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實相之體,非寂非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摘自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實相之體,非寂非照,而復寂而恆照,照而恆寂。】

  這是為我們說明不落兩邊的意思。“寂”跟“照”可以互為體用,實相就是心性,心性之體是寂,它起作用是照;也可以說,心性之體是照,它起作用是寂。什麼叫“寂”?寂是清淨,就是一念不生。六祖大師所謂“本來無一物”,這是寂。“照”是明了,心裡頭確實本來無一物,但是宇宙人生萬事萬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實相之體,非寂非照’,本來說不上寂與照,為什麼?落在寂跟照上就有分別執著。它確實是這個事實,萬萬不可以起分別執著。體一定有用,一定有作用。用,佛法教我們用“中”,儒家也教我們用中,可見得世出世間的聖人,教我們都用中,這是很了不起的。“中”是決定不偏在一邊,會用中的人就是佛菩薩。小乘人偏在空,他用“空”;我們凡夫用“有”,偏在有,執著有;空有兩邊,他不知道用中,唯有佛菩薩曉得用“中”。‘寂而恆照,照而恆寂’,這就是用中。清清楚楚,如如不動,如如不動是寂,清清楚楚是照,清清楚楚如如不動,如如不動又清清楚楚,我們要學這個,這太重要了。

  這一段的意思很深,不僅是淨宗的經典以實相為體,也就是根據事實真相為我們說的,所有一切大乘經都是根據實相而說的,這不但使我們建立清淨的信心,同時我們也真正明白,所有一切大乘經論是平等的,“諸法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是平等的?因為都是依實相理體而說的。由此可知,大乘法門,無論哪一個法門,到最後的結果是教給我們去證實實相,把這個事情要證明、親證,這就是佛門講的成佛。成佛,就是親證實相。這說明不僅是一切法是平等的,一切法是圓融的,更顯示出出佛佛道同。體,是很勉強、非常不得已這個說法,為什麼?因為它離言說、離文字、離心緣。不但它是言語沒有辦法表達,說不出來,就是思惟想象都不能到達,古德常說“開口便錯,動念即乖”,起心動念,已經不是實相之體了。實相的樣子,這幾句話描繪得很好,它雖然寂照都用不上,這些名字都加不上,事實上它確實有這個意思。

  “寂”是寂靜,“照”是明了,像水一樣,水在非常澄清的時候沒有風浪, 在非常干淨一塵不染的時候,我們從水面可以看到水底,看得清清楚楚,這是它的寂靜,一塵不染。從水面上像一面鏡子一樣,能把外面的景象照得清清楚楚,它確實沒有起心也沒有動念,它也沒有意思照,也沒有意思寂,寂照都沒有這個意思,但是它確實有這個現象。這是給我們說明真實的人生,真正的受用。心清淨,清淨是寂的意思,萬事萬物沒有一樣不明了,不但眼前一切事情通達明了,還有過去的事情,還有未來的事情,還有他方世界的事情,統統都能夠明了,這是照。這是我們一般人所講的神通,“通”就是通達沒有障礙,通達十方,通達三世(過去、現在、未來),一切都通達,這是通的意思。“神”是神奇,不是我們凡夫常識所能夠理解的,所以這是不可思議的一種能力。佛告訴我們,這個能力並不是諸佛如來專利的,不是他專有的,佛說一切眾生個個都有,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雖然我們有,但是我們今天這個能力喪失掉了,喪失並不是全部的喪失,不是的,喪失了大部分。我們今天,眼能見、耳能聽、鼻能嗅,就是這個能力的起用,但是我們現在這個能力很小,小到我們眼見隔一張紙就看不見。如果依照佛在經典上說的這個能力,我們見的能力是任何物質都不能夠障礙的,聽的能力也是如此。盡虛空遍法界的音聲都能聽得到,十方世界過去未來都能夠見得到,這是我們的本能,就是寂照。

