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歸直指卷一—淨土綱要
[發明]世尊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憐憫眾生,輪回六道,頭出頭沒,受苦無量。故於十方佛土中,指出西方極樂世界,使人知所趨向。而又授以至簡便法,使但念彼佛,即便往生,真生死海中大慈航也。吾輩宿福深厚,幸遇此法,不敢仰負如來厚恩,故將大小本彌陀要旨,節錄其概,使閱者一覽便知,名為《淨土綱要》。
阿難啟請
大本《彌陀經》雲:釋迦如來,一日容顏異常,阿難問之。佛言:汝所問者,勝於供養一四天下聲聞緣覺,及布施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雖至累劫,猶百千萬倍,不可以及。所以者何?以諸天帝王人民,乃至蜎飛蠕動之類,皆因汝所問,而得度脫之道。
[按]觀此,則知淨土法門,不獨人類之梯航,亦諸天諸仙之寶筏。慎莫泛視。
佛土雙標
小本《彌陀經》雲:爾時佛告長老捨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捨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法藏因地
大本經雲:無量無數劫前,有世自在王佛出世,化度眾生。是時有大國王,往聽說法,頓然覺悟,乃捨王位,而往修行,號曰法藏比丘,即今阿彌陀佛是。對世自在王佛,發四十八大願,皆為濟度眾生,乃精進修行,入菩薩地。內則修慧,外則修福。於一切世間,無所不知,無所不見。且復托生於一切眾生中,同其形體,通其語言,以施教化。故上自天帝,下至昆蟲,無不欲令其超生極樂。
願滿成佛
大本經雲:阿彌陀佛,歷大阿僧祇劫,行菩薩行,不計眾苦,手中常出一切衣服、飲食、音樂,及最上所須之物,惠施眾生,令其歡喜。發無上菩薩之心,歷無數百千萬億劫,方得成就從前所發四十八願,而入佛位。是以十方無量眾生,一念歸依,遂生其國。
四十八願
第一願:我作佛時,剎中無地獄餓鬼禽畜,及蜎飛蠕動之類。
第二願:剎中無婦女,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來生我剎者,皆於七寶池,蓮花中生。
第三願:我剎中人,欲食之時,七寶缽中,百味飲食,化現在前。食已,器用自然化去。
第四願:我剎中人,所欲衣服,隨念即至,不假裁縫搗染浣濯。
第五願:我剎中自地以上,皆有宅宇、宮殿樓閣,池流花樹,悉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其香普薰十方世界,眾生聞是香者,皆修佛行。
第六願:我剎中人,皆心相愛敬,無相憎嫉。
第七願:我剎中人,無YIN佚嗔怒愚癡之心。
第八願:我剎中人,皆同一善心,無惑他念。其所欲言,皆預相知意。
第九願:我剎中人,不聞不善之名,況有其實。
第十願:剎中人知身如幻,無貪著心。
第十一願:剎中雖有天人之異,而其形容,皆一類金色,面目端正淨好。
第十二願:我作佛時,假令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盡為緣覺聲聞,不能知我之年壽,當若干萬億劫。
第十三願:假令十方各千億世界諸天人民,皆為緣覺聲聞,一心共計,亦莫知我剎中天人之數。
第十四願:我剎中人民,壽命皆無央劫,莫知其數。
第十五願:我剎中人,所受快樂,一如漏盡比丘(*漏盡,沒有煩惱)。
第十六願:我剎中人,住正信位,離顛倒想,遠離分別,諸根寂靜,所止盡般泥洹(*般泥洹:即涅槃)。
第十七願:我作佛時,說經行道,十倍於諸佛。
第十八願:剎中人盡通宿命,知百千億那由他劫事。
第十九願:剎中人,盡得天眼,見百千億那由他世界。
第二十願:剎中人盡得天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說法,悉能受持。
第二十一願:剎中人得他心智,知百千億那由他世界眾生心念。
第二十二願:剎中人盡得神足,於一念頃,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世界。
第二十三願:我作佛時,名聞十方無數世界,諸佛稱我功德,及國土之勝。諸天人民,乃至蜎飛蠕動,聞我名號,慈心喜悅者,皆令來生我剎。
第二十四願:頂中光明絕妙,勝於日月百千萬倍。
第二十五願:我作佛時,光明照無數天下。諸天人民,乃至異類,見我光明,皆慈心作善,來生我國。
第二十六願:眾生蒙我光明,觸其身者,過諸天人。
第二十七願:十方諸天人民,有發菩提心,奉持齋戒,行六波羅,欲生我剎,我現其前,引為不退菩薩。
第二十八願:十方世界天人,聞我名號,燒香散花,飲食沙門,起立塔寺,齋戒清淨。一心系念於我,雖止一晝夜不絕,亦必生我剎。
第二十九願:十方世界諸天人民,至心信樂,欲生我剎,十聲念我名號,必遂來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三十願:十方世界眾生,前世作惡,聞我名號,即忏悔為善,奉持經戒,壽終不經三惡道,得生我剎。
第三十一願:十方天人,聞我名號,五體投地,喜悅信樂,修菩薩行,常為諸天世人之所敬。
