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一法師:禅修好處戒律說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禅修好處戒律說

明一法師

      禅修的好處太多太多,真的是說不完。自己曾經寫過一篇日記就叫《禅修好處說不完》,在日記裡面自己也說了,不要說遠到看不見的好處,光是眼前的就有很多。比如,我們進行禅修的時候,自然不會感覺到孤獨寂寞,為此還寫了一篇《孤獨寂寞禅修遣》。

      但是這些好處都是自己親身體會,自己也從沒有去從什麼角度去想,也沒有找什麼根據,一切只是自己感受到的事實,可能很多人會不以為然,可是這是確確實實的事實。那麼到底禅修為什麼會產生這樣多的好處呢?一切事情的發生不會沒有原因的,所以自己很有信心能找到原因。

      再加上自己這幾天因為一直在寫有關網絡禅堂的日記,不免就為為什麼要建設網絡禅堂找理由,最重要的理由自然是禅修的好處。所以,把禅修的過程仔細觀察了一遍。根據自己的觀察和所知,自己找來找去後發現,是因為禅修者在不同程度上守定共戒了。

      這個很殊勝,因為定共戒是入聖之戒,還在律儀戒之上。守律儀戒都能得到很多好處,何況是守這麼高級的定共戒呢?所以,這下自己才真正明白為什麼佛陀說“一切功德皆由禅定出。”所以,今天我們就從戒律的角度,分析一下禅修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好處。

       在佛教的科學中,佛陀還告訴我們,在禅修的時候,自然就在守定共戒。定共戒是什麼呢?我們學佛的人所守的戒有五戒、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在家菩薩戒、菩薩比丘戒等等,所有的這些戒統稱為律儀戒。是三種戒之一,定共戒、道共戒是其中另外的兩個。律儀戒就能讓凡夫得道成聖,何況後面兩個更高層次的戒律。

      在戒律裡面有很詳細的說明,定共戒是三戒之一。又名靜慮生律儀。入初禅,二禅等諸禅定,則與禅定共生自然防非止惡之戒體,身口所作,盡契律儀雲:俱捨論十四曰:“靜慮生者,謂此律儀從靜慮生,或依靜慮。若得靜慮者,定成此律儀。”七十五法名目曰:“靜慮律儀,亦名定共戒,與定同時故。”


我們真的是用腳指頭思考都能想明白,禅修為什麼是在守戒。我們在禅修的時候,坐在座上一動不動,就連“彈指抓癢”都是不允許的。在這樣的情景中,我們的身體能犯戒嗎?我們的嘴巴能犯戒嗎?沒有機會。如果你在努力用功的話,連意根也沒有功夫犯戒。因為你只有一個心,用心在功夫上就沒有功夫去貪、嗔、癡了。

       所以,只要你往禅座上一坐。即使你一點也不會用功,在坐上全是壞念頭,最壞最壞你也守住了你的身、口兩根,守住了百分之七十的戒了。何況不會有這樣全是壞心眼的人呢?         更何況大家一上坐都是想好好用功,自然全是在守戒。這樣的人,命能不好嗎?這樣做下去,能不得到好處嗎?大家都這樣的話,社會能不和諧、不安定也辦不到啊。

       所以,禅修的好處自然比比皆是,即使是初學者,沒有任何功夫的人也有說不完的好處,同樣社會也會因此而變好起來。何況事實上,禅修的人不但是在守戒而是在守更高級的定共戒。他們是在走向得果成聖的道路,如果他們把功夫做得更好的話,做到制心一處的時候,自然是完全守住了所有的戒律。

      守個五戒都能使社會和諧與安定,自己還能保住人天福報。守更高級的其他戒律就更不用說了。何況他們是在守出世間的無漏大戒?因為,他們這個時候,是連好事也不做了,更不要說是做壞事。這個時候,他們是在做“無”事,是在做出世間的無漏大事。自然會達到得果成聖的目的。

      從這樣說來看,我們就知道為什麼禅修會有這麼多的好處了。我們就知道這些好處得來的原因,我們就不再稀裡糊塗地得到這些好處了。我們就能安心享受這些好處,努力禅修得到更多的好處。當然,我們要是連這些好處也不去想的時候,那麼就是在行出世間的無漏善,將來的果報自然錯不了。這樣我們就能真正明白為什麼佛陀說“一切功德皆由禅定出”了。

      禅修有這麼多的好處,當然要大力推廣。所以,網絡禅堂作為一種讓大眾都有機會加入禅修隊伍的手段,可以讓大眾與諸佛菩薩行同樣的道路;體證諸佛菩薩的所悟。就算沒有什麼成就,也能為自己、為他人、為社會做出很多的貢獻。何況,大家進禅堂去禅修,是抱著要轉凡成聖的決心,要覺悟自己然後幫助別人的心態,必然會有很大的成就。

 

上一篇:鄭石巖教授:尋找著力點 第一篇 擁抱希望的勇氣
下一篇:鄭石巖教授:尋找著力點 第二篇 保持正確的信念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