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俱捨論頌疏論本第七(賈曾)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俱捨論頌疏論本第七

  從此大文第二。明四緣。於中分二。一明四緣。二別解等無間。初就明四緣中。文復分三。一明四緣體。二明緣中作用。三明法從緣生。且第一明緣體者。論雲。廣說因已。緣復雲何。頌曰。

  說有四種緣  因緣五因性
  等無間非後  心心所已生
  所緣一切法  增上即能作 

  釋曰。說有四種緣者。說謂契經中。說有四緣性。謂因緣性。等無間緣性。所緣緣性。增上緣性 言因緣者。因即是緣。持業釋也 等無間者。前後心心所。體各一故。名之為等。如心心所中。受體是一。余想等亦爾。故論雲。謂無少受無間生多。或復從多無間生少。想等亦爾。於自類中。無非等義 又解。前心心所齊等。與後心心所為緣。非是前受生後受。前想生後想。自類中等也 又解後心心所。等用前心心所為緣 故此等字。通緣及果 言無間者。前心心所。生後心心所。中間無有余心間隔。名為無間。故此無間。通緣及果。或等無間即緣。是持業釋也。或等無間之緣。是依主釋 所緣緣者。謂所緣境為緣。能牽生心心所法。所緣即緣。持業釋也 增上緣者。增上即緣。是持業釋也。因緣五因性者。出因緣體。於六因中。除能作因。所余五因。是因緣性。等無間非後心心所已生者非後者。謂阿羅漢。臨入涅槃。最後心心所。名之為後。此後心心所。非等無間緣。除後心外。諸余已生。心心所法。皆是等無間緣。論雲。此緣生法。等而無間。依是義立等無間緣(解雲。法者。此果法。此果法。與緣等也)由此色等。皆不可立等無間緣。不等生故。謂欲界色。或無間生欲界色界。二無表色(解雲。謂受戒者。從第三羯磨。便入色界定。即欲界別解脫無表。與色界定共無表色。俱時生耳)。或無間生欲界無漏。二無表色(解雲。謂第三羯磨。便入色界無漏定即欲界無表。與道共無表。俱時生耳)。由諸色法。雜亂現前。等無間緣。生無雜亂。故色不立等無間緣。尊者世友作如是說。於一身中。一長養色。相續不斷。從此後復有第二長養色生。不相違害。故不可立等無間緣。大德復言。以諸色法無間生起。或少或多故。謂或有時。從多生少。如燒稻稗大聚為灰。或時復有從少生多。如細種生諾瞿陀樹。根莖枝葉。漸次增榮。聳干垂條。多所蔭映(解雲。大德謂法救也。諾瞿陀樹子。甚少而生大樹。蔭得五百乘車也)。所緣一切法者。謂一切法。與心心所。為所緣也。心心所法。其性羸劣。執境方生。猶如羸人非杖不起。故一切法識所攀附。名為所緣。此所緣境。有別體性。是心心所。發生緣故。名所緣緣。增上即能作者。謂增上緣性。即能作因。以即能作因為增上緣。故此緣體廣。名增上緣。一切皆是增上緣故。問既一切法。皆所緣緣。此增上緣。何獨體廣。答論有兩釋 第一解雲。俱有諸法。未嘗為所緣。然為增上故。唯此體廣。解雲。如無我觀。亦觀一切法。於第一念。不見俱有故。俱有諸法。未嘗為所緣。然此俱有法。為增上緣故。增上體廣也 第二解雲。或所作廣。名增上緣。以一切法各除自性。與一切有為。為增上緣故。

  從此第二。明緣作用。此言作用。是與果用。論雲。如是諸緣。於何位法。而興作用。頌曰。

  二因於正滅  三因於正生
  余二緣相違  而興於作用 

  釋曰。前兩句明因緣。第三句明二緣。第四句結用。通前三句也。二因於正滅者。謂相應俱有二因。於正滅時。而興作用。言正滅者。謂現在世。以此滅相居現在。故名正滅時。此言作用。是與果用。由此二因令俱生果。有作用故 三因於正生者。謂同類遍行異熟三因。於正生位。而興作用。言正生者。謂未來法。居生相位。生現前故。名正生時 由此三因。所引果法。至生相位。興與果用。此上兩句。明因緣竟 余二緣相違者。謂等無間緣。及所緣緣。此之二緣。興與果用。與上相違。等無間緣。於正生位。而興作用。與前二因於正滅位。是相違也。以等無間。果法生時。開避路故。與其處也 若所緣緣。於正滅位。而興作用。與前三因。於正生位。是相違也。謂所緣緣。能緣滅位。方興作用。由心心所。要現在時。方取境故 頌中不言增上緣者。以增上緣於一切法。皆無障住。隨無障位。或於正生。或於正滅。興與果用。皆不遮也。

