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祥法師特別要和大家分享有關恩師的事。
道祥法師曾與恩師同住十年,所以知之最深。
法師說佛陀在世時,有些佛弟子吃飯是以口就缽來吃,曾被人譏笑說“吃飯如畜生食”。於是,佛就規定:吃飯時,要“端身正坐”,以食就口。
法師說,這一件事道證法師終生奉行不渝,不管病得多麼嚴重,用餐時,她一定是“端身正坐”。
法師在電話中,向末學講述時,末學腦海中就浮起和恩師一起用餐的影像,恩師身披袈裟,盤腿端坐,左手持缽“龍含珠”,缽的高度約齊口,右手持筷“鳳點頭”,笑咪咪很歡喜的樣子,真的歷歷在目。
法師接著說,她很敬佩道證法師能做到道一點。
此“端身正坐”的鍛煉,養成習慣以後,道證法師無論何時何處姿勢都很端正。
因此,道證法師有二不能:一不彎腰駝背,二不昏沉。
老菩薩郭媽媽和綿綿童子也說:不管是錄音、寫稿、讀經,確實從來沒有看過恩師彎腰駝背,也沒有看過她昏沉。
末學見到的恩師就只有二種狀況:清醒或睡眠,從不打瞌睡。也難怪恩師曾經告訴末學說:“彎腰駝背我不會。”
表面上看來,恩師奉行佛陀“端身正坐”的教示,好像只是威儀出眾,其實,身正則心正,心正則身正,隨時隨處,保持“端身正直”就自然而然能提起正念,“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戒律威儀的訓練,就是如此高妙不可思議,它會暗合道妙改變我們的身心。
安安:
回想起第一次和恩師見面,恩師就教末學“洗碗”。
現在想起來,其實,真正教的是“端身正念”。
做任何事,先“當自端身”,而後自然就會“當自端心”,提起正念來做事。如此,一則做起事來身體很輕松(因為身端正則血液循環好,頭腦清楚,身體肌肉自然放松,就不容易累),二則正念分明,心在佛的頻道,和佛在一起,就會做得很歡喜。
恩師雖然用心教了末學,但是剛開始末學彎腰駝背,心又散亂,根本無法“端身正念”。後來是依恩師的拜佛方法,每天持續不斷地拜,經年累月才糾正了自己彎腰駝背的習慣,漸漸嘗到“端身”的好滋味。
走筆至此,末學又想起一件事。
有一次恩師打電話來,末學講了沒幾句話,忽然恩師就說:“安安,你沒有坐好!”自己才發現果然如此。那時候,嚇了一跳,還以為恩師有天眼通,可以隔空從嘉義看到台北。其實,現今了解此乃因“端身正坐”時,講話的聲音會不一樣。身坐直了、心念收攝,發聲的部位不同,聲音就會不一樣。
恩師時常用《無量壽經》的一段經文提醒我們:“若曹作善,雲何第一,當自端身,當自端心,耳目鼻皆當自端。”一旦彎腰駝背,心就散亂;反之,妄想紛飛時,身也不會端正。而且,從微細處來說,只要稍稍有一點妄想,身馬上就不端正、非常明顯,真是“暫爾相違,便墮無明。”因此,是否攝心正念,從外表的威儀就明顯可見。
“端身正念”是恩師不傳之秘,是恩師的甚深微妙法。恩師一向不藏私,套句恩師的話:“誰要拿得去,就是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