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第三十一卷至第三十五卷
(全文完整版)
卷第三十一
出現光明會第十一之二
“我昔為是經, 護持清淨戒,常修於定慧, 及施諸眾生。
我昔為是經, 惡人來毀罵,我時生憐愍, 於彼不加害。
我昔為是經, 求者皆施與,各隨其所樂, 悉令得歡喜。
我昔為是經, 奉施諸宮殿,莊嚴眾寶網, 供養於諸佛。
我昔為是經, 捨種種珍玩,及以摩尼寶, 供養於諸佛。
我昔為是經, 有恩常憶念,乃至聞一偈, 於彼恆尊重。
我昔為是經, 尊重持戒者,乃至經行處, 於彼常恭敬。
我昔為是經, 或處於生死,乃至有少恩, 於彼常懷報。
我昔為是經, 不求利謗法,哀愍於親友, 乃至諸眾生。
我昔為是經, 具多聞善說,於法無所著, 不悭親友家。
我昔為是經, 若心生不善,速忏令除滅, 終不使增長。
我昔為是經, 身為王太子,所得諸珍寶, 塗香及末香,
我時生淨心, 回施於諸佛。我昔為是經, 愍諸囚徒類,
種種加楚毒, 以身而代受。我昔為是經, 捨諸五欲樂,
常於月六齋, 受持諸禁戒。 我昔為是經, 常修行忍辱
乃至於妻室, 亦不生貪吝。我昔為是經, 令諸貧乏者,
皆悉得安樂, 豐足諸財寶。我昔為是經, 攝受於一切,
沙門婆羅門, 種種群生類。我昔為是經, 利益於一切。
常為大施主, 求者心無吝,或莳於華果, 不令人剪伐,
普施諸眾生, 隨意皆充足。我昔布施時, 其心常平等,
持戒具功德, 破戒無慚愧,或證大神通, 下至凡愚類,
皆生希有心, 恭敬而周給。我昔布施時, 其心無高下,
不求生善趣, 志樂於此經,或令國界中, 一切無怨敵,
調伏諸龍眾, 應時霔甘雨。月光汝當知, 我於無量劫,
為求是經故, 修習諸苦行,設於百千劫, 宣說不能盡。
汝已住淨信, 當來末世時,應生正念心, 演說是經典。
我以佛眼觀, 明見未來世,隨其種種行, 一切皆了知。
若有諸比丘, 為求無上智,能以淨信心, 演說此經典,
是人及方所, 一切皆了知。若於末世時, 聞是經愛樂,
志願及方便, 一切皆了知。若諸下劣人, 不聞是經典,
誹謗宣說者, 一切皆了知。若有諸比丘, 及諸比丘尼,
得聞於是經, 悲感而涕泣,我皆與受記, 得見最勝尊。
月光汝當知, 諸佛神通力,若人意清淨, 或有不清淨,
乃至於信解, 一切皆了知。若有諸眾生, 志樂常寂靜,
安住諸禅定, 不著生死中,乃至於習氣, 究竟皆永斷,
如是等功德, 一切皆了知。或有諸眾生, 耽著虛妄法;
或有諸眾生, 於佛生欣樂;如是未來事, 一切皆了知。
若有諸眾生, 染著世間樂,於佛菩提種, 不能善開發,
以是因緣故, 退失諸方便。若有能了知, 諸佛菩提種,
是人當獲得, 清淨無邊光。月光汝當觀, 如是光明等,
一一諸因緣, 各各有差別,汝以智慧力, 一切應了知。
若捨惡知識, 親近於善友,護持清淨戒, 成就佛光明。
汝當護諸根, 捨離無慚愧,修行於善法, 隨護諸眾生。
汝當捨違诤, 了達於性空,不貪著利養, 具多聞善說。
汝當觀利養, 猶如於糞穢,無以利養垢, 染污清淨心,
常求於明脫, 常得無上利。汝當修佛道, 觀佛同法性,
常燃大法炬, 普照於世間。汝當如山王, 其心安不動,
毀罵及捶打, 一切皆能忍。汝當為眾生, 作真實善友,
應捨下劣心, 常修於淨業。汝以堅固心, 演說無上法,
如是微妙經, 當授慈心者。欲求無上智, 勿怖於生死,
由此捨諸惡, 當得於勝利。譬如明智人, 善能用於火,
成熟種種味, 不為火所燒。若諸愚癡人, 無有善方便,
將火置於掌, 便為火所燒。亦如人中毒, 迷悶心狂亂,
以火而炙療, 因此得除愈。月光汝當知, 智者亦如是,
依意了意空, 故處於生死。依眼了眼空, 於眼無執著,
若能如是知, 住眼亦無惱。若了眼性空, 成就真實智,
以真實智故, 當得出現光。若了眼性空, 永滅於貪欲,
以無貪欲故, 當得出現光。如是瞋與癡, 我執並覆惱,
悭嫉無慚愧, 不忍將貢高,憍慢及增上, 谄诳兼放逸,
乃至憍詐等, 一一如貪說。若得真實智, 了知眼寂滅,
以知寂滅故, 當得出現光。若得真實智, 住佛理趣中,
以住理趣故, 當得出現光。若得真實智, 住佛方便中,
以住方便故, 當得出現光。若不修實智, 永離於障惱,
成就出現光, 我昔未聞見。若勤修實智, 永離於障惱,
能順於是行, 當得出現光。若求最勝行, 當學於此經,
供養諸如來, 得實智方便。若修真實智, 當供養諸佛,
成就出現光, 猶如掌中果。若迷眼無我, 退失沙門法,
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若了眼無我, 成就沙門法,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若了眼盡際, 亦了耳生邊,
由了耳生邊, 是大沙門法。若不遍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不能遍知,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遍了知, 眼性之邊際,於眼生邊際, 亦能遍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若不善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不能善知,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善了知, 眼性之邊際,於眼生邊際, 亦能善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若不現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不能現知,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現了知, 眼性之邊際,於眼生邊際, 亦能現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若不善了知, 眼性之邊際,
於眼生邊際, 亦不能遍知,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善了知, 眼性之邊際,於眼生邊際, 亦能現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若不善了知, 眼性之清淨,
於耳性清淨, 亦不能善知,彼人不能得, 如是出現光。
若能善了知, 眼性之清淨,於耳性清淨, 亦能善了知,
彼人當證得, 如是出現光。乃至耳鼻舌, 身意與色聲,
香味並觸法, 地水若火風,性事世間苦, 蘊界世將生,
及以聲名等, 一切皆如是。
爾時,世尊告月光童子言:“善男子,若有眾生發趣大乘,為欲圓滿成就如是出現光者,有八十種善根資糧。雲何八十?所謂護念眾生,心無損害,於清淨戒奉持無缺,其心平等,無有谄曲,亦無悭、嫉、貪诳之心,深信大乘微妙經典,亦不耽愛富貴憍逸,忍力具足,志願無退,意樂清淨,住阿蘭若,不依眷屬、利養、名聞,安住諸禅現光三昧,於有戒者無谄承事,於同梵行起勝意樂,以敬法故常於和尚、阿阇梨所深生尊重,了達契經,善巧宣說,所言誠谛,住正思惟,勤種善根,常行慧施,覺知魔業,密護諸根,言詞安審,善解真谛,亦能了知諸地自相,求無盡色,不惜身命教於四眾,絕世思惟,離諸邪見無後世法,不於未學矯現其相,常於已學任力開示,曾不贊美歌詠音聲,亦不稱譽莊嚴資具,證入諸谛,具足多聞,捨離睡眠,勤求正法,於佛尊重,發菩提心,捨於世業,修諸學處,為愛法故依於勝友,求諸善根心無厭足,愛樂出家,護持佛法,不起惡業,於教無疑,善說譬喻,開示秘密,於大菩提志求無倦,所受經典未嘗忘失,不捨自學,摧伏他論,求出離道,修無量行,於彼法智其心決定,明見因果相續輪回,不著三有,離增上慢,為於信者建立對治,了達未來果報差別,善知前際不假他緣,於遠離行精勤修習,於佛相好具足莊嚴,是為八十。復次,月光,此八十法入於五法。雲何為五?所謂知生死,知涅槃,知煩惱盡,知增上,知福果。復次,月光,如是五法入於二法。雲何為二?所謂心清淨莊嚴,色清淨莊嚴。復次,月光,如是二法入於一法。雲何為一?所謂能成諸佛如來無礙解脫。