第三十二願:十方無央數世界女人,聞我名號,喜悅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不復為女。
第三十三願:生我剎菩薩,一生將補佛處。若其本願,欲往他方,攝化眾生,我以神力,助其修種種行願。
第三十四願:剎中人欲生他方者,如其願,不墮惡道。
第三十五願:剎中菩薩,以香花幡蓋,真珠璎珞,種種供具,往無量世界,供養諸佛。一食之頃,即可遍至。
第三十六願:剎中菩薩,欲以萬種供具,供養十方無央數佛。供養眾具,自然在前。
第三十七願:剎中菩薩,受持經法,必得辯才智慧。
第三十八願:剎中菩薩,辯才智慧,不可限量。
第三十九願:剎中菩薩,得金剛那羅延力(*金剛那羅延力:身體像金剛那樣堅硬,力量像那羅延神那樣強大。那羅延,天上力士之名),身皆紫磨金色,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第四十願:我剎清淨,照見十方無量世界,菩薩欲於寶樹中,見十方一切佛剎,即時應現。
第四十一願:剎中菩薩,雖少功德者,皆知見道場樹。
第四十二願:剎中一切萬物,皆嚴淨光麗,形色殊特,雖得天眼,不能辨其名數。
第四十三願:剎中欲得聞法,隨其志願,自然得聞。
第四十四願:剎中菩薩、聲聞,頂中皆有光明,說經行道,無異於佛。
第四十五願:他方菩薩,聞我名號,皈依精進,皆得清淨解脫三昧,供養不可思議諸佛。
第四十六願:他方菩薩,皈依精進,皆得普等三昧。
第四十七願:他方菩薩,皈依精進,即得不退轉地。
第四十八願:他方菩薩,聞我名號,皈依精進,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於諸佛法,永不退轉。
佛言:爾時法藏比丘,於彼佛所,發斯弘誓。應時大地震動,天雨寶花,以散其上。空中贊言,決定成佛。
如來得名
小本經雲:彼佛何故號阿彌陀?捨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又雲: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堂宇寶池
大本經雲:阿彌陀佛,講堂精捨,皆自然七寶,相間而成。復有七寶,以為樓觀欄楯,勝於此世界中第六天上,天帝所居,百千萬倍。其余菩薩聲聞,所居宮殿,亦復如是。彼諸天及人,衣服飲食,微妙音樂,隨意而現。所居宮宇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悉化現而成。然其宮宇,有隨意高大,浮於空中者;有不能隨意高大,止在寶地者;由其前世求道時,德有厚薄故。止有衣服飲食,則皆平等。宮宇內外,復有自然流泉,及諸池沼。若一寶二寶成者,其底沙亦以一寶二寶;如黃金池者,底白銀沙;水晶池者,底琉璃沙。若三寶四寶,以及七寶成者,其底沙亦如是。池中皆八功德水,清淨香潔,味如甘露。其間復有百種異花,枝皆千葉;光色既異,香氣亦異,芬芳馥郁,不可勝言。
天樂雨花
小本經雲: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花。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襟,盛眾妙花,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經行:在一定地方圍繞行走,其目的在於避免坐禅時發生昏沉或睡眠)。
池岸花樹
大本經言:諸寶池岸,有無數旃檀香樹,吉祥花果,香氣流布。又有各色蓮花,彌覆水上,又有七種寶樹行列,其純一寶樹者,根莖枝葉花果,皆以一寶。二寶為一樹者,根莖枝葉花果,亦以二寶。如是行行相值,枝枝相准,花花相順,果果相當,乃至周遍世界,不可勝視。
樹網宣音
小本經雲: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德水香花
大本經言:生西方者,若入七寶池中,澡雪形體,意欲令水沒足,水即沒足,欲令至膝、至腰、至頸,亦復如是。調和冷暖,無不順適。既出浴已,各坐蓮花之中,自然微風徐動,吹諸寶樹,或作音樂。吹諸寶花,皆成異香,散諸菩薩聲聞大眾之上。極目明麗,花香無比。及至小萎,自然亂風吹去。大眾有欲聞法者,有欲聞音樂者,有欲聞花香者,有皆不欲聞者,各如其意,不相違忤。
鳥宣偈頌
小本經雲: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鹦鹉、捨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又雲: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五根:指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這五法是生起聖道的根本,固比稱‘根”。五力:五根堅固所發出的力量,包括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七菩提分:五根、五力所顯發出來的七科覺悟,包括擇法菩提分、精進菩提分、喜菩提分、輕安菩提分、念菩提分、定菩提分、慧菩提分。八聖道分:又名八正道,包括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景象殊勝
