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祖師大德與大居士對念佛的開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祖師大德與大居士對念佛的開示 [摘編]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九界眾生,捨此則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若論大機所見,肇始實在華嚴。

以善財遍參知識,末後於普賢座下,蒙其威神加被,所證者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是為等覺菩薩。普賢乃以十大願王,勸進善財,及與華藏海眾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而為華嚴一經歸宗結頂之法。然則華嚴明一生成佛之法,而歸宗於求生淨土。

是知淨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無上大法也。此殆大機所見,二乘尚不見聞,況凡夫乎。迨至方等會上,特為專說淨土三經,俾一切若凡若聖,同事修持,以期現生出此五濁,登彼九蓮也。佛在摩竭提國,靈鹫山中,說阿彌陀佛,最初因地,棄國出家,發四十八願。又復久經長劫,依願修行。迨至福慧圓滿,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莊嚴,妙莫能名。十方諸佛鹹贊歎。十方菩薩,與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業之凡夫,鹹得往生,等蒙攝受。是為無量壽經。於摩竭提國王宮中,說淨業三福,十六妙觀。俾一切眾生,悉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則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生,眾生煩惱業海,從心想生之義,便已彰明校著。果能深明此義,誰肯枉受輪回。末明九品生因,以期各修上品。是為觀無量壽佛經。在捨衛國,給孤園中,說淨土依正妙果令生信,勸諸聞者,應求往生以發願,復令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信、願、行三,為淨土法門之綱宗。

修學淨土要從根本修。淨空老法師經常提到一句話,這句話善導祖師講過,李炳南老居士也講過,就是講,一萬個念佛人中間,真正能夠往生的,只有三、五人。

警覺啊!

當讀到“萬修萬人去”時,是滿心喜悅;如今這一句講只有三、五人能去,真的是從心裡感到忐忑不安。再將永明祖師《四料簡》找出來讀一下,就知道,我等若是“有淨土”,才能夠“萬修萬人去”,自然滿心喜悅;我等若是“無淨土”,將是“銅床並鐵柱”(下地獄),理應當頭棒喝!

何為“有淨土”?具足信願行就是“有淨土”!所以念佛之人抓住信願行就是抓住根本!若將信願行分開來講,其中一個信字就是根本中的根本了。

一、信釋迦如來決無诳語,阿彌陀佛決無虛願,一切諸佛廣長舌決無二言。

由此而信,念佛可以了生死,念佛可以成佛!

釋迦牟尼佛原本是王子,王位繼承人,擁有世人最最向往的權力、地位、財富以及各種享受。為求真理,毅然出走,最終開悟成佛。大凡騙人,總得有一個理由,或為名或為利,或為財或為色。佛曾經擁有這一切,只要他願意,仍然可以擁有這一切。可他偏偏選擇乞食為生,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可以說,再也沒有任何個人的需求了。更何況,佛只是讓我們自省自律自修自改自悟自證,完美自己的人格,培養和發展自己的道德與智慧。對於這樣一位道德智慧完美無缺的尊者,根本不存在任何騙人的理由。如果這個世界只能選出一名最可信者,那就決定是釋迦牟尼佛!

信釋迦如來,這是信的原點。佛門中的一切信,皆是由此而來。

佛可信,佛說的一切法也就可信。【金剛經】雲,“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 佛親證的境界,是‘現量’;佛說的法,是‘聖言量’。所以,凡佛所說,我們都要信。即使不懂,乃至根本難以置信的,也要信,而且要堅信、誠信!—— 我們對於現代科學,那些僅僅是以推理(比量)而得的東西,尚要相信(相信科學),何故對於以‘現量’而得的‘聖言量’卻不能信?

在【無量壽經】中,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在因地為法藏比丘時,為度眾生,發了四十八個大願,並且誓言如果這些願望不實現,就‘不取正覺’,不成佛。經中說:“法藏成佛,號阿彌陀,成佛以來,於今十劫,今現在說法。”既然已經成佛,已經成就了極樂世界佛土莊嚴,四十八願當然已經全部實現。這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決無虛願!