“復次,月光,復有八十種法,善能成就諸佛如來無礙解脫。雲何八十?所謂布施資糧,廣大智慧,修清淨戒,離煩惱熱,摧伏憍慢,柔軟言詞,於種種事無不知時,亦知善友,發趣大乘,被精進甲,威儀利物,墮煩惱者令斷疑惑,毀諸不善,修行白法,不與惡人而為伴侶,種諸善根無有厭足,發菩提心,勇猛精進,覺知魔事,證於諸谛,真實供養,決了無疑,心念眾生常懷濟度,不著諸有,起於大心,不善眾生示其過惡,捨貪、瞋、癡,不求欲利成熟眾生,修治佛塔,於諸聖者尊重恭敬,住大乘者親近承事,終不贊歎下劣乘人,遠離聲聞,摧伏怨敵,於世尊所廣大供養,以殊勝心種種奉施,得無礙智,具足辯才,以諸譬喻開示正法,而於性空不相違背,求法無懈,顯發深義,具大總持,說法無染,能廣流布,化導無厭,圓滿諸行,有大威德,辯才無滯,成就多聞,不贊惡人,修於善業,解了諸蘊,捨離諸見,通達因性,超過所行,遠離非境,生清淨信,住於正道,愛樂大乘,平等攝受,不著無我,不厭生死樂求涅槃,以少欲故住阿蘭若,常行乞食無有懈惓,隨有所得心生喜足,離無慚愧,親近於佛,善友同止,捨於非類,愍諸凡夫,同眾生行,於佛淨信,離於非器,有相違者不與言說,不來求者不為開曉,若有來求如應為說,於食平等,常施,等施,開門大施。如是,童子,此八十法,能得諸佛無礙解脫。”
爾時,月光童子得聞是法,生大歡喜,即於佛前,以偈贊曰:
“如來了知眼盡邊, 故能出現清淨智,以能出現清淨智, 具足如來清淨光。
如來了知眼無我, 故能出現清淨音,以能出現清淨音, 具足如來梵音相。
佛於往昔利眾生, 故能成就語清淨,以能成就語清淨, 饒益無量諸世間。
如來了知眼性空, 故能成就總持智,以能成就總持智, 出現如來無量光。
如來了知眼差別, 眼名差別亦無邊,以知名字無邊故, 出現如來無量光。
佛知文字差別門, 即知眼空離文字,以知眼空離文字, 出現如來無量光。
若人思惟眼無我, 即了佛語為真實,以能知佛語真實, 出現如來決定光。
如來成就勝神通, 即了無邊眼滅壞,以能了知眼滅壞, 利益一切諸世間。
大悲最勝兩足尊, 了達無邊眼生起,如佛能知眼生起, 願我不久亦當然。
如是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並觸法,乃至世生聲名等, 當知一切皆應作。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布施波羅蜜,如佛布施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淨戒波羅蜜,如佛淨戒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忍辱波羅蜜,如佛忍辱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精進波羅蜜,如佛精進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禅定波羅蜜,如佛禅定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智慧波羅蜜,如佛智慧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法身波羅蜜,如佛法身波羅蜜,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清淨色,如佛已具清淨色,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清淨意,如佛已具清淨意,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勝功德,如佛已具勝功德,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諸色相,如佛已具諸色相,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聲清淨,如佛已具聲清淨,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具無邊大神變,如佛已具大神變,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為化眾生處三有,如佛化彼眾生類,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邊生死行,如佛已度生死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邊貪欲行,如佛度於貪欲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邊瞋恚行,如佛度於瞋恚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量愚癡行,如佛度於愚癡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量貪瞋行,如佛度於貪瞋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量瞋癡行,如佛度於瞋癡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量貪癡行,如佛度於貪癡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大悲最勝兩足尊, 已度無邊等分行,如佛度於等分行, 願我不久亦當然。
導師已度於貪欲, 普能饒益諸世間,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於瞋恚, 普能饒益諸世間,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度於愚癡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貪瞋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瞋癡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貪癡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導師已度等分行, 普能饒益諸世間,如佛饒益諸世間, 願我亦成如是智。
如來具足殊勝智, 調伏一切諸天眾,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調御天人師。
如來具足殊勝智, 調伏一切諸龍眾,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調御天人師。
如來具足殊勝智, 調伏一切夜叉眾,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調御天人師。
