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法界法師:從修行的角度講老子的《道經》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五天

大家晚上好!在講之前說幾句閒話吧,明天就要過年了,大家都在為年底忙,這個年對我們眾生也是新的一年的開始。那既然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我們就應該有一個轉變,從自心自性當中有個轉變,這樣的話會把所學的知識或者自己得來的見解組合。你重新組合的時候再回頭看你走過的路,會辨別出來好與壞,哪些東西是精華是需要的,不需要的我們就拋棄,這樣的話在內心當中會慢慢的沉澱下來和積累下來,這樣大家都會進步。因為智慧大家都是有的,只不過自己在沒有開啟之前是懵懂的。《道德經》或《藥師法》就是一把鑰匙,能為你們開啟這扇大門,一旦這扇智慧大門被你們打開後,你的智慧會源源不斷地升起來。

今天能講多少就講解多少,明天不講了,大家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你們可以下載錄音慢慢的去聽。因為這裡講了很多道理,還有很多現成的法義,你們把道理和法義融進自己的生命當中之後,你就會感到越來越自在了。老子和釋迦佛能在兩千五百年前把這些知識總結出來,要我們去看、去學、去修,你們一旦機緣成熟了就會去實修實證。

老子講的這個大道,修行人叫道,凡夫也叫大道,這大道就是宇宙的自然規律,它的自然規律有自己一個固定的特質,要從我們身外以及內心內性當中去體驗它。《道德經》並不是真正的道德經,它是宇宙大法。它講的就是天地之間人與宇宙、人生、人與周圍的環境等等,老子把它列為1、2、3……一直到38章,裡面有心法,有修煉的法門,有我們為人處事做人的法門,面面俱到的教給了我們。佛法當中也是這樣的,釋迦佛也是這樣教給了我們所有的東西,世間法的和出世間法的都給我們講到了說明白了。可是我們接不住法,這不能怪大德和聖人,是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夠。

大家從今年開始步入修行的一個新的階段,要反思聖人的經典。 為什麼《道德經》稱為經不稱為論呀?因為經具有貫通天地的法義。佛經也叫經,它也是具有貫通天地之間的法義,所以這兩部都叫經。只有貫通了把萬事萬物串聯起來的時候才可以成為經。

我們開始講第十五篇,《道經》到三十八篇,它每一篇都在講我們的心法與心境以及功法如何去修。如果就按字面去理解,那只是一個文學上哲學上的東西,達不到修行人所需要的東西。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豫(yù)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俨(yǎn)兮其若客;渙(huàn)兮其若凌釋(línɡ shì);

敦(dūn)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孰(shú)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yínɡ)。夫唯不盈,故能蔽(bì)而新成。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這一句話講明白了,真的能善於發現大道的人、修大道的人、對應大道的人,他的見解和見地就會非常深遠、通達。因為他已經覺知了道的微妙的不可說的東西,所以他能豁達深不可思。他那種深遠的見解見地,是讓凡夫無法明知的、明了的、認識的,像老子的心態我們誰能知道呀?沒有人能知道,連孔子這樣的聖人都不知道。因為老子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老子對宇宙、人生了解的非常清楚,可以說他就是佛或者說他就是釋迦佛。釋迦佛下來的時候是下來了兩個分身,一個化在中國、一個化在印度,講的法派不一樣,一個是用我們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來講解天地大法,另外一個是用印度的那種思維方式慢慢的去教導眾生,如何走人生道路。

我們大家首先要了解講經或寫經的這個人的心態,你能明白他,也就明白他寫的東西是不是對的。只有你研究他的時候,你才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這也是我們在人道上要具備的。不要認為這個人寫出來的東西不符合大家的口味就不去研究。只要符合宇宙的、符合般若空性的東西都叫佛法,都叫智慧,不要讓後天思維障礙住了自己。我們只有開動自己的先天智慧,才會打開自己的先天本能。

