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如孝法師:禅修之要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禅修之要訣
如孝法師開示於2010年8月12日
      我們中午大概把這個有關禅修的方法和經行的方法再熟悉一下。我們這一次禅修已經好幾天了,但是一直還沒有講過禅修的方法,是因為想讓大家自己先體驗一下,完了再去說它效果會更好一些。
      坐禅本身是佛法當中實踐佛法的最根本一個的途徑,所以過去有一句古話叫做:“無論何人何時何地,離開禅定而說佛法無有是處”。從這一點我們也就知道了禅定的重要性,我們前幾天也一直在說佛法的價值在於它的實踐。那麼從實踐的角度來看唯有禅定一門是佛教各個宗派各種修行方法都離不開的,甚至在傳統文化當中,那種有深刻生命體驗的人,離開禅定,真的也是不會走多遠。所以包括世間的人,他不懂得寧靜致遠,恐怕連眼前這個生活的問題都處理不了。所以說生命是一種科學,科學自然有它一種完整的方法,但是生命最後的果是超越於種種的方法的,但是沒有超越之前你不通過這個門,真的是沒辦法超越的。通過前面的我們就明白了,禅定對於佛法的重要,對於做人的重要,對於當下生活的重要。
      作為佛法當中它通過這個禅修認知自我,乃至於利益自他,乃至於種種的事業相續。種種的就因為功用不同,所以在這個禅修的方法上也有不同。概要起來講,佛教2500年它的禅定大概有三門:一種叫如來禅、一種叫祖師禅、一種叫秘密禅,這三種修禅的辦法剛好是佛教這三個歷史階段所偏重的三個時期。
釋迦摩尼佛在人間出現乃至於大乘佛法這個階段呢,根本乘它是以如來禅,這是佛教的第一個時期,比較偏重於修如來禅。但是如來禅、祖師禅、秘密禅都是當年釋迦摩尼佛在世的時候親口所講,所以我們要了解這一段時期的時候,一定要避免現在學術界一種錯誤的觀念,說佛教的方法是怎麼發展的,我們也不否認這個發展,但是最根本的原始的這個雛形都是佛陀當年親口所說的,這在《阿含經》當中都有種種的證據。
      在第二個時期那就是以菩薩道為主,龍樹菩薩、無著菩薩,他們這個階段是大乘的佛法傳到我們中國,達摩祖師一葦渡江,就是傳的這個祖師禅。乃至於六祖,一直影響到現在。所以我們漢傳佛教基本上是以這個祖師禅為它的核心。
那麼在印度當時,社會狀況非常的復雜,為了調化種種的不同種姓的眾生,佛陀當時以方便為主而傳了這個秘密禅,而這個秘密禅最後完整的在西藏被傳承以至於現在,都非常非常的完整。所以如果你仔細的從他們的內部去看,在南傳佛教的這些國家如泰國,他們當年生活習慣以及修行方法就和當年釋迦摩尼佛在世時一樣的。我們知道這個是傳承的重要,它是一個原始的資料,我們每一個人趣入這個境界以後,都有在當中感受到最根本的第一手的資料,對於我們的修行提供了一個平台。
      那我今天要說的是什麼呢?我們所修的禅法也不太一樣。如果談到方法的話,應該接近於秘密禅,但當中也有如來禅和祖師禅的這些基礎和影子。至於它們當中最根本的差別我們暫時先不了解,以後大家在這方面學多了以後再去說比較好。但是實際上禅很簡單,它就是要我們把這個虛妄的情緒和錯誤的邪見得到一個濃縮,恢復到一種平穩的心態,以便於對思考生命提供一個平台。在這個點上如來禅、祖師禅、秘密禅沒有分別,都要有這個基礎。
要想修禅,首先要客觀的了解這個生命的規律,比如人身。人身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精神界,一個是物質界。物質界再分地、水、火、風、空這五大,精神界分六識,即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所以人的這個名相就是因為這個物質的色法和精神的心法互相的混亂造成的,讓我們每天面對著生命的真相反而做出種種錯誤的判斷,不能活在清淨的心中去了知世界感受生命,太忙亂、思想太復雜、太粗,從根本上是落入了邪見的原因。所以說這是生命的一個規律,我們認識了生命的規律以後慢慢的這個方法也就出來了。
       現在的科學也證明了我們大腦所有的思維、心理活動都和它密切相關。腦神經細胞剎那間有上億次的變化,它的變化基本上都是物質的相生相克,也就是化學變化。一下子出現這麼多的概念,幾億個甚至是幾億的幾億次方個這麼多的概念,在我們的這麼一念心當中剎那而過,我們怎麼樣捕捉到一個正確的目標呢?你思維出來的概念到底正確不正確呢?你的腦細胞記錄下了過去的種種的東西,沉澱的多了就成了你的人格、你的思想、你的判斷。這就是我們在平常的生活當中為什麼對同樣的事情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而且每一個人的看法都偏重於自己的那個固有的模式。所以你就會發現這種錯誤的模式它是一種緣起,過去世已經培養,這一世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又單獨的培養,以至於現在我們很難自拔,這是生命的規律。
