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全而歸之
曲則全,枉(wǎnɡ)則直,窪(wā)則盈,敝(bì)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zhānɡ);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jīn)故長。
夫唯(wéi因為)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老子和釋迦佛都是在觀察天地之後寫出了有服務於人道的法則,有服務於天道的法則。這一章就講了,《道德經》有出入人道的法,但不是完全立足於人道,目的是回歸於天道,因為他是按《易經》來解的。他把《易經》用白話文寫出來了,有修行的功法,有服務於人道的法則,有服務於天道的法則,《道德經》裡面寫的非常清楚。
大家能看懂《易經》再看《道德經》一點不難,然後再看《佛經》也很簡單。難的是我們什麼都不懂,用後天的知見來衡量一切,先天的本能就越來越低,也就是說性能量與智慧越來越少。
我講《道德經》就是讓大家打開自己的智慧,所有的經典最好都看一遍,最低看一遍,然後結合自己修行的心得總結出來,自己願意記筆記的最好記下來,這樣你在將來給別人講的時候最起碼有事實,別人去修一對照,一看的確是這樣的。釋迦佛就是因為這樣才把佛法傳下來。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這幾句寫的非常好,講的完全是心性,如何讓人保持平靜的心。只有心平靜了,才不散失自己的能量。
前面21章講了,自身的小宇宙要和大宇宙相融合,如何融合?22章馬上把心法教給你了。如果你真能把老子的東西從顯意的文字般若、從觀照般若、從密意實相般若能翻譯過來,我敢保證很多經典你一看就明白了,哪些經典講的是秘密法,哪些經典講的是文字相,這樣你在修行中看經文的時候,就會得到宇宙的能量。
【曲則全】從字面上講,彎曲反而能夠保全自己。其實這是一種包容的心態,對修行人來講,曲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一種姿態,當和別人觀點不一致的時候,是主動放棄自己的觀點,這種讓步是一種虛懷若谷的心胸,放下自己的觀點,心態依然平靜,這樣心能量就不會散失,從而保全了自己。聖人尋得此曲,兢兢致慎,回環抱伏,如雞溫卵,如龍養珠,一心內守,不許外露。久則浩浩如潮,逆而上伸,一股清罡之氣,挺然直上,出乎日月之表,包乎天地之外。
從世俗來講,曲則全,是委曲求全,這是一種消極的心態。雖然能避免矛盾,但內心不是平靜的,壓抑會形成心裡隱疾。很多人曲掉了自己的人格,這樣做人的資本就沒有了。
在自然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水,水的柔韌性曲度能體現大道的精神,你看黃河水經歷了很多的區段,彎彎曲曲,遇山繞行,甘居低下,最終到達東海。
【枉則直】枉是冤屈,當被冤屈的時候,依然不失自己正直的品格,心胸坦蕩,有句古話 “威武不能屈”說的就是這個,人格魅力是不能丟的。這依然是一種心態,一種能屈能伸的氣魄。《金剛經》上有一個忍辱波羅密,佛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時,沒有任何的嗔恨心,就是這裡講的心態,佛為我們做出了榜樣。
【窪則盈】低窪的地方才能充盈。這裡是一種謙虛的心態,做人要把自己放在低處,這樣才能吸收來自各個方面的見解,謙虛使人進步。還是講我們從人道上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把人做好。
如果自己高高在上,也就容納不了別人,等於自己把自己的前進的路堵死了,從而成為孤家寡人。
【敝則新】敝,就是舊的東西,有句話是“不破不立”,破除舊的觀念,新的觀念才能樹立。這裡是告訴我們一種否定之否定的思維方法,生命的蟬變就是在不斷的否定之否定中來提升自己的。修心就是在不斷的否定——肯定——否定中讓生命的內涵充實,所以要敢於給自己的內心開刀,敢於拋下陳舊的觀念,打開自己的思路,吸納陽光和空氣,開發自己的內在潛力,成長自己的靈性。《道德經》裡有一個“為學日增,為道日損,損之又損。”就是這個敝則新。
