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五戒(三)
3、淨飯王請佛說五戒法相(《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
五戒裡什麼是持?什麼是犯?犯相如何?佛是一切智人,早就給我們安排好了。以佛的父王淨飯王為緣起而請。在《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裡面,有分別五戒可悔、不可悔,使我們知道五戒持犯的相。
緣起:當時佛在迦毗羅衛國,他的父王淨飯王來到佛所,頭面禮足,合掌恭敬白佛說:“我想得到利益,希望世尊能滿我的願。”佛說;“可以啊,只要您說出來,我就可以滿您的願。”淨飯王白佛言:“世尊您已經為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制戒輕重,唯願為我等優婆塞分別五戒可悔不可悔的情況,講我們知道戒相,不生疑惑。”意思是說什麼是持?什麼是犯?佛說:“善哉善哉,父王來問的,正是我心裡所想的。我早就想對優婆塞分別五戒戒相,若有善男子受持不犯者,以是因緣當成佛道,若有犯而不悔,長在三途”
這是佛說的。從經的緣起來看。淨飯王在世間是佛的父王,以他來請五戒法相,正是表現五戒法是三世諸佛之父。也就是說依五戒能出生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十方三世諸佛也是依這個來的,所以佛回答他:“你問的這個,我早就想說了。”就是說上契佛意,下契眾生之機。所以佛贊歎他:“善哉!善哉!”就是說你問的就是好。
下面的應該在後面講,但在這裡略提一下,“若有犯而不悔”犯了以後,不生慚愧心,不忏悔,會長在三途。有人問:“受持不犯當成佛道,受了以後犯是不是也當成佛呢?”犯了以後不悔,長在三途,犯了以後肯忏悔,是不是也墮三途呢?”漓益法師回答:“受持不犯一定成佛,受而犯了也一定成佛,唯不受戒,則水無成佛因緣。”這就是說受了以後。一日犯了,也是種了成佛的因,終究一天會成佛。願老法師說:“受戒學戒以後墮落地獄裡。他就知道為什麼會墮地獄。”出來以後,他就不會再犯。就像戒律裡的蓮花色比丘尼,這個比丘尼在釋迦牟尼佛時出家證果,比丘尼中她是神通第一。她見到女人就勸人家出家:“你出家吧,出家好阿!”她們就說:“我們不敢,出家後那麼多戒,出家要是守不住戒,那不是要墮落嗎?”蓮花色比丘尼就說:“墮盡管墮,墮了以後終有出來的一天。”言下之意,你不受戒沒辦法出來,墮落地獄糊裡胡塗,墮落進去以後就受苦,不知哪天善根發現了,當了人又糊裡糊塗,這樣的流轉生死。受了戒以後犯戒墮落,他以後再不犯了。
她就說她自己的經歷:“我過去生中是一個戲子,就是唱戲的人,我怎麼種的這個善根,演戲的時候演和尚,搭了一下袈娑,一下生歡喜心,出家好,我以後要出家。”就這麼一個因,以後再生就出家,出了家以後善根淺薄,受戒後就犯戒,犯戒後就墮落,從迦葉佛一直到了釋迦牟尼成佛了,她再得為人,善根成熟。出家後她證果了。她就說:“你看總有個出頭之日的,要是不受戒的話,就沒辦法。”現任滿祖也是這個意思。受了即使犯了以後也定當成佛,只有不受戒,則永遠沒有成佛的因緣。 則果犯了以後能嚴悔,不墮落三途 。但要分別,有上、中、下的差別,有殺人,有殺畜生,以後我們會講到。在忏悔裡有:作法忏、曲相忏、無聲忏。要用什麼樣的忏悔法。到第九科裡悔過會講到。
接著來說,佛贊歎他以後,為淨飯王,他的父王說種種的法,王聽完法就禮佛的足,右繞佛離開了。他走了以後,佛就以此因緣集比丘僧,告訴諸比丘:“我現在要為諸優婆塞說犯戒的輕重,可悔不可悔者。”諸比丘就說:“唯然。願樂欲聞。”就是我們都高興聽佛來說。
又有人會問:“比丘律儀是大僧法,不許俗人聽。五戒相是在家優婆塞、優婆夷所學,佛為什麼不直接對父王說?而等王走了以後,在比丘僧中講?”佛的父王請問佛,佛贊歎了以後就答應了,給父王說種種法令他高興,父王走了以後,佛再集比丘僧來說法。出家五眾: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在家兩眾:優婆塞、優婆夷。佛制戒都是集合比丘僧來說,這就證明:比丘是七眾之首,佛法要憑借僧寶來立。我們居士們學得再深、再高,都不能拋開僧寶,不能當二寶弟子,只要佛、法。“那些出家人還沒我會講”這,你就錯了!這就是讓我們知道,七眾戒法,在比丘僧中來說,就是讓我們要以比丘為首。要知道佛法是憑惜僧寶來立。佛滅度後,無論出家、在家,乃至比丘尼,不懂的話要請教比丘。只是佛的法非常圓融,比丘實在不懂,比丘尼會的話,比丘也可以問比丘尼。但比丘尼一定要向比丘頂禮後,比丘才問,是有一定格式的。我們在家人講佛法。先要頂禮出家人,在旁邊坐下講。菩薩戒說,允許了,你才可以說,不容許的話不可以說。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