如來具足殊勝智, 調伏一切乾闼婆,乃至無量鸠槃茶, 所有若干諸眷屬,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調御天人師。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知諸法真實義,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真實得無疑。如來若了苦盡邊, 利益一切群生類,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苦盡得無疑。如來善了因盡邊, 利益一切群生類,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因盡得無疑。 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世間行得無疑。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處非處,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諸業果,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種種性,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一切諸趣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無量諸世間。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世間諸勝解,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一切諸根性,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靜慮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解脫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等分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等至之所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善了於生死, 流轉皆因煩惱生,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一切皆了知, 利益世間無與等,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善住於等持, 發起殊勝方便智,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無邊宿住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生死無有邊,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達一切煩惱盡,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具足殊勝智, 成就無上正等覺,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具足殊勝智, 離諸煩惱並習氣,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知欲染障菩提,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具足殊勝智, 了知出離生死法,
願我亦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善了於法義, 覺悟無量諸眾生,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善了於法性, 如幻如夢如陽焰,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善了於世間, 一切文字並言說,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具足勝辯才, 開示甚深微妙法,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善調身語意, 一切皆隨智慧行,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善了於三世, 無取無著無掛礙,
我亦願成如是智, 利益一切諸世間。如來善修戒定慧, 於彼一切無退轉,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三界大悲尊。如來善修於解脫, 解脫知見無退轉,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三界大悲尊。如來善修於正觀, 天人世間無等倫,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三界大悲尊。如來具足殊勝智, 於諸世法無所染,
我亦願成如是智, 得為三界大悲尊。如來善了於世間, 種種諸趣皆明見,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諸趣得無礙。如來善了盡生邊, 是故於彼無迷惑,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盡生性得無疑。如來善了寂靜邊, 是故於彼無迷惑,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寂靜得無疑。如來善了流轉邊, 是故於彼無迷惑,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流轉得無疑。如來善了前後際, 是故具足無師智,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前後際得無疑。如來善了轉生邊, 是故具足無師智,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彼生轉得無疑。如來善了前後際, 於眼斷常無所執,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前後際得無疑。如來善了盡生邊, 於眼斷常無所執,
我亦願成如是智, 於盡生性得無疑。若人不了前後際, 彼則於貪生取著,
如來於彼能證知, 是故於貪無所染。若人不了有無邊, 彼則於貪生取著,
如來於彼能證知, 是故於貪無所染。若人不了盡無邊, 彼則於貪生取著,
如來於彼能證知, 是故於貪無所染。若人不了轉無轉, 彼則於貪生取著,
如來於彼能證知, 是故於貪無所染。瞋癡忿覆並嫉诳, 谄曲貢高與憍慢,
布施持戒將忍辱, 禅定智慧皆如是。”
爾時,世尊知月光童子深心所念,熙怡微笑,放金色光。其光普照無量無邊諸佛國土,於彼國界作利益已,繞佛三匝,還從如來頂上而入。
是時,彌勒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頂禮佛足,合掌恭敬,以諸偈贊而問佛言:
“雲雷師子吼, 迦陵頻伽聲,出大法鼓音, 何緣現微笑?
