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林克智居士:《淨土十疑論》淺講 第四疑 偏求一土疑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四疑  偏求一土疑

  問:等是念求生一佛淨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隨念一佛淨土,隨得往生?何須偏念彌陀佛耶?

  答:凡夫無智,不敢自專。專用佛語,故能偏念阿彌陀佛。雲何用佛語?釋迦大師一代說法,處處聖教,唯勸眾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無量壽經》、《觀經》、《往生論》等,數十余部經論文等,殷勤指授,勸生西方,故偏念也。又彌陀佛別有大悲四十八願,接引眾生。

  又《觀經》雲:“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遍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若有念者,機感相應,決定得生。”

  又《阿彌陀經》、《大無量壽經》、《鼓音王陀羅尼經》等雲:“釋迦佛說經時,皆有十方恆沙諸佛,舒其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證成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乘佛大悲本願力故,決定得生極樂世界。”

  當知阿彌陀佛與此世界,偏有因緣。何以得知?無量壽經雲:“末世法滅之時,特駐此經,百年在世,接引眾生往生彼國。”故知阿彌陀佛與此世界極惡眾生,偏有因緣。其余諸佛,一切淨土,雖一經兩經,略勸往生。不如彌陀佛國,處處經論,殷勤叮咛,勸往生也。

【譯】

第四個疑:偏求一土疑

  問:既然同樣是念一佛淨土,就是念十方淨土,那麼為什麼不隨意選擇十方淨土中的一個,而偏偏選擇西方淨土,念阿彌陀佛呢?

  答:凡夫沒有智慧,不敢自以為是自己做判斷。但是我們相信釋迦佛的話真實不虛,所以我們才專念阿彌陀佛。為什麼說只聽佛所說的呢?因為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處處都是聖人的教化,釋迦佛勸我們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猶如在《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往生論》等等的幾十部的經典、論著、文章中再三勸導娑婆世界的眾生,殷勤指點教授眾生,勸大家往生西方,所以眾生專門念阿彌陀佛的多。而且阿彌陀佛特別發了四十八個大悲願,來接引眾生。

  《觀無量壽佛經》中說:“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種相,每一種相裡有八萬四千的相好莊嚴,每一種相好裡又放八萬四千種光明,這種光明遍照法界的眾生。由於光明一直照射不捨,因此誠心念阿彌陀佛的人,就會獲得感應,最後一定能往生極樂世界。”

  又《阿彌陀經》、《大無量壽經》、《鼓音王陀羅尼經》等經中說:釋迦佛說有關念阿彌陀佛的經典的時候,都有十方恆沙諸佛,出廣長舌相,蓋滿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以此證明一切眾生,只要肯念阿彌陀佛,那麼就能乘佛的大悲心跟本願力,一定能往生極樂世界。’

  應當知道阿彌陀佛與娑婆世界,很有緣分。怎麼知道呢?《無量壽經》中講:“到末法後期其它的法都滅了,還特別留這部經在人間一百年,以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淨土。”因此知道,阿彌陀佛與娑婆世界裡非常惡劣的眾生,有特別的因緣。其他的佛和他們的淨土,雖然有一兩部經提到,但也只是略勸眾生往生而已。不像阿彌陀佛的淨土,處處經論都殷勤叮咛,勸大家往生。

【講】

第四個疑問:偏求一土疑

  現在我想修習有佛力加被的法門,但佛實在太多了,究竟念哪一尊佛好呢?我們看智者大師是怎麼回答這個疑問的,我們一起看征問:

  征問

  【等是念求生一佛淨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隨念一佛淨土,隨得往生,何須偏念西方彌陀佛耶?】

  既然是佛佛道同,我們平等心的念一切佛,生一切佛淨土,應該是合理的,在修行當中,我們可以在十方的佛土中,隨便選擇一尊我喜歡的佛、選擇一個我喜歡的淨土,而去憶念、而去往生就好了。為什麼一定要單單的專念阿彌陀佛,而單單的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呢?這就是說的一門深入,那這個門有很多,不一定要以阿彌陀佛為門,我以藥師佛為門,以普光佛、普明佛為門都可以啊,為什麼不可以呢?我們看智者大師是怎麼回答的:

  釋疑

  大師的釋疑回答總共有三段:第一段先依止聖言量,先依人。第二段再依法。我們先看依人怎麼說,再看依法怎麼講。人當中有二段:第一個釋義,第二個引證。先看釋義:

  【凡夫無智,不敢自專,專用佛語,故能偏念阿彌陀佛。】

  我們已經知道應該一門深入了,但是以哪一個門做為第一所選最為恰當呢?智者大師很謙卑地說:我是一個沒有高深智慧的凡夫,我哪有智慧去判斷三世諸佛哪一尊最適合我呢,佛的功德太微妙了、太不可思議了,我沒有辦法判斷阿彌陀佛本願比較好、或者是釋迦牟尼佛的本願比較好,那怎麼辦呢?身為一個佛弟子,我只有“專用佛語”,依止聖言量,尊重師長的教誨。遵從大師的教誨,所以專念阿彌陀佛。那釋迦牟尼佛到底有些什麼教誨呢?我們再往下看,看第二段引證:

  【雲何用佛語?釋迦大師一代說法,處處聖教,唯勸眾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如《無量壽經》《觀經》《往生論》等,數十余部經論文等,殷勤指授,勸生西方,故偏念也。】

  我們今天打開大藏經,在釋迦牟尼佛一代說法的四十九年,談經三百余會當中,我們都會發現:釋迦牟尼佛在多處聖教之中,只勸眾生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據日本的學者研究,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當中,就是在全部大藏經當中,有一百一十多部經,講到阿彌陀佛的法門,這個比例真是太高了。接著智者大師舉出例子,比如說《無量壽經》,勸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觀經》所說的修行方法,則是觀想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在最後還勸持名念佛往生淨土。《往生論》講修禮拜、贊歎、觀察、咒願、回向的五念法門,它的所緣境也是西方的阿彌陀佛。所以說佛在多達百余部的經論中,都勸我們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這是智者大師依止聖言量來作的說明。

  這就是說,我們在作一個比較重大判斷的時候,我們不能相信自己的分別心,必須依佛經所說。

  同修們知道這個分別心是怎麼來的嗎?我們的分別心是六根接觸到六塵,根塵碰撞以後,產生一個生滅的心識。所以我們的心識是受著環境的影響,因為分別心識的產生,是根塵的碰撞才產生的,所以我們的判斷力,一定是受著當前環境的影響,是不准確的。故我們作重大的抉擇時,一定要依止聖言量。

  我們的修行,一定要有佛陀、祖師尊貴的傳承,“欲知山上路,須問過來人”。就是說,有很多的祖師弘傳淨土法門,從這個地方,我們只要好好的遵從歷代祖師所走過的路就可以了。那這個地方是從人的角度,來說明以阿彌陀佛的法門當作主修的第一個理由。

  我們再看第二個。前面是依止人,依止聖言量。這以下依止法,我們也可以依止法義的抉擇,來說明以阿彌陀佛為所緣境是最為恰當的。

  此中有三個理由,我們先看第一個理由:

  【又彌陀佛別有大悲四十八願,接引眾生。】

  此處講到我們生死凡夫,在修行的過程當中,要祈求諸佛本願的加持,如果離開了諸佛本願的加持,那就會障礙重重。那我們到底要以哪一尊佛的本願,來作為我們首選的所緣境呢?阿彌陀佛的本願特別的殊勝,特別四十八大願當中的第十八臨終接引願,也稱十念必生願,就是“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我們看其他諸佛的國土,想要生到他的國土中去,都是要靠修行者的力量,要自己解脫三界的業力,才能夠到達。而阿彌陀佛就不一樣,只有阿彌陀佛說過,在我們臨終的時候,他要與諸聖眾現在我們的面前,來接引我們去。因為阿彌陀佛的本願當中,他有臨終來到三界接引的願力,沒有哪一尊佛能像阿彌陀佛一樣,能在我們在臨終內憂外患的時候,來開示慰導,有臨終的接引,這是第一個理由。

  再看第二個理由:

  【又《觀經》雲: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遍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若有念者,機感相應,決定得生。】

  前面是講臨終的接引,我們在念阿彌陀佛的時候,有阿彌陀佛的臨終接引,這樣成功率就會比較高。第二個是約現生的安樂。

  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相當中有八萬四千微妙的好,而且每一個好當中,有種種的光明,來遍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這是出於阿彌陀佛的第三十三願,蒙光觸身獲益願。就是我們憶念他的名號,阿彌陀佛就以光明來照攝我們,使令我們身心調柔,業障消除。我們講一個念佛感應的故事:

  淨界法師在講智者大師的《淨土十疑論》時說:在民國初年的時候,江蘇省有一個廚師,這個廚師以前是做葷的,所以造了很多的殺業,後來改做素食。做了素食以後,他一面做素食營生,但只要他知道哪裡有打佛七,他就去參加。他去幫寺院做早餐、午餐,午餐做完以後,晚上沒有事就到大殿去隨喜念幾枝香,只要有地方念佛,他就會去參加。幾年以後,他的大兒子生了病,往生之前經常做惡夢,晚上睡覺的時候,手抓腳踢非常不安寧。有一天他的大兒子醒過來,就對他父親說:這段時間我在睡覺的時候,經常有人干擾我,使我非常痛苦。昨晚那個干擾我的人對我講:說我前生造了很多罪業,所以今生要往生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痛苦。我問他說:那該怎麼辦呢?對方告訴我說:你父親身上有很多阿彌陀佛光明的功德,只要你父親答應把光明分一部分給你,你就能夠把這個罪過消除掉。這時做兒子的覺得有希望了,就非常高興。第二天一早就對他的父親說:父親啊!你可不可以把你念阿彌陀佛的光明功德,分一部分給我呢?他父親說:我平常很少念佛,分一部分給你怎麼分?他兒子說:沒有關系的,只要你答應就好。他父親就說:好啊,我就把阿彌陀佛的光明分一部分給你,你拿去吧。自這以後,他兒子睡覺就沒有再出現什麼事情了。

  這個故事的作者在文章最後評論說:這個廚師還只是隨喜念佛,也可以說信願還不怎麼具足,他只是護持別人打佛七,晚上閒著看到別人念佛,就順便進去念幾句,也沒有太用心。雖然如此,但他的身心積累了很多光明的功德。這位作者說:如果他真心的念佛,那還得了!

  所以,為什麼一個法門會讓這麼多人來贊歎,這個地方一定有它的深義。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的聖號,有很多本願的加持:第一個,我們講臨終的接引,你的心經常跟佛號接觸的時候,你就會產生臨終阿彌陀佛現前的力量。第二個,光明的攝受,你每天跟佛號在一起,你肉眼上雖然看不出有什麼變化,但事實上你的身體就出現一種阿彌陀佛的光明,這是不可思議的。這個光明,就是消除罪障的一種征兆。所以阿彌陀佛的聖號,第二個他的光明特別殊勝,這是佛的第三十三願所成就的。

  我們再看第三個理由:

  【又《阿彌陀經》、《大無量壽經》、《鼓音王陀羅尼經》等雲:釋迦佛說經時,皆有十方恆沙諸佛,舒其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證成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乘佛大悲本願力故,決定得生極樂世界。】

  這裡講十方諸佛的稱歎。說為什麼我們今天一門深入,一定要以阿彌陀佛為第一個門呢?因為《阿彌陀經》、《大無量壽經》、《鼓音王陀羅尼經》都講到,只要釋迦佛在贊歎阿彌陀佛功德的時候,講到最後都有十方諸佛的現前,來證明只要有念佛的眾生,一定可以成就阿彌陀佛本願的攝受,而使業障消除,乃至於往生淨土。這就是說,一個法門能夠得到十方諸佛的贊歎,表示這個法門有普遍性,它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這就是我們從法義來抉擇,我們選擇阿彌陀佛作為我們第一感應的理由。

  我們看總結:

  【故知阿彌陀佛,與此世界極惡眾生,偏有因緣。】

        其余諸佛,一切淨土,雖一經兩經,略勸往生。總不如阿彌陀佛國,處處經論,殷勤叮咛勸往生。在這裡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阿彌陀佛的特色,是對極惡眾生偏有因緣。阿彌陀佛對我們障深慧淺的眾生,他的本願有特大的加持力。第一光明的攝受,現生消除罪障。第二在我們臨終的時候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接引我們往生西方。別尊佛就很少有這樣特殊的加持,這就是為什麼有很多經論及祖師,乃至十方諸佛在教誡弟子時,都是殷勤叮咛,以阿彌陀佛作為第一個皈依對象的理由。