古之善為道者,這句話也就是講自古以來真正有道行的人會善於運用道,道裡面包括非常多:法術、善巧方便、智慧呀。在老子寫經的時候他說在古時候,可能是比伏羲(xī)更遠的人類,還有黃帝以後的堯舜禹,講的是這時候得道的人與道接近、融合的人,他們就是符合道義的。比如堯,是人們推選出來的一個非常無私有作為的人,他方方面面都讓眾生在無形之中就把他推為國王,而且都臣服於他、相信於他,這就表明堯帝的本心本性符合道義、貼近於道義,這個時候他的靈性非常微妙。他的靈性越來越微妙的時候,他的思想就越來越深廣,本性通達了,按我們現在的人來說是本分厚道,儒家說的仁義禮智信,他全都具備,堯就在他的國民國地當中展開了一系列的變法,帶領人民耕種開山啊,人民也願意跟著他做。在遠古時期,我們中國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帝王。

老子寫書以前得道的人,他們的靈性非常微妙。那從我們修行人來講就是我們自己的道要貼近於自然,不要做一些投機取巧坑蒙拐騙的事情,因為越開發後天思維越走入邪途的時候,我們先天的本靈就沒有光芒,就越來越不豁達,越不通達越不明了,就是是非非了。

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要想真正得到道,我們的心性一定要清靜無為,然後才能打開自己先天的靈性。先天的靈性一旦打開之後很多微妙的變化,宇宙的、人生的、環境的微妙變化都看得非常清楚了。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正因為我們無法認識道,或者說修行的人,別人無法認識你的時候,只是用一個凡夫的名詞加在你的身上,說這個人了不起。如何了不起,他並不了解。所以這句話我們簡單把它翻譯成:凡夫界的人民用凡夫的形式對你的表達或對道的表達,他們很難形容本性無為的東西,名字只不過是一個代號。

這一章主要是講修行人的心性要豁達、明了。明白人生和宇宙、人和人、人和環境、人和萬事萬物之間的微妙的變化。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俨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這些都是在講我們六根無常的事情。

【豫兮若冬涉川;】豫兮就是告訴我們大家在修行和工作中,或者人與人之間作生意中處事的時候,要小心謹慎,不要沖動。很多人動不動就沖動發脾氣,發脾氣可以,你是正當的脾氣,你為了教育這個人發點脾氣可以,很多人發出脾氣是無聊的。因為他看人家有,他沒有,社會上說是紅眼病,所以這種脾氣我們最好不要有。你接近於道的時候,你也會發達;你離道越來越遠的時候,你就什麼也沒有了。

道,一是指宇宙,一是指自己心性當中的那個道。你自己的思想離道越來越遠的時候,你的智慧也就越來越糟糕,心性越來越狹隘,所以這兩個道我們都要明了。你要不明了,就像我們冬天過冰河一樣如履薄冰,人生就是這樣,不要認為冰都凍得結實,沒准哪塊冰很薄你就會掉下去,想出來非常困難,很多掉到冰窟窿的死的多活的少,這就告訴我們在人道上做人一定要小心謹慎,身口意不要犯了。比如說你想搶人家錢的時候,只是想了還沒有去做,這是意犯;口犯了彌補性就小了,有時候說話傷害別人非常麻煩的;身體上的爭斗就很難彌補了。你犯其中一樣還好辦,三樣全都犯可能就地獄去了,那時候後悔就晚了,明白了也晚了,後悔藥是沒有的。

第一句就告訴我們做人要小心,在人道上十善業道一定要守住,止惡防非,就像走冬天的河冰一樣小心謹慎。

【猶兮若畏四鄰】是心魔重,所以危機四伏。遠親不如近鄰,有了困難鄰居可以幫忙,如果做人不好的話,可能周邊的人都會躲避而走。

修行的人一定要做好十善業道。為什麼我老說十善業道,就是講我們的身口意,你身口意都守得好,你的為人會在無形之中提高,人的名譽就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通過守十善業道積累起來的。