殊勝百千日, 清淨妙音聲,功德甚希有, 何緣現此光?
施戒忍精進, 定慧等莊嚴,一切皆圓滿, 何緣現此光?
如來柔軟音, 常遠離粗語,善療眾生病, 何緣現此光?
大悲兩足尊, 知眼常空寂,以清淨梵音, 為眾生演說。
耳鼻舌身心, 乃至聲名等,並諸集滅道, 智忍亦如是。
大悲兩足尊, 知眼盡生際,寂靜及流轉, 一切皆空寂。
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乃至聲名等, 一切皆如是。
又說因緣法, 遠離於斷常,非自非他作, 眾緣之所生。
或以種種門, 開示於苦本;或以種種義, 稱贊佛光明。
以無量言詞, 演說寂滅法,無人無壽者, 無我無眾生。
過去無量佛, 亦以不思議,百千諸偈頌, 演說如是法。
如來所演說, 真實功德法,無說無說者, 所說法亦無。
佛說最勝法, 覺悟於群生,諸天及夜叉, 聞者皆能了。
一切阿修羅, 意樂已清淨;無量諸人眾, 疑網悉皆除。
了知貪自性, 滅壞瞋與癡,愛慢及無明, 谄嫉並戲論,
乃至苦蘊等, 一切皆捨離;如是諸句義, 究竟悉清淨。
如來於一法, 通達種種名,其數百千萬, 乃至不思議。
於無量佛所, 善學如是法,而於一法中, 演說無窮盡。
如來善了達, 種種諸法門,亦能分別知, 名句上中下。
修學於一切, 種種異言詞,善巧而宣說, 微妙第一義。
如是清淨音, 因緣和合起,亦不依喉舌, 乃至於身心。
其地六種動, 十方眾鹹集,合掌瞻仰佛, 願為除眾疑。
如來善了知, 眼盡生邊際,自性常空寂, 無去亦無來。
無住無處所, 深入於實際,佛眼無障礙, 是故我今問。
如來善了知, 眼性前後際,盡無盡流轉, 自性常空寂。
開示諸法義, 令世間歡喜,牟尼美妙音, 何緣現微笑?
佛知前後際, 眼性常空寂,離分別言詞, 何緣現微笑?
佛知眼無量, 種種言宣說,本性常空寂, 何緣現微笑?
佛知盡生邊, 眼性常空寂,捨離諸煩惱, 證佛菩提智,
具足勝名聞, 何緣現微笑?如來久修學, 演說不思議,
了達眼性空, 離垢常清淨,無量諸心行, 一念皆了知,
光明照世間, 為是何瑞相?大仙等正覺, 最勝兩足尊,
煩惱悉已除, 其心常寂靜,如來殊勝智, 深達眼盡邊,
復以何因緣, 而今現微笑?耳鼻舌身心, 六塵並四大,
乃至聲名等, 一切皆如是。佛知眼無我, 亦達耳無常,
及了鼻性空, 何緣現微笑?佛知舌無我, 亦達身無常,
及了心性空, 何緣現微笑?佛知色無我, 亦達聲無常,
及了香性空, 何緣現微笑?佛知味無我, 亦達觸無常,
及了法性空, 何緣現微笑?佛知地無我, 亦達水無常,
及了火性空, 何緣現微笑?佛知風無我, 亦達性無常,
及了事性空, 何緣現微笑?知世間無我, 亦達苦無常,
及了蘊性空, 何緣現微笑?佛知界無我, 亦達世無常,
及了生性空, 何緣現微笑?佛知聲無我, 亦達名無常,
及了道性空, 何緣現微笑?佛知智無我, 了寂靜無常,
及眾生性空, 何緣現微笑?佛知性無性, 亦知我非我,
及了意樂空, 何緣現微笑?觀生死無我, 亦達常無常,
及了涅槃空, 何緣現微笑?如來心解脫, 名聞滿三界,
帝釋與人王, 龍神鹹供養。如來善了知, 眼盡生邊際,
乃至於寂靜, 何緣現微笑?無量諸佛子, 俱集於眾會,
從佛口所生, 從法變化生,皆來佛前住, 合掌而尊重,
為於彼眾故, 問此光因緣。如來善了知, 眼性空無我,
超過於一切, 在家修學者。佛以平等智, 了法無差別,
如來意樂知, 非是神通見。佛知眼無我, 性空無去來,
清淨智無邊, 何緣現微笑?
大寶積經卷第三十二
出現光明會第十一之三
“如來已盡於生際, 大悲普覆諸世間,法王最勝人中尊, 願說何緣現微笑?
無量無邊大菩薩, 並余威德諸天眾,悉於空中持妙蓋, 而此大地皆振動。
誰於往昔如來所, 長夜修行諸善法?平等悅意大悲尊, 願說何緣現微笑?
誰於往昔供諸佛, 得聞此法生歡喜?導師最勝人中尊, 願說何緣現微笑?
世尊音聲悅眾意, 猶如雁王聲美妙,自然無量音和雅, 願說何故放斯光?
無量俱胝諷頌言, 勸贊悅可相應語,拘抧羅聲殊勝類, 願說何故放斯光?
