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廣超法師:定慧之路 第五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五講

六、修止觀常見的問題

由於大家修禅定時,還是犯上許多錯誤,今天繼續講一些關於我們靜坐時發生的問題。

1.不可引氣入定

先說關於頭上有氣。

在修禅定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覺得頭上有氣,知道有氣的比不知道好。可是有些人以為頭上有氣就是入了禅定,這是錯誤的。入定的確使氣升到頭上去,但頭上有氣不等於已經入定。就是說,如果你故意把氣引到頭上去,是氣集中在頭上,不等於入定。這一點要非常小心,不要把氣帶到頭上去,然後以為自己上三禅了,那是無效的。

入禅定是靠心念的集中和微細而入,不是靠頭上的氣上上下下。所以,你覺得頭上有氣,先把它引導下來,然後再度集中看呼吸。要注意是呼吸及心念變細了,才上初禅去,不是把氣帶上頭去就以為上禅定,因為懂得氣功的人就懂得只要我心念集中,就能把氣帶到頭頂上去了。甚至你心想身上的氣往頭上沖,氣就沖上去了。所以,不要犯這個毛病,以為氣在頭頂,就上了三禅,然後在那裡面呆啊呆,沒有用的。要心的雜念少了,集中力夠了,輕安來了,那時想上禅定就自然上去,那才是對的,千萬要注意這一點。

2.疼痛的問題

另外就是疼痛的問題。有些人在靜坐的時候,身上有疼痛,不少人以為疼痛是打坐出了問題,其實這不是修錯,是那部位有障礙,有暗病發作了。最好將暗病處理掉,如果讓它繼續保留在那裡,你就一直坐不好。比如你靜坐的時候,覺得胸悶、咳嗽,你就要處理胸前的毛病。如果你覺得背後大椎以下很熱,就是你的大椎的部位阻塞了,你最好去將它通順。如果你的頸項這裡很熱,就是玉枕穴的部位氣不通,阻塞了。簡單的處理法就是用空心掌打拍,也可以找人引導,在你靜坐時幫你將氣引上去,疏通它。如果你自己懂得做的話,你就在靜坐時,觀想背後的氣從大椎經過玉枕,一直這樣想,慢慢地氣通了,熱就會消掉。大椎和玉枕是很關鍵的部位,要去注意有無阻塞,如果很熱的話,就是有問題了。

3.身體擺動的問題

有些人因為身上的氣脈有阻塞,坐到一定程度,身體會動起來。如果身體要動,不要去阻止它。你越阻止它,就越坐得不好。這是氣動,氣動會越動越強,如果心力和念力不夠,當氣很強時,心力弱者若無法控制氣,就會有危險。當氣不受控制而身體出大動作,一般人就會慌張,慌張最容易著魔。將來若發生這類情況時心不要慌,只要一心想全身的氣慢慢地降回丹田。並將所有的氣,慢慢沉回丹田,一直這樣重復地想。如果你的心念足夠的話,你可以用手來回從頭向丹田拉氣,觀想手帶動氣到丹田,最後按住丹田。如果做了氣還是在頭上,可以找其它人幫他一下,怎麼幫?就是用掌心將他的氣,慢慢地從他的頭上引導回丹田。也可以用拍打,幫他把身上的氣拍打散掉。

