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法界法師:《金剛經》釋義 第十八品、一體同觀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金剛經》釋義——第十八品、一體同觀分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從題目“一體同觀”不難明白,一體同觀就是讓我們的心對待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一視同仁,冤親平等。比如在布施的時候,一定要冤親平等,憎愛平等。如果沒仇的多布施一點,有仇的就少布施一點,這種分別心已經使功德減半了。一體同觀,是讓我們整體的去看待一個事情,用自己的智慧來分析,事情會處理得非常圓滿。

從密意上講,就是我們的色身裡有法身,要法身和色身不二,不要把法身和色身區分開。如果我們的心一分別,一切山河大地就會出來。如果沒有分別心,一體同觀的時候,山河大地等等在我們的心中都是平等的,不會有分別,所以說叫一體同觀。

恆河沙、沙等恆河多的佛國,我們都要一體同觀。佛國有大有小,但都是佛國。好比美國很大,日本很小,但是總統都叫總統,都是國家,不能說美國大,就向美國靠攏,日本小,就脫離日本這樣的朋友,這個不叫一體同觀。

一體同觀是沒有分別心的去對待,比如說有個惡人,你不能因為他惡就厭惡他,而是和他交流,慢慢的深入,幫助他從邪道上回歸於正道,這需要你有一顆慈悲的心作為底蘊,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釋迦佛問須菩提,佛是否有五眼?佛教給了我們很多的方法去除心中的疑團、愚癡,當心中的愚癡迷心消亡的時候,五眼就會開通。凡夫沒有這五個眼。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我給大家講完五眼是怎麼開的,以後別人再說一些什麼玄機的話,你就能分辨他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了。

只要心清淨了,沒有四相,不再有妄想了,五眼自然就會打開。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那麼五眼神通是人人原本就俱足的。只不過因為我們的妄想心、執著心太強,把我們的光芒給覆蓋上了,所以不能自見自己的本來面目。

佛自己成道得道之後教給我們,如何除去我們珍珠上的污垢,也就是除去我們的妄想心、迷心。只要不斷的修習般若波羅蜜法,心就會逐漸打開,五眼就會逐漸的展現出來的。

肉眼。初次修行般若波羅蜜法的時候,除去了心中的謎團,即得肉眼,這是第一步。比如說剛看《金剛經》或者是其它的經典,除去了迷心,雖然還是凡夫,但肉眼已經看得很清楚了。什麼人將要得什麼樣的果報,心裡都非常清楚,自己下一步怎麼走也很清楚。雖然天目沒有開,但這個肉眼比凡夫眼要高得多。凡夫眼是迷心妄想心的眼。迷心妄想心除掉了,就得了肉眼。

天眼。是起憐憫心,能看見眾生都有佛性的時候就得天眼。這個天眼和那些大巫師的天目是不一樣的。大巫師們是天目開了,但心目沒開。我講的天眼是以心為根本的,以心為眼目,天目是以後天的東西為根本,所以說天眼和天目區別不一樣。心眼通,就是指的這個。

慧眼。癡心不生,貪嗔癡的癡,不癡迷。只要不癡迷,就得慧眼。

法眼。不執著經、不執著法義的時候就得法眼,聞法即開悟,是為法眼。

佛眼。細惑永除,不再有煩惱,圓明遍照。什麼叫圓明遍照?就是摩尼珠(性光團)像月亮一樣,遍照十方法界,破一切黑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佛眼。

這五種眼並不是天目真的打開了,我給它一個名詞叫心眼通。只要心眼完全打通、心法完全通達的時候,這五種眼也就都具備了。具備的時候看事情非常清楚,自己就可以把自己算得很清楚,也能算清別人,這個人下一步怎麼走、如何走,心裡非常清楚,根本不需要仙、巫來算命。只要你的心法通了,心眼通了,你的預言可以說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非常准。

眼目有幾種說法,前面說了一種,還有一種:

天眼。見色身中的法身是為天眼。雖然是凡夫身,但是我們明白了釋迦佛經典裡所說的修法,看到了自己色身中的法身,這個就是天眼。

慧眼。看見一切眾生都有般若性,也就是都有智慧性都有佛性,是為慧眼。

法眼。明心見性、見性明心的時候,能所永除,我們本來的面目都是圓滿具足的,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的,這個時候得的是法眼。

