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眼下,關於二十一世紀的話題,較為流行。無論是西部大開發,還是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或者是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國際社會的繁榮與穩定,生態平衡與環境保護,國際互聯網與轉基因工程,等等、等等,諸多問題,不一而足。面對這幻相紛呈的人類社會,佛教在未來的發展空間究竟有多少呢?我不是預言家,也沒有天眼通,只能用這近視的人眼,以佛教的智慧與慈悲,對未來如摸象般的作一番揣測,僅供參考!
一、二十一世紀的時代和環境
1、有人從宗教信仰的立場,高喊世界末日即將來臨。諸如美國的太陽神教、日本的奧姆真理教、烏干達的恢復上帝十誡運動、中國的*輪功等。這些都是邪教組織的謬論,是一種荒誕不徑的歪理邪說。以佛教的立場來說,我們這個世界、這個地球,未來還有很長的時間,也許佛法慢慢消失,但人類與地球仍未必毀滅與崩潰。
2、有人擔心人類品質隨落,天災地變環境惡化。諸如:南極臭氧層大洞、熱帶雨林破壞、核子能源的污染、全球氣溫升高的溫室效應、海洋水位升高、沙漠幅員擴大、農牧面積減少等各方面危及人類生存壞境的、窮途末路的說法。更可怕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核子武器與生化武器將會摧毀整個現代文明,人類將會回到比上古更荒蠻的時代,這是一種比較悲觀的論斷。
3、有人樂觀地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可乘宇宙飛船作太空旅游,或移民到月球、火星等恆星系統的星球上去。甚至有人理想地認為,未來世界政治清明,平等統一,不再有國界,不需軍備設防。人類道德進步,普遍廢止監獄刑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類身心健康,平均壽命可達一百五十歲。人間無惡人,世間無毒物,仿佛是佛經中”北俱盧洲”式的再現。
4、根據佛法的觀點來看未來的世界,悲觀或樂觀的一切都有可能,都不可能。因為:”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也就是說,因緣決定了一切。如果人心淨化,品格提升,道德規范,社會改良。那麼,未來的世界就會呈現出明王治世的盛況。與此相反,若人心污濁,品質隨落,倫理喪盡,社會混亂,則未來世界將會是煉獄般的困苦。所以經雲:”心如工畫師,作種種世間”。
二、二十一世紀佛教的內部空間
1、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整個世界將駛入快速時代,人們在莫明的欲望驅動下,奔向那不可知的大黑洞。繁雜的社會狀況,使得人際關系疏離;物質豐富而心靈空虛,到處是琳琅滿目、奇招百出,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亂。在多變的生活環境中,人們無所適從。有限的生命,怎能在無限的時空中去追逐那不可知的未來呢?因此,佛教在二十一世紀,將會成為人類共同選擇的精神食糧。
2、正確的宗教信仰,是導人走向智慧與慈悲的大道。但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的多元化發展,導致宗教的多元與變異。依賴於靈異現象及崇拜神格化的人物,無法幫助人的終極關懷及生死問題。以佛教的思想觀點,用因緣的信仰心及因緣的觀察態度,來面對人生的問題、社會的問題、宇宙的問題,才能解答和解決人生的”終極關懷”。
3、科學的昌明,文化藝術的提高,固然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新的文明,但卻不能夠指望科學來解決人類的精神現象及超心理功能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哲學雖對人生問題及宇宙問題進行探討,但哲學家永遠無法對社會現象及其改善之道,作出徹底的解決,他們只能在一個又一個問題的原點上兜圈跑步。
4、重視科學教育,而忽視了人文教育與宗教教育,會給人類帶來更大的災難。因為科學是沒有理性的,是無所謂道德與倫理的,所以,重視科學卻不能漠視宗教的功能與意義,誠如愛因期坦所說:”科學無宗教是瞎子,宗教無科學是跛子”。科學若沒有宗教的道德約束,就會把人類推向毀滅的邊緣,宗教也只有坐上科技的列車,才能把福音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惟願我們發揚宗教的慈悲,讓世界充滿和平與溫馨。
三、二十一世紀佛教的功能與作用
1、淨化人心、淨化社會,提升人的品質,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是每一個佛教徒所應有的共識。《維摩經》雲:”心淨則國土淨”。《佛遺教經》雲:”心是惡淵,行為罪薮,如是觀察,漸離生死”。因此,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必需從心的活水源頭下手。在方法上用念佛、拜忏、持誦、禅修等科目,作為心靈的淨化劑。
2、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如何把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體現學佛的目的與意義。古德雲:道在平常日用中。可惜的是:平常日用而不知!如果我們的生活簡樸、整潔、節約一些,生命中則多了一份安寧、平靜、清淨,就不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與環境的污染。活著時,珍惜生命、感激生存、感恩生活;死亡時,才會心存感謝、充滿喜悅、無憂無怨。 3、奉獻自己,成就大眾;回歸佛陀本懷,推動世界淨化。記得有這樣一段對話:怎樣使一滴水不干?答:只有將它放進大海。我們的生命也是一樣:從奉獻中成長自我,從利他中完成自我。作為一個沒有薪水終身義工的宗教師,我們的團體只是一個輸血的管道;把別人需要的血,從願意捐血的人那裡拿來救人,而管道中,是不留任何東西的。
4、提倡人間佛教,重視佛教教育。落實整體關懷,創造人間淨土。二十一世紀的佛教,必將是以人間佛教為主流,從而推動社會全面教育,包括從結婚、胎教、幼兒教育、青少年教育、宗教的人格教育、老年人的關懷教育以及臨終關懷的生死教育。所以,聖嚴法師指出:今天不辦教育,明天就沒有佛教。
2000、5、20 草擬於福建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