是什麼原因造成動得很厲害呢?原來氣動是在治病,所以會覺得越動越舒服。身體越動得久,氣場就會越強。如果你們以後身體動起來,千萬不要動超過半小時。若超過半小時,就會有很強的氣,容易不受控制。動得很強時,怎麼處理呢?我們可以控制動的時間,就是說,先讓他動幾分鐘,然後就心想氣收回來,讓身體不動。先只動五分鐘,多做幾次後,如果都有把握把氣收回來,就可以每次動十分鐘。這樣慢慢地加強,以後,你就會有能力收。不要讓它一次動得太厲害,收不了不是著魔,是因為你的念力不夠。什麼情況下會著魔呢?當身體動時,有些人會氣脹腦昏,身體就會失控而亂動,就會著魔,會發狂、發生精神錯亂。所以,動時要小心,心念要很清醒,心要明白動是好事,只是身上的氣在運轉。不要恐嚇自己以為著魔,那樣就會有危險,所以你應當放心讓它動。氣動而身動,這會自動調整身體,你身上的一些障礙就會驅除掉,以後你的靜坐就會更有進展。因為你身上有氣的障礙,才會發生身動。如果你忍住不動,氣的障礙依舊,靜坐的進度就會很慢。若有氣阻塞,最好找一些氣功師,幫助你處理那些氣阻塞的地方,或者找人按摩等等。身會動的人如果忍住不讓身體動,不動則氣不通,靜坐很難有進步,因為嚴重氣阻塞才會動,所以要小心處理。動的時候,心念要明明了了,很清楚,心中要注意那個氣的運轉,不能什麼也不管。練氣功的人喜歡讓身體動,動時心裡什麼也不管,這個是有危險的。你的心念一定要清楚地在氣動,要防止它動的太厲害,才不會有危險。以上是靜坐時,有關氣動的一些危險的事情。

4.下坐之前按摩的重要性

每次靜坐下座之前,全身都要按摩一下。這幾天我看到大多數人都沒有按摩,久了要出事。就是說,下座時要保證氣收回丹田,眼睛未睜開前,手擦熱後,用手掌按摩頭,拍打頭也可以。然後,掌心向著自己,觀想把那氣引導到丹田來,從頭往丹田引導。除非你對氣很敏感,很清楚知道氣都收回了,你可以不用這麼做。如果收不回,你一定要做一下氣收回丹田的動作。如果你對氣不敏感,每天留一點氣在頭上,連續幾天以後,就難處理了,從此以後,每次靜坐頭就會有重重的感覺。所以,最好坐完後按摩。還有,如果每天靜坐六小時以上,因為長期保持一個姿勢,身體也會產生疲勞,最好每次起身之後做一些運動,放松後背及腿的肌肉,對你繼續坐會有幫助。如果你沒有這樣做的話。那疲勞就要累積,一段時間之後,你再坐,就會不舒服。以上所說的,是靜坐上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5.修定與念佛。

修不好禅定不要心急,每個人的過去世和今生的修行不一樣。有些人前世已經修了今生又來修,有些人是原本什麼定力都沒有就來修的。因此,不要跟人家比較,如果你坐來坐去都不行,就是你在修定方面的工夫不夠。你更應該努力用功,不要說我無法修定,還是去念佛好了,這是錯誤的。就是說,你原本定力不好,就更需要修定。不要因為修不好定,就不修定了。你以為去念佛,就不必修定了嗎?不是這樣的。佛教的修行要修戒、定、慧。念佛是一個方便法門,很多修念佛法門的人,念很多年了,他都沒有一定把握的。不要以為念佛的人都是有把握往生淨土的。我講一個例子。在我們那裡有一個老和尚,叫雲水山人。他滿身臭氣去掛單,大家都不喜歡他。大概在他六十歲的時候,就自己做經忏,搞了一個房子住,後來他病倒了,沒有人照顧,我就找了一些居士照顧他。他念佛念了二十年,到老的時候,他更加用功念。但是當他病了住在醫院裡的時候,他就埋怨說:“我念佛念了二十多年,現在這樣病重,阿彌陀佛還不來接引我。”你不要以為念佛很容易,不是的。那位老和尚到後來根本就不念了,不信了,他說阿彌陀佛根本就沒有來接引。其實,這是錯誤的。經典上說,是你死的那一刻阿彌陀佛來接引,不是你活的那一刻。佛不會帶你去死亡。另外,在台灣有一位修念佛法門的大居士,他有兩個妻子,他特別疼愛他的小妾。他念佛念到預知時至,就要大家為他助念,念了幾天後,這件事情就傳開了,傳到了他的妾那裡,他的妾很愛他,聽到他要走了,就很慌忙,打電話來找他,他聽了小妾的電話之後,就念不了佛啦,然後,就擔心他的妾,想我走了,她可怎麼辦?哈哈。