       這些都是決定我們未來要走什麼路的一個很重要的心念。人,從他的規律來講,是思想為主指導一切決定了未來的果,性格是在過去的基礎上不斷培養的。這些雖然堅固但他們都是可以變化的,都可以培養出另外新的一種符合生命規律的模式,這就是禅修所要做的事情。所以說一切快樂是從禅修開始,而一切錯誤、邪見是從混亂的思維開始。我們真是日用而不知啊,天天和自己的心打交道而天天被自己的妄念所欺騙都不知道,所以人很可憐!這個妄念能到什麼程度呢?它對於正確和錯誤基本上沒有任何的概念,所以人做什麼事情都有可能。在每個人的境界,他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他的理由,這是一個生命的黑洞,太不可思議了。所以我們也要如實的知自心。心的變化規律相當的復雜,我們不了解自己的心的最根本的起因在哪裡呢?還是歸結為地、水、火、風、空。
      我為大家做一個比喻:把我們的心比喻為車,把我們的地、水、火、風、空比喻為五頭牛,這是我們的物質界,我們的精神界,眼耳、鼻、舌、身、意比喻為六頭牛。心這個車往哪裡去?十一頭牛在拽它,但是分兩個組,一個組是物質界,一個組是精神界。當我們的心念像一個光束一樣在這個盤裡面轉,十一個心就是這一圈,心的光打到哪裡的時候就是哪個做主,打到地大的時候我們就愚癡,內心愚癡黑暗,我們就睡著了;打到火大的時候,我們的心念就會生出嗔恨;打入風大的時候,我們將變得非常的好動;打入水大的時候,我們的貪欲心就遠遠如潮水一般而來。這實際上都是生命現象當中客觀存在的,但它顯現的時候只顯現一個,這個心念顯現就是這個境界,其它的不顯的時候我們就完全不知道它,這就造成了我們生命的感受當中的種種的斷層。每天都是一種重復,你今天了解到這個貪,明天了解到那個嗔,它就像一個環一樣,絕對不可以有出這個環的機會,一個接一個,所以這叫做輪回。心念不是攀緣這個目標,就是攀緣那個目標,所以心的主觀能動性它不懂得能怎麼樣,而它老是都在境上,出去的時候肯定注定了判斷上錯誤。所以禅修,首先是擒賊先擒王,先把這個心(這個主觀能動性像野馬一樣,它老是出去像個野馬一樣,找種種的外緣)管住,再去認識外在的外緣。這就是禅修在干的事情。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的心會得到一種關照的智慧,這就是禅修首先要面對的問題。
      你說這個十一頭牛來拉著這個車,這個力量有多大?!怎麼才能夠讓它們和諧?實際上很簡單,你不主動亂動的時候,它們拉的力就互相抵消了,這是一個技巧,所以人要定住心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的心老是在拉偏架,有時候主動的投向精神的方面,所以精神會影響物質,有時候會投向物質的方面,物質會影響精神。所以在這個點上看有三方面:一個是精神界、一個是物質界,一個是能觀的心。一個是所觀的境,所觀的境呢就是物質界和精神界。但是我們平常不明白,我們以為境是心,所以把它有一個概念性的混淆。
在這時候禅修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禅修也是在境上找,心我們不得見,也是在境上找。怎麼找呢?雖然這個境很復雜,但它出現的時候基本的現象它都是以紛亂的念頭的替換為它的固相,就是萬念仍有思慮種種的不斷的這種新的變化,變化它就是隨著一個境,比如說我高興我是想到了這個人我高興,我嗔恨我是想到了這個能讓我嗔恨的人我嗔恨,這個時候它的著力點在哪裡?在這個人上,因為人而生起了高興或者嗔恨,生起來的高興和嗔恨是第二念,第一念首先就是它選的這個目標。那麼我們就選一個禅修的目標,這個呢也不足以讓你生起嗔恨,也不足以讓你生起高興,讓你的心能夠生起平穩地、不加取捨的這麼一個境,這個境就是禅修開始的時候所緣的境。所以就很簡單,這時候我們禅修,或者數呼吸或者念准提咒,這些境只會增長你的善法,或者說增長你平穩的心態,不會讓你的心動搖不安寧。所以這叫做如理作意。這個理就是萬法的平等,這個理而作意呢就是讓你的心跟隨著它,所以叫做如理作意。
      前面我們從這個角度說了一下禅修以及原理。下面我們說第二個問題:生命力量的來源。
實際上這個生命它是不同的,從哪裡證明呢?比如說今天天氣很好你心情也很好,這是說明人和物質界是溝通的;今天別人說你好你感覺也很好,這是說明人和人精神界之間是溝通的;今天有一個由衷的歡喜,這是自己的潛能,人和自己的潛能是可以溝通的。生命的力量,它和外緣有很大的關系,所以生命是處於一種運動的狀態,在這種新陳代謝當中我們經歷生老病死。宇宙也在新陳代謝,我們的心念也在新陳代謝,它的力量是受三種力量控制的,這三種力量再展開呢有正邪兩面。我們去年大概說了一下,今天再講一下。
