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摩回答了梁武帝的五個問題,可惜他到死都沒領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梁武帝蕭衍一生嗜佛,他不但奉佛教為國教,廣建寺廟,還身體力行,堅持素食,早晚禮佛誦經。

  最令人啧啧稱奇的則是他不顧皇帝身份,不顧群臣反對,四次捨身同泰寺。這固然令人匪夷所思,卻可見梁武帝是很有禮佛之心的。

  他聽說外國來了個叫達摩的高僧,極為高興,立即下令地方護送到南京。

  於是就有了下面這段對話:

  帝問曰:“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

  祖曰:“並無功德”。

  帝曰:“何以無功德?”

  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祖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問:“如何是聖谛第一義?”

  祖曰:“廓然無聖”。

  帝曰:“對朕者誰?”

  祖曰:“不識”。

  

  梁武帝執著自矜於自己的所作所為,以為自己有大功德。但達摩卻說他一點功德也沒有。有的一點福德尚且“有漏”,怎麼能明心見性、解脫生死呢?

  梁武帝禮佛,看似用心盡心,卻依然執著於自我、凡聖、回報,用這種心思求法,就像是南轅北轍,機械器具越是精良,便離目的地越遠。看起來用心虔誠,其實大謬。

  其晚年被餓死於台城。達摩一再否定他,並提出“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可惜梁武帝不能領悟。

  接著,武帝依然執著於聖人凡人之別,問達摩聖人追求的第一義是什麼。

  達摩回答說,連聖人都沒有。

  梁武帝不知何解,於是咄咄逼人地問達摩:“既然無聖,那麼現在與朕說話的人是誰?”

  他哪知道,達摩眼裡聖人都沒有,又哪來的皇帝。但達摩還是慈悲心腸,說道:“不識。”

  這是一句很深的話,禅師都是問在答處、答在問處,意思是說:我本非我,你亦非你,世界本來便是空寂、圓融、清靜、妙密的無相。《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可惜梁武帝再次錯過了一次開悟的機會。達摩知道梁武帝已不能再悟,於是便渡江北上,最終選擇在少林寺面壁。

  

  後世仍有人對梁武帝有沒有功德感到疑惑,六祖慧能解釋說:“實無功德,勿疑先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慧能大師再次言明了福德和功德的區別,只修福德,仍然是沒有功德的。

  現在很多人也是一樣,看重形式,燒香拜佛,光施慈善,以為便是功德;然而自性若是不悟,雖然日日禮拜也只是修些福報,更遑論有的人三心二意,又有何功德可言呢?

  

  -02-

  高僧說修行人最忌諱這樣做

  

  世間愚癡的人,大多不真修實行,卻偏偏想得一個真修的假名,因此設種種的辦法,妝點粉飾,成一個似是而非的外相,希望他人稱贊自己。

  他的內心已經污濁不堪,縱然有修持,也被這個貪癡之心所污染,決定難得真實利益,這就是所謂的好名而惡實,是修行的第一大忌諱。

  印光大師文鈔原文:

  世之愚人,每多不修實行,偏欲得一真修之虛名,以故設種種法,妝點粉飾,成一似是而非之相,冀人稱贊於己。其心行已污濁不堪,縱有修持,亦為此心所污,決難得其真實利益,此所謂好名而惡實,為修行第一大忌。

  ——《印光法師文鈔》•廬山青蓮寺結社念佛宣言書



 

上一篇:印光大師:念佛不分聖凡,只有人最容易念佛
下一篇:這四種顛倒特征我們有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