就是說,如果念佛的人對世間還有貪愛的東西,臨死的時候是走不了的。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很多念佛的人不知道自己還在貪愛人世間,真正死亡境界來時才發現自己放不下,然而已經太遲了,比如剛才說的那位居士念佛念到要走時他都知道了。可是後來呢?還好,他還夠智慧,干脆就不理他的妾,避而不見,專心念佛,後來才走。你看,念佛往生容易不容易啊?別忘了,臨終時若無定力者,心亂如麻,如何能往生呢!念佛念到一定程度是要產生定的。真正念佛法門是能夠進入念佛三昧。念佛、觀想佛者要是能入定,這樣你臨終的時候,就因有定力而有把握往生。如果你只是持名念佛沒有定力,就要靠別人來助念。修淨土的人若執著身邊的事物,那是往生不了的。所以說有了定,往生淨土就多了一分把握。

 

 

七、如何修道
先見道後才修道,整個過程是從內心建立三十七道品,其中,七菩提分以前未見道,七菩提分時見道,七菩提分後是修道。

四念處——資量道,出世正見。

四正勤——資量道,滅惡生善。

四神足——資量道,淨心得通。

五根——加行道。

五力——加行道。

七覺支——見道,。

八正道——修道。

1.解脫的起點——五根、五力

佛教導我們修任何法門,都要修戒、定、慧。就算是你往生極樂世界,到那邊學哪些佛法呢?如果你們有念《佛說阿彌陀經》就知道,那邊還是聽聞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真正的解脫法就是這些佛法,到了極樂世界還是這些佛法。為什麼是這樣的呢?因為修行的過程,並非讓心充滿真理,而是讓心建立起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些佛法是不可能靠外力加持的。所謂的心的道路,修任何法門都是如此,諸佛皆說此法,但是很多人不明白,以為這是小乘法。其實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是你修道時心中必須生起的各種各樣的法。

就以五根來說,五根是信根、念根、精進根、慧根、定根。信根是你對佛法要生起信心,一定要有的。精進也是一定要有的。精進不是努力地去做事情,也不是努力地去修的意思。精進是一種心念,稱為精進心所。不是說我要很努力地去做一種事情就有精進心所,精進心所是修道時才產生,當精進心所生起來時,你就會很努力地去修。精進並非有一件事情會讓你很有興趣去做,它是修道時有精進的心念,叫做精進根。所以,這些各種的根:信根、念根、慧根、精進根、定根,都是從心念上建立修道的力量。也就是說,你修行時要建立起這些法。這些法加強了就是力,叫五力。五力進一步加強就是菩提分,再修就是八聖道。所以,不管你到哪裡,不管你修任何法門,你都要在內心建立起這些法,這些法是任何修法的“道品”。修道並非從心外得到什麼法讓你不得了,就算你到極樂世界,也要從自心建立起這些道品。為什麼你不要在這裡建立?應該在這裡訓練嘛。到了極樂世界,你就會快一點嘛。所以,我們如今在這裡修,就是要訓練這些心念。

前面,有講到七菩提分,其實,如果按照修道次第,加行道就是建立五根、五力,加行道絕對不是象一般修法的加行法門。比如說大圓滿修法,有前行、加行、正行。藏密修法的加行是指定要修某些法,這些加行法不同於加行道的加行,任何修法的真正加行道就是要建立起五根五力。任何的修法,如果進入加行道的狀態,就是心中具足五根五力。我們修觀的過程,也就是在建立五根五力。

