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太上感應篇新證 第六章 諸惡 78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正文:用藥殺樹

譯文:有的人使用毒藥殺死樹木。

分析

《地藏經》中說,花草樹木皆有神。《楞嚴經》中說,草木本屬無情,可是卻有鬼神依附在草木之上,在草木之下,樹木之上還生活著無數的小生命,做為一個善人,庭前的草都不忍心除去,如何忍心殺樹?!無論是砍伐,還是用毒藥,均是殘忍的事情。

佛說:“清淨比丘,及諸菩薩,於歧路行,不踏青草,況以手拔,雲何大悲取諸眾生血肉充食。”僧人連草都不忍踐踏,正是愛護有情眾生。殺掉一棵樹,將使無數生命受難,這實際上是在殺害生命,焉能沒有災禍。

現在,人們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保持生態平衡,共建綠色家園”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各個城市都盡力美化、靓化,栽花、種草、植樹,建設花園式城市。這些觀念的轉變,給人們帶來了優美的生活環境。但是折花、踏草、砍樹的事情經常發生,做為人類的一份子,需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事例一

一個海濱城市在建設中,提出美化、靓化的口號,要建設花園式海濱城市。但是,一個民營企業老板,自恃有錢,並且與市領導有特殊關系,一天,竟然開著卡車到設在居民區的公司,把栽上已經成活的樹牆全部拔掉並拉走扔掉,因為他認為樹牆妨礙他公司的車出入。巧的是他的員工正拔樹裝車的情景被居民拍下,送到報社,本地媒體競相報道,在全市上下引起轟動,輿論大嘩,市長親自批示嚴肅查處。於是有關部門要追究其法律責任,老板急忙上下打點,最後交了巨額罰款,然後計算所毀的樹木數量,按十倍的數字栽樹,並在報紙上公開檢討,向市民道歉。

正文:146怒師傅

譯文:有的人不但不聽師傅的教誨,反而對師傅的嚴格教育產生恚恨憤怒。

分析

人從生下來無論將來做什麼,都離不開老師的教育。從小父母是自己的第一作任老師。稍長入幼兒園、讀小學、中學、大學都要靠老師的教授,學習知識,增長才干,培養品德。就是不讀大學,學習木工、美容美發、做面點、開車、使用微機,都離不開老師的教授。所以,老師我們成長過程中最具恩德的人,怎麼可以無理頂撞,懷恨在心呢?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總攝一切教授首,是不捨離善事知識。修行者必須要依止一位具德的善事知識,因為“在已經覺悟的一切諸佛中,沒有一位不是依賴上師而證悟的;在即將出現於這一劫的千尊佛中,也都依賴上師才能證悟。”經中說,由恭敬承侍善事知識故,當於惡趣所受諸苦,即於現世身心少受損惱,或於夢中而領受之,昔諸惡業即得拔除令盡,且能映蔽以諸珍財供養十方無量諸佛所得善事根。恭敬承侍善知識有如此大的利益,那麼不恭敬善知識的罪業將是十分重大的,修行者如果對師父生嗔恨心,不如理如法依止,現世多為疫病邪魔損害,後世當受大量惡趣之苦。

如理依止善事知識有八種利益:一、得以趨近佛陀寶位。我們因為實修上師所示教誡故近得佛位,供養恭敬上師故近得佛位。二、如理依止善知識能令諸佛歡喜。三、生生世世不乏善知識攝受。四、不為諸惡業煩惱所敗。五、不違菩薩大行常生隨念,諸功德聚漸次增長。六、成辦現前究竟一切大義。七、由恭敬承侍善知識故,不墮惡趣。八、能映蔽以諸珍財供養十方無量諸佛所得善根,有如是等無邊利益。

事例一

昔日,於後藏諸譯師智者集會之處,有一泥灘。種敦巴遂將衣服脫下,用衣服掃除地上污泥,亦不知從何處取來一些干淨之白土,覆蓋泥灘上,於依怙阿底峽尊者前作一供養上師之壇城。尊者見後很是歡喜:“希奇啊!在印度亦有似你之人。”

