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許智銘居士:談佛說修觀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談佛說修觀法

智銘

修學佛法的最大要門是修禅,而修禅有二大要門,那就是修止和修觀。修止,是止息妄念,使一切惡法不起;修觀是觀無我、無常·,空寂。這樣雙管齊下,才能修得智慧,有了智慧就不愁不能解脫了。

在修止輿修觀的二法門中,修止的方法佛陀說了很多,修觀的方法比較少,現在來介紹佛在一次說法中,告訴弟子們如何修觀的方法:

佛陀告訴弟子們,大家要修禅有一入道,能除去愁憂,無有苦惱,得大智慧,戍泥洹證,就當滅五蓋、思維四意止,什麼是“一入道”,就是專一心,這就是“一入”;什麼是“道”,就是八正道,那就是正見、正志、正業、正命、正方便、正語、正念、正定,這合稱為“一入道”。

什麼是“五蓋”呢?那就是貪欲蓋、瞋恚蓋、調戲蓋、睡眠蓋、疑蓋,這五蓋必須滅除,才能專心入道,若五蓋不除,是不能使心專一入道的。

什麼是“四憊止”呢?那就是對自身行觀的四個層次,那就是:

一、行者要:

內自觀身,除去惡念,無有愁憂。

外自觀身,除去惡念,無有愁憂。

內外觀身,除去惡念,無有愁憂。

二、行者要:

內觀痛痛,而自娛樂。

外觀痛痛,內外觀痛痛而自娛樂。

三、行者要:

內觀心,而自娛樂。

外觀心,內外觀心而自娛樂。

四、行者要:

內觀法,外觀法,內外觀法,而自娛樂。

以上是修思惟四憊止的綱目,現在來說明修觀的程序:

一、觀  身

一、觀此身,隨其性行,也就是觀我們身體的組織,從頭至足,從足至頭,在這身軀之中,都是不淨的,無一處可以令我們貪著的地方。譬如說,我們的身上有毛、發、爪、齒、皮、肉、筋、骨、髓、腦、脂、膏、腸、胃、心、肝、脾、腎等,都要一一觀知有什麼值得貪著的。

再觀看由這些組織作用而產生的屎、尿生熟二藏,眼淚、唾涕,血脈、膀膽,也一一地觀知沒有一樣可以貪著的。

依以上的觀察,知道無一可以貪著以後,郎不為此身而有牽掛,所以觀身能自娛樂,·除去惡念,無有愁憂。

二、觀此身,有地種、水種·、火種、風種,這四大種是組成此身的四大要素,是一時的因緣和合,因緣一不調,則四大種分崩離析,此身即不存在了。此身既是因緣所生物,凡因緣所生者都是空,我們為什麼要執著這空無的東西而自煩惱,既不執著,郎自娛樂。

三、觀此身,有諸界,就是組織系統,大可分為四種系統,如頭、身軀、手、足四系。如果我們像一個屠牛的內行人,用支解牛體的手法來支解我們的身體,支解以俊再來觀察:這是腳、這是心、這是關節、這是頭,試問這其中那一樣是實在的,是可貪著的,而組成這諸界(系統)的原案是四大,四大是空,則這諸界焉得不空,既一一是空,有什麼可執著的,不執著郎自娛樂。

四、觀此身,有諸孔漏,每一個孔無不漏出不淨之物。我們的這身好比是一個竹園,竹園之中有許多雜草如葦叢等那些不利之物的生出,對竹園一無益處,我們的身上各孔漏出來的穢物,也沒有一樣是有益的,既然此身所漏出的都是不淨的穢物,那末此身不淨是鐵的事實,我們為什麼要貪著這不淨之身呢?既不貪著,就自娛樂了。

五、觀此身,應觀死屍,或觀死了一天的屍體,或二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的屍體,就會發現屍體每多一天,、就多敗壞一天,到了第七天時,身體膨脹,皮肉敗壞,臭不可當,我們的自身與那屍體有什麼分別,死了以後不是與那屍體一樣嗎?這麼一觀察,還會貪著此身嗎?