2.四念處

如果是根據小乘的佛法說,你要建立五根五力,要先從四念處著手,為什麼要從四念處著手呢?這是有它的道理的,四念處的第一個念處是身念處,然後是受念處,心念處,法念處。這樣的次第是跟心念的粗細有關,就是說身念處是很粗的,心念很粗的人都可以觀察。法念處是很細的,要心念很微細的人才可以觀察。初學者一定先從粗的心和境界開始觀察,如果身體的動作都沒有辦法觀察清楚,你想觀察清楚心念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說,一個人能很細心的觀心念處的話,他的身念處必然會做得很好。因此,念處的身、受、心、法的次第是絕對的。就是說從粗到細,當然,如果你有本事,你可以一下子去做細的,不必要先做粗的。

粗的觀——身念處

在觀察身念處時,我叫你們經行注意腳,也要注意避免心愛聽愛看而離開身念處;還有要注意你身上的任何動作,這些動作都是屬於身念處。就是你對身上的一切動作、行為明明了了。身念處從什麼時候修起呢?很多人從站起來經行時開始修身念處,那就錯了。是從你靜坐想起身的時候開始修。從坐禅下坐開始,對於你的一切行、住、坐、臥,都要很冷靜在那裡修身念處。修得好時,你不會東張西望,不會想要和人家談話的。如果你沒有修好呢,就會等到想經行時,擺好姿勢才修身念處,那樣修身念處就太差了。

你們經行時要注意這一點,就是說,從你下坐不再盤腿,腳一舉一動都要清清楚楚。如果你懂得修,很用功修的話,經行時也是在修定,如果你不知道靜坐與經行交替修,你就無法長時間修定,只能靜坐後休息,如果你懂得修的話,你就隨時隨刻都在保持正念,跟靜坐的意義是一樣的。

細的觀——受念處

當你在觀察受念處的時候,要分別出有苦受,有樂受,有不苦不樂受,進一步觀察這三種受都是苦。當樂受來的時候,你要觀察,有沒有起貪愛的心,苦受來的時候有沒有起嗔心。如果有,你要將這些貪心和嗔心放下。你們在平常生活中要多觀察受念處,可是在閉關的環境,是沒有必要觀察受的。為什麼呢?因為在一期的修道和閉關時,修觀受是難以成就的,因為在一切已經准備好的環境,沒有人來干擾你,當時心情愉快地經行,沒有苦受和樂受,多數是一種不苦不樂受,此時少貪少嗔,沒有機會處理貪嗔。只有你在平時做事情,在生活中來觀察受,才有機會把受之後生起的貪心和嗔心放下。所以,在安排好的修行環境裡,很難有機會修好受念處,唯有在平時做事情的時候,才有辦法修好。觀受是苦是受念處的主要目的,但是,不一定都要用這個修法來觀苦,你們修觀的任何方法,也能觀到苦。其實觀心、觀因緣等也可以觀到苦,不一定要觀受是苦。如果你懂得觀的話,一切無常生滅的法都是苦。

如果你修觀修到心清淨之後,肯定會觀察到苦,沒有觀到苦,是你的智慧還沒有生起來。我說過,當你在修觀的時候,一旦七覺支生起來,會越修心情越快樂。雖然如此,還是有一些觀法會讓你的心很苦。我說過,如果你想要證初果,重點是放下我見,不是去除貪、嗔、癡。因此,你要選擇容易讓你處理我見的觀法,那你就修得快。如果,你去選擇比較久的修法,我用個比喻,如果你嗔心很重,你去觀呼吸,觀來觀去,嗔心還是很重,觀呼吸並不是幫助你解決嗔心的修法,要克服嗔心就應該修慈心觀。同樣地,觀受是苦也不能幫助你放下我見。你越觀受是苦,越讓你生起出離心而已。所以,要破除我見,是觀因緣、觀因果。如果你要去除貪跟嗔,而我們貪、嗔的煩惱很多,其中有兩個修法,一定要修,一個是慈心觀,一個是不淨觀。這個貪跟嗔不是見解,它是一種業習行為。慢慢地放下。所以說,見道以後修道。而見道以後修道是為了除掉貪、嗔。重點在貪、嗔。