種敦巴心地甚是純樸,其值遇阿底峽尊者之前,從十七歲始,於十九年中依止康地大德菩提童子。最初依止上師時,即如常啼菩薩般依止師長,凡是大德的豬馬牛羊需要放牧者,其白晝在山上放牧,夜間騎著好馬,手拿弓劍四處巡邏。是故,種敦巴即是具有如奴僕般依止上師之善心。在漢地蔣山元禅師是慈明禅師侍者,《景德傳燈錄》中說:二十年中運水搬柴,不畏寒暑,凡事親力而為,如是求道。

事例二

昔浮山遠與天衣懷,聞葉縣歸省禅師之高風,遂特意前去參拜。時值天降大雪甚寒。省禅師見到便呵罵驅逐,且將水潑到衣服與墊子上,其他僧人皆氣憤離去,唯浮山遠與天衣懷整衣敷具,復坐如前。省禅師見後又罵:“你等還不離去,是否等我打你們。”浮山遠上前雲:“我二人從數千裡外特來此參和尚之禅,豈可被一瓢水潑走?”省禅師笑雲:“兩位果然是來參禅的,速去掛單。”如是浮山遠遂作典座(管理大眾飲食)。有一次,省禅師出門,浮山遠為僧眾私自取油面作五味粥,粥方熟,省禅師忽然回來,遂將其喚來說道:“你竊取油面,屬盜用常住。”浮山遠道:“我確實取了油面,願和尚責罰。”省禅師令其估算衣缽償還完常住,又責打三十杖,將其趕出院門。諸道友皆來勸請,然和尚仍未答應。道友言:“若不開許彼回來,唯求讓他隨眾聽法。”和尚仍然未允。一日,省禅師上街,見浮山遠在院門走廊前站立。和尚言:“此是院門走廊,你為何站於此處?”又命人追算店錢。至此浮山遠亦無難色,持缽於城中化緣付清店錢。省禅師回來後對大眾說:“山遠真是參禅之法器。”於是令浮山遠回來,上堂於大眾前付衣嗣法。

再析

《華嚴經》中說以九種心親近承事善事知識,是能夠攝盡一切親近意樂之關要。一如孝子心。捨棄自己的自由,一切行為權力皆次付於上師,隨上師意樂安排之善心。二如金剛心。任誰亦無法破離弟子對上師親愛之情而能堅固之善心不得。三如大地心。荷負上師一切事業重擔之善心。四如輪圍心。鐵圍山以大海波浪無法動搖,劫末時,他方大火亦無法燒及此方鐵圍山。此喻以何緣悉無法動搖之心。五如僕使心。比喻如僕役縱使須作一切低賤污穢之事,亦無任何猶豫與羞恥,能無顛倒而作之善心。六如除穢人心,比喻如打掃而所的清潔工毫無傲慢之心態。七如乘心,比喻,如一輛卡車裝滿貨物,無論路多遠,多難行,卡車亦無任何疲厭之心。八如犬心。比喻主人雖打罵自家良犬,然彼無任何反感之心,仍對主人搖尾示好。九如船心。比喻如擺渡之船,無論來來往往多少趟,亦無疲厭心。

不依止及不如法依止善事知識有八種過患,一若輕毀上師即輕毀諸佛。二若於上師生嗔,即壞於彼剎那數相等劫之善事根,並經等量劫生於地獄。三雖依咒乘亦不得成殊勝成就。四雖勤修續義亦與修地獄相似。五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六、此生中為病等不如意事纏繞。七、後世漂流於無邊惡趣。八、一切生中匮乏善知識。

依蘭仁巴大師列舉不尊敬上師之惡行如下:一诋毀上師。二違背師言。三對上師生氣。四尋找上師缺點。五將上師看做平常俗輩。六不尊敬上師。七踐踏上師身影座墊等。八浪費上師財物。九使上師心不愉快。十對上師的作風生起誤解。十一對上師不以上師看待。

事例三

往昔,格西滾巴瓦有一弟子,不論如何修行,亦不生修證功德。後來,他請教格西,格西問他:“你是否曾對上師作過不恭敬之事。”他回道:“確有此事。”格西告之,需向上師真實忏悔,弟子按照格西所說,作了真實忏悔,然後又去修行,結果生起真實的修證功德。

事例四

以前,印度有一位弟子,以種姓高貴,心生傲慢,而從上師頭頂上飛行,結果瞬間喪失神通,墮落於地。是故,噶當諸大德有一傳統說法,若於上師無有恭敬心,縱 然通達三藏亦無任何利益。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他會回頭,他會學好
下一篇:太上感應篇新證 第六章 諸惡 79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