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禅的人如何調心?
修行人的毛病,不外乎昏沈、散亂兩種障礙;所以,坐禅時不是昏沉欲睡就是心神散亂。
入定調心,基本上要注意兩個要點:一、調伏妄想、雜念,使心能收攝專注。二、調伏坐中昏沉、浮燥的毛病,使心能於最合適的情況下,修學禅定。
一、調伏妄想、雜念
初學打坐的人,上座開始要專注時,念頭會如狂象一般,東奔西跑,平常接觸人事物的影像,一一會浮現。此時要調伏這些亂想雜念,必須將心專注在所緣境上,例如專注在鼻端、或肚臍、或丹田,不令心放逸。平時,接觸外境時,若能守住六根,堅守戒法,不隨意攀緣執取,可以幫助上座後,迅速調伏妄念。
二、調伏沉、浮病令寬急得所
坐時心中昏暗、腦筋一片空白,頭低垂好似快睡著了,是為沉相。這時候要把心念系在鼻端,讓心念專注在鼻孔呼吸的出入,一陣子後,就能再提起精神,專注在所緣境上。假使坐時心念一直散亂,身也坐不安穩,念頭不斷向外攀緣,此是浮相,這時候,把心念安在肚臍、丹田(肚臍下兩指寬度的地方)的地方,可以制伏雜念。初學打坐的人,通常上座後,心都是散亂的,但慢慢會沉澱下來。當心沉澱下來、妄念較少時,心又容易落入昏沈中。所以,初學打坐的入門功課,就是如何達到「不沉不浮」是心調相。
另外,打坐時也會因不懂調和身心的方法,造成寬急的毛病:
一、心急病相:打坐時,因太過於攝心用念,以致造成胸臆疼痛。若有此種現象,應當先身心放松,觀想氣往下流出,慢慢的自然能去除此病。或用一吸三吐的呼吸方法,微微張口,將胸中的氣吐出體外,如此身心自然能調和。
二、心寬病相:打坐時,心念散亂,身好逶迤(坐姿偏斜彎曲),沒有精神,有時口中流涎,心中昏暗不明。這時候,應該調整坐姿,讓身體端正,使意念清晰,並將心念重新專注在所緣境上,自然使心安住。
打坐的人,不管坐的時間長短,收攝心念時,都可以感覺身、心、息的調與不調,只要能以善巧方便,適時調節,令心安靜,必能使身體健康,心情愉快,修定可成。{14}
200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