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體方法師:解脫之道講記 a27 十二因緣 第二項 行(業) 四 業報的意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業報的意義

   1、微小的業力,是可以轉化為廣大的。這是說,小小的善業或惡業,如不斷的造作,就會積集而成重大的業力。古人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法句經也說:「勿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所以,我們不應忽略輕業,不可隨喜惡業,而應該隨喜善業才好。”

世俗成語“聚沙成塔”,意思是不要小看我們小小的惡業毛病,如果不注意就會養成習慣而難以改掉,在你生命中就會產生壞作用;同樣,小小的善,如果好好去做,做久了就累積成大善的動力。眾生的習性就是慢慢養成的,或善或惡的習性,都不要輕忽。所以大乘佛法的修行,更著重觀察起心動念,造業雖然表現在行為上,但行為的造作是先從心念起動的,沒有心念就不會造成行為。大乘佛法更注重心意的動態關注,起了不善的心念能馬上發覺,就不會變成行為;如果是善的意念,就讓它展現。這就要從心靈上注意了,不是等到已經造成行為不可收拾了才後悔,那就來不及了。所以,要注意小小的起心動念,更不要輕視小小的不良習慣,否則就會養成不良的慣性。

“2、從造業與受報的時間來說,可分為三時業:
  (1) 現報業:是這一生造業,現生就會感果的。
  (2) 生報業:等這一世報身死後,來生就會感報的。
  (3) 後報業:造業以後,要隔一生、二生,或千百生才受報的。

所以造業受報,不能專在現生著想,如說:「行惡見樂,為惡未熟,至其惡熟,自見受苦。行善見苦,為善未熟,至其善熟,自見受樂。」”

眾生造業分三時業受報,這個很重要。因為看到社會上有人非常善良慈悲,對大眾也有很大的貢獻,但常有不幸事情發生。而有人自私自利沒有修養,做了很多壞事,他卻富裕健康生活很得意。一般人就不相信因緣果報了。其實佛法講的是三時業――“不是不報,時間未到”。有人這一生造的業很強大,一般不會馬上引起現生報,來生報的較多。造的惡業,在未解脫前,即使多少生也不會失去,因緣觸發時就受報了,一生、幾生、十生都不定。這三種業報,使我們明白,業不是不報,只是時間未到而已。有人沒有三世因果的觀念,認為我們的一切只是當下的生命而已。如果不管此生善惡與否,死了就百了,那只要當下快樂就好了,業力對他既然沒有束縛的作用,何必要斷惡修善?但佛法的業力說卻是:“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眾生的生死輪回就是業力的作用,不管你相信與否,緣起流轉的事實真相就是如此。所以我們要清楚三時業的觀念,很重要,以免落入斷滅論。

業要成熟才受報,一些年輕人勤奮讀書,雖然家庭環境不好,還是很發心,半工半讀也要充實自己的學業。到社會上,有智能學識經驗內涵,工作生活就很好。而有些年輕人只顧當前的快樂,不想辛苦讀書,早早找個工作領些錢自己用,又很快樂。學不到真正的智能和技術學識,一生只能做工,生活就很辛苦。這些可以從他們這一生的不同生活而看出來。眼光遠者,現在就把要做的工作准備好;眼光短淺者只看眼前的快樂,沒有看到未來,後面就辛苦了。我們現在沒有神通,看不到過去和未來,難以體會現在所種的善因引起未來的善報。佛法說:“無受者,無作者,業力不失”,這就是“業力不失”的道理,但是很難體會。

“在這三時業中的現報,可能是輕業報,也可能是重業的「華報」。因為現生的果報,是以前善惡業力所招感決定的;”

一般來講,現生馬上報的有兩種:一種是不很嚴重的輕業,現生就報了;另一種是這一生犯了很重的業,等不到來生,這一生就受報了。唯識學所說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又叫異熟識――異類、異地、異時而熟。異類是指現生所造之業未來在六道不同的種類再成熟,現在生為人類,未來也許是在天道、地獄、惡鬼受報;異時是指現生所造之業在下生乃至幾生後成熟果報;異地是指現生所造之業在另外一個地方成熟果報。重業之所以會這生馬上就受果報,是因緣已成熟故。

“沒有死,是不可能有根本或重大改變的。”

重大的業力或根本的業力,在沒有死以前不會有很大的改變。人還沒有死以前,受報都在人類的范圍內,死後就不一樣了,也許到畜生、惡鬼、地獄或天堂。

“輕業為什麼可以受現報呢?因為輕業不致改變這一生的重要報果。例如政府現由某黨主政,自有其根本政策,不能作相反的重要變革。在野黨如有不危及根本政策的意見,現政權是樂意采用的。重業為什麼現受華報呢?因為業力太重,對現有報體,起著重大的影響。這等於在野黨的勢力太強大了,現政權不能不接受多少意見,只要不危及政權的存在,與該黨的主要政策就好。至於生報業及後報業,都是有輕有重的。”

很多學其它法的人都沒有建立起正確的業力觀念,往往都重宿命,這對學佛受用與否影響很大,所以要注意業力的問題。


 

 

上一篇:隋唐居士名家文集:俱捨論頌疏論本第六(賈曾)
下一篇:隋唐居士名家文集:俱捨論頌疏論本第七(賈曾)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