更細的觀——心念處

至於說心念處的觀心無常,我們在修觀的時候能夠觀到,當你很清楚看見自己的心念之後,我會叫你們盡量地觀察內心。同樣地是觀察內心,跟禅定一樣,也有境界的粗細。一禅、二禅、三禅、四禅,有粗有細。心是念念在無常生滅。這個心無常的生滅,可以觀到很細很細的生滅,也可以觀到很粗很粗的生滅。如果在很粗的心裡觀,你很容易打妄想,你就觀不清楚。所以,我們觀心的方法也要從粗的觀法進入到微細的觀法。因此,在觀完因果的時候,心念處要從觀五遍行修起。

3.心念之頭——心念處的五遍行觀

五遍行就是觸、作意、受、想、思,這五個心念是我們內心接觸境界時的第一念。心沒有第一念,第一念是根據境界來說的,隨著境界出現所引起的第一個念叫某境界的第一念。在任何境界的第一念就是遍行心所,一共有五個心所,又叫做遍行五。一定要把它看清楚。但是,每一個境界現前的那一剎那,當時的第一個念就是五遍行。就是觸、作意、受、想、思,要觀心念生滅的人,最少要有能力看到五遍行。為什麼?你們知道參禅有參話頭。話頭就是話之頭,話之頭是什麼?就是心念嘛!還沒有開始說話,要動念之前。動念之前五遍行已經先動了。第一念沒辦法看回自己。一定是第二念看第一念,也就是說,你持續在第二念觀察第一念,就是觀第一念了。當你能夠掌握心念一直保持觀第一念的時候,你才能修觀心無常。如果,你沒辦法看到五遍行,你不可能說觀心無常。為什麼?煩惱來後才觀,那是觀法塵非觀心了。所以,你要修心念處,觀心無常要觀察到起心動念的第一念,就必須把五遍行修好來。任何人修行停了一段時間後,再想繼續觀心念,也一樣地要先觀回五遍行,再度將五遍行觀清楚了,才來觀心無常。如果沒有辦法掌握到第一念的五遍行,他很難觀心無常。

放下我見之後,所要清理的煩惱,是欲界貪、嗔和五上分結。我們的煩惱太多了,不可能把各種法門都修好。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把心念看清楚了,這樣來清理煩惱最快。更快的就是覺知的心跑到煩惱的前頭來清理煩惱,當煩惱一生起來你就知道,這樣清理煩惱最快。所以說見道以後才懂得修道,因為見道的人能夠看清楚心念,他懂得如何在心中的道路上,觀察及處理煩惱。當我們在觀察心念時,必須越觀察越微細。微細到覺知的心跑到煩惱的前頭。所以要訓練讓你的覺知心跑到你的煩惱的前頭。如果你要完成這一點,就要先訓練看到第一念。

那麼,這時如何觀心?心念有很多很多種,太多了。妄想雜念不是所要觀的心,那太多太多的念頭不是你能知的心。我們的心分為能知和所知,所知的念頭稱為心所,能知的稱為心王,最簡單的說法就是意識和法塵。所謂觀心無常,並不是觀法塵無常。也不是觀察想東想西的心無常,更不是觀受苦受樂這個心無常。如果你觀這些心就修錯了,這些是粗的觀心無常。觀心無常絕對不是心裡面有一些念頭讓你知道,然後你觀它無常。觀心無常是什麼念想也不要去理會,只觀能知的心識在裡面跳動,注意!心識不是念頭!這才是觀心無常。可能有一些人不明白,我就舉一個例子。比方說,你們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般念佛者說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是我的心,其實(南無阿彌陀佛是六個想)想是法塵,受也是法塵,知道想和受的知覺才是應觀的心。當你在念佛號時其實是想佛號,念南無阿彌陀佛不只是一個想,是六個想。六字有六個想,每一個想,都有一念心在知道它。每一個知道想的心,是一念心識。也就是說,你心中念"南"的時候,心知道你在念"南",知道就是意識,所知道的是南的念頭,即法塵。你念"無"的時候,心知道念"無",這又是另外一念的意識。這一念一念的意識隨著法塵生起來。觀心無常不是觀法塵,觀心不是觀法塵的南無阿彌陀佛的念想,是觀那些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心念。如果你沒有弄清楚,你說你在觀心無常,其實是觀法塵無常而已,這一點要弄得清清楚楚。參話頭也是一樣的。當我們在觀心念生滅的時候,你的心就要遠離外境,只觀自己的意識,觀到最後,你的心就會非常微細,最後到無念。