      先說正的三面,正的三面在精神境界就是佛;在物質世界就是良好的環境;在自我的世界就是一個符合生命規律的身體。所以禅修能夠增長這三方面的力量,也能夠和這三方面的力量溝通,這三種力量的大小決定了我們禅修的增長的速度。
另外三種力量是什麼呢?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邪的一個力量,就是來源於我們無始劫以來積累下的業緣而化現出來的魔障,所以人心當中有一個魔,它已經成為你的精神生命;還有嘈雜、紛亂、變化的環境帶給你的困擾也是因為過去世積累形成的;對於自己,就是由無明所擾亂的混亂的身心狀態,它們都會產生力量。
      禅修不僅讓負面的三種力量得到止息,還可以讓正面的三種力量得到溝通增長,所以禅修真的是一切人類文明的來源以及一切吉祥幸福快樂的來源,是我們穿越生死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果沒有禅修,你所說的那個精神境界再美好也會成為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只能讓人多一些遺憾。所以禅修呢,我們一定要用心地去培養它,它對我們的生命意義影響深遠,一切效率也要通過禅修展現,一切未來的生命趨勢也要通過禅定來兌現。
有關修禅的方法,首先無非是調整兩界,身要怎麼樣,心要怎麼樣。身如果坐端正,來源於身的方面的困惑將會減少;心如果能夠安安穩穩的緣一個境,其它的惡法、污染法、魔法都暫時不能趁虛而入。所以我們接下來說一下禅修的身心准備。
       人的生命狀態是立體的,它在這個動、靜之間有一個著力點,所以動、靜、身、心構成了四維的元素,中間圍繞的就是真心,心在這個動靜身心之間要不斷地去調整,所謂靜呢就是禅,是禅修;動呢就是經行。在經行當中要掌握快和慢,在禅修的時候也要掌握心念的粗和細,這是要調整的。所以禅修的時候要作意,如何觀察,禅修不是坐下來不做不想,而是像一個閥門一樣,對於生命的這種洪流要適當的調節,它既符合自然生命的那種變化規律,也符合人性的潛能精神方面的規律。人類對這個客觀世界的認識,到了釋迦牟尼佛就算到了最高峰了,所以我們以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的方法為主,帶給我們一個個起點和高度以及正確性。所以我們依止佛陀不是有別的想法,而是通過學習佛陀我們可以實現自我生命的價值,唯佛才是大師,我們不是因為信佛而怎麼樣,而是因為佛對生命的規律解釋得太透徹了。
       對於一個修行人來講,要有這種意樂,要用這份心願去探求,要有這份熱情去面對這個事情,而且還要有智慧。因為你有了智慧才能分辯什麼事情在你的感受裡面是符合生命規律的,你才知道取捨,否則人生將變得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我們跟著一個好的老師那就是釋迦牟尼佛,這對我們今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決定了我們未來的方向,而且還要有信心。如果你通過智慧去判斷,如果你不能解決問題就要向內找,那就要具備信心。熱情、信心、智慧這是我們要著重培養的內在的品質。
      我們在禅修的時候要認識身體,坐姿很關鍵。基本上叫七支坐,具備七個要點。腳、腿能夠雙盤的就雙盤,不能夠雙盤的就慢慢地坐,坐的時間長了腿也就軟了就能盤上了,所以這要耐心,要忍耐,慢慢地去培養。坐姿正了以後人的煩惱自然就無影無蹤了。為什麼?就是剛才那句話,它們之間互相平衡了,生命處於一種和諧的狀態,一切負面的東西自然化解成了正面的東西。因為它平衡了,不受高潮和低潮的影響,處於一種平穩的狀態。密法當中說腿代表了無明,所以我們首先要對治這個無明。腳的方向伸向大地,大地裡面就是黑暗,那我們這個腳抬上來的時候陰陽得到平衡,腳心向上的時候,這個黑暗當中也有地藏王菩薩。佛教的每一個菩薩都表示生命的某一種境界,也表示諸佛的願力,那種精神生命是遍於一切處的。所以我們要知道諸佛真的是不會遠離我們,我們不能從信仰的角度去求,我們要從諸佛的本質去和他相應,那個時候一切的時間、空間對我們都沒有干擾了,我們將超越對立的世界而接觸到生命的根本。這真的是福報太大了,對我們的生命太有益了,這是人最應該做的事情,做任何事情能和這個事情相比嗎?!所以說這就是佛法的價值。
      我們要這樣去調整,我們的腰要坐正,腰是光明和黑暗的結合點,也是一切生命的來源,傳統文化也在講天人合一、天覆地載,天覆地載的是什麼呀?是人!人是天地的化合,在人身當中腰就是化合的點,是一切生命的來源。所以我們天天和自己的身體打交道,我們卻總被邪見包圍,我們總把這個身體當做一個神來崇拜,喂它吃喂它喝,從來不願意認識它。所以人是非常奇怪的。這是什麼原因?邪見的原因!當我們認識到這個皮膚所包裹的內在的是一個生命能量新陳代謝的過程的時候,我們有了對於這個肉身的一個客觀的關照和概念以後,就不會再對它起貪欲、嗔恨、我啊、你啊、什麼啊等等,我們將超越對和錯的種種的錯誤思想對於我們身心的束縛。所以在這個禅法當中,很多是觀身的本質,它能夠讓我們破除這種邪見(對於身的這種邪見),客觀如實真實的反映這個肉身它的一個位置。這個就叫做生命的規律。