  從此第三。明法從緣生。於中有二。一總明諸法。二隨難別解 且初總明諸法者。論雲。已說諸緣及興作用。應言何法。由幾緣生。頌曰。

  心心所由四  二定但由三
  余由二緣生  非天次等故 

  釋曰。前三句。辨緣生法。第四一句。遮外道宗。心心所由四者。謂心心所由四緣生。此中因緣。謂五因性。等無間緣者。謂心心所。必須前念等無間緣。引發生故。所緣緣者。緣境起故。增上緣者。除自性外余一切法。皆不障故 二定但由三者。謂無想滅盡二定。由三緣生。非能緣故。除所緣緣。由因緣者。謂由二因。一俱有因。謂二定上生等四相。二同類因。謂前已生同地善法 若無想定。無想天中。一切善法。是同地也。若滅盡定。有頂天中。一切善法。是同地也 等無間緣者。謂入二定。前心心所法。為等無間緣。引生二定也 增上緣者。謂如前說。論雲。如是二定心等引生。礙心等起。故與心等。但為等無間。非等無間緣(解雲。心等。等取心所也。余可知也)余由二緣生者。余謂色法。及不相應。此二類法。由因緣增上二緣所生。非能緣故。除所緣緣。非心等引生。無等無間緣 非天次等故者。正破外道。此有兩意。一正非。二立理。且正非者。非天等也。立理者。次等也。如塗灰外道。執大自在。天能生世間。勝論外道。執我能生世間。數論外道。執勝性。謂薩埵等三。能生一切法。我佛法中。唯有因緣。能生諸法。故言非天 等等取我勝性等也。次等者。次謂次第。等等取無義利及違諸世間。立此三種理。破外道也。次第理者。論雲。謂諸世間。若自在等。一因生起。則應一切俱時而生。非次第起。現見諸法次第而生。故知定非一因所起。無義利者。論雲。又自在等。作大功力。生諸世間。得何義利。又自在等。生地獄等無量苦具。逼害有情。為見如斯。發生自喜。咄哉何用此自在為。依彼頌言。誠為善說。由險利能燒。可畏恆逼害。樂食血肉髓。故名魯達羅。解雲。塗灰外道。說自在天有三身。法身遍充法界。報身居自在天。三目八臂。摩醯首羅也。化身隨形六道。此頌說化身也 有三阿修羅。將三國土。飛行虛空。向自在天上過。自在天見。以火箭射之。一時俱盡。此即火前險利。燒三國土也。以龍貫人髑髅。系於頭頸。殺象取皮。塗血反被。此是可畏。恆逼害有情也 樂食血肉髓者。顯所食也。魯達羅者。此雲暴惡。自在天有一千名。此是一號。第三違世間者。論雲。又若信受一切世間。唯自在天。一因所起。則為非撥現見世間。所余因緣人功等事。我勝性等。如自在天。應廣征遣故。有一法唯一因生。

  從此第二。隨難別解。論雲。前言余法。由二緣生。於中雲何。大種所造。自他相望。互為因緣。頌曰。

  大為大二因  為所造五種
  造為造三種  為大唯一因 

  釋曰。大為大二因者。大種望大種。但為俱有同類二因。非心所故。無相應因。同無記性故。無異熟因 非是染故。無遍行因 為所造五種者。初句大字。流至此中。應言大為所造五種也。謂四大種望所造色。能為五因。一生。二依。三立。四持。五養。此之五因。於前六因。能作因攝。此四大種。生所造色。名為生因。造色生已。隨逐大種。如依師等。說為依因。大種任持所造色故。如壁持畫。說為立因。令所造色相續不斷。說為持因。增長因故。說為養因。如是則顯大與所造。為起變持任長因性故。為起者。是生因也。為變者。是依因也。為持者。是立因也。為任者。是持因也。為長者。是養因也 造為造三種者。所造望所造。但為三因。謂俱有。同類。異熟。俱有因者。謂隨心轉。身語二業。七支無表。展轉為因 同類因者。一切前生。於後同類。皆能為因。異熟因者。謂身語業。能招眼等。此即因果。俱所造也 為大唯一因者。前句造字。流至此中。應言造為大。唯一因也。謂所造色。望四大種。但為一因。謂異熟因。由身語二業。能招異熟大種果故。