佛眼。證得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從般若波羅蜜法生出來的,這個時候開的是佛眼。

大家一聽,五眼原來這麼簡單。雖然人人本來具有,但是不好做到,因為我們現在還在凡夫地,還沒有開始真正的修行。等真正開始修行的時候,五種眼會逐漸的開顯。

我們平時說的第六感官,只能說是半個天目,叫預感功。只有大家用心去修行的時候,這五種眼才會得。如果不修行,不用心去琢磨佛法真實的道理,最多能得個肉眼,天眼都不能得。

這裡有個故事:小徒弟和師父出去雲游,去幫助眾生脫離苦海,在路上師父讓小和尚背包袱。小和尚這個時候不知道哪兒來了靈感,就發了一個願一定要學大乘,要度所有的眾生,讓眾生都脫離苦海,不要再這樣沉迷輪轉了。

他師父收到了這個信息,因為這個師父有心通,心通就是慧眼。說小徒弟有這麼大的願力心,包袱還是我來背吧,師父不如你呀!現在你是師父,包袱我來背。

小和尚一聽,自己一動念師父就知道了,看來師父神通大了。師父背著往前走,走著走著。小徒弟就在琢磨師父的功能功夫,看來還是小乘佛法好,最起碼別人想什麼能知道,我還是修小乘算了,像師父一樣,神通大一點。

這個時候師父又收到了,馬上讓徒弟來背包袱。徒弟一聽,自己剛動完想法,就把包袱推給我,既然師父不背,就自己來背吧。背著背著向前走的時候,他看見缺胳膊少腿吃不上飯的、沒有家的眾生,又起了悲哀心慈悲心憐憫心,還是要好好學大乘佛法,發最大的願力,去度脫一切眾生。

這時師父又收到了他的信息,說小徒弟真有慈悲心了。雖然我也看到眾生,但我心裡沒有什麼念頭,徒弟有這種大的慈悲心,自己慚愧呀!師父又把包袱接過來自己背。

小和尚就問師父,三番兩次的一會讓我背,一會你背,到底何意呀?師父就跟他講了:第一次你發大願的時候,我知道了你的心願,是應該我來背,因為你發大乘心,將來要做大佛的。但是你走著走著,你的心性又退落了,又開始想小乘佛法自了漢,所以說我又把包推給你背,讓你有一些負擔。因為你在無始劫之前種下了很好的善根,第二次又發起大乘心願,我又知道了,所以包我又來背。但是你能不能一直保持這種願力心不再變動?

徒弟這個時候非常慚愧,原來是自己的妄念太執著了,一會兒癡迷,一會兒清醒。癡迷的時候就為凡夫,就為徒弟。清醒覺悟的時候,師父就為徒弟。所以說這個包一會兒在他師父身上,一會兒在徒弟身上。

從這個小故事我們就知道,五眼六神通是人人原本就具備的。只要用心去修行,把自己的執著心、妄想心、貪嗔癡慢慢的消除掉,讓自己的心態慢慢的平靜下來的時候,五眼就會自然而然的打開。並不是說真有一個什麼天目,真有一個什麼佛眼,不是的!那只是名相上給它的一個定義、一個名稱而已。

五眼人人都有,是因為自己的迷心、妄想心、執著心太多太重,覆蓋了自己原本清淨的佛眼、法眼、慧眼。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以前是用恆河沙中所有沙數等恆河來比喻七寶,這個時候比喻的是佛的世界。

佛問完五眼,接著問佛的世界,從小到大、從低到高,用層層比喻來形容恆河中的沙子已經數不清了,但是每一粒沙又變成恆河,每一恆河中又有沙,這樣層層無盡的去比喻佛世界多不多。

須菩提就說,非常多。因為恆河是在印度釋迦佛講經的祇園精捨旁邊,佛說法的時候一般都是用恆河來比喻。他就問這個恆河中所有沙子變成恆河,恆河又有沙子,這樣佛的世界多不多。須菩提就說,非常非常多。

從我們自性來講,我們的佛世界也是非常非常多。我們把每一個煩惱、每一個妄想之念都變成佛世界。佛世界是清淨的、是無為的,把我們的三千煩惱(三千並不是一個死的數字,是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多煩惱)都變成清淨的佛世界的時候,這個人也就清淨了,也就五眼六神通具備了。

具備的前提是什麼呢?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要四大皆空。只有四大皆空,不再執著人我,不再執著法我的時候,自性當中的清淨的佛世界就會建立。不清淨的世界就為魔的世界,因為魔是煩惱的,是障礙的。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前面講五眼,這裡是講心,這就可以證明眼就是心,心就是眼。