       我們的腰這樣子坐正,腰就代表了水,腿呢就代表了土。傳統文化當中把土放在一個非常尊貴的位置,這是為什麼呢?金、木、水、火、土,土占中央,中央是我們修行的位置。土呢,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它,沒有光明代表著黑暗,為什麼它能夠在中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可以平衡,它可以平衡金、木、水、火的妄動性。所以,以不動佛作為一切佛的核心,不動佛——生命是永恆的。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一種生命境界,我們的身心要不動就叫寂靜、涅槃、生命的安樂。不動不代表著內在的生命的這種交流不暢通,而是一種非常暢通的狀態。
我們現在的身心是在過去這麼多年的一直糟蹋干擾的狀況下所組成的,就好像一個充滿了種種毒素的一個瓶子一樣。在禅修開始的時候,我們的身安寧下來,心有一個靜的時候,這個免疫力漸漸的增長,這些毒素要往出排,所以我們感覺到非常非常的痛苦。那痛苦有時候都沒有理由,就是坐一坐嘛,怎麼那麼痛?所以我們要客觀的了解它,這就是佛法上所說的另一個概念“業障”。它在排的時候,它走的時候也要給你打一聲招呼啊,來的時候是一起來的呀,所以這是生命的規律。你說除了忍耐還有什麼辦法呢?這個始作俑者是我自己啊,無話可講。所以就很簡單,過了這幾個階段,慢慢的身心就暢通,身心就清淨,這時,我們接受的能力和外在正面的東西交流的時候得有一個平台,就好像一個杯子你洗干淨了,倒進來了什麼東西絕對不會變質不會走樣。所以我們選擇在這個時間來和大家討論禅修,因為它太重要了,它就是諸佛的秘密,諸佛的心,我們不可以草草的說它。所以大家這幾天以來的辛苦我覺得也是必須要經歷的過程,沒有這個代價是不行的。
      我們生命有兩種來源,一種是來源地為因緣的氣,一種是來源於天為因緣的氣,它們交流在丹田。我們身體坐好以後,這個代表了智慧光明的陽氣漸漸的會上升,上升的渠道就是脊柱,所以脊柱一定要坐正,要保持這個道路的暢通。這個時候如果難受呢,因為你的那個正氣還不足嘛。但是你要拔,你看到年輕人他們陽氣旺的時候,走到人跟前的時候覺得他很挺拔,那是什麼原因?是氣的原因。你看我們苦惱的時候都是一臉愁相腰也不挺,挺也挺不起來,這就是有什麼樣心就有什麼樣的形。反過來,說有什麼樣形就能培養什麼樣的心,我們是逆著這個生命的規律來培養。我們開始肯定不會懂,當然首先要從形上去求,所以坐姿非常的關鍵。如果我們忽略了這個,和它失之交臂,那真的是永遠沒辦法再去和它溝通了。所以我們要坐正。
      首先是骨架,骨架要把它放正,脊椎和這個頭保持一個相對的垂直,和大地成為一個90度,這個時候雙肩要放松,脊柱垂直,下巴略收,這個頭頂骨就和丹田對正,後面(師父指著脖子後面)這兒自然的往起拔,前面自然的收而不僵硬,所以現在很多病人,你像脊椎病特別的普遍,都是人心煩惱過重造成的,天地不溝通堵在這兒。那我們就這樣子坐下來。這是有關身體的一些坐姿,要關照,一個最重要的就是腹部,一個最重要的就是肩部,這兩個地方是一定一定要放松的,特別的放松,要不斷的去觀察它,我們的心一動這兩個地方馬上就起來,所以放下來的時候心也就放松了。
      腿坐正,身體坐正,這樣子基本上坐正了以後,這幾個要點都具備了,這個時候腰垂直的往前來,往前來(師父示意身體向前傾),覺得你的臀部已經抬起來了,你的胯關節好像也整個拔開了,之後你再慢慢地返回來,這個時候返回來身體的重心剛好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重心就有了,就好像一個不倒翁一樣,它裡面那個鉛陀陀你就知道它在哪兒,這些都是竅訣方面的。這個時候,身的過程基本上就調整完成了。
      下面是調整有關風。我們說地、水、火、風、空,風大還屬物質界不屬於精神界。但是這個風大在物質界最特殊,它的好動就好像精神界一樣,我們仔細去觀察就會知道,我們這一期生命的存在是基於風——就是呼吸,呼吸沒有了生命就沒有了,它是身心的一個樞紐,也是禅修的要害,如果風在不斷地變化的話,你的心是很難穩定下來的。如果風在你身體的哪一個地方停留下來,就會形成障礙。如果這個風處於一種停滯不前的時候,你必然就昏沉。所以禅修就好像要拿住一個寶劍,這個風呢就好像刀把一樣,你抓不住風就抓不住禅修。所以風是在身的基礎上,我們首先是要調整身,身調整好了再調整風。