  從此大文第二。別明等無間。於中有二。一明諸心相生。二明得心多少。就明諸心相生中。有二。一明十二心。二明二十心。復就明十二心中。一列十二心。二正辨相生。且初列十二心者。論先問雲。前已總說諸心心所。前能為後等無間緣。未決定說何心無間。有幾心生。復從幾心有何心起。今當定說(結前問起)。謂且略說。有十二心(答也)。雲何十二心(問也)。頌曰。

  欲界有四心  善惡覆無覆
  色無色除惡  無漏有二心 

  釋曰。且於欲界有四種心。謂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色無色界各有三心。謂除不善。余如上說。如是十種。說有漏心。若無漏心。唯有二種。謂學無學。合成十二。

  從此第二。正辨相生。論雲。此十二心。互相生者。頌曰。

  欲界善生九  此復從八生
  染從十生四  余從五生七
  色善生十一  此復從九生
  有覆從八生  此復生於六
  無覆從三生  此復能生六
  無色善生九  此復從六生
  有覆生從七  無覆如色辨
  學從四生五  余從五生四 

  釋曰。欲界善生九者。謂從欲界善心。無間容生九心。謂自界四心色界二心。無色一心。無漏二心。故成九也 色界二心者。謂善染污也。從欲界心。入色界定生彼善心。又從欲界善心中死。往生色界。生彼染心。續生心中。必染污故。故論雲。於入定時及續生位。如其次第。生善染心。無色界一心者。謂從欲界善心中死。生無色界。生彼染心。續生心中。必染污故。欲界不生無色善心者。以極遠故。無色於欲界。四遠故遠。一所依遠。二行相遠。三所緣遠。四對治遠。所依遠者。無色界心。不與欲界心為所依故 行相遠者。無色界心。唯於第四禅。作苦粗障行相。必無緣欲作苦粗等行相故 所緣遠者。不緣欲故 對治遠者。未離欲界貪。必無能起無色界定。能為欲界惡戒等法。厭壞及斷二對治故。無漏二心者。謂從欲果加行善心入學無學觀也 此復從八生者。此欲界加行善心。復從八心生。謂自界四。色界二心。無漏二心。故成八也 色界二心者。一色界善心。生欲界善。謂從定出起欲界善心。二色界染心。生欲界善。謂入定者。作如是願。我寧起下地善心。不起上地染污。由此願故。彼染污定。所逼惱時。從彼染污定。生於下地善。為防退故。是則色染生欲界善也 無漏二心者。從學無學觀出入欲界善心時 染從十生四者。染謂二染。不善有覆此二染心。從十心生。能生四心。從十生者。謂十二中。除學無學。謂自界四。色界三心。無色三心。此十心中。皆容命終生欲界染。故論雲。於續生位。三界諸心皆可無間生欲界染心故能生四心者。謂自界四 余無生理。謂欲界染心。不生上定及往彼界。故無生界理 余從五生七者。余謂欲界無覆無記 此無記心。善等心外名之為余。從五心生。能生七心。從五生者。謂自界四。及色界善。謂欲界通果無記。從色界善定生故。能生七心者。謂自界四。及色界二。無色界一。故成七也。色界二心者。一生彼善。謂通果無記。還生彼定。以通果心唯與定心相出入故。二生彼染。謂異熟。威儀。無記心中。命終。生彼染心。續生位也。無色界一心者。謂欲界無記心命終。約續生位生無色染心 色善生十一者。色善謂色界善心無間。容生十一心。於十二心中。唯除無色無覆無記心。以無色界唯有異熟生無記心。夫異熟心。不許異地起。故不生也 能生無色染心者。據命終說。此復從九生者。此色界善心。復從九心生。謂於十二心中。唯除欲界。二染污心。及除無色。無覆無記。所以可知。有覆從八生者。謂色界有覆心。從八心生。於十二心中。除欲二染及學無學 此復生於六者。此色界有覆心。復能生六心。謂自界三。欲善不善。有覆無記。生欲善者。從染污定。生欲善也 生欲不善有覆者。從色界染心命終。於續生位生欲二染也 無覆從三生者。謂色界無覆無記。從三心生。謂自界三。余無生理 此復能生六者。此色無覆心。復能生六心。謂自界三。欲界二染。無色一染。約續生位。思而可知。無色善生九者。謂無色善心。能生九心。言九心者。於十二心中。除欲界二善及無覆。除色界一所謂無覆 此復從六生者。此無色善心。復從六心生。謂自界三。及色界善。並學無學 有覆生從七者。無色有覆。能生七心。亦從七心。生生七心者。謂自界三。及色界二。生彼善染心。並欲界二不善有覆 即此亦從七。無間起。謂除欲色染。及學無學心 無覆如色辨者。無色無覆。如色界辨。從三心生。能生六心。從三心生者。謂自界三。能生六心者。謂自界三。及色界染。兼欲界二。不善有覆 學從四生五者。謂有學心。從四心生。能生五心。從四心生者。謂三界善。及與學心。能生五者。於前四上。加無學一 余從五生四者。余謂無學心。此無學心。從五心生。能生四心。從五生者。謂三界善學無學心。能生四者。於前五上。唯除學心。