《道德經》裡面講的就是十善業道,裡面還有功法、心法。只要你想修好,想真正得到和宇宙相合的道法,那就先走好十善業道。釋迦佛剛成道的時候就講大乘經典,沒人聽得懂,後來改成講苦集滅道,再講人道。從人道再講苦集滅道,再講大乘法門,釋迦佛是這麼來走的,因為法要對應人們的心思。他講的那個東西一會東,一會北,一會天上,一會地下,人們沒看見如何去跟著他的思維跑呀,所以釋迦佛從大乘轉為小乘,再從小乘又轉為凡夫乘,要不都聽不懂。講十善業道從根本走起,從做人走起。

很多人認為自己學歷夠了,本科、博士畢業了,趾高氣揚自以為是,做人的資本從他身上就慢慢沒有了,看不到做人的那種光芒了。歷史上馬谡(sù)誇誇其談,紙上談兵,真正實戰的時候卻一竅不懂。為什麼一竅不通?咱們人體上有七個竅,七個竅都是堵的,所以叫一竅都不通。

大家修行都要把人做好,做一個真正的謙謙君子,這是從表面我們把人做好,從內心裡要守住自己的十善業道,自己十善業道守好了就不會害怕,心這個時候非常清靜、寧靜、安樂,左鄰右捨和你融為一體。我看到很多鄰裡之間處的像一家人似的,一家有什麼事的時候,大家都全力而幫,現在的社會就需要這樣的人,就需要這樣的環境。

這句話主要是講我們從自己心性當中,要清靜下來穩定下來。

【俨兮其若客】俨把單人旁去掉就是嚴肅的嚴,莊嚴的嚴。莊嚴,是指人德行非常好;第二個是指佛像、經典很莊嚴。雖然是一本經,但是我們能從這個裡面看出來老子的莊嚴像、釋迦佛的莊嚴像,所以叫俨兮。

其若客,我們看到這種莊嚴的時候,自己莊嚴,別人也能看到我們的莊嚴,因為這東西都是相通的,不可能是斷脈的東西。只有相通的東西才能流傳,才能傳播。如果是假的,傳播不了多遠就會沒有了。

這句話就告訴我們自心自性要莊嚴,別人才會來尊重你,莊嚴的時候也是給客人看的,客人一看你莊嚴起來,他也跟著莊嚴起來。所以這個話就像佛給眾弟子講法似的,那個時候他是莊嚴的,弟子們也要莊嚴起來,這是相輔相成的,不是單方面莊嚴的。使我們明白作為一個人的時候,我們要尊重對方的時候,首先要尊重自己,就像前兩天給你們講的那個話,你尊重別人是為了尊重自己,這裡就告訴了俨兮要莊嚴自己,要嚴肅起來要莊重起來,這個時候別人才能尊重你。你亂發言而且是話不挨邊,一說話就離題千裡,這個時候別人就會慢慢的離你遠去了,為什麼?並不是人與人之間離得遠了,是心與心遠了。

現在社會發展了(高科技發展了)人心沒有發展,人心倒退了,兩三千年前那種純樸的心,已經再也找不著了,人是越來越狡猾。電視上報道夫妻之間沒結婚先把各人的財產登好,別到時候一打仗一鬧危機的時候分不清。我一看現在的人都墮落到這種地步了,結婚是一種信任,現在弄的為了財產人心都沒有了,那種善良的人心都沒有了,這就說明離道越來越遠了,自性的那種道沒有了,完全是金錢關系。大家反思一下這種結婚有什麼意思呀,這種結婚累不累。現在人心是越來越糟糕,的確讓我們來反思一下,什麼在進步?什麼在倒退?大家平時生活都非常忙,沒有時間去思考,順著我的思路大家都去反思這樣的婚姻有沒有必要要呀?