      風怎麼調整?你的身體都坐的端端正正了,這個時候在這個過程當中風會停留在某一個地方,我們這個時候要呼出三口氣。實際上風啊,你看那個輪胎為什麼那麼堅強,就是因為風,到了一定壓強的時候它就那麼堅強,但是它裡面沒有氣的時候它任何生命的價值都沒有了。最堅硬的也是風,最軟弱的也是風,柔也是它,剛也是它,所以它難以琢磨。但是要調整它也非常的簡單,它的變化是在進和出之間。進出不平衡,我們就沒辦法控制它,進出平穩的時候心就住於光明清淨,出去的多進來的少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就接近於死亡,已經是一個下坡路。所以在禅修的時候,我們就是為了培養那種平穩增長的風以促進身心的和諧,乃至於它的生命的真實境界。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把身體裡面預置的停留下來的風排出去。
      這些天我也看到,有些人知道這個方法,但是排的時候好像排的都不是很好,聽聲音也能知道,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慢慢地去體會。這個風啊,你在調整它的時候這個過程非常的關鍵,所以說有三聲木魚響,這個三聲木魚響每一次就是讓你呼出一口氣,不知道的人呢現在就知道了,念完經以後敲三聲木魚是干什麼,今天是正式的和你們講,要記住。這個氣出的時候一開始不可以太猛,慢慢的甚至是聽不見的,這是一種很自然以便於它那個閉在氣脈裡面的風出來的時候你給它開一個門兒,門兒要慢慢的開,你“咵”的一開這個不是裡面的風出來了,而是外面的風把它給打回去了,這就會造成心的變化。所以慢慢地出,要慢、要長、要勻、心很平穩,你身穩了心也會穩,這時候是在排廢氣。這樣基本上差不多(師父示范呼氣的動作),最後出的時候我能聽到那個聲音很大,這也是不對的。它只是在最後有一些氣,你不給它一點力量它自己出不去了,所以這時候稍微給它一點兒力量就夠了,基本上坐在旁邊的人是聽不見的。旁邊的人聽見了,就是聲音太猛,說明力度過了。這樣以平穩的心排出三口氣,這三口氣在密法當中還有其它的觀想,但是對於禅修來講這個時候不做任何的觀想。所以身、風(風也就叫做息)這兩個層面都交代完了。
      下面是調整心。心不可見,在作用。心的本體我們看不見,但它在思維的時候我們知道它的相,這個時候我們知道相的變化,我們知道心在變化。在傳統文化當中把心也分為三個層面:性、神、心,分為這三個層面是為了便於理解。養生在養性;養性在養神;養神在養心。心的某一個層面叫做神,我們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以前用的很多話,心神不安啊、神光返照啊,其實用的很多,但對它的體會不多,為什麼呢?神就是一束光,它到哪裡去呢?就是照我們所說的那十一頭牛——五大和六識。中醫上也有一句話叫做:“神乎神客其門”,平常說的“神龍見首不見尾”就是這個意思。它這個神很神乎,瞬息萬變,它到這十一頭牛或者到這十一個家裡去做客,它不進他們的門,它就是惹你,惹一下它就跑,所以它很神乎,你不知道它是什麼,剛才門口來了一個人,怎麼一下就不見了,你找了半天把你搞的亂哄哄的,是小偷啊?是什麼呀?你想了半天也不明白。神就有這麼一種規律,神乎神啊,神乎其神。所以古人有些話說的是非常的真實非常的到位,我們要用心的去體會。客其門,它就像一個不期而至的客人一樣,它就在你的門口不進你的家,你想拽它,它早就跑了,它來的時候是坐的火箭,走的時候更快,來無影去無蹤,天天在擾亂我們,造成我們種種的不安。所以這個神實際上是身和心信息不對等而起的種種現別緣起,所以我們現在要把這個神或者把這個心、把這個風、把這個身要調整在一個起跑線上。
      身的要點就是人中,風的要點是呼吸,心的要點就是注意力,三位一體就叫修禅。所以我們說,調息就是把你的注意力放在這個人中,調息的事情就結束了。這個時候我們應該以一種逐步掌控的心,就是平穩的心態把這個神氣收在人中(注意力放在人中),這時身也會和諧,風也會和諧,就會變得慢慢的有力氣了,心變得有力量,一切妄念也不能入侵,這時候禅修呢就慢慢地培養。
      只是這樣的培養還遠遠不夠,因為什麼呢?它們三個人呆在一塊兒會起矛盾,會起沖突障礙,那怎麼辦呢?要適當的調整它,怎麼調整它呢?一個是從快慢上,一個是從力度的大小上。有的人這個注意力特別緊張地放在這裡(人中),說明力度太大了;有的人呢心又特別軟弱,都不知道這個目標,說明力度太小了,這是大小。快慢指的是風,風你不要管它,有的人不知道這個要點,老是想管它,想知道它,實際上這裡不需要知道它。有的人神在這裡(人中)——身體的要穴上,風經過它的時候你知道,經過它出來,經過它進去,你是知道的,保持一個知道就行了。有時候這個目標滑落了,你一管它風就會有快有慢,你意念一動風就動,所以不用管它,避免快慢。在這上面簡單地重復保持一種覺知,呼吸不斷的覺知,心可能有點累,你可以以這樣的一個心態念准提咒,心不離人中念准提咒,在默照當中念准提咒,所要對治的就是昏沉和掉舉。這時候你的心可能呢會非常的活躍,那這個時候適當的把它壓一壓,把目標不要放的那麼清晰。有的時候心啊想昏昏欲睡,於境相不明了,你所持的咒都不知道了,你持的特別慢以至於忘失,這個時候就快點,也可以通過出聲或不出聲加以調節。總之我們開始是不可能感受到那種和諧的境界,就是在方法上先嘗試,快、慢、動、靜、出聲大小、力度種種的方面,用我們傳統的東西來講就是不要走極端。法是拿來用的,在某一個時候呢把心調整的明晰一些,有時候呢壓一下,就是這樣,這就叫禅修。