禅宗說一個人參禅參到一定的時候,會桶底脫落。桶底脫落就是進入一個狀態,心中什麼東西也沒有了。空空洞洞但是心中又明明了了。我們在觀心念的時候,也能夠完成這樣的事情。心中什麼事情也沒有,但是明明了了,一個念頭也不動。從觀心念生滅進入無念是慢慢進入的,然後要有辦法保持。在禅宗裡面說:"無心猶隔一重關"。就是無心還不能解脫。當你能夠做到無心的時候,你就明白要修行快一點,要快一點解脫,就是平時必須要保持無心的狀態。修行到這種程度,再也不要在座上修觀,就要平時對境修,任何貪、嗔、癡生起來,心一覺察到就把它丟掉。因為能觀的心已經站在煩惱的前面,煩惱心一動立刻就知道了,立刻就放下了。這樣來克服煩惱是最快的,雖然快,煩惱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清理完。就是說,看你煩惱有多少,而且有時候,你沒有面對它,你就不知道。你如果能做到無心以後,你再也不能躲起來修,你要去面對境界了。為什麼?因為你躲起來修,就沒有任何讓你生起各種煩惱的機會,你也就根本沒有機會去處理煩惱。

4.身心苦與出離——法念處的五蘊觀

當你能掌握第一念之後,就有能力觀好五蘊。如果你們看過心經,你們就會發現很多人不知道佛法的重點在哪裡。佛法的重點其實就是《心經》所講的,就是五蘊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聖谛這些法皆空無自性,不但是佛法的精華,整個般若的精華都在這裡。但是,很多大乘的法師認為這是小乘的法,我們要發無量廣大的心,我們要象觀音菩薩那樣。其實,所謂你的身心和你的世界,就在五蘊十八界裡。不要以為世界是一回事,五蘊身心是一回事,絕對不是,你的身心就是五蘊,世間就是十八界。你的五蘊身心在十八界裡面生活,但是你以為自己在世間生活。這怎麼說呢?你說我在看東西。其實不是。是眼根接處色塵生起眼識,是這三樣事情在作用。但是,你說我看到東西了。佛法說絕對不是。為什麼說不是呢?因為,不同的眼根看同一個境界是不同的結果。你們聽說過嗎?不同業道的眾生,因眼根的不同,看同樣的東西結果都不一樣。你以為外面的一切法並不在外面,絕對是十八界告訴你的。你說你要修觀,觀什麼?觀外境?觀內心?其實都是觀五蘊、十八界。

