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比丘”,在佛門是非常尊貴的稱呼。蕅益大師是淨宗很了不起的大德,出生在明朝末年,圓寂在清朝,他是兩個朝代的人。他學天台的,而且對於戒律特別歡喜,有很深入的研究,就像民國初年弘一大師一樣,對於律學有偏好。他說: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了。比丘沒有了,真正出家人也就沒有了,出家比丘戒就得不到。根據比丘戒的傳法,至少要五個真正的比丘才有資格傳戒,你才能夠得戒。不像菩薩戒跟其它的戒,自己發願,在佛像面前發誓都可以得戒。唯獨比丘戒、比丘尼戒不行,一定要五個比丘以上來傳授。蕅益大師自己受比丘戒之後,他明白這個事實真相,就把戒退掉,稱為“菩薩沙彌”。我們看到很多著作上,“菩薩戒沙彌智旭”,智旭是他的法名,他的署名是這樣署法,他不敢自稱比丘,他稱沙彌。
老師稱“沙彌”,徒弟連沙彌都不敢稱了。徒弟是成時法師,《蕅益大師全集》就是他編的,他負責刻版流通,把老師的東西傳下來。《淨土十要》,有很多文是成時寫的。成時自稱“出家優婆塞”,老師是菩薩沙彌,他不敢稱沙彌,他稱出家優婆塞,這是真的,這種稱呼一點都不錯。像我們現在出家人,能夠做到出家優婆塞就不得了!為什麼?五戒十善真正做到,二百五十戒做不到,沙彌十戒也做不到。十戒裡面有一條:“手上不可以拿金錢”,我們身上裝著鈔票就破了戒,不容易做到。在家是守五戒,出家能把五戒做好在今天就很難得。能夠把五戒十善真正做好,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出家優婆塞”,女眾是“出家優婆夷”,就非常難得!這樣持戒念佛決定得生淨土。所以,對於事實真相不可以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