  我們這個能力怎麼喪失掉的?佛在經上常說,所謂“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就是不明,本來是明,明就是照,無明就是照的能力失掉;諸位要記住,照的能力失掉是一念無明,心裡面起了念頭。真心離念,真心裡面沒有念頭,六祖說“本來無一物”,那是真心。有了一念,真心就起了障礙,這一念就是障礙,這一念就叫做無明,這一念是迷。迷的一念起來之後,決定是愈迷愈深,麻煩就從這裡來的。像這些道理,佛在大乘經論裡面的華嚴、法相唯識宗的經論,說得非常詳細。佛告訴我們,究竟怎樣迷的,迷了之後,又如何能把這個迷打破恢復到清淨心性,這在法相唯識典籍裡面,著名的有六經十一論,其它大乘經裡面說得少,沒有講得那麼透徹。所以,清淨心就起照的作用。

  用現在話講,迷就是感情、迷情,智是理智,照就是理智,情愈深,迷得愈重,就很難見到事實的真相。我們世間人害怕,世間人都喜歡情要深才好,要是情沒有了,這個人還有什麼意思?大家都怕這個。其實諸位不曉得,世間人的情是從迷妄裡面生的,那種情它的真相是虛情假意,不是真的。為什麼?它會變化,會變當然就不是真的。唯有從理智生出來的,那是真的,永遠不變,這就是真情。諸位要記住,世間沒有真情,你們千萬不要上當,世間都是虛情假意。我們不會被人欺騙,自己也不要欺騙自己,這才叫有智慧。到什麼時候才會有真情?佛在大小乘經都說過,你證得阿羅漢果之後,才能相信你自己;換句話說,阿羅漢的情就比較真,就不是假的。為什麼?不會變,不會隨著自己感情變,不會隨著外面境界變,那是真的。真的情,佛法不用這個字,換個名詞叫“慈悲”,慈悲是真的情,不會變的。所以我們用一個慈悲,用一個情與愛來辨別真與假,情跟愛都是假的,都是會變的,都不是永恆的。慈悲是不變的,為什麼?慈悲是從寂照裡面生出來的。

  “寂”就是清淨心,“照”就是清淨心起作用。佛法常講“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不變就是寂的意思,本來無一物,它怎麼會變?有一物才會變,無一物當然就不變了。所以照就是隨緣,像一面鏡子一樣它不變,但是它照時會隨著外面境界,中國古人比喻所謂“胡來現胡,漢來現漢”。漢是中國人,中國人照鏡子,鏡子裡面現的是中國人。胡人是外國人,外國人跟我們面貌不一樣,外國人照這個鏡子,鏡子裡面現外國人。鏡子它隨緣,雖然隨緣它不變,不變就是不留跡象,境界去了,它裡面不落印象,這叫隨緣。我們今天隨緣做不到,為什麼?會落印象。不落印象才叫隨緣,落了印象算什麼隨緣!那是生煩惱。所以,要有這個能力,心地永遠清淨,能隨一切境界之緣,隨緣要知道絕不落印象,就是決沒有分別執著。

  《無量壽經》經題上,其實也把這些重要的理論境界為我們說出。經題講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是寂的意思,“覺”是照的意思,從清淨平等覺裡面生出來就是大慈大悲,這是經上教給我們的。我們要從什麼地方下手,才能夠真正契入這個境界?古來大德教人,從“看破、放下”下手,你心要能看破,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把你的妄想,妄想就是念頭,所有的念頭都放下,分別、執著、憂慮、牽掛統統放下,你心才會清淨,你才能夠見到你的真心。你現在真心為什麼透不出來?就是這些東西障礙住了。這些東西都不是真的,全都是假的,你要把真妄辨別清楚,把這些假的全部放下,全部捨棄掉。世間人聽到這個話,這個好難!他放不下,好難,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他不肯把它放下,這是他不知道,迷惑!一天到晚想自己自在,想自己有智慧,想自己有能力,其實自在、智慧、能力你統統有,就是被這些拉哩拉雜的東西障礙住,你果然把它放下,你的智慧、自在就現前了。自己得到真正的自在,在生活當中能夠隨緣度日,這是真正的幸福。所以我們下手要做的,要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這才能夠真正契入清淨、平等、正覺、大慈悲的境界,也就是此地講的“寂而恆照,照而恆寂”。

 

上一篇:淨空法師:末法眾生選擇法門應參照四依法
下一篇:淨空法師:實相無二,亦無不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