實際上,任何高深法門,在修觀轉迷成悟時,都是觀五蘊十八界——觀心。你要從五蘊十八界觀察到其中的苦、空、無常、無我,去放下煩惱、執著,這才是修行所要面對所要觀察的法。所以,《心經》裡面提到的佛法精華,就是在五蘊十八界裡面證悟空性。並不是觀五蘊十八界以外有這個鬧鐘(指講台上的鐘),然後觀它本身沒有自性、是空的。絕對不是,為什麼?當你認為五蘊十八界以外有一個鬧鐘,你已經被五蘊所騙,你還在自欺欺人地說,你知道鬧鐘是空的。你不知道那不過是眼根和色塵的因緣現象而已,你還說你知道任何東西是性空的,然後你在那裡觀空,那是迷上加迷。所以,一切佛法修行,最後都要觀回自己的五蘊十八界。沒有外在的什麼佛法道理,因為你所知的一切都發生在五蘊十八界裡,你還以為有外在的。所以,在修觀的過程裡面,要你們觀五蘊十八界,把它看清楚。當你看清楚的時候,你會發現一件事情,你的五蘊身心活動一直在逼你前進。沒有一件事情是你能夠做得了主的,沒有一件事情是你要的。絕對要看到這回事,你才會知道哪有什麼外在的東西可愛可恨,統統都是自己內在的東西。你才懂得怎麼樣去放下貪、嗔、癡。那麼,你就再也不會想要那些虛幻的外在事物,不想再被它迷惑,出離的心就會殷重起來。這時的你就會知道不是出離這個世間,而是出離五蘊十八界,不再迷惑於五蘊,不再以為有外在的法。不懂的人以為有外在的世間,我要跳出三界,卻不知三界就在五蘊十八界裡面。

5.煩惱之根——法念處的心念生滅觀

如果你們繼續看下去的話,接下來,你必須進入非常微細的心,觀更微細的心念生滅。任何修法,只要越修心念越細,正念越清楚,就是正確的修法。如果越修心念不是越細,以為越修就能得到越多的法,那都是錯的。世間有什麼東西給你利益啊?世間就是五蘊十八界的把戲嘛,不懂的人會以為修行能得到什麼了不起的法。所以,觀心念的生滅,必須越觀心念越來越微細,看清一切不過是心經所說的佛法精華——五蘊皆空,除此別無更殊勝的法可修可觀,若有,必定是觀心中之法。

以前說過,我們在修行的過程裡面,修觀不同於修定。任何人修定的時候,因為心念的專注,會把能量集中在身上。頭上會累積了一股氣,會有一股氣包住頭,修觀時頭頂會有氣往上冒。當你觀的心越細,因為心念微細會造成很高的定。更深的定,氣就要升得更高。所以,觀心念生滅的時候,會發現頭上癢癢發脹,有人形容頭上像噴泉一樣噴水,有些人說好象頭上在冒煙。有些人眼睛能看到修觀的人頭上升起一束光。當修行人的心念不穩定的時候,他頭上的亮光會擺來擺去,騙不了人的。當他心念很定的時候,那個光柱會沖上天去。所以真修行者,修行時會發出光,能看見光的人就會看到。所以,真修行時,會來引鬼神,因為鬼神也見到修行人的光。定和慧的氣正好顛倒,禅定的氣因為集中凝聚,就會留在頭上。修觀的氣是冒上去,結果呢?修定很強的人,他沒有辦法修觀,觀太強的人沒有辦法修定,這兩股氣是相反的。定力太強的人就沒辦法修觀。為什麼?因為那股定的氣帶他入定,定力太強,觀不了,他只好入定了,別人還以為他修得好呢!

6.定力太強障觀心
如果不先去分清楚,你究竟是修觀還是修定。你就在那裡修啊修啊,不知道修什麼。要弄清楚啊,修定會收集能量,修觀會消耗能量,越觀他會越覺得沒有體力,有些人會有這種現象。所以,你很精進修觀的時候,會累、會疲倦,疲倦了你精進的心還在,於是身心互相矛盾。其實,修觀時要多休息,修定的人應該少睡。大多數人不是觀太強,就是定太強。很多人不知道修觀時有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就是修觀時千萬不要入定太久,那樣會障礙修觀。為什麼?因為你觀沒多久就入定了。這樣的定力不利於修觀。不明白的人還以為這個人很用功在修行,外表看這個人修得很好,在明眼人看來,他一點都沒有進步。為什麼?他想修觀,可是觀一點也沒修就入定去了。結果是定力越來越強,最後只會發神通,不能開智慧,知道嗎?別人看他修出神通而非常崇拜他,在我看來他沒進步。不明白修慧的關鍵在哪裡,修來修去,慢慢地越有神通,智慧卻沒有進展。禅宗祖師最害怕學人入定,因為入定不修慧,是浪費時間。所以,修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入定太久。