大本經言:剎中諸上善人,壽皆無央數劫,皆洞視徹聽,遙相瞻見,遙聞語言。其面目,皆端正淨好,無復丑陋。其體性,皆智慧勇健,無復庸愚。凡所存念,無非道德。形諸談說,無非正事。各相愛敬,無或憎嫉。各通宿命,雖歷萬劫,已所從來,靡不知之。復知十方世界去來現在之事,復知無央數世界,天上天下一切眾生心意所念,復知彼於何劫何歲,盡得度脫為人,得生極樂世界。
自然飲食
大本經雲:阿彌陀佛剎中,諸往生者,其飯食時,有欲銀缽者,有欲金缽者,有欲水晶琉璃缽者,乃至有欲明月珠、摩尼珠者,皆隨其意,化現在前。百味飲食,充滿其中,多亦不余,少亦不缺。食已,自然消散,無有渣滓。或但見色聞香,自然飽滿,既已食訖,器皿自去,再欲食時,復現如前。微妙快樂,次於泥洹。
隨宜修習
大本經雲:彼國人民,有在地講經者,有在地誦經者,有在地聽經,思道、坐禅者。亦有在虛空中講經者,有在虛空中誦經者,在虛空中聽經、思道、坐禅者。於是未得須陀洹者,因此得須陀洹;未得斯陀含者,因此得斯陀含;乃至未得阿羅漢,及不退轉菩薩者,因此得阿羅漢,及不退轉菩薩,各隨其質,欣然適意。(*須陀洹:聲聞乘四果中的初果名,意思是初入聖流。斯陀含:聲聞乘中的二果名,意思是一來。修到此果位後,死後到天上做一世天人,再到此世界受生一世,便不來欲界受生死了。阿羅漢:這是聲聞乘的最後果位,到此果位,了脫生死,不再受生。不退轉菩薩:指進入菩薩的初地,在位、行、念三個方面都不會再向後退)。
音容相貌
佛問阿難:譬如丐者,在帝王側,形相容儀,可相類否?阿難答言:丐者贏陋丑惡,安可比擬帝王?佛言:帝王雖貴,然較之轉輪聖王,猶如丐者;轉輪聖王,僅王四天下,然比忉利天王,又百千萬倍,不可以及;忉利天王,比第六天王,又百千萬倍,不可以及;第六天王,比阿彌陀佛剎中,諸菩薩聲聞,諸上善人,又百千萬倍,不可以及。
作觀見佛
《十六觀經》,載頻婆娑羅王之後韋提希,因其子阿阇世王,弑逆,不願住此娑婆濁惡世界,求生西方清淨佛土,佛告以修十六種觀想之法。至第七觀,遂見西方琉璃寶池,遙睹阿彌陀佛,光明相好,伫虛空中,觀音侍左,勢至侍右,世尊遂授記韋提希,及五百侍女,皆生淨土。此用觀想之法,以往生也。然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如來有異方便教汝,故得往生。所以蓮大師雲:觀法深玄,只應守約。守約者,持名之謂也。
稱名見佛
世尊說大《阿彌陀經》,備言極樂世界,種種莊嚴。告阿難曰:‘汝起整衣,合掌恭敬,面西為阿彌陀佛作禮。’阿難如教作禮,白佛言:‘願見阿彌陀佛,及極樂世界,與菩薩聲聞大眾。’說是語已,阿彌陀佛,即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世界。爾時阿難,見阿彌陀佛,容貌巍巍,如黃金山。會中四眾(*四眾:指出家男女二眾及在家男女二眾),悉皆睹見,並見國土一切莊嚴。是時盲者皆見,聾者皆聞,啞者皆語,跛者皆行,地獄餓鬼,皆獲安樂,諸天樂器,不鼓皆鳴。
持名往生
《阿彌陀經》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又雲: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按]此段乃一經之要旨,重在執持名號,一心不亂上。
生非易事
佛告捨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按]前雲:若有信者,應當發願。故信為入門之要務。人若不信,便不能念佛,不能念佛,便是無善根,無福德,無因緣矣。如此甘露法門,乃竟於我無分,豈不痛惜!余每誦經至此,不覺毛骨悚然,有時淚下如雨。既復幡然自慰曰:只愁不欲往生耳,果能信得阿彌陀佛真,便是我之善根;果能發得菩提心切,便是吾之福德;果能念得如來聖號,便是吾之因緣,安有不往生之理?《法華經》雲:‘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
末後付囑
佛告捨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捨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按]人在三界中,如在圍城內。急求出路,方能逃脫。及幸而開得一門,可以直達家鄉,機緣豈可錯過?淨土法門者,透出圍城,直達家鄉之路也。釋迦如來,大慈大悲,憫念被圍之人,必受荼毒,所以開此捷徑之門,招人速出。此段經文,是最後叮咛語,不獨教人谛信如來自己之言,並示以信受十方諸佛之語,悲心亦甚切矣。吾輩身荷大恩,無由上報,惟有如說修行,立弘誓願,求生淨土而已。謹將修此法門等,開列於後。
修持法門
每晨:盥漱焚香,合掌向西(如有佛像,即便向之),至心奉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四恩:指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恩、三寶恩。三有:即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頂禮