雷鼓深遠說法聲, 普聞無邊千億界,慈心粗言或軟語, 何故現斯金色光?
了生無生盡無盡, 知眼性離無來去,為世照明甘露滅, 何故現斯金色光?
知眼起作常空寂, 無去無來無住處,猶如陽焰水泡沫, 示現微笑何因緣?
如是耳鼻舌身意, 色聲香味並觸法,乃至音聲及名等, 當知一切亦復然。
金剛常身不壞身, 具足百千殊勝相,體無機關而運動, 願說微笑何因緣?
髀膊傭滿足跟長, 腹相不現如師子,臍深妙好腰圓滿, 願說微笑何因緣?
金色淨身離塵垢, 一一眾毛绀青色,右旋上靡香芬馥, 願說微笑何因緣?
妙身圓滿常安住, 猶如尼拘陀樹王,一切功德以莊嚴, 音聲悅眾令欣樂。
修臂傭圓肩妙好, 項約圓滿螺文現,游步無邊百千剎, 示諸眾生邪正道。
齒白無垢如珂雪, 舌相廣長周覆面,師子頰輔鼻修直, 皆從方便淨心生。
優缽羅香從口出, 栴檀香氣遍於身,已於往昔廣修慈, 清淨意樂常相續。
如來足下善安平, 隨所履地無窊曲,猶如師子象王步, 超過一切諸世間。
千輻輪相妙端嚴, 殊勝光文常炳著,所行善利諸群品, 見者皆生淨信心。
一指能出百千光, 普照無邊諸佛剎,往昔勤修眾善行, 獲此種種相莊嚴。
成就色身無等倫, 面相端嚴最殊勝,神變利益諸世間, 願說何緣現微笑?
膊傭平正如鹿王, 身不低屈猶師子,出與為世作燈明, 願說何緣現微笑?
馬王隱相無塵染, 掌中平滿手過膝,希有最勝人師子, 願說微笑何因緣?
從身出現無邊光, 妙色寂靜而恆照,其心清淨常相續, 演說無邊諸契經。
非彼安住斷常人, 所能淨修如是法,若能捨離諸邊見, 速成如來清淨身。
天鼓雲雷聲遠震, 迦蘭陀鴻響清徹,天樂音聲千萬種, 願說何故現斯光?
導師一音演說法, 令諸毀戒斷相續,如來所說妙言音, 皆是甚深希有法!
牛王眉間白毫相, 遍至百千諸佛剎,妙眼猶如绀青色, 頂相空天無能見。
齒白齊密具四十, 猶如清淨頗胝寶,皆從無量善業生, 願說何緣現微笑?
如來圓滿功德身, 成就無邊微妙色,出現希有淨光明, 願說何緣現微笑?
大悲最勝兩足尊, 了達眾生心志樂,已得無礙妙辯才, 願說何緣現微笑?
如來已到於彼岸, 具足三明及六通,示現無邊清淨光, 願說何緣現微笑?
佛於往昔無量劫, 供養百千諸世尊,如是因果不敗亡, 願說何緣現微笑?
佛於往昔無量劫, 安住微妙諸等持,知眼生邊及盡邊, 願說何緣現微笑?
過去未來現在世, 導師於彼悉能了,淨智無礙不思議, 願說何緣現微笑?”
爾時,世尊於大眾中,以金色手摩月光頂,而說偈言:
“童子谛聽, 吾今付汝: 此菩提法, 出現光經,
於後惡世, 法欲滅時, 當為眾生, 開示演說。
我以佛眼, 見未來世, 於是微妙, 甚深經典,
若樂不樂, 皆悉了知。 若有眾生, 志求佛道,
常念諸佛, 當授此經。
若壞淨信, 樂於愦鬧, 長夜惛睡, 不樂斯經;
於我法中, 雖得出家, 於涅槃法, 不生欣樂。
如是癡人, 虛食信施, 聞有為法, 多諸過患,
猶著世間, 不生驚怖。 如是癡人, 智者呵責,
雖服法衣, 而無智慧; 牟尼諸說, 真實之言,
無智若聞, 不能信受。 如是愚人, 勿與同止。
若有得聞, 此殊勝法, 不生歡喜, 愛樂之心;
如是等人, 我所呵責, 雖得人身, 則為空過。
若有得聞, 此甚深法, 能生歡喜, 愛樂之心;
是人已曾, 值遇諸佛, 決定當得, 無上菩提。
若人愚癡, 惡見所害, 斷於慧命, 遠離菩提;
是故應當, 捨惡知識, 親近恭敬, 明慧之人。
一切世間, 無量過患, 眾生常沒, 三惡趣中;
皆從癡惡, 因緣所起, 隨惑流轉, 不得自在。
棄捨正法, 行於非法, 是故當離, 愚小之人。
猶如御者, 自折其軸; 既作惡業, 生地獄中。
口出惡言, 恆自傷害; 如持利斧, 自伐其身。
不知諸法, 因緣所造, 隨業受報, 無能救者。
親近世仙, 以為善友, 而便自謂, 修習於空,
已證無為, 生斷滅見; 如身器破, 心亦隨滅。
多所樂說, 绮飾言辭, 於此味著, 終無義利。
雖為毒蛇, 之所螫害, 終不令人, 墮於惡趣;
愚者說法, 壞人善根, 令無量眾, 墮於地獄。
汝等大眾, 應當觀察, 如是童子, 今在我前,
往昔已曾, 供養無量, 恆河沙數, 諸佛世尊。
堅固修行, 求無上智; 心不依止, 一切諸有;
知眼生邊, 畢竟清淨; 離諸戲論, 無所染著;
為欲利益, 無量眾生, 演說無上, 現光經典。
愚人不能, 修學是法, 於修行者, 見其過失;
是故應捨, 愚癡之人, 不應親近, 修學是法。
愚癡之人, 樂於诤論, 不能勤修, 無诤論行;
彼諸人等, 無如理心, 是故不應, 恭敬稱贊。
愚癡之人, 懈怠懶惰; 常行不善, 身語意業;
無有淨戒, 智慧多聞; 常思欲境, 樂於愦鬧。