7.維持四禅定力來觀心

但是,沒有足夠的定力修不好觀,怎麼辦?你每天一定要能上四禅,早晚各一次。每次要一分鐘內就能上四禅,這樣就有足夠的定力修觀。你們的禅定訓練好之後,都會有這個經驗,兩三個呼吸就進去了,有時吸一口氣就進四禅了。但是,千萬不要在修觀時一口氣進四禅,那表示你定力太強了,這時修觀會一念不小心就進了四禅。定慧都很強的人,可在四禅裡修觀,一般人往往在定中就不想修觀了,弄明白了定慧的心的差別,修觀就修得快。不明白的人修觀變成入定,在浪費時間,別人還以為他很精進呢!所以你必須每天檢查一次,有沒有能力立刻再上四禅。如果能夠,就證明你今天還有足夠定力修觀。如果今天五分鐘內都上不了四禅,那就暫停修觀。把定力再修回來,定力足夠了,再來修觀,這樣用功就用對了,否則,你就是在拖延時間罷了。

記住,修觀時,每天早晚一定要檢驗一次四禅的定力。

8.捨覺支——無心道人

修觀修到身體都沒有知覺時,會有一些現象出現。我在這裡先不說,說了之後,會障礙你的修行。只有你自己修到那時,才會發現真的有那回事。當你們的心念越來越微細的時候,你頭上的氣會越冒越高,你會覺得沖上天空去了。當心非常微細時,就是氣高到一定時候,你會進入一種無念的狀態,在無念時,身心會發生一些古怪的事情,這個就不說出來了。希望已經知道的同學,不要告訴不知道的人,以免障礙他修行,好多人未修到位就先想知道這個過程,結果以後打妄想、自我暗示,以為修成了,自作障啊!

當你達到無念的狀態時,你會發現,睜開眼睛看東西,或者做什麼事情,你的頭都是空空的。其實,每個人都經驗過,內心清醒而腦袋一片空白,這時一點兒雜念都沒有。我們的心念是這樣的:你每天醒來的時候,心的能量就會跑到頭上來。睡覺時,頭上的能量就會統統退掉。當一個人觀到無念的時候,他的頭上就會空空的一點兒念頭都沒有。此時他只要動一個念頭,就會發現有一股能量沖上頭。就是說,當你修到心念很細,細到不動念的時候,真正的無念必定是頭上一點能量都沒有,當時動一個念頭,想一件事情,就會發現一股能量跑上頭來。發生這種現象時,就表示你做到無心道人的狀況了。什麼叫無心道人呢?面對任何境界,心裡知道沒有為那個境界動心念。雖然對境界不動心念,五遍行(覺知的心)還是在的,但是,你不思考任何事物,見到心只是一面鏡子在照萬物,你才知道心對境捨念清淨,跟四禅一模一樣。你在四禅時,只是在定中沒有任何念頭。修觀修到無念的時候,不必入定就能夠任何時候不動念頭,進入捨念清淨的狀況。

當一個人進入這樣的狀況以後,在平時煩惱心一動,就會使他覺得很辛苦,會有一陣子一陣子的心疼。從此以後,他對貪嗔心等特別警覺,因為嗔心一起來,他立刻覺得心受不了,很辛苦。因為純淨的心已經非常敏感。嗔心一來,心就要疼而受不了,他必須立刻捨掉。這個時候,你要去除貪嗔就比較快。

 

 

上一篇:廣超法師:定慧之路 第四講
下一篇:廣超法師:定慧之路 第六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