再來觀察一下屍體的處置方法,無論是丟在深山野外也好,土髒也好,都有下列現象:郎不免為烏鵲、鸶鳥等所見而嗷食,或為虎、狼·狗、犬、蟲、獸之屬所見而嗷食,看看自己死了以後的屍體也輿那死屍沒有什麼分別,也免不了要被鳥、獸、蟲等所食的苦患,既然此身是如此的下場,為什麼要這麼執著,不執著郎自娛樂。

再觀死屍,被鳥、獸,蟲等吃了一半,其他沒有吃完的屍肉,散落滿地,臭氣熏天,非常不淨,我們自己的屍體將來也是一樣,這麼一觀,郎不執著,不執著郎自娛樂。

再觀屍體,身上的肉被瞰光脫落以後,只有白骨存在,但所有的骨頭上被膿血塗染,我們將來也將是如此。又觀連系骨頭的筋,就好像是草繩束捆柴薪一樣,將百多塊骨頭縛在一起,才能成立一個骨架,一旦筋被敗壞,失去束縛骨頭的作用,則每一塊骨頭就會分散各處,如手骨、腳骨、膊骨、腰骨,尻骨,臂骨、層骨,脅骨、脊骨、頂骨、髑髅等等,無不分散各處。如此反觀我們自身,將來也是如此,這麼一觀:如何要執著這束白骨不放,不執著郎自娛樂。

行者如果依以上的方法來觀自身,實在沒有任何值得我們貪著的地方,不貪著郎能除去惡念,無有愁憂,此身是無常的,為分散法,故也是無我的,是空寂的。以上的觀法郎是內自觀身、外自觀身、內外觀身法,經仔細觀察結果,此身一無所有。

二,靓  痛

行者若遇樂痛之時,應即自覺知:“我現在得的是樂痛·”;得苦痛時,郎自覺知:“我現在得的是苦痛。”,得不苦不樂痛時,即自覺知:“我現在得的是不苦不樂痛。”;得食樂痛時,郎自覺知:“我現在得的是食樂痛。”;得食苦痛時,郎自覺知:“我現在得的是食苦痛,”;得不苦不樂食痛時,即自覺知:“我現在得的是不苦不樂食痛。”;行者如此觀察,無論所食者為苦,為樂、為不苦不樂,都不可作意,一作意便戍痛,不作憊郎不痛,這時候無苦無樂,不起世間想,心無驚怖,不驚怖便得泥洹。

以上便是行者修內自觀痛,外自觀痛,內外觀痛,除去亂想,無有愁憂而成就泥洹之道的方法。

三、觀  心

行者在修觀心的時候,要隨時谛觀自心,如有愛欲心起的時候,便自覺知有愛欲心。無愛欲心時便自覺知無愛欲心;有瞋恚心時便自覺知有瞋恚心,無瞋恚心時便自覺知無瞋恚心;有愚癡心的時候便自覺知有愚癡心,無愚癡心的時候便自覺知無愚癡心;有愛念心時便自覺知有愛念心,無愛念心時便自覺知無愛念心;有受入心時便自覺知有受入心,無受入心時便自覺知無受入心;有亂念心時便自覺知有亂念心,無亂念心時便自覺知無亂念心;有散落心時便自覺知有散落心,無散落心時便自覺知無散落心;有普遍心時便自覺知有普遍心,無普遍心時便自覺知無普遍心;有大心時便自覺知有大心,無大心時便自覺知無大心;有無量心時便自覺知有無量心,無無量心時便自覺知無無量心;有三昧心時便自覺知有三昧心,無三昧心時便自覺知無三昧心;有未解脫心時便自覺知有未解脫心,已解脫心時便自覺知已解脫心。

行者依以上的觀心法去修觀,則此心不起世間想,已不起想便無怖畏,無怖畏以俊便無余,既已無余便入涅槃。這就是行者內觀心、外觀心、內外觀心,心慧止;,除去愁憂,無有亂想·,這就是心心相觀意止法。

四、觀  法

行者修法法相觀慧止,先修念覺慧依觀,要依無欲、依滅盡,捨諸惡法,修法覺憊,修精進覺憊,修念覺慧,修猗覺慧,修三昧覺憊,修護覺憊,濃觀、依無欲、依滅盡,捨諸惡法,這就是法法相觀。

凡於愛欲解脫,除惡不善法,有覺有觀有猗念,郎樂於初禅而自娛樂。

捨有覺有觀,內發歡喜,專其一意,成無覺無觀,念猗喜安,游於二禅而自娛樂。

捨於念、修於護,恆自覺知身,樂諸賢聖所求,護念清淨,行於三禅。

捨苦樂心,無復憂喜,苦樂皆無,護念清淨,樂於四禅。

以上四禅之成就,都緣於四觀的法法相觀之成就,此時行者除去亂想,無所依猗,不起世間想,已不起想,便無怖畏,已無怖畏,則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昕作已辦,更不復受後有,如實知之。依l入道家生,即得清淨,遠離愁憂,也無喜想,便速得智慧,有智慧郎得證涅槃。

摘自《內明》第207期

 

上一篇:法界法師:《金剛經》釋義 第二十九品、威儀寂靜分
下一篇:法界法師:《金剛經》釋義 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