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法師:只有做到才能成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只有做到才能成功

2010.12.21

問:我誦《彌陀經》《金剛經》,可以再加上《地藏經》嗎?

師:可以。如果不夠再加上《普門品》,越熱鬧越好!

萬物生長由靜始發。大自然晝夜均等。動與靜均需平衡相宜。尤其長壽型的動植物,都是由於靜態遠遠超過動態,所以才長壽。同樣,人要想長壽,身心靜的時間必須多於動的時間。

修法要一門深入!之所以覺得一門不夠,要兩門、三門,說明一樣也沒抓住,沒捕捉到;說明你的心空虛茫然,太散漫,所以抓一個不夠,要抓幾個,一天到晚亂哄哄的,才覺得踏實、有安全感。

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簡單、單純。大道至簡,簡能入道。復雜的人生與道相違背,導致人性墮落,難以升華。佛教講單純心是入道的根本。道教講赤子之心,既嬰兒的心態,方能入道。基督教講天國是孩子的,何時把心修得如孩童般天真單純,就能與上帝同體。

若想知道自己的心是否單純,離道是遠是近,伸出手看看掌紋便知。若掌紋像蜘蛛網一樣縱橫交錯,如地圖一般橫七豎八,今生成就恐非易事!僅此一點,足以證明你今生修道比別人困難。一個人的性格與命運在自己的掌紋上已盡顯無遺。有的人越熱鬧越興奮,越能找到感覺;一旦獨處,便覺得孤獨、寂寞、無聊、空虛,總想找人聊天,喜歡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說是道非,這種人永遠進入不了內在寧靜、祥和的狀態。想獲得真正的祥和,只有讓心寧靜。惟有寧靜方能與萬物同體。當身心統一、寧靜時,內在靈性的力量才能釋放出去,並接受、領納外來的力量。

靜是生命回歸的唯一途徑。此靜並非默然不動。古人講最高境界是身動心閒,凡夫卻是心動身閒。成就的人一定是身動心閒。身體越動,他的心越閒,越寧靜,越能捕捉到感覺;事情越十萬火急,越能顯出他一夫抵萬勇的氣定神閒。而在心無所住,無所事事時,反而容易丟掉覺知,心往外馳,胡思亂想,產生雜念。但大多數人恰恰在無所事事、心無所住時,頭腦比較清醒,思維比較清晰,能說會做;一到緊要關頭,就頭腦信息中斷、覺知丟失、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不知自己在哪裡,也不知自己在做什麼。只有極少數人壓力越大,事務越繁忙,越是關鍵時刻,他越鎮定,越打不起妄想。因為他的身、心與事三者已經融為一體了。

為什麼我們要修一個法,並抓住它,在上面大做文章呢?目的就是讓你在心上做一件事。一旦有事做,你就不會雜念紛飛,思前想後,忙於萬事了。所以必須把你的心捆綁在一件事上,以遏制你的心猿意馬。當你通過一個法讓心逐漸寧靜下來以後,連這個法也要捨去,讓心自然歸於寧靜,無需再借助任何方法和外力。但目前我們尚未達到這個階段。你能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堅持上半年(半年是對上等根器人而言,一般人需要三年來訓練這顆心,以達到制心一處),當這件事做完了,立刻放下,再專注在另一件事上,也就是讓你的心始終掛著一件事。倘若能這樣三年不變,將來有一天突然不給你事做時,你便可達到無事於心、無心於事,你的心裡不再放事,事再也鑽不進你的心裡了。能保持不思、不想、不亂,成道才有希望。

很多人平時能說會道,似乎是個人才。一旦臨事,馬上暈頭轉向。要是多做幾件事,多接觸幾個人,簡直就是一個沒有頭腦、沒有靈魂的人!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有生以來他就沒有踏踏實實地做過一件事、一份工作、一項事業,從來都是游手好閒,做事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心始終漂浮著,沒有落在一件具體的事上。也就是說他從來沒有專注在一件事上,並持之以恆。這種人注定學不了佛!

