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禅的人應該如何調身?
吾人的身心,在日常生活中,是會互相影響的。初學禅修的人,必須藉由身體的調和來幫助修定。而調身可以分為:坐前的調身、坐中的調身及下座的調身。
一、坐前的調身
(一)先安座處:上座之前先將座處調整安穩,才能久坐。坐墊切忌用海棉、特多龍之類,因坐久發熱,易生痔瘡。也不宜坐石頭、地板上,防潮濕或患風濕、關節炎。坐墊約高二寸或一寸半,後面稍為墊高,坐起來較安穩。
(二)解飾物:打坐前,身上的手表、眼鏡等一切束縛身體的物件皆須松開,使身體完全松弛,才不會妨礙血液回圈。
(三)裹膝蓋:氣候寒冷時,須用大毛巾裹膝蓋或披肩,以防風寒入侵。
(四)搖身體:上座後,將身體左右前後搖動幾次,使身體放松,再緩緩豎直坐正。
(五)吐濁氣:輕緩的深吸一口氣,然後開口將氣慢慢的吐出體外。吐氣的時候,可觀想身體的濁氣,隨著呼吸吐出體外。如是吐氣重復三次到七次。
(六)含笑容:為了使心情開朗、面部表情和緩,心中默念「放松、寧靜、自然」,可促進禅修的情緒與效果。
二、坐中的調身
(一)端坐盤腿:靜坐的方法有單盤(左腿放右腿上或右腿放左腿上)、雙盤(左右腳交叉盤腿)、或順自然而坐。
(二)豎直背脊:打坐時脊椎要自然挺直,幫助血氣回圈。
(三)安手結印:以左手放置右手上,兩手重迭,左右手大姆指輕輕相抵住,放於腳上,協助血氣交流,百脈通暢,使身心泰然。
(四)平肩放松:兩肩微張,兩手自然下垂,使兩肩肌肉放松。
(五)內收下颚:將頭擺正,後面的頸部靠著衣領,下颚往內收縮。
(六)舌尖抵腭:閉口,舌尖輕抵上腭,不宜用力,若有生津(口水)可緩緩咽下去。此水可除虛火之氣。
(七)收斂雙目:坐時,眼睛可半開半閉或全閉,視若無睹,來收攝身心。但以全閉效果為佳!
三、下坐時的調身
要下坐時,先放心異緣,不要再用功了,眼睛睜開,開口吐氣,想象氣息從身體諸脈,隨意念而散。然後再搖動身體、肩胛、頭頸、兩足等,恢復平時的情況,此時再做全身按摩。按摩後再起坐。
打坐時,這些姿勢動作,只為了提供身體的穩定感,達到心的安定,創造出沉潛與平靜的定力。{12}
200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