  從此第二。明二十心相生。論雲。說十二心互相生已。雲何分此。成二十心。頌曰。

  十二為二十  謂三界善心
  分加行生得  欲無覆分四
  異熟威儀路  工巧處通果
  色界除工巧  余數如前說 

  釋曰。三界善心。各分二種。謂加行得。生得別故。欲界無覆。分為四心。一異熟生。二威儀路。三工巧處。四通果心 色界無覆。分為三種。除工巧處。上界都無造作種種工巧事故。於無色界。無覆唯一。謂異熟生。故前無覆。合成八種。如是十二。為二十心。謂欲界八。二善。二染。四無記心也。色界六種。前八心上。除不善工巧二也。無色界四。於前六上。更除威儀通果二心也。兼學無學。故成二十 威儀路心者。行住坐臥。名為威儀路。此用色香味觸為體。此之威儀心所緣故。名之為路。威儀即路。名威儀路。緣威儀路。心名威儀路心。威儀路之心依主釋也 此威儀路心。總有三種。一起威儀路心。唯是意識。二緣威儀路心。通眼等四識。除耳識也。及取意識。三似威儀路心。即通六識。如泛爾緣外色聲等心。名似威儀路也。二工巧處心者。工巧處有二。一身工巧。謂刻镂等。二語工巧。謂歌詠等。若身工巧。以四境為體。以身工巧起時。不離四境故。若語工巧。以五境為體。以語起時不離五境故。此二工巧。心所緣故。名之為處。工巧即處。名工巧處。工巧處之心。名工巧處心。依主釋也。此工巧心。略有三種。一起工巧心。唯在意識。二緣工巧心。通五識及意識。三似工巧心。亦通六識。通果心者。謂能變化心。及天眼耳通果。此能變化心。緣色等四境。謂化四境故。亦緣於聲。有發語通果心故。論雲。威儀路等三無覆心。色香味觸。為所緣境。工巧處等。亦緣於聲。如是三心唯是意識。威儀路。工巧處。加行。亦通四識五識(解雲。此言加行者。是緣威儀等心也) 有余師說。有威儀路。及工巧處。所引意識。能具足緣十二處境。解雲。此師據似威儀路心說也。