南無娑婆世界本師釋迦牟尼佛(或三拜或一拜)
南無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一拜)
南無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南無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賢聖僧(一拜)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導師阿彌陀佛(或十拜或七拜)
南無觀世音菩薩(或三拜或一拜)
南無大勢至菩薩(或三拜或一拜)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或三拜或一拜)
菩薩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一拜),煩惱無盡誓願斷(一拜),法門無量誓願學(一拜),佛道無上誓願成(一拜)。禮拜訖,即誦《阿彌陀經》,或平日所誦經,或平日所持咒,皆不拘多寡,但須至心持誦。誦畢,即回向西方。略停,即一心念佛。
念佛起止儀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隨念六字名號,或四字名號,或幾百聲,或幾千聲,各隨其力。念完,即念觀音勢至二菩薩名號,即念回向文一遍,回向西方。
若每日所課佛號,多至幾千幾萬聲,當分作幾時念。每念一時,即回向一次。其回向文,有詳有略。詳者,雲棲大師所定;略者,慈雲忏主所定;最略者,即經偈十六句(見後),各隨其力。
十念法門(此為最忙者設)
每日清晨,盥漱焚香(若無香花,須心上觀想,作無數香花,供養三寶),合掌面西,至心頂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拜)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導師阿彌陀佛(三拜)
南無觀世音菩薩(一拜)
南無大勢至菩薩(一拜)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一拜)
隨合掌面西,至心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盡一口氣,為一念,如是十口氣,為十念。隨氣長短,不限佛數,氣極為度,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十氣連屬,令心不散。專精為功,名十念者,是借氣束心也。作此念已,即念十六句回向偈,偈曰:
我今稱念阿彌陀,真實功德佛名號。唯願慈悲哀攝受,證知忏悔及所願。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我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報恩法門
修淨土者,靜想吾一生以來,受恩最深者,莫如父母。自十月懷胎,三年乳哺,以及教訓養育,此恩此德,何能上報。又念吾從無量劫來,托生之數,不可窮盡。則父母之恩未報者,亦不可窮盡。此無量宿世父母,現今必有在地獄中,燒煮屠割者;必有在餓鬼中,饑火焦燃者;必有在畜生中,負重牽犁者。吾若不信有此,是猶母雞被殺,而小雞不信也。吾若不思救度,猶小雞雖見母殺,而不知所以救度也。興言及此,便當涕淚悲泣,舉身投地,代為宿世今生父母,及受恩師長眷屬,發菩提心,至心稱念聖號若干聲。念念中先免其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俟我往生之後,回入娑婆,然後盡行度脫。若有至親骨肉,新遭喪亡者,亦回向在內。
助緣法門
修淨土者,每日清晨,觀想一閻浮提,推至大千世界中,所殺牛羊犬豕,禽獸魚鱉之類,每日無算。積其屍,可以過高山之頂;收其血,可以赤江海之流。此等異類,止因宿生造業,不知有西方,故受輪回之苦。吾當代其發菩提心,至心稱念佛號若干聲,念念中先免其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俟我往生之後,回入娑婆,然後盡行度脫。又觀想一閻浮提,推至大千世界中,一切餓鬼,為饑渴所逼,咽喉出火,骨節出聲,受苦無量。又念八寒八熱大小地獄中,斬砍燒磨,一日一夜,萬死萬生,受苦無量。止因宿世廣造惡業,不信有西方,故受輪回之苦。我當代其發菩提心,至心稱念佛號,念念中先免其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俟我往生之後,回入娑婆,然後盡行度脫。
又修淨土者,每日之間,隨力隨分,所行善事,如布施貧窮,齋僧塑像,買物放生之類。一毫之福,即代為十方受苦眾生,回向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