  我們一個眾生憶念任一尊佛,與佛產生感應以後,這一尊佛對我的加持力,就決定於該佛的本願。我們可以從平常的生活來理解,比如說我們依止一個善知識,這位善知識他發的願是喜歡廣結善緣、修習福報,他的願力是這樣子,你跟他在一起,你肯定很快能夠成就福報,因為他的本願就有這種力量;另外一位善知識,他的本願是專門弘揚佛法、開啟智慧,你跟這位善知識在一起,你的智慧肯定會很快增長。這就是說,每一尊佛的本願功德是不同的,所以你與每一尊佛接觸的時候,所產生的加持力、救拔力,就會有所不同。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佛在世的時候,摩伽陀國有一個國王,叫做頻婆娑羅王。頻婆娑羅王有一個大臣,到晚年才有兒子,這個兒子出生的時候,就從地上湧出一只金色的象,大家就把這個小孩子取名象護。這只象平常的排洩物都是黃金,因為它每天都會排洩,所以他家的黃金就不斷的增加。象護長大以後,就騎著這只象到處游玩。有一天在王宮舉辦的宴會中,象護說出了他家有一只金色的象,每天都會拉出很多的黃金。阿阇世王子聽後就生起貪心,他想:等我做國王的時候,我一定要把這只象奪過來。

  後來阿阇世王把他的父親頻婆娑羅王關閉起來,讓他活活的餓死,想殺了他父親以後,就自己做國王。他回憶起他過去的誓願,就請象護來到王宮參加宴會。這個時候,象護的父親就跟象護說:阿阇世王是一個壞人,你去參加他的宴會一定是不吉祥的。象護說:沒關系,我跟他以前是好朋友,沒問題的。所以象護就騎著象去參加宴會。但在宴會結束以後,阿阇世王就說:象護啊!你一個人回去就好了,這只象就留在這裡吧。於是象護只好一個人回家。但是象護得到這只象是福德所招感的,不是他人所能強奪的,所以他回到家以後,這只象就從王宮的地下沉沒,回到自己的家裡。因為這樣就得罪了阿阇世王,所以他父親說:你的生命有危險了,現在你應立即出家。古時候要是犯到死罪,能遠離死罪的唯一辦法就是出家。象護就在這情況下出了家,後來還證得阿羅漢果。

  雖證得阿羅漢果,但當時印度的比丘都要托缽的,一個比丘旁邊跟著一只象有損威儀,釋迦牟尼佛就對他說:你應該使這只象離開,你可對象說“你出去、你出去、你出去!”念三次,它就會離開你的。後來,佛弟子們就問佛陀說:象護為什麼一出生就有象來保護他?乃至於後來能跟釋迦牟尼佛出家,在釋迦牟尼佛法中成就阿羅漢呢?

  佛陀就說:在迦葉佛的時代,有一個商人,這個商人有一次到外地經商,得到很多財寶。在回家的路上,經過一座寺廟,寺裡有法師在講經,他就進去聽,聽了以後起歡喜心。在他離開之前到大殿去拜佛禮謝三寶,這時候他發現在本尊迦葉佛的旁邊,有一尊當來下生的釋迦牟尼佛。我們知道,所有賢劫千佛來到人世間,都是先生到兜率天,然後乘六牙白象而降生。但是當來下生釋迦牟尼佛所乘的象,有一點剝落了,所以他就出錢把這只象作了修整,順便把象上面的當來下生釋迦牟尼佛也作修整,再鍍上黃金。這個時候跟釋迦牟尼佛結的緣、跟釋迦牟尼佛乘的六牙白象結了緣,所以生生世世招感象的出現,乃至於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跟佛出家,最後在釋迦牟尼佛的座下得證羅漢果。

  就是說,這個法界有三世諸佛,每一尊佛都代表一種加持力,而這個加持力的來源是他的本願。你看,釋迦牟尼佛剛好有本願來到娑婆世界,而象護又剛好跟釋迦牟尼佛結緣,機感相應就得度了。一切法從因緣生。當然因緣是你決定的,因緣是由你的心來引導的,你今天跟阿彌陀佛的聖號不斷的結緣,一次又一次的憶念他,這尊阿彌陀佛就對你產生四十八願的四十八種力量,包括現生光明的照攝、也包括臨終的接引,乃至包括他很多很多的功德。而在整個三世諸佛的本願當中,對我們末法極惡的眾生來說,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對我們是最強的、最有效率的,這個就是我們以阿彌陀佛作為本師的理由,因為他的本願最殊勝。


 

上一篇:林克智居士:《淨土十疑論》淺講 第三疑 偏念一佛疑
下一篇:林克智居士:《淨土十疑論》淺講 第五疑 具縛得生疑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