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快樂,拋棄快樂,不要快樂。”如果有人喊這樣的口號,人們一定要罵他是神經病,是不近人情的。因為,企求快樂是人類的常情。快樂是人人所喜歡的,怎好加以反對呢?但孔夫子曾經說:“眾好之,必察焉。”快樂既是大眾所喜歡的,那就不可不加以研究。在快樂之上加一“真”字,就暗示著快樂還有假的。快樂既有真假的分別,應先認明白了,才不致捨真取假,自找麻煩。
怎麼叫做“真快樂”呢?簡單地說,屬於內心、精神方面的,永久常恆,不隨環境變遷的;與大眾所共,互不相礙的,這種快樂,才是真實究竟而值得羨慕追求的。怎麼叫做“假快樂”呢?簡單地說,屬於肉體、物質方面的,暫時而不經久的,隨環境而變化的,是一己獨享、而含有侵奪意味的,這種快樂的裡面就有痛苦,人們倘認假作真,沉迷在這裡面,就會發生後患。
但看住洋房、坐汽車、食珍馐、衣華麗,這是大多數人所認為快樂的。如果遇到天災兵禍,洋房被毀了;或人事變遷,經濟發生困難,洋房出賣了,那他的快樂,就要隨著洋房同時消滅。而且回憶過去,難免加上許多惆怅呢!機器出毛病,汽車開不動,或者碰到非常時期,汽油被統制,汽車不能坐,那他當初的快樂,卻成為後來痛苦的根本。吃慣精良的,日久生厭,也覺無甚快樂,倒不如清茶淡飯來得滋味可口。講究衣穿的人,爭奇斗勝,終覺別人的衣服比自己的漂亮,心中常常覺得不滿意。這種以財物為基礎的快樂,財物沒有了,快樂就立刻變成煩惱。即使財物存在,正當享受的時候,別人看他很快樂,其實他的內心患得患失,終覺得百不如意,也是苦多樂少啊。
所以,這種依賴物質的快樂——假快樂,好比鏡花水月、過眼煙雲,全是幻妄的。無奈世人大都識不透這種快樂的幻妄,拼命地都向這一邊追求,但大地間的物質是有定量的,怎能滿足多數人無厭的欲望呢?於是巧取豪奪,欺爭劫殺,弄得人世擾擾,無有休止。
人類羨慕假快樂的心理若不徹底改變,終沒有安樂的日子。諺雲:“有了千錢想萬錢,做了皇帝想成仙。”古來許多英雄豪傑,因為識不透假快樂,弄得身敗名裂,為天下人所笑,真是不可勝數。最明顯的,就像秦始皇大造宮殿、窮極享受,還不知足,再使人去求仙藥。他處心積慮,專為一己一家圖謀快樂,但他所得的快樂轉眼卻變成國破家滅的禍根,還要受盡未來際後人的唾罵,這就是識不透假快樂,追求過分了,所以吃這種遺恨千古的大虧。
人類追求假快樂,竟有這樣的流弊,多麼危險呀!所以往聖先賢,處處勸人節制物欲,不要被物質的假快樂所迷,而極力推崇精神的“真快樂。”像孔子歎賞顏淵的箪飄陋巷的樂趣,稱贊子路的不恥敝袍的見識。但在當時俗人看來,以為他們衣食不周,是很痛苦的。其實,他們的心中,確能認識到“真快樂”,又哪裡會覺得痛苦呢?識得“真快樂”,才能養成偉大的人格,受幾千年來無量數人的崇拜。這“真快樂”豈不是永久真實而很可寶貴的嗎?
但這種還是世間的“真快樂”,若講出世間的極樂,就是佛所說的涅槃寂滅之樂、西方淨土之樂,那更加來得殊勝了。所謂依正莊嚴,壽命無量,常恆不變,究竟圓滿,那才是快樂當中登峰造極、至高無上的真快樂啊!有理智的人們,自應拋棄肉體的假快樂,而尋求精神的真快樂;然後再進一步修取出世間的極樂,才得究竟圓滿,永遠不受諸苦。但人類貪著假快樂的習氣太深了,須得逐漸破除,才能領略“真快樂”的趣味。領略真快樂的人多了,那世界才有清明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