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真谛三藏的學說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真谛所傳的瑜伽行派學說,與其前菩提流支譯傳的不同,也與以後玄奘譯傳的大有出入。真谛不少譯本,玄奘都重新譯過,很多不同。玄奘門下認為,這些都是真谛譯錯了的,幾乎一無是處。但因真谛的譯本早經流行,發生了影響,所以當時還是有人相信真谛之說。於是引起了新舊譯的爭論。關於這方面的材料現存有唐代靈潤所舉的十四點異義(見日人良遍《觀心覺夢鈔》)。近人梅光羲還增加了八義(見《相宗新舊兩譯不同論》)。這些異義,其中確有出於舊譯錯誤的,但主要原因還是來自兩家學說的淵源不同。換言之,就是兩家所得無著、世親的傳承不同。

  印度瑜伽行派學說前後期的變化很大,初期從彌勒、無著到世親就有變化,甚至一部《瑜伽師地論》前後說法就不一致,其他論書各個部分的說法更多出入。就是同一人的著作,例如,無著寫的《莊嚴論》與《顯揚論》,就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至於世親,學問面相當廣,一生的學歷變化也相當大。最初他學的是小乘有部,其後轉學經部,再後又改學大乘,在大乘中他開始學的是法相,以後又集中於唯識。這些經歷變化自然要反映到他的著作中去。因此,傳譯到中國就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了。真谛之學,有兩個重要特點︰第一,關於唯識一般只講八識,至阿賴耶識為止,真谛則在第八識外還建立了第九識,即阿摩羅識(無垢識或淨識)。此第九識是結合‘如如’和‘如如智(正智)’而言,‘如如’指識性如如,‘如如智’指能緣如如之智。第二,關於三性,這是瑜伽行派的總綱,相當於中觀派的二谛,真谛講三性把‘依他起’的重點放在染污的性質上,強調依他同遍計一樣,最後也應該斷滅。

  真谛生當於陳那、安慧的時期,學說上不能不受到他們的一些影響,例如,他就譯過陳那著的《觀所緣緣論》。他雖沒有介紹過安慧的著作,但是在中國一般認為他受安慧的影響很大。實際上,真谛和陳那、安慧之前最忠實地遵守世親舊說的難陀,更為接近。難陀舊說一直在印度與他家並行,所以玄奘在印度時,還特地向勝軍論師學習過它,並在那爛陀寺開過講座。因此,真谛所傳譯的純是舊說,當然會與玄奘所傳的不同了。玄奘之學是在陳那、安慧之後,經過護法、戒賢、親孕幾代人發展了的。這種傳承上各異的情況,反映在翻譯上形成了新譯與舊譯的不同,可以說是很自然的。

  真谛在所譯各書中,特別重視《攝大乘論》。因為此論集中反映了瑜伽系大乘和他系以及小乘不同的觀點,是屬於一系學說的根本典據。道宣在《續高僧傳》中就說,‘自谛來中夏,雖廣出眾經,偏宗《攝論》’。真谛對此論的翻譯也特別用心,而且自作《義疏》。同時對參與譯事的僧宗、慧恺等人毫無保留地諄諄教誨。現在《義疏》雖已不存,但他的《世親釋》譯文中還攙雜有他自己的許多說法,可以尋繹。並且他把這部《論釋》和《俱捨論》看成是世親的兩大代表作,同樣的‘詞富理玄’。《俱捨》,可謂世親前期思想的一個總結,《攝論釋》,則是他後期思想的一個開端。真谛本人對這兩部書的翻譯也甚滿意,嘗說此兩譯‘詞理圓備,吾無恨矣’,因而發願要大力宣揚。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得意門生慧恺不幸夭折,真谛非常痛心,特別到法准房中,和他的得力門徒道尼、智敫、慧曠等十二人共傳香火,要兩論的傳承誓無斷絕。因此,在他死後,門人雖分散各處,卻都能承其遺志繼續傳播《攝論》。

  摘自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中華書局。

  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農歷十月初五,恭迎禅宗初祖達摩祖​師誕辰
下一篇:德育故事:竹馬兒童與賢能太守的信義約定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