汝等應觀, 如是愚人, 種族及身, 皆悉鄙惡;
瞋恚佷戾, 形貌丑陋; 設生善處, 身常下劣;
執著我相, 迷於真理; 無有智慧, 分別語言;
聞性空法, 不生愛樂。
如來世尊, 久已遠離, 一切世間, 語言戲論。
凡夫於此, 深生染著, 盡其壽命, 不能了知。
雖贊持戒, 不修梵行; 口說於法, 身行非法;
自說是律, 常行非律。
佛教弟子, 著壞色衣。 破戒之人, 而披此服,
增長憍慢, 放逸之心; 所食信施, 如吞猛火。
既捨居家, 無五欲樂; 又於佛法, 無勝妙樂。
樂於雜行, 不離二邊; 所有意樂, 皆不清淨。
如是愚人, 處在大眾; 猶如野干, 入師子群。
雖說如是, 寂靜之法; 不能了知, 真實空義。
為眾稱贊, 生貢高心; 不念大師, 慚愧謙下。
受不淨物, 如得摩尼, 歡喜執持, 心無暫捨。
是輩下劣, 雖復出家, 守護威儀, 執持衣缽,
但有形像, 無實智慧。 雖復剃發, 不捨惡心;
墮於倒見, 非沙門法。 退失寂靜, 涅槃之道;
亦無沙門, 所證之果。 無明煩惱, 不滅微塵;
游行聚落, 自稱寂靜。 愚人無智, 不知正趣;
心所樂欲, 皆為不善。 因利養故, 住阿蘭若;
不為修習, 涅槃之因。 惛沉喜睡, 但念安身;
常樂修行, 如是等事。 雖住蘭若, 經歷多年,
以倒見故, 失涅槃道; 終不能得, 沙門道果。
毀破正見, 違犯禁戒; 愛好衣服, 莊嚴其身;
於諸欲樂, 常生愛染。 若入城邑, 現憍慢相,
放縱身業, 不住威儀。 或入城邑, 游行自說:
‘彼阿蘭若, 山窟之中, 汝等當知, 是我所住。’
徐行低視, 進止安庠, 發言詭異, 現羅漢相,
令白衣眾, 鹹相謂言:‘蘭若比丘, 是真聖者。’
或復在彼, 阿蘭若處, 見有人來, 即便指示:
‘我於是處, 晝夜經行。’或施軟草, 宴坐之所。
或入聚落, 詣白衣家, 詐現殷勤, 問訊安隱,
說於世俗, 王賊之事。 或以染心, 於女人前,
種種方便, 自贊其德:‘我能為世, 作大福田;
我捨王位, 出家修道, 宮人婇女, 皆悉生天。’
彼人聞已, 益加恭敬, 衣服飲食, 種種供養:
‘大德哀愍, 數來我所!’貪著美味, 不知過患;
為魔得便, 如龜墮網。 於蘭若眾, 矜高利養;
輕毀誹謗, 精進比丘。 心迷名利, 轉生貪著,
為活命故, 常行欺诳, 增長身語, 不善之業。
若有施主, 淨心供養, 由懈怠故, 損減其福。
如是愚人, 常生惡欲, 於此空法, 無順忍心。
“若於我法中, 能離如是過,勤修不放逸, 得此法非難。
於利與非利, 稱譏苦樂等,世法不能動, 得此法非難。
觀身不淨想, 諸蘊瘡疣想,受食塗瘡想, 得此法非難。
雖受好衣服, 亦不生憍慢,為遮慚恥故, 得此法非難。
不矜持色力, 於食無貪著,為存壽命故, 得此法非難。
了知諸有空, 於欲無取捨,常修空寂行, 得此法非難。
去一由旬山, 獨坐修禅定,觀有為無我, 得此法非難。
觀眼盡生邊, 及眼流轉相,勤修眼淨道, 得此法非難。
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乃至音聲名, 一切皆如是。
如是未來世, 無量諸比丘,精勤懈怠者, 一切皆應了。
彼遇善惡友, 修習不修習,生信及不信, 一切皆應了。
彼遇善惡友, 於諸根盡道,修習不修習, 一切皆應了。
若愛樂菩提, 或一二三月,後時還退失, 一切皆應了。
若人聞此法, 能生愛樂心,設令時退失, 還得於淨信。
若人聞此法, 不能離放逸,便生是念言, 此經非佛說。
若人聞此法, 為魔所攝持,初雖起信心, 後則還棄捨。
於法無欣樂, 虛空求名利,游行於聚落, 贊說陀羅尼。
三昧總持光, 彼實不能了,纏縛於五欲, 貪求諸世業。
以分別言說, 誹謗修空者,無有念慧心, 盡壽為空過。
愚人捨空法, 是則為破戒,當墮阿鼻獄, 終不得生天。
若於一剎那, 造立於千塔,不如聞是經, 受持四句偈。
以百千華鬘, 供養於佛塔,不如聞是經, 思惟四句偈。
若人造寶塔, 其數如恆沙,不如剎那頃, 思惟於此經。
於百億佛剎, 散華以供養,不如剎那頃, 思惟於此經。
袈裟百萬億, 奉施於諸佛,不如剎那頃, 思惟於此經。
佛眼勝清淨, 無所不知見,若愛樂此經, 當得如來眼。
過去無數劫, 有佛名燃燈,我為摩納仙, 持華來供養。
便記我成佛, 號釋迦牟尼,當坐於道場, 演說此經典。
汝時為童子, 聞我得受記,歡喜生淨心, 合掌而發願:
‘若摩納成佛, 我當助宣化,乃至滅度後, 護持於法藏。’
如彼燃燈佛, 所說現光經,摩納與童子, 爾時俱聽受。
我曾於往昔, 以優缽羅華,供養於彼佛, 汝時在此會。
即發如是願, 於我末法中,受持此經典, 廣宣說流布。
