個內圈和外圈的轉法,非常神奇。

它散落下來的這些金光點,落在眾生的身上,我看到眾生會慢慢覺悟起來。佛不強度,他強調的是自度。先自度,然後把這個法門傳播下去,有緣的人趕上了自己來修,而不是釋迦佛強制性的來度你們。因為釋迦佛知道強度是不可能的,所以說要自度自救自悟,最終自己回歸佛國。

那天我明白了*輪是什麼樣子的,也看到了未來的眾生是什麼樣子的,確實都是自度走的,沒有一個是硬拉著拽上去的。大家可以看一下身邊,有沒有被別人拽著跑的。說有是什麼情況下有?是同道中人趕上了拉一把,就像跑那個接力賽似的,你先跑到我前面了,我追上你的時候我可以拉你一把,這個可能是拉一把。人家沒跑賽跑,你硬去拽一個來跑,這叫不入流的法,邪門外道了,這也叫邪門歪道。人家不想學佛,或者說現在還沒有學佛的因緣,你非得拽著他去學佛,這也算是外道法。

一旦你悟明白了釋迦佛的心法,自己的天燈就會亮起來。所以說此福德勝前福德,看經的福德叫此福德,勝前福德就是勝過滿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布施的這個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復次須菩提。雖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既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復次須菩提。雖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這一句話,是鄭重的又一次的囑咐須菩提,凡是有《金剛經》的地方,就像有佛或者有塔或者有廟一樣的,一切天人阿修羅都應該來供養。

從表面上講,凡是有《金剛經》的地方,我們凡夫都應該像尊重佛本人一樣,或者尊重塔、廟一樣去供養,這是從我們事相上講。

從心地上講,只有你真正修出來的清淨心,你的智慧猶如天燈一樣,湛然常寂於宇宙之中,照耀十方法界的時候,你就是佛、你就是塔、你就是廟。因為你有佛心,你有佛性,你有萬法在身,就如佛塔廟一樣,我們要供養你。

從事相上講,有《金剛經》的地方,天人阿修羅都應該來供養。真正說的是心地,你的心真正清淨了,一切無漏了,你就是經,你就是佛,你就是塔,你就是廟。你在哪裡,哪兒就是廟!哪兒就是塔!

當知此處,是說一切處,不是說非得印度那個菩提樹下。任何一個地方,法身無處不在,所以說處處。

只要你真正的覺悟了,像釋迦佛走到哪裡,都跟有塔、廟一樣沒有什麼區別,大家都要去供養他、去拜他。

一個真正心裡覺悟了的人,他就是塔、就是佛、就是廟,他走到哪兒,天人阿修羅都會去供養他。因為他上面的天燈在掛著啊,他走哪兒天燈跟到哪兒,神仙都能看的到的,無論他走到哪裡,天人阿修羅都要去拜他、去供養他。

法身就是天燈,一旦天燈不滅,人還活著是屬於有余涅槃身,心和法身已經現前了。肉體在哪兒,法身就在哪兒。

這一句話就是從心地上講,天燈不滅,就是佛、就是塔、就是廟!我們就應該去供養。他表面說的是經,內涵告訴我們不要離開心,離開心就是顛倒妄想的凡夫。

【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既為有佛。若尊重弟子。】這一句話又補充了上一句所說的話,更何況有人能一直受持讀誦。

須菩提,要知道這個一直受持讀誦的人,是能成就無上甚深的佛法的妙義的,就是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第一希有之法就是我們的心法,釋迦佛講的所有的心法。自心明白此經妙用,自心又能解得此經的義理,自心又能證得無相之法、之理、之行。

經典所在之處,從心地上講,是常修梵行,或者說常修佛行,念念心無有間歇,就是念念心不間斷的去念佛、去修行,這個時候即心是佛。這也就回到了我們前兩天說的即心是佛,佛是心,心是佛,平常心是道這個話上了。即為有佛,就當作有佛啊。

能明白我釋迦佛講的這些心法的時候,《金剛經》或者是其他經所在的地方,就像尊重我現在的這些弟子一樣來對待。

釋迦佛很尊重自己的弟子。什麼叫弟子呢?大家成天說“弟子”,不一定明白它的出處。是釋迦佛出家的時候,跟隨他的有弟弟或者表兄表弟為弟,還有兒孫輩為子,所以簡稱為弟子。

另外一種從大乘角度來講,菩薩為弟弟,羅漢為子,也可以簡稱為弟子。

尊重弟子,就像我釋迦佛活著的時候,你們像對待尊重我一樣的去供養他們。

大家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問問:

***********************************************************************************

附解答問題:

請解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答:有為法,是生滅法,是世間法。

夢幻泡影。夢,無明不覺,故有生死顛倒,輪回不止。執著於是是非非之中、人我之中、愛恨之中、長短黑白之中,就為夢。夢是剎那之間的事情,是假象。

幻,是指我們的心識可幻出男女老少的相、佛國相、地獄相、山河大地相,都是由我們心中生起來的。早晚課裡有句話: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泡,是指幻想妄念,就像大海中的水泡一樣,是虛幻的。是指我們心中的妄念就像水泡一樣不真實,隨起隨滅的。

影,是指我們往世的業力,像影子一樣跟隨而來。不論善業惡業,如影隨形,歷劫相隨。比如往世殺害了一個人,這個人被殺的時候驚恐萬分,心中恨你,他的那股怨氣沒有消亡,就是找你報仇。不管你輪回到哪一道上,他都要找你報仇,所以叫如影隨形,歷劫相隨。

大家已經明白,夢-幻-泡-影,都不是真實的。一切有為法,就是說一切世間上的這些法,就像夢-幻-泡-影一樣不真實,隨起隨滅的。

如露亦如電。露,早晨太陽出來之前,草上或花上所結集的水珠就為露,太陽一出來就干了。這個表明一切有為法,不管你是追求金錢、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也好啊,都如早晨那個水珠一樣,不會長久。

亦如電,電一秒鐘三十萬公裡已經過去了,比喻像閃電非常短暫。也可以比喻成世間人的那種聰明,但不是智慧。智慧不能用閃光來比喻。人世間的頭惱聰明像閃電一樣,也是靠不住的。小聰明當然是靠不住了,關鍵時候就掉鏈子。唯有我們原本的智慧才可以使我們脫離三界,出離火宅。

應作如是觀。就是如實的去觀,如是也可以翻譯成法爾如是的,如如的真實的去觀,如是觀就是無為觀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都是有為法,都是虛幻不實的,都是假的。

只有無為現前的時候,才能達到無為無相無取捨,無取捨的心才是真正如如不動的心。只有如如不動的心,才可以為一切眾生演說微妙般若大法。

下面我們回向給十方法界。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回向給十方法界一切有情及無情。

阿彌陀佛!

 

 

上一篇:溫金玉教授:釋門偉器: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下一篇:溫金玉教授:律宗第一名山——寶華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