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空性得到療愈
以覺察力來療愈的最後一個層面,就是覺察掌管人生的普遍法則, 其核心就是對空性的認識。這很難用文字描述。事實上,我雖可在此試著描述,但必須通過你自己的靈修經驗,才能直接認識開放和空性。
在佛教的教導中,“空性”是指看穿或消解桫小、固著的自我概念時,所經驗到的一種根本的開放性和一體感。當我們看見自己的存在是短暫的,我們的身體、心和心智是由不斷變化的生命網絡產生的(而網絡中沒有任何事是分離和獨立的),我們就會經驗到空性。禅修中最深刻的經驗會引導我們深入覺察生命根本的開放和空性,不斷變化和無法擁有的本質,覺察到它是一種永無休止的過程。
佛陀描述人生是由一系列不斷變化的過程組成的,有身體的過程、感受的過程、記憶和認識的過程、思想和反應的過程,以及意識的過程。這些過程是動態而持續的,沒有任何單一元素能被稱為不變的自我。我們自己就是一個過程,和生命交織成一體。我們像生命之洋的波浪, 我們暫時的形式與海洋是一體的。有些傳統稱這個海洋為道、神聖、豐饒的空無、不生不滅。我們的生命從中產生,是神聖的回應,是意識的活動和舞蹈。當我們領會了這個賦予生命的空性過程,就得到了最深刻的療愈。
禅修更為深入時,就能看見經驗的活動。我們注意感受,發現它們只持續幾秒鐘;我們注意思緒,發現它們是短暫的,來了又去,未受邀請,像雲一樣,我們覺察身體,發現它的界線是可滲透的。在這種練習中,我們對孤立的身體和心智的固著感便會開始消融,在意想不到的情形下,突然發現自己是多麼輕松自在。進一步深人時,會經驗到與萬物和偉大的生命奧秘相連的開闊、歡愉和自由。
有位安寧病房主任在一位垂死的六十五歲老人的病房外,陪伴老人的子女時,體驗到這種聯結。他們剛接到叔叔在車禍中喪生的消息,正在猶豫要不要告訴父親。老人已瀕臨死亡,為了不讓他難過,於是決定不告訴他。但他們走進房間,他抬頭看著他們說:“你們不是有事要告訴我嗎?“他們正在懷疑他是什麼意思時,他接著說:“你們為什麼沒有告訴我,我的弟弟已經死了?”驚訝之余,他們問他是怎麼知道的,老人說:“過去這半個小時,我一直在和他談話。”然後他把他們都叫到床邊,對每個孩子說了幾句遺言,十分鐘後就仰頭過世了。
西藏上師卡魯仁波切說:
你活在錯覺和事物的表象中。有一種你不知道的實相,當你了解它時,就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是,而當你什麼也不是的時候,你就是一切。如此而已。
碰觸到這個合一的領域,就會得到療愈。我們發現自己的恐懼和欲望,提升和保護自已的企圖,都是建立在徹底錯誤的孤立感妄想之上。
發現空性的療愈力後,就會了解每件事都交織在連續的活動中, 在某種我們稱為身體、思緒和感受的形式中生起,然後又消融或變化成新的形式。有了這種智慧,我們就能在一個又一個片刻中開放自己, 並活在變動不居的道中。我們發現自己可以放下與信任,讓呼吸自由進行,讓生命的自然律動輕松地帶領我們。
存有的各個面向——身體、心、心智,都是通過同樣的關懷而得到療愈。我們的專注力使我們更重視身體,發現身體是上天的恩賜。專注力能帶領我們用心感受人類的情感,也可以療愈心智,重視思想而不陷入其中,還可以使我們向生命的偉大奧秘敞開,發現我們的空性和完整性,以及與萬物一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