若有聞是法, 心不生瞋恚,能受持讀誦, 是名善丈夫。
汝當於後世, 持此難聞法,廣為諸眾生, 分別其義趣。
我亦於過去, 正法欲滅時,持此現光經, 廣為眾生說。
愚人不勤修, 於此生誹謗,我雖聞此言, 亦不生瞋恚。
我常修忍力, 饒益諸世間,由忍力成就, 相好莊嚴身。
童子汝當觀, 佛身妙圓滿,金色最清淨, 皆從忍力生。
我足指按地, 震動無邊剎,眾生不顛墜, 皆從忍力生。
我從一毛孔, 出百千光明,清淨照一切, 皆由勝忍力。
羅剎甚可畏, 吸人精氣者,常慈心敬我, 皆由勝忍力。
我所有眷屬, 善能調伏心,尊重於如來, 皆由勝忍力。
百千諸音樂, 遍於大眾中,稱贊佛功德, 皆由勝忍力。
百千諸龍王, 瞋毒甚可畏,見佛生歡喜, 皆由勝忍力。
羅叉夜叉等, 持百千華鬘,悉來供養我, 皆由勝忍力。
無量百千剎, 現在諸如來,稱贊我功德, 皆由勝忍力。
八千鸠槃荼, 及阿吒嚩迦,散華供養我, 皆由勝忍力。
六十百俱胝, 諸夜叉王等,悉來供養我, 皆由勝忍力。
復有千龍王, 摩那娑伽等,赤真珠奉我, 皆由勝忍力。
百千兜牟盧, 及與屍棄毗,音樂供養我, 皆由勝忍力。
百千鸠槃荼, 毗盧釋迦等,香華供養我, 皆由勝忍力,
持大地龍王, 示現於半身,合掌恭敬我, 皆由勝忍力。
有百千俱胝, 無身羅怙等,淨心供養我, 皆由勝忍力。
童子汝當觀, 如來光所照,離苦得安樂, 皆由勝忍力。
百千三暮多, 風天遍虛空,雨香供養我, 皆由勝忍力。
百千諸天眾, 散天華供養,悉捨諸愛著, 親近於如來。
汝觀佛神通, 所說施戒聲,周聞於一切, 皆由勝忍力。
演說蘊界聲, 及四谛音聲,周聞於一切, 皆由勝忍力。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眼盡邊寂靜, 生邊亦復然。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眼從因緣生, 無來亦無去。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眼觀察寂靜, 諸佛由是生。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眼盡邊寂靜, 諸佛由是生。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眼邊際寂靜, 諸佛由是生。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眼生邊寂靜, 諸佛由是生。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眼流轉寂靜, 諸佛由是生。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眼無生寂靜, 諸佛由是生。
由我神通力, 聞空中演說,眼寂滅寂靜, 諸佛由是生。
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乃至音聲名, 一切皆如是。
貪瞋癡忿覆, 嫉妒及谄诳,貢高憍慢等, 廣說亦復然。”
爾時,月光童子聞說如是最勝之法,歡喜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於明日欲請如來並諸大眾,唯願哀愍而受我食。”
爾時,世尊知彼童子意樂清淨,亦知饒益無量眾生,起大慈心,默然受請。是時,童子即從坐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歡喜還家。與其眷屬及諸天、龍、夜叉、羅剎、鸠槃荼等,皆共嚴飾王捨大城,於四衢道張施彩幔。其幔高廣普覆一切,金繩交絡,珠纓垂布,師子幡帶,金藥鉤鬘,百千萬種而校飾之。復有寶華其色殊特,叢廁錯糅以為華鬘,薝葡迦華鬘、目真鄰陀華鬘,如是種種無量無數。於寶帳間周匝垂下,普遍大會一切莊嚴。又於其下敷諸床座,燒眾寶香、畢力迦香、都摩遮香、栴檀郁金清淨悅意,如是種種和合妙香而為供養。復以香水遍灑街道,雜華覆地處處充滿。
爾時,諸天童女、阿修羅女、摩睺羅女,其數無量心生歡喜,為欲成就菩提因故,俱來嚴飾最勝大城。月光童子知是城中普遍嚴淨,食時已到,前白佛言:“願為利益諸眾生故,入是城。”