      那麼禅修是正行,能夠讓我們有禅修的環境是來源於他的發心。所以我們在這個禅修之前要念那個發心的文:“我今發心不為自求……”這個偈子,它能夠讓我們的心力得到諸佛菩薩相應的加被力,從這個方法來講是密法,從持准提咒有菩薩的加被來講這是秘密禅。從這個角度,從調整風、心來講,特別是這當中有一部分是密,就是有關五大的解釋,平衡啊……,只有在密法裡面才講。關於數息安住這是如來禅當中的一些要點。所以我們在打完坐不管這一坐效果好不好,方法對不對,都不要管它,不要困惑,有不明白的你再學一學,以這樣的一種平常心去修行很重要。
      世間的人就患得患失,這是一種思想慣性行為。他老覺得,我的生命這麼寶貴,這一坐我一定要有所得。但是佛法告訴我們一切都不可得,不可得是大的得,是智慧。因為你不執著於它了,你才有了接受它的空間,你執著於它時連個空間都沒有了。在世俗的生活當中屢屢能夠證明這一點:你覺得越寶貴的我一定想擁有它的時候就越不能獲得它。這是生命的一個內在的規律。就好像我們叫一個狗來,手裡拿個棍,叫它它會來嗎?它很害怕的。你覺得它不來就跑到它跟前去,那它跑的更遠。你跑它也跑,你拿棍兒要打它嘛。所以我們要避免這種極端,這種錯誤來源於一種意識層面的自我的執著,避免這個障礙,不可得反而得。以這樣一種平穩的心態抑制束縛你的禅修,不要有所得的心。在修行上坐之前不要有所掛礙:現在辦什麼事情?家裡有什麼事?公司有什麼事?你人在這兒心早就跑了,心已經跑了就叫不回來了,所以身心都要俱在,有天大的事不要管它。但實在放不下拿個筆記本寫下來,完了在後面寫上一句話:“等我下課再處理吧”。筆記本一扔把它也就扔了。這都是過去一些修行人的經驗。
      我們在打坐完之後就是回向。打坐不見得是個善法,它只是一個方法,但是它之所以會成為一個善法,甚至是無漏的法,這來源於它的發心。發心把它當中的雜質去除了,它成為一個純淨的善法。所以發心是為了追求生命當中的那種光明那種福慧自在的境界,這個時候你打坐所有積累來的東西它就照著這個設計往那邊去發展。如果你在打坐之前想的是我要得到一個什麼感覺,一個什麼感受,你打坐時候積攢的那些能量它也按照你的心的不可思議的規律給你往這邊排,心裡想什麼它就來什麼。所以這是一條非常危險的路,歷史上來看很多人就是發心不明確,要麼走錯了,要麼走不遠。帶著種種生命的未來的苦果,不修行還好,一修行沒有正知見,你就不可能有正發心,沒有正發心,光求一個方法,最後只是一團糟,這個人只能稱為一個比平常人更可怕的人。那平常人想害人還害不了那麼多,那他現在掌握了一個利器,把原子彈拿在手裡的人,它能害很多人(害很多人——不是害人是害已),他只會把自己的生命拋向了一個更加黑暗不可自拔的境地。所以說修行這個事情啊,要麼你就不修,要麼你就要走正道好好的修,做一個正常的人絕對是佛陀都贊歎的。所以一定要量已量法,對修行上面所設制的任何目標,你都要清楚的知道這個目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生命境界,你要慎重的對待自己的生命乃至於生活。因果它是一個沒有好壞分別的規律,它不因為你聰明,不因為你種種的技巧就會饒了你。它是最公道,你怎麼樣的想它就怎麼整你。所以最後就是回向。
      回向的時候,我們首先是回向淨土。生命是不斷變化過程的偶住,到真實境界即堅固,即極樂世界的境界。對於我們未來究竟安樂的代名詞。如果成佛當然是一切目標的圓滿,但是在這個中間如果我們沒有一個站的話,我們今生又沒能一次飛過去,掉下來怎麼辦?所以回向一個很安穩的保險——回向淨土。回向淨土和前面的發心目標是一致的,發心是理,回向淨土是事,理事無礙你就得到那種生命規律的互用,再加上你中間的這種福力,他們三個互相限制互相增上,所以這是修行上面的技巧——發心、正行以及回向。在回向淨土的時候呢,也有種種的其它,你看我們說:“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把你的多少善品都設計到裡面來了。還是一句話,你怎麼樣設計它就怎麼樣成就。這是暫時的目標,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干嘛?還是為了成佛,就是換一個好環境以便於道能相續。所以後面還有一個回向——“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這是一個回向。