  從此大文第二。明得心多少。論雲。於前所說十二心中。何心現前。幾心可得。頌曰。

  三界染心中  得六六二種
  色善三學四  余皆自可得 

  釋曰。三界染心中得六六二種者。此明染心。得心多少。欲界染心得六心。色界染心亦得六心。無色界染心。唯得二心 且欲界染心得六心者。謂欲染心。正現前位。容得六心。謂欲界三。善惡有覆也。色無色界各一心。有覆無記也。兼學心成六也。且第一得欲善心者。論雲。由疑續善。及界退還。欲界善心。爾時名得。解雲。由疑續善。謂疑心。發生正見。能續善根也。疑是染心。此即染心生欲界善也。界退還者。謂從上界退還來生欲界染心也。於欲界續生。必是染心。正起染時。欲界善心。此時亦得起法前得得之也 得欲不善有覆及色有覆心者。論雲。由起惑退。及界退還。得欲二心。不善有覆。及得色界。一有覆心 解雲。由起惑退者。此據離色界煩惱。後時起欲染退也。正起欲惑退染心時。欲界不善及有覆心。兼色界有覆心。此時總得也。界退還者。從無色界退還來生欲界。受生心中。得欲界二染。兼色界染心也。得無色有覆及學心者。論雲。由起惑退。得無色界一有覆心。及得學心。故名得六(解雲。由起惑退者。阿羅漢果。起欲界惑。退正起欲染時。得無色有覆。及學心也) 色界染心正現前位得六心者。謂自界三。欲界無覆。無色有覆。及得學心。故成六也。且初得自界三欲界無覆者。論雲。由界退還。得欲界一無覆無記心。及色界三。色界染心。亦由退得 解雲。由界退還者。此據無色命終。來生色界。正起色界續生染時。自界三心。欲界一通果心。此時總得也。色界染心亦由退得者。此明色染非但由前界退還得。亦由起色界惑退得也 得無色有覆及學心者。論雲。由起惑退。得無色界一有覆心。及得學心。故名得六(解雲。由起惑退者。此據阿羅漢。起色界惑退故。得無色有覆。及與學心也)。無色界染心得二心者。論雲無色染心。正現前位。十二心中。唯得二心。由起惑退。得彼染心。及得學心。故名得二(解雲。由起惑退者。此據阿羅漢。起無色惑退。正起染時。得自界染。及學心也)。色善三學四者。謂色界善心。現在前位。十二心內。容得三心。一謂得自界善。及欲色界。通果無記。成三心也。所以然者。由升進故。得彼三心。謂從欲界。入未至定。得色善心。此則從欲入色界。名升進也。斷欲惑盡。第九解脫道入根本地。得欲色界。二通果心。此即從加行。入根本地。名升進也 學四者。謂有學心。正現前位。容得四心得有學心及得欲色界二通果心並無色善故成四也。得有學心者。由初證入正性離生。於苦法忍位。得有學心也。第二得欲色界二通果心者。謂由聖道離欲界染心。入根本地。得二界通果也。得無色善者。亦由聖道。離色界染。得無色善也。故論雲。由初證入正性離生。及由聖道離欲色染(尋前文。即可解也)。余皆自可得者。余謂前說。染等心余。即欲界善。三界無記。及無色善。並無學心。故頌余字。含此六心。然此六心。正現前位。唯可自得不成他也 論雲。有余於此總說。頌曰。

  慧者說染心  現起時得九
  善心中得六  無記唯無記 

  釋曰。此是論主引雜心師頌。明得心多少也。彼說染心現起得九。此論說得染有十四心。謂欲界六。色界得六。無色界得二也。此論據染心重得。說十四心。彼論約單得。唯說九心。此論十四心中。有五心重得。謂色界染心。且兩度得。一欲界染時得。二色界染時得。雜心除一心也。無色界染心。及與學心。各三度得。謂三界染時。皆得也 雜心各除二。兼前一心。總除五也。故說得九。各據一義。亦不相違 善心中得六者。謂欲界無覆 色界善及無覆 無色界善。及學無學 故成六心也。雜心據單得。唯說此六心。此論約重得。言得七心。謂色善三。學四名七心也。於此七中。除二心重 言二心者。謂欲色界。無覆。各兩度得。一色善時得。二學心時得。各除一心。取余五心。兼無學一。故成六也 論雲。為攝前義。復說頌言。由托生入定(一由托生者。是前界退還也。第二入定者。是前色善及學心也)。及離染退時(第三及離染者。是前離欲界染心也。第四退時者。是前由起惑退也)。續善位得心(第五續善位者。是前疑心續善也)。非前所成故(明得義也。此言得者。今時成就。名為得也)。此是論主。為攝前義。總為五門。勒顯一頌。請細細尋焉。

 

上一篇: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a27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 四 業報的意義
下一篇: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a28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 五 人死以何業受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