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鈴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6 布施就是無所執著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6 布施就是無所執著

哪怕你不了解這個“大我”與萬物是“一”的道理,但在付出什麼的時候,你的感覺總是很棒,因為這些時候你會感受到,你與你所給出的東西同一。

自然界的每一個存在、人類世界的每一個存在、我們所創造的每一件文化產品,都是“被賜予”的,或者說是“被賜予給我們”的。但因為萬物在本源上是“一”,所以實際上來說,我們是在給出一切。

一剎那接著一剎那,我們都在創造一些東西,而這也是我們生命的喜樂。但這個在創造和給出東西的“我”並不是“小我”,而是“大我”。

施比受更讓人快樂

哪怕你不了解這個“大我”與萬物是“一”的道理,但在付出什麼的時候,你的感覺總是很棒,因為這些時候你會感受到,你與你所給出的東西同一。這也是為什麼施比受更讓人快樂。

佛教用語中有所謂的“布施[15]波羅蜜”。“波羅蜜”的意思是“渡”或“到彼岸去”。我們的人生可以視為渡過一條河流,我們的人生目的是要努力到達彼岸——涅槃。不過,人生真正的智慧在於知道我們走向彼岸的每一步,實際上都是到達彼岸本身。

這裡一共有六種生活方式可以實踐這種人生目的,“布施波羅蜜”就是其中的第一種,意味著以布施而渡;第二種是“持戒[16]波羅蜜”,意味著以持戒而渡;第三種是“忍辱[17]波羅蜜”,意味著以忍辱而渡;第四種是“精進[18]波羅蜜”,意味著以精進而渡;第五種是“禅定[19]波羅蜜”,意味著以禅定而渡;第六種是“智慧[20]波羅蜜”,意味著以智慧而渡。這六種“波羅蜜”事實上是同一種,只因為我們從六個不同的方面觀察人生,所以把它們分成六種。

你可以布施一片樹葉

道元禅師說過:“布施是無執。”也就是說,單單無所執的本身就是一種布施。你布施什麼都無關宏旨,布施一文錢或者一片樹葉都是“布施波羅蜜”,布施一句話甚至一個字也是“布施波羅蜜”。要是能以無執的精神布施,那麼你的物質布施和言語布施具有同等價值。

只要有正確的精神,那麼我們所做的、所創造出來的—切就都是“布施波羅蜜”。所以,道元禅師才會說:

生產什麼或參與人類活動,同樣是“布施波羅蜜”。為別人提供一艘擺渡船或造一座橋也是“布施波羅蜜”。事實上,你布施一句箴言慧語給某人,就不啻送給他一艘擺渡船!

基督教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上帝所創造或賜予的,這是對“給予”觀念的一個很棒的解釋。但如果你認為是上帝創造了人,所以人與上帝有著某種區分,那麼你很容易就會想你有能力創造某種東西,那不是上帝所賜予的。例如,我們會造飛機,會建高速公路,但是當我們開口閉口都是“我創造……我創造……我創造”的時候,我們很快就會忘記創造各種東西的這個“我”實際上是誰。這是人類文化的危險之處。

事實上,以“大我”來創造就是去給予。我們不能創造某些東西之後便據為己有,因為一切都是上帝所造,這一點是不可以忘記的。

打坐時,我們什麼都不是

然而,因為我們忘記了“是誰在創造”以及“為何而創造”時,我們就會執著於物質價值和交換價值。沒有任何價值是可以跟絕對價值相比的,而凡是上帝創造的東西都具有絕對價值。即使有些什麼對“小我”來說並沒有任何的物質或相對價值,但它自身仍有絕對價值。

當你不執著於一項事物時,那意味著你意識到它的絕對價值。你做的任何事都應該基於這種覺知,而不是自我中心的價值觀念。如此一來,你做的一切都會是真正的布施,也就是“布施波羅蜜”。

當我們盤腿打坐,我們就重拾起最基本的創造活動。創造活動大致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坐禅結束後我們對自己的覺知。打坐時,我們什麼都不是,甚至意識不到自己是誰。我們只是純然地坐著。但是,當我們站起來時,我們便再次存在,這是創造的第一步。當你存在,萬物就會存在,一切都在同一剎那間被創造了出來。當我們從“無”當中出現,當萬物從無現身,我們會看到一次嶄新的創造,這就是無執。

第二種創造就是當你在活動、制造或是准備某些東西像是食物或茶的時候。

第三種是你在自己裡面創造了些什麼,例如教育、文化或藝術。

所以,一共有三種創造,但如果你忘掉了第一種(最重要的一種),那麼其他兩種就會像個失去父母的小孩——這兩種所創造出來的東西會顯得一點意義都沒有。

忘了坐禅,也忘了上帝

通常每個人都會忘了坐禅,每個人都會忘了上帝。他們賣力於從事第二和第三種的創造,但上帝卻不會幫他們的忙。試問,當上帝不了解他自己是誰的時候,他又怎麼會去幫忙呢?這個世界之所以有諸多問題,原因就在這個地方。當我們忘掉創造的本源時,就會像個與父母走失的小孩似的,不知所措。

如果你了解“布施波羅蜜”,你就會明白,很多問題都是我們替自己制造出來的。當然,生存就是制造問題。如果我們沒有出生,父母就用不著為我們傷腦筋,只因為我們存在,才給他們帶來麻煩。這沒什麼要緊的,萬物都會制造問題。

但通常人們以為,當他們死掉,一切就會過去,問題也會消失。不過,你的死亡同樣會制造問題!事實上,我們的問題應該在此生加以解決。當我們意識到我們創造的―切都是“大我”贈予的禮物,就不會執著於它們,就不會給自己或別人制造問題。

我們應該日復一日忘掉我們做過的事,這是真正的無所執著。我們應該做些新的事情。做新的事情當然要以舊的事情為前車之鑒,但我們不應緊抓著做過的事情不放,而是只要去反省就好。

但未來是未來,過去是過去,當前該做的,是做些新鮮的事。這是我們的態度,是我們在這世上應該有的生活方式。這就是“布施波羅蜜”——為了我們自己的緣故給出些什麼,創造些什麼。這是我們為什麼要打坐的原因,只要不忘記這一點,一切就會井井有條;一旦忘記了這一點,世界就會一團糟。

 

上一篇:鈴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5 不留一絲痕跡
下一篇:鈴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7 避開修行中的錯誤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