一個人無論修了多少法,拜訪了多少明師,跑了多少寺廟,讀誦了多少法本,如果不能在一個法上苦苦執著,修上三年,不能把心靜下來在一件事上專注三年,這個人是不會有成就的。你白天所做所想與夜間所夢是否相關?如果晚上做的夢與你白天所想所做風馬牛不相及,想成道不過是癡心妄想!永明禅師講過入道的十大特征,即檢驗入道的十大標准,其中之一就是:白天念佛,晚上夢境也念佛;白天參禅,晚上夢境也參禅;白天學律,晚上夢境也學律。如果達不到這樣,你說你入道了,功夫有幾分,那是自欺欺人!你白天織毛衣,晚上做夢沒有織毛衣;白天打字,晚上做夢沒有打字,想入道絕無可能。專心織毛衣和專心打坐、專心念佛、專心誦律只是形式上、包裝上的區別,本質上毫無區別。古人講專注即是禅,即是修道。

一個人走鋼絲已經走得一心不亂了,你何必要求他放棄走鋼絲來跟你坐禅,以達到一心不亂呢?但是,如果一個通過走鋼絲達到一心不亂的人來坐禅,他很快就能捕捉到如同走鋼絲般的一心不亂。為什麼?因為他已經在另一個領域,通過專注地工作獲得了三摩地。如果讓他換一個環境,采用新的形式和方法,頭幾天可能難以上手,但很快他就會適應並捕捉到一心不亂。因為他早已證到了一心不亂。如果在自己的領域裡從未達到一心不亂和高度專注,想在另外一個領域裡獲得一心不亂與高度專注,那是癡心妄想!

一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從未達到過忘我:忘掉吃飯,忘掉疲勞,忘掉時間、空間,從沒有體驗過這種忘我境界和精神的人來學佛、參禅打坐,常常是一會兒覺得腿痛,一會兒覺得肚子餓,一會兒覺得不適應環境,感覺屋子不是太空曠,大得嚇人,就是小得令他壓抑,他怎麼都無法進入內在寧靜與和諧的狀態,心永遠在外在環境中馳騁,所以環境在他心中越來越成問題。當我們睡不著覺的時候,不是怪枕頭,就是怪棉被,或怪床墊。如果心始終處於寧靜與和諧的狀態,外在的環境又怎麼可能影響到你,你哪裡還會在乎今天是晴天還是陰天,是高溫還是低溫呢?空不掉外在的環境,你就進入不了內在寧靜的狀態。有些人在跟別人說話、聊天、談工作時,一開口總是怪別人,出了問題總在外面找原因:抱怨環境不好,說別人不跟他合作,不協助他……總之就他對,別人都錯,事不成都是別人的原因,與他無關。這種人從不會把心收回來看自己的身口意,從不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你說他一句,他有十個,甚至百個理由來反駁你。說到底,就一個理由、一個目的:不關他的事。為什麼這種人如此善辯,愛推脫呢?只因心靈太脆弱,不敢擔當。日常生活中的鎖事尚且不能擔當,總是詭辯、推辭、推卸,又怎配學佛?更別說成佛了!

可知佛的心量?我常比喻佛心如同大地。若理解不了佛的心量,就想想大地。實際上佛的心量遠遠超越了大地。古人喻佛心量為“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心承載著山河大地、虛空宇宙。大地能默默地承受一切垃圾、污穢,甚至越骯髒的東西,越能令其生長出好的農作物,化一切腐朽為神奇。

在困難的緊要關頭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和情操,顯出一個人的膽識。有一種人平時不需要他時,他信誓旦旦,口出狂言,大包大攬;一旦遇事,跑得比誰都快,而且還能找出一堆理由為自己解釋、開脫。即便你有一百個理由說明你該跑,你不該做這件事,你也不能找。殊不知,越找理由,越彰顯出你膽小懦弱、自私自利的惡劣品質。出了問題能一聲不吭、默默承受,這才是一種高境界,何須辯護、解釋?連這點承受力都沒有,還學什麼佛?

古人講,中等人有壓力就有動力;低等人,即下下根器之人,一壓就如同癱瘓一般,逃之夭夭,毫無承受力,唯恐擔當。而高層次即上上根器之人,天生只有動力沒有壓力,勿需借助任何環境和外在的力量,不需督促,更不必做其思想工作,給其打氣,他天生就是這個種。當皇帝的天生就能當皇帝,當祖師的天生就是祖師,當老板的天生就是老板料,當家的天生就能當家。不需要培訓、教導,一到這個環境,他自然就得心應手,任運自如,全然投入,而且步步有節。他的內在始終充溢著一股光明、積極向上的力量。你們看看自己屬於哪一種人?

 

 

上一篇:陳星橋居士:略談佛教的教育觀
下一篇:陳星橋居士:生態平衡·環境保護·佛教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