這人心在倒退,社會的步伐前進又有什麼用哪,最後可能是人吃人,前兩天我給你們講經的時候不是也給你說了一個人肉包子的案例嘛,人吃人哪。人心沒有進步,人的智慧盡往那些歪門邪道上想去了。

這個第十五章就告訴我們人要本分,如果不本分,人不報你,天老爺也會報你,別看人抓不到你,天老爺也會把你那丑惡的東西帶出來,宇宙的自然規律就會有這個機制。

【渙(huàn)兮其若凌釋(línɡ shì)】《易經》裡有一個風水渙,渙就是散掉。凌釋,春天到了,那冰就開始慢慢的化掉,這是從字面上講。

從佛性來講,是我們大家的心性一定要清靜,把外緣的種種干擾統統的排除掉,不要去執著,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必去執著哪。你一旦執著了被環境牽著走的時候,心就像春天的冰一樣融化的七零八落,是渙散的,這是講我們心性。

修行很難,能明白道理更難。說給你套好功法,天天練,你不去琢磨這些道理,那功法也是假的。我見過很多人練了一輩子,有練道家功夫的也有佛家功夫的,最後感歎出來,怎麼練一輩子什麼都沒有呀?是否太執著了,是不是功法不對呀,為什麼人家一練就出來?種種的疑慮全出來了,這是心性問題。

我們要向嬰兒學習,嬰兒和道是最接近的,他天門上的百會穴(天輪穴)唿扇唿扇的非常軟,他的天目本身就沒有完全封上,如果遇到一個明白的大法師幫他,天目和天耳就捅開了,他就能看到他原來的。但是現在孩子一說看見什麼佛了神了,馬上當爹當媽當奶奶的當外婆的就說你這孩子胡說什麼,哪來的鬼呀神呀佛呀的,幾回就把他嚇唬的看不見了。

昨天我看到一個報道:一個動物園裡一只白虎一下子生了六只小白虎,可虎媽媽負擔不起,沒有那麼多奶水,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就找來一條有奶的母狗喂養其中的兩個。那個大母狗一進屋,這兩只小老虎就吼唬的叫,這大母狗一下子就嚇跑了。別看這是剛出生五天的小老虎,但虎的威嚴在,虎的那種王者之風在呀。後來把狗抓回來把腿捆上眼睛蒙上,讓小老虎上來吃奶,剛才還是滿滿的奶水,被虎一嚇一點奶水都沒有了。

從這裡就能反映出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的自性一定要有王者之風,要達到小老虎的王者之風,與道同融的時候,外面的再強悍也不敢動你。把大黑狗比喻為魔,魔就不敢來欺負你,因為你有王者之風,有王者的那種氣魄,魔就會離你遠去。很多人修行就不是這樣。

還有很多人修行是想尋求一個刺激,想顯示自己有神通了,那心性就不對啊,顯露自個的時候,功夫就沒有了。有一崂山道士,他師父教給他穿牆而過,咒語一念牆就穿過去了。如果你的心性不好,想做為非作歹的事情,咒語就不好使了。他回家一路上穿山越嶺,非常自在。回到家想給他媳婦顯示顯示,他說:不是吹,是真的學會了,不信我把鄰居家貴重的東西給你拿來看看,然後就念咒語。心性就偏了,這時咒語就沒作用了,真法在他身上體現不出來,為什麼?心已經失去了原始的清靜,咒語就不好使了,牆也沒穿過去滿頭的包,惹的他夫人哈哈大笑。等他醒來的時候原來是黃粱一夢。不管是真也好假也好,我們就能知道人的心性一旦偏離正軌的時候,偏離了我們原本的清靜無為時候,再好的佛法,再好的道術在你身上都不會起作用了,為什麼?你背道而馳了,離道越來越遠了,所以叫背道而馳。

我講《道德經》的時候,也是把佛經的很多關鍵的東西講給你們聽,因為《道德經》和《佛經》沒有分別,都是在說如何做好人,把人道做好,佛道自然能夠修好,自然就能成功,這是一個很實實在在的話。如果今天這個實實在在都守不住,那還學什麼哪?難道念阿彌陀佛就能成功?我可以給你打個分,你念阿彌陀佛只能得二十分,你把人道走好再念阿彌陀佛能得八十分。為什麼不給一百分?因為你還有很多道理還沒有通達,所以二十分不能給你打。那二十分是等你把所有道理圓滿貫通的時候,你才能得一百分。所以說做人不容易,不要小瞧“人”——萬物之主呀!我們是三界內靈性當中最高級的,天人都要向我們學習!他們說主呀、上帝呀,是不是就是指我們這個“人”哪?是指我們的人的心性呀,你願意為人民服務你就是主、就是上帝、就是佛。你只想人人為你,那你就是凡夫,就是貧民。