極樂世界遠在十萬億佛土外,我們娑婆世界的凡夫眾生何以能夠得知?當然是由於釋迦牟尼佛的贊歎宣說。可是,十方世界恆河沙數無量佛剎無數諸佛都應該贊歎,為什麼只有阿彌陀佛的名號普為人知?答案就在《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的第十七“諸佛稱歎願”:“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歎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 所以,不但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稱歎,而且十方世界恆河沙數一切諸佛無二言,“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真的是,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二、古往今來瑞相往生的事例,說明念佛確實可以了生死,從而愈讀愈信。

佛弟子修學佛法,若要成就,必須遵佛教誨,持戒精嚴。在眾多戒律中,最最基本的共有五條,不妄語即是五戒之一。所以凡是已經成就的,都是極可信之人。

所謂‘已經成就’,表現在其臨終之際,有種種瑞相。

特別要指出,這種種瑞相,是無法作假的。預知時至、身無病苦、臉色紅潤、面帶笑容、莊嚴安祥、或坐或站或作吉祥臥、說走就走、死後肢體柔軟、乃至異香滿室、天樂嗚空、或虹化、或肉身不腐、或火化後燒出非常殊勝的捨利子、等等等等,這些現象能夠作得了假?

佛法並非空洞的說教,有大量的實證事例為支撐。其中,瑞相善終、瑞相往生的事例就充分說明了佛說的句句是真理,念佛確實可以了生死。

如果說上面所講“信釋迦如來決無诳語,阿彌陀佛決無虛願,一切諸佛廣長舌決無二言”是一種理性上的信,那麼對於瑞相善終、瑞相往生的事例就是一種感性上的信。

古來大德將瑞相善終、瑞相往生的事例進行匯集,例如【淨土聖賢錄】初、續、三編,我們只要讀了各編前面的序,就可以知道古來大德匯編時是多麼的嚴謹!可信!

如果還有人說這些事例只是來源於歷史的記載,不足為憑,那麼由台灣黃居士(思歸子)主講的《蓮池海會,念佛往生見聞記》,大都是〖蓮社〗在幫助臨終助念時,以零距離接觸為多人所親眼目睹,當然可信。不僅如此,而且還可以由此而推斷,歷史的記載也是真有其人、確有其事。

又,古來大德將瑞相往生的事例進行匯集,暗合了科學方法之妙!為什麼這樣講?

科學有二個特點,一是“實證求真”,二是“可重復性”。實證求真就是實事求是,是這樣就得承認;可重復性就是你這個實驗可以多次重復。張三做是這樣子,李四做也是這樣子,王二麻子做還是這個樣子,結論都是一樣的。

瑞相善終、瑞相往生,無法作假,這不是實事、實證嗎?!

瑞相善終、瑞相往生,有那麼多的事例,而且我們每一個人只要如理如法,都能如此,這不是“可重復”的嗎?!

我們再來看看當代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說過的一番話,錢老講:人體科學非常難,大概是科學問題中最難最難的,要用“唯象理論”和“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法”來研究。這就是說,完全從現象來總結概括,得出系統的理論。也就是說,只講其所然,現在還講不出其所以然。你先將觀察到的東西,老老實實地總結出規律來,至於為什麼有這個規律,那就是以後的事。—— 對現象進行匯集、觀察、研究,這就是一種科學方法啊!——“老老實實地總結出規律來”,這個規律就是念佛可以瑞相善終!念佛可以了生死!

信,既要相信,更要信心。當我們讀了這許多瑞相往生的事例,就會信心大增:他們能,我們為什麼不能?!

是故,【淨土聖賢錄】等應當常讀,它可以使我們愈讀愈信——念佛決定可以了生死!

三、【金剛經】雲,“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經雲:“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信為道元功德母”。

古來大德在開示中,總是少不了一個‘信’字。

佛門中常講,佛不度無緣之人。何為緣?信即是緣,不信就無緣。

一個‘信’字,何等重要!