溫故而知新也是敝則新的另一層面的意思。
【少則得】心中的欲望越少,同時卻得到了內心的成長。當心中的妄念越來越少的時候,心也就越來越清靜。心內守心清淨,智慧就會出現。心中的欲望減為零的時候,你就得到了整個虛空,也就證得了無漏的智慧。
有句話叫“無求而自得。”內心層面的東西是求不到的,只管耕耘,不問收獲,反而進步的很快。
【多則惑】人的欲望多,貪心重,心就會散亂。散亂的時候,疑惑就會出來。我們大家都有這種同感,你越想得到的時候,猜疑心就會出來,無明煩惱就會困擾。有的人抱著強烈的求心誦佛號阿彌陀佛,病沒有好起來就開始疑惑了,就不相信了。
貪心只能使人墮落,使自己的能量耗散,所以欲望是修行的大敵。
還有的人今天想幫助這個人,又想幫助那個人,這都屬於欲望,但心態非常好,樂於幫助別人,這種心態和行為值得我們學習,也值得表揚,但是有一樣你沒有在意,欲望太多,心就會亂,心亂則如麻,如麻則惑多,惑多則為純情,純情則疑,貪嗔癡慢疑就全出來了。你沒有欲望的時候去幫他,反而水到渠成。順應自然,趕上了就幫,趕不上也沒有必要天天想著他。說為了那個人我要怎麼怎麼……沒有必要。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反而做不好,做的也不自在。趕上機緣當機立斷,把事情給處理好,大家都清靜。
當大家能做到欲望越來越少的時候,心才能真正的平靜下來。那我們就減少欲望,減少沒必要的計劃,計劃多就是欲望多呀,修行人不要有那麼多的欲望,只管念佛參禅念經去,這樣欲望反而少了,這樣你心裡那面鏡子和宇宙那面鏡子才能吻合,你的智慧一下子就激發出來了,和別人說話哲理性和含金量非常大,就是你的話有能量能吸引住別人。心完全的清靜下來,也就是心海湖平月光明了。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大家要按自己修行的身體變化和心態來解這個經文,這個叫符合法義符合道。前面幾句講的都是心法,這些心法掌握了,心寧靜了。聖人做到了這個時候,他的心就能做到抱一,成為天下的楷模。
外相上的“聖人”比如孔子、孟子、莊子等都可以成為聖人,他們是三界內的還沒有完全徹底解脫自己,就跟羅漢似的也稱為聖人。老子或釋迦佛是解脫聖人。
聖人能抱住自己的心性,抱著身體裡面的那個道那個一,那個一就是中脈。修開了後不要再讓它堵上,這個抱一就要守道。你守著自性當中身體當中的那個大道,不是守宇宙的道,先守自己中脈那個道,讓能量在海底輪聚集起來強大起來。我們的性光從海底輪發射,在頭頂把梵天輪炸開。只有你守住自己的中脈不讓它再堵住,你的性光就會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強,強到最後,天下式自然成。天下式,密意講:出出入入隨你便,天下攔不住你了。身體就為我們大靈的天,外面的天是整個宇宙虛空。你出入自己的天地和外面的天地很隨便很自在,就是這個話。
從身體的行為說:天下式是個功法。真能用身體修行的人就能知道這個是什麼功法了。印度瑜伽功裡有個抱日月式,那個式就是這個。天下式是很普通的一個式,很簡單的功法,大家都能做到。我以前做過,一做完霎那之間能量一下子就會上來。只有你像聖人一樣抱著你的心(你的性光能量)的時候,這個式子一下子就出來,叫自然式,我現在還沒有講。道家真正的煉丹不是下丹田的丹,真正的丹是上丹田,現在道家幾乎沒有,都是拳術,真正道家求自在的大法已經不在了。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這幾句是指具有了以上辯證的思維心態也就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了,所以就故明、彰、功、長。
【不自見故明】不自見是指不自負,不自以為是,當一個人不自負不自以為是的時候,自然能明白事理。
從修行的過程來講,說看到了菩薩來了,其實是他幻想出來的一個概念,然後第七識末那識就給他一個圖案或者這個時候附體給他一個圖案,這個圖案就叫見。真正他自性還沒看見。在這裡我給願意打妄想的人打上一針預防針,不要老認為自己天目開了,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真正的看見是我們自性在看,它看見的和我們後天思維看見的完全不是一碼事。既然不是一碼事,我們自性會看不到東西,只有它看不到東西的時候,才能光明才能通達無礙,所以叫不自見故明。