這些道理真正通達無礙的時候,五教合一,就在你心性當中合為一體了,就跟我們拳頭上的五個手指頭一模一樣,握起來就是拳頭,這叫五教合一,為什麼?圓滿了,在你自性當中都是圓滿無二的。

很多人說我們這個派的東西就比那個派的好,我就敢說你是胡說八道。你怎麼不說川菜就比其它菜香哪,沒有這個道理。有人喜歡吃川菜,有人喜歡吃粵菜,有人喜歡吃上海菜,你非得逼著人家都吃麻辣的,做人不應該這樣做呀。所以說教派就像吃菜一樣隨你怎麼吃,只要你自在。

前天我講經的時候,有個人給我說知道他是誰不,我說知道只不過不想提。他就給我笑笑。他說你是真不執著了。我說執著什麼?佛來了打佛,祖來了殺!為什麼?我不會被你外界的東西來影響我自性,外界的東西就像石頭一樣,自性就像那一瓶水一樣非常平穩。外界的石頭往裡一打漣漪就會出來,波紋就會出來,你的心就會亂,一看佛來了要磕頭。我不磕!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現在的文喜不會被你文殊妖惑了,就是這個味道。所以禅宗講主來殺主,佛來殺佛,魔來更要殺,就是不要以境取動。說這個境界來了你就慌張,魔來了你就嚇得發呆,佛來了就手舞足蹈,這就說明你的心還在波動。

渙兮就是告訴我們心不要波動,要穩穩當當清靜無為,永遠守住自己的境界,你就會成功大道。

【敦兮其若樸】敦,敦厚、樸實。只有你大智若愚的時候,你的自性心和大道相合了,自性心又和佛心佛性相合了,這個時候回歸於大道叫返樸歸真。

你回歸於大道的時候,你的心胸就像宇宙一樣那麼寬廣,能容納所有的東西,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明了了,才是真正的主人,才是真正的上帝。你要做不到,上帝來了只能給你摸摸頂,說上帝愛你呀兒子,這都屬於瞎掰了,為什麼?你感應不到呀。哪怕耶稣在你頭頂也感應不到,佛再給你灌頂也是假的,為什麼?你的心性是死的,中脈是死的,你的自性大道和宇宙大道背道而馳了。所以這裡就告訴我們,想達到返本歸真,就要純樸、善良,不能欺騙別人,更不能欺騙自己。說欺騙別人咱們還能原諒你,你如果欺騙了自己,絕對不能原諒。很多人聽不明白這個話,為什麼欺騙別人可以原諒?騙別人是一種形式,是一種因果,是一種業報。欺騙自己完全是在自性上投入了一顆炸彈,怎麼能原諒你哪。禅宗師父就要棒喝,拿棒子要打要罵。禅法是什麼?禅法就是大道法,是宇宙法,就是真正的佛法,因為禅法就是真正的般若法門,就是文殊法,就是諸佛菩薩的法門,也是不二法。大家一定要從《道德經》來明了自己,明了一切萬事萬物,這個時候你就是主,你就是上帝,你就是佛,你就是道。

 【曠兮其若谷】曠兮,就是讓我們的心胸與智慧真正的通達無礙。曠,沒有障礙,在宇宙當中根本就沒有障礙,在人道上根本就沒有障礙,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通達無礙圓滿無礙,根本就沒有障礙,所以叫曠兮其若谷。你的心胸你的心量你的願力完全是通達的、包容的、圓滿的。

【混兮其若濁】混兮,渾厚深厚或醇正。這混,比如大家都在學佛,我們現在的思維就是混濁的,但是它很厚敦,滾滾長江水,很厚重,但是混的不得了,泥沙滾滾和水一起向大海裡流,這叫混濁,渾厚。渾濁當中的髒東西就是我們的煩惱,那水就是我們的菩提。我們把混濁的東西沉澱下去,清水就完全是菩提,完全是智慧。這裡又告訴了我們煩惱即菩提。