淨空老法師在《無量壽經玄義講記》中有講: ‘信’是從‘解’而來的,如果沒有‘解’就信,這是迷信,因為對於事理完全不知道就相信。但是迷信裡也附帶條件——佛不妄語,我相信佛的人格,佛說的我全信。這樣的信還不算迷,是正信。正信是信佛,但是理事還沒有清楚;理事搞清楚之後,即是真信;如果在行持裡真正體驗到這個境界,那是真正的真信。

淨空老法師還講,兩種人不需要讀誦大乘:一種是上上根人,因為他們聞佛說法就大徹大悟,一點問題都沒有。一種是下愚,他不想理解,佛說的他絕對不懷疑,絕對相信,簡簡單單一句阿彌陀佛一念到底。這兩種人決定成就!

淨空老法師又講,難在既非上根又非下愚,這種人難辦。所以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都是為這種人。上智跟下愚好度,幾句話就解決了。千經萬論都是為中根人說的,這就說明讀誦大乘非常重要。現代人講的知識分子,如果不把真相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很難相信,很難接受。

所謂的‘下愚’,在【淨土聖賢錄】裡很多,在由福建莆田廣化寺佛經流通處印的《現代往生見聞錄》(一、二集)中也不少。末學也曾遇到過多位這樣的師姐,她們的修行確實令人贊歎不已。

是故,愚以為,我等‘難辦’之人,應以“信釋迦如來決無妄語,阿彌陀佛決無虛願,一切諸佛廣長舌決無二言”以及“古往今來瑞相往生的事例”為基本,一門深入讀誦大乘,長期薰修了解佛法內涵義理,如此愈解而愈信,愈信而愈解,從而行也實、證也速,可否?!

對於念佛法門,由淨宗九祖藕益大師著的《彌陀要解》是不可多得的研教資料。印光祖師對《要解》推贊至極,說:縱世尊出世,親自注解,亦不能過。在《要解》中,藕益大師提出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我們要認真學,將它搞明白。

黃念祖大居士的《淨土資糧》是依《彌陀要解》而作,也是非常好的研教資料,不可不讀,特此鏈接。

在認真讀經、研教的同時,行持上要向所謂的“愚公愚婆”學習。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以及谛閒法師的站著往生的徒弟(老佛七開示二)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是信心清淨生實相,將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視作自己生命的全部!結果如黃念祖大居士所說,是潛通佛智,暗合道妙。

相比之下,我們只是將一句佛號僅僅作為業余,時念時不念。這是信心不足啊!—— 如此也稱念佛人?—— 警覺!

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已經學佛念佛了,這個‘信’字不成問題。只要認真自省,或許會發現,問題還相當多!當年淨空老法師剃度出家後,他的老師李炳南大居士仍對他連聲大呼:你要信佛啊!你要信佛啊!這難道還不足以引起我們的警覺?!

知道能夠‘萬修萬人去’,不知道‘萬人中只有三、五人去’,就會不夠警覺。

知道‘萬人中只有三、五人去’,不知道能夠‘萬修萬人去’,就會不夠信心。

是故,既要知道‘萬修萬人去’,使自己充滿信心;還要知道‘萬修中只有三、五人去’,從而使自己重視研教,實修真干,隨時警覺,菩提精進!

四、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藕益祖師在【彌陀要解】中提出要發願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這個願重要不重要?太重要了!因為能發此願者必定具有信心,如此有信有願是決定往生的條件。“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這是藕益祖師說的。

1、發願‘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就是發菩提心。

在【無量壽經】中,三輩往生所要求的根本條件,皆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菩提心,就不能往生。

對於菩提心的重要意義,古德有講:“無菩提心,三歸五戒亦不成就。”【華嚴經】更是講:“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為魔業。”對此,黃念祖大居士在《淨宗心要》中講:“在佛堂念發心文,出了佛堂忘得一干二淨,煩惱照舊生,火氣依舊旺,學法無益。”所以我們學佛念佛,如果不能夠在“內治貪嗔癡,外絕人我是非”上面用功,就是將菩提心忘失掉了,就不能成就。

摘自  淨土修行必讀第四集

 

上一篇:皈依儀式有含義
下一篇:《普賢行願品》講紀(1—4)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