我們的自性是看不見東西的,你的大靈真正出來了,你後天思維什麼也看不見,但是你的大靈完全知道一切一切,它只不過是把信息反映到你第六識上,你第六識去分析去了。所以說我們執著就會失去光明,不執著就會得到光明。執著我的天目開了,就落了伍了,掉了道了,那時候你就不是有智慧而是妄念。
大家一定要記住,不要認為自己修了三兩天,天目開了,那天另一個網上有一個小孩說:感到自己的靈魂出來了……我一聽不對呀,我說你是妄念想的,是做夢,夢魇了!不是你的真魂出來了。我說你睡完覺是不是發現自己很累?他說:是呀,但我當時看的很清楚啊。夢魇都看得清楚,但那都是幻覺都是妄念,根本不是你的真魂出來。真魂出來是看不到東西的,你才會覺得心裡光明。
看見佛了看見什麼了,那不是我們原本的東西看到的,都是第六識第七識在看,屬於有為法,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不真實,不真實的東西就是不光明的東西。真實的東西是看不見的,因為都是無形的,比如說你的法身出來了,我的法身出來了,沒有相貌,無形無相,真實不虛。有形有相,是我們後天在看。所以說後天在看就沒有光明,只有我們先天本靈在看才會光明。
【不自是故彰】當心融於虛空的時候,不會再自以為是了,這樣就把自己那種大道的德行彰顯出來。一旦自以為是了,你先天的德行就沒有了,就被你後天的東西壓住了。
在人道上不自以為是,自然表現出來自己的謙和,能虛心聽取別人意見了,他的德行是自然的流露,人緣自然就非常好。
【不自伐故有功】當一個人的心能順應大道有所成就的時候,是不會誇耀自己功勞的,他認為這都是自然而然的。正因為他不去誇耀,這樣心不散亂,就能守住自己的心能量不失去,所以他才最有功德。像歷史上的張良幫助劉邦建立大漢,他的功勞非常大,從沒有居功自傲過。還有姜太公也沒表現自己,也很謙虛,但是他的功勞非常大。
另一方面大家修行不要表現出我修出天目天耳了,這都屬於還是在幻覺階段中,千萬不要去迷戀這塊,當你真正達到了天目和天耳真的打開的時候,那時讓你聽這些人說話你聽不見了,你聽的完全就是宇宙的脈動(嗡—啊—吽)的過程,完全是宇宙的脈動在跳動,你觀的是這個,你聽的是這個。你聽見這個佛給你說什麼了,就像我給你們說的老子來給我說什麼了,這都是我心念當中的幻覺,老子可能沒有來,但是那種幻覺來了,也是我自身的幻覺,好像是他來了。真正完全打開達到無漏佛的境界的時候,你聽的觀的看的完全是宇宙最原始的脈動(嗡啊吽的脈動),也就是說老子說的噓唏咦過程吧。
【不自矜故長】當一個人能順應大道有成績的時候,不會驕傲自滿,不會認為自己如何如何厲害,心內不張馳自然能使自己的名譽地位壽命等長久。我們大家一定要從實際當中去考慮問題,不要從虛幻當中去幻想它。修行不論到什麼境界都要到現實中來檢驗。
【夫唯(wéi因為)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正因為不自見、不自是、比自伐、不自矜,這樣心平氣和沒有爭的欲望,所以也沒有人和他爭,這都是內外相應的。佛家說一切唯心造,心平氣和,自然在彼無惡,在此無敵,又有誰與之爭哪?
我們自性當中不去跟人爭論或爭奪什麼的時候,像須菩提做個無诤三昧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天下的人才不會跟你爭,才會真正的愛戴你,像堯舜禹不用爭還讓賢給別人。
從修行上講,當別人有天目、天耳、宿命通功能的時候,不要去羨慕,不要去跟人家比,說他能三天修出來,我一天修出來,那你一天修不出來是不成瘋子了。
所以說我們在修行道上不能爭,在人道上也不能爭,只有你心平氣和的時候,天下、整個虛空才屬於你的,大道才屬於你的。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古人所說的“曲則全”這句話,難道是一個虛言?這是老子在反問,難道真的是假的?
【誠全而歸之】道之潛移默化,只有抱一者能全受全歸,返回太始之初。
第22章是在講我們的心性,在得法之後如何修行,修行當中要具有什麼心態學習,如何做一個全然而歸的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