      下面還有一個目前的回向,我們回向三皈依的圓滿,因為三皈依是一切道的根本,我們生命當中有一點點的涼風吹過那都是因為三皈依的加持。如果我們沒有依靠的話,任何善事,哪怕正常地思維一件事情都是非常非常的困難,所以三皈依是現法樂住的所緣緣,是眼前的事情。我們回向三皈依,是回向大乘的三皈依,所以說:“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我們皈依佛也希望眾生達到皈依佛的一個境界,這都是大乘的一種發心,因為我們修的法都是大乘的法,你就知道大乘的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最後一個是祈禱:“願晝吉祥夜吉祥,晝夜六時恆吉祥……”,這是祈禱我們修行的時候順緣具足,吉祥一個詞就都代表了。之後祈禱上師、三寶(上師、本尊、佛、法、僧、護法)以致給我們提供修道時的種種便利。這個儀軌的設置也是面面俱到,但是不增不減不繁,重心還是落到禅修上,因為禅修很重要。我們前面講只有禅才能是一切善法的基礎,實踐的基礎。佛法就是要實踐。
      關於禅修的過程、作意、方法、要點等等都講了,大家要把它弄清楚。在這七天當中,如果有哪個方面還不太清楚,就趕緊問,然後再整理一下以便於回去修行。因為這七天只是一個學習,要掌握這些要點,實際也上不容易。
      下面是有關經行的一個方法。實際上傳承當中有很多密意,如果你不了解就會以為這只是一個走路。因為不了解,你好像認為它就是一個什麼作意,實際上都不是。我們那天大概講了一下經行的方法,這中間有一個要點,就是說觀察三處:湧泉、丹田、頭頂(百會)這三處,要大家去注意。把這三點在走路的時候能找著,恐怕最少也得一個星期。能找到一念,如果能讓這個念相續不斷,大概需要49天。實際上按我的觀察,我講了很多次了,現在還沒有一個人知道它的。幾年了,我不是講了一年,沒有一個人。所以我們在學法的時候,一個方面要用心,一個方面要謙虛。我所講的話你沒明白之前要好好的學習,不要著急,不要互相的問,這個方法真的很深。這是第一步,把這三個點找著。
      第二步是抬腳跟。這個找著了以後你才能夠抬腳跟。它當中都是為了調整四大,就是地、水、火、風。由於空大在這個時候不起現行,所以不調節。我們這三點掌握了以後,抬腳跟的時候地大和水大會上升,本來地大和水大是往下走的,它這時候會上升。火大和風大會降低,它們本來是往上走的,飄揚的,它們這時候是往下走。這是逆轉生命的規律。所以古人也說:“定中用功有十分,動中用功才能得一分;動中用功有十分,夢中用功才有一分;夢中用功有十分,死的時候才能得一分的利益”。所以我們現在所有的方法發心都是為什麼做准備呢?是為死做准備。在穿越生命樞紐的時候,你如果沒有實證實修,誰也幫不了你。生前說得天花亂墜,死的時候一樣痛苦。所以我們要明白佛法很難很難明了,因為佛法是從沒有我執的情況下存在的一種生命狀態,和天地萬物同體的一種生命狀態。我們現在所有的思維分別都是和“我”相應的,就算你掌握了這種方法,你還不知道“我”是什麼境界。所以佛法太深了,很難說明白,只有你自己去體證才能慢慢的了解。
      首先你要信你才會皈依,之後你才會聽聞正法,才會有這樣的理解。聽聞正法是為什麼做准備?是為修證埋下一個伏筆。但是當你修證起來以後你會發現,哦,自己當時那個望文生義的理解和感受完全是錯的,所以叫做行起解絕。你真正去實踐的時候,所有的理解都是錯的。所以我們不是說佛法的可貴在實踐嗎?實踐以後到底是什麼樣的?和你現在絕對的不一樣。所以我們在佛法上一直要保持一個謙虛謹慎的態度,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去認知佛法,去實踐它到底是什麼樣?佛法的要害到底在哪兒?那我們最起碼有個事兒干麼。
       我們在佛法當中不會指天指地指星星,指來指去不知道往回指,落入種種知識的分別,落入種種裝飾的境界。我們每天吃飯會吃嗎?走路會走嗎?睡覺會睡嗎?我們都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了,實際上最起碼的生活的方法都不懂!所以要腳踏實地認真的去學習,我們一個人再聰明還沒超過百歲呢,人類的實踐已經幾千年了,我們從哪裡去知道它!所以這一切都是為了利益自己而不是為了和別人較真,什麼錯和對,什麼是與非,都不是它所緣的境,和它沒任何關系。只有你穩穩當當的自利了,你才能夠利他,所以大家要確認佛法就是要自私自利。你如果連自私自利都不知道,你還說什麼利他呢?你無非是想把別人變成你的奴才而已!拿一個思想去要求別人而已!世界變成一個互相指責的世界,反過頭來這個因果還會落在你自己的頭上!