老百姓有句話:這人心眼真多,就是指眼目多。眼目多並不是說額頭上真的開了一個什麼天目,像二郎神一樣,那是不可能的!那只不過是神話當中安插了那麼一段讓人能知道什麼叫天目。真正的眼目是在心裡頭,心中顯現出五眼六神通,都是在我們自性當中,這個自性就是心。

前面的五眼和現在的心完全合二為一了,眼不是眼,心不是心,眼和心結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心眼。

佛告訴須菩提,前面比喻的恆河沙等多的國土當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非常多的心態,所有的佛都能知道,而且都非常清楚眾生的起心動念。或者說是自己的煩惱眾生所起的妄念,自性都是非常清楚的。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你知道因為什麼嗎?佛又接著破須菩提心中的疑團。不論是外在眾生的各種心態,還是自性中的煩惱眾生的心態,雖然表現形式各種各樣,但都不是真心,都不是真如本性,我們只是起一個名字,叫心,但這個心是妄心。

只有自己的心清淨了,是一合相了,就不是諸心了,只有一念就是佛心,是真心,是常心,是般若波羅蜜心,是清淨菩提涅槃心。這個時候自性會建立萬法,表現出來的諸心,都是自性的表現,是自性的流露,是真心。這個時候的諸心,不是一個心字就能完全表達的,只能用一個假名來表述。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佛解釋完上面的,又回到了當下的現實中得出結論: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就是讓大家要把握好當下的心態,而不是生活在過去時態或者將來的時態。

有人說,佛教的思想,就寄托於死後,這是錯誤的認識。佛教的思想是積極的, 就是在當下的現實中要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一切。如果當下都把握不好,也就談不上將來如何。

很多故事中都用這三種心來比喻。過去心不可得,是前念的妄心已飄然過去,好比流水一樣,水流無痕,如何能得呀!前念妄念沒有了,是追不回來的,追不回來如何得呀!《心經》裡講“心無掛礙,無掛礙故”。以前的東西我已經沒有什麼掛礙了,過去了就過去了,不在心裡有什麼痕跡。

現在心不可得,現在心是真心是佛心,無相無形,無虛無實,又得不到。因為我們覺悟了,覺悟了之後時時覺明了,時時在念我的佛陀,在念自性的佛陀,在念十方法界一切佛陀,所以說真心不動,如何得呀?不可得的時候就為真心。

未來心不可得,前念沒有了,真心不動,未來的妄念就不可能生起來了。前念已經讓我消滅了、修沒了、修平了,心已經平平穩穩了,現在是真心,真心沒有妄念,那麼未來的心肯定是沒有妄念的。沒有妄念就本無可得,了無可得。了無可得的時候,習氣已經干干淨淨,業流已經沒有了,不在六道當中輪回投胎了,已經跳出了三界外,不在五行當中。只要在三界內,在五行當中就會受到一種引力的控制,就會輪轉不息。

當自己明白了這個過程,也就明白三心為什麼不可得。做到了三種心不可得的時候,就是在當下了,時時這樣就是真正的佛,是真正的清淨,是真正的菩提,是真正的涅槃。

三種心不可得是指自性中的妄念干干淨淨、習氣干干淨淨,末那識第七識完全干干淨淨了,回歸於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時候,也就是回歸於自性如來藏的時候,三心合為一心的時候是為佛心,也就是所有的脈都回歸於中脈的時候,也就即身成佛了。並不是說自己的肉身如何,而是自己的心性已經達到了佛的果位。

如果想肉身不爛,千年不死,可能還得修一些法術,才可以保持千年不死,萬年不爛。如果不修法術,只明了心性的話,百年的時光已經夠用了。很多的法師明了之後,能量俱足之後撒腿就跑啊,根本就不會管別人的,什麼拉一把拽一把啊,先上去看一看老家在哪兒,先把家安頓安頓,然後再下來度眾生。這都是羅漢自了漢,能量俱足了撒腿就跑。發大乘心願的人就不能這麼做,修大乘佛法要度脫一切眾生,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個時候三心變成一心的時候,是真正的佛心,是一合相,是一真法界。

 

上一篇:許智銘居士:談鴦掘摩與諸尊者論修法
下一篇:許智銘居士:談往與無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