【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大家在煩惱的河流當中停過嗎?沒有停過。我們的思緒都在起落,這就表明我們的煩惱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只要你活著一天它就不會停止。我們只有把自己煩惱的長流河澄清過濾一下,煩惱變成菩提的時候,就會回歸於最原始的本來,這時候我們的心自然清。我們明白了自己的煩惱秒秒都在變化,都在翻騰,你明白它的時候,慢慢的就會把它除掉了,你不明白當然不知道怎樣除了。

很多人說我就是煩惱,就是心煩,不知道為什麼心煩,這就說明他還是一個無明的人。只要你修行明白這些道理了,你知道這都是煩惱,但不要怕煩惱,煩惱是我們的菩提根啊,佛魔就一念之差,煩惱菩提也是一念之差,煩惱就是魔,菩提就是佛,我們把它轉為佛。心性一轉,我不被它牽動了,它煩也好,它哭也好,我是不參與了,我在煩惱的長流河中站立起來了,這就是我們修行人要具備的。我們在煩惱河當中要獨立起來,要觀這個滔滔的煩惱河往前走,這就是覺悟者。你順水走,喝了滿肚子的煩惱水,這叫無明水。

這兩句話就告訴我們要在那個混濁的河流當中要獨立起來,然後自己從中走出來,把煩惱變成了菩提。所以說《道德經》講的就是佛法,很多人都把佛法迷信化了,佛法就是覺悟人的法,老子就是覺悟人,所以老子覺悟的東西也叫佛法也叫道德經,不要認為它是迷信的,一定要切合實實在在的東西,這就是我們應該要掌握的、要學習的。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 誰能在那種安樂當中長久保持哪,一旦晃動,就會產生煩惱動、無明動。

只有明白的人,才會安住在本位,才會長久入定,平時的吃穿住行隨你 ,但我們的心已經守住本位了,坐在本位上不動了,這叫不動尊。大家都說修本尊,本尊是誰呀?就是自己,真正的本尊就是自己。修密法的人說是大日如來佛,這是法義上的本尊。自性的本尊就是自己。前段時間不說,是不到機緣,本尊就是我們自己的性、自己的心,你只有走入自己的本尊的時候,你才能長治久安。你長治久安的時候,怎麼動怎麼變化,你的煩惱都不會生出來了,雜念都不會生出來了。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就告訴我們如果真的明白了道的人,像老子、釋迦佛還有我們不知道名字的許多開悟的人,這些開悟的大覺悟者或者覺悟者或者小覺悟者,他們不會有過多的人間欲望的,盈為多余。正是因為他們不去貪求人間的東西,所以他才能創造很多境界或者說像現在的人能創造發明新科技。這句話也適合我們現在的發明創造者,他沒有特別高的需求,心思用在發明創造上,讓發明的東西使更多的人得到幸福,他有這麼一個願力,然後才能發明這個東西。

所以說明白道的聖人,還有自心當中的聖人,你覺悟了不要認為自己是覺悟了,不要認為是覺悟的人,為什麼?大家都是覺悟者,只不過都喝了點白酒,一喝就暈了,不知道自己是覺悟者了,血液裡百分之八十都變成了酒精,都昏了都糊塗了找不到家了。古語說的好:難得糊塗。真正明白的人是一個假糊塗人;真正不明白的人確實是一個聰明人,但是真糊塗了。我們大家一定要保持與道的相合相融,不要為了追求世間的東西而去打開自己的私欲,私欲像倉庫一樣,欲壑(hè)難平。

當我們保持自己的自性大道和宇宙大道相合相融的時候,就能看到一種宇宙的公平和樸實,公平和樸實渾然一體是真實的,大家用心去體察的話都能明白了。

 

上一篇:蔡惠明居士:胡適的“壇經考證”
下一篇:蔡惠明居士:重視“阿含經”的研究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