我們通過向外、向內,通過身、心,通過物質世界、精神世界種種的互相的對立,才能最後得出佛法的目標是指向哪裡的。所以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最起碼是睜開眼睛了,看了一眼我們天天生活的地球,我們天天面對的身心,到底它的客觀規律是什麼樣的。我想這才是對我們人生有一些現實意義,最起碼我們不冤枉啊。所以就很簡單,這個經行的方法,第一步找到三個點;第二步抬腳。抬腳是怎麼抬?每一步下去的時候,這個重心意念你的腳要變的非常的有力。這方面我也觀察了一下,大家的腳都是飄的,這代表我們的身心不堅固,身心不健康,都是飄的,沒有幾個安穩的。你看有的人走路的聲音“噗蹋、噗蹋”,有的人“空、空、空”,這都不是健康的聲音。它非常有力但你聽不出聲音。所以還是那句話,我們反過來可以求,通過這個行可以求,所以走路的時候那個腳不能分的太開。就算你是外八字的人,這個時候你心是安穩的時候,腳尖往內收,往裡面收一點,雖然你是外八字但是你的氣就會收回來。你的心不可以散亂,散亂的時候腳自然朝外。古代不是有一個最不好的一種威儀嗎?像竹林七賢簸倨而坐。你身都是散的,你說你到了哪種境界了,你那是玄而又玄。從這一點就知道他們的下場很難堪。有些理想是不可以實踐的,所以不要把它作為人生的價值。把腳調整好,身體上下一條線,你觀照骨架,關照這三個點,身體自然就不會歪。所以邁出一步心就在那裡,穩穩當當的,走、走……,同樣地不能緊張,身體不能緊張,心也是一種非常自在安然地走。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七天能學會都很不錯了。
       你走一百步都是和過去的無量苦在作對,因為過去它適合這種方法。人走路是習慣性的走路,現在是主動性的調整,而且步步是很難以改變,調整起來非常的費勁。所以開始要慢,如果你的心念能夠把握住上面說的這三個,那也可以快,但是以心不散亂緊張為主。所以說經行 是這個階段對這個禅修的一種輔助,也不著急說一定要把它搞明白。
       但是禅修我們現在安排的不多,我們前幾年打七的時候都是八座大概要九個小時,九個半小時吧,有兩座還是三座是一個半小時。我們第一年的時候有一百多人,就是下面的那個房間裡,那是相當的苦,都是沒有學過佛的人,甚至什麼都沒接觸過的大有人在。接觸過傳統文化的人都還是有點基礎嘛。所以這個道是修出來的,這個道不逼也修不出來。但是也不能逼的太狠,你要自己觀察自己的身心,如果到了一個極限,它會拉警報,你就休息一下。
      這七天是學習禅修的方法和經行的方法,照著去做。但是天氣特別的熱,所以先把這個方法記住,特別有關經行,是最不好掌握的,有空的時候你先實踐一下,看有什麼問題好問。你們回去以後,環境也不好,真的也很忙,要想再提起這個心力來真的很難。但是這個經行也不著急,能把這個禅七慢慢的學會就好了。禅修到了某一種境界的時候,就會自然要求想運動,這個身體它知道。所以那個時候你們都還可以再用功。現在這個時候你的身體還入不敷出,精神老是不夠,所以可以不修這個經行。但是方法要明白。
       第一步把這三個點關照;第二步腳非常的有力,在走下去的時候重心落在湧泉穴。把腳後跟能抬多高就抬多高,抬的時候重心落在前面,身體還是正的、直的,但是不緊張。緊張不緊張就看肩部和腹部,腹部一提起來馬上就知道這是緊張,甚至它提起來了你也不知道它的意境,反照它的時候就知道“啊,還是緊張”。所以古代說氣沉丹田嘛,就是腹部下垂。那把這個腳後跟抬起,最起碼一年之內都是夠用的,等一年之後禅修也進步了,知道“法、報、化”差別是什麼的時候,再隨順那個調整,有關經行,修法方面也有修“法、報、化”三身不同的相應作意之差別。
       好,那今天就這樣。

 

 

上一篇:麻天祥教授:僧肇與玄學化的中國佛學
下一篇:麻天祥教授:法顯對佛教中國化的貢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