爾時,如來與其大眾前入城門。當下足時,城中大地普皆震動,周遍十方百千億剎悉亦震動。於是時中,盲者能視,苦者得樂,聾者能聽,色下劣者得妙好色,無財物者而得財物,無子得子,無衣得衣,無金寶者得諸金寶,無親屬者得諸親屬。若乏一切嚴身具者,普皆令得嚴身之具。復有諸鳥,拘抧羅鳥、鹦鹉、孔雀、捨利迦羅,是諸眾鳥見如來已,生歡喜心出勝妙音,聞是音者能令意悅。如來復以神通之力,化作無量薝葡迦樹,百千眾生持彼淨華並余妙香,散佛供養。復有百千阿修羅女、摩醯首羅,持赤真珠及栴檀末,於如來上歡喜奉散。阿修羅眾及余諸天,執持寶蓋,皆是黃金白銀之所校飾,於虛空中覆如來上。世尊復以神變之力,化作無量栴檀香樹、百千金剛樹,寶器、衣服,如是等樹無量無邊,珍寶莊嚴,華葉繁茂,一切眾生福德之果而共成熟。微風吹動最勝妙香,流溢普遍無量佛土,百千眾生俱持散佛。如是無量情與非情,皆是如來神通道力之所變化。若有希求以神變故,隨彼意樂悉令充足。佛入城時,一切大眾於虛空中聞殊妙聲,其聲演暢不可思議,亦復不知彼從何出,以百千頌宣說諸法: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了貪盡邊常空寂, 證其實性得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了貪生邊常空寂, 證其實性得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了貪邊際常空寂, 證其實性得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了貪寂靜常空寂, 證其實性得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了貪流轉常空寂, 證其實性得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了貪無有常空寂, 證其實性得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了貪無生常空寂, 證其實性得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了貪寂滅常空寂, 證其實性得菩提。
瞋癡忿覆並嫉诳, 谄曲貢高憍慢憂,苦集滅道及有情, 童男童女並婦女,
丈夫養育兼六根, 六塵四大性事物,世間苦蘊界世生, 音聲名等亦如是。
法王演說微妙音, 一切眾生悉歡喜,諸天世人共聞已, 樂欲住於如來乘。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佛於施力深愛樂, 由施力故證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佛於淨戒深愛樂, 由淨戒力證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佛於忍辱深愛樂, 由忍辱力證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佛於精進深愛樂, 由精進力證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佛於禅定深愛樂, 由禅定力證菩提。
爾時世尊方入城, 空中有聲如是說,佛於智慧深愛樂, 由智慧力證菩提。
神通福德智住力, 方便色力名稱力,業因緣友淨信聞, 施相應力寂靜力,
調伏實際谛善力, 所畏歡喜利愛樂,慈悲喜捨忍無惱, 空無相等亦如是。
十力聖主天中尊, 功德名聞無等量,當入勝城初下足, 廣為饒益諸眾生。
昔於三有修淨業, 增長諸天眾善行,一切世間普宗仰, 聞我此說鹹歡喜。
如來入城當下足, 城邑大地皆震動,鹹睹世尊清淨光, 靡不渴仰生欣躍。
世尊入城廣饒益, 人天大眾心歡喜,地及空行三有中, 皆歎如來善安樂。
世尊足輪初按地, 淨光普照未曾有,善馬城中出妙聲, 眾鳥於空亦歡喜。
復有清淨女人眾, 手足環钏及璎鬘,如是種種寶莊嚴, 不擊自生微妙響。
各各互來相慶美, 同聲共歎勝吉祥,聾盲殘缺得諸根, 皆是如來殊勝果。
世尊入城鹹慶悅, 天人散華以供養,普遍空中出妙聲, 無量諸天大歡喜。
復有失念諸眾生, 狂亂已除相慶慰,女人懷妊生憂懼, 蒙光離苦得安樂。
或有慚愧諸男女, 為說離於垢染法,皆生歡喜清淨心, 頂禮最勝牟尼足。
或求如來無上道, 或求菩薩聲聞乘,猶入最勝栴檀城, 瞻仰尊容自欣慶。
佛慧善了於他行, 隨順世間作饒益,殊勝法財與菩薩, 上妙珍寶施眾生。
“世尊當入城, 空中如是說,若愛眼盡邊, 於佛能尊重。
世尊當入城, 空中如是說,若愛眼盡邊, 於佛生淨信。
若愛眼盡邊, 得佛不壞信,於淨信相續, 由觀眼盡邊。
若愛眼盡邊, 得法不壞信,於淨信相續, 由觀眼盡邊。
若愛眼盡邊, 得僧不壞信,於淨信相續, 由觀眼盡邊。
若愛眼盡邊, 得戒無取著,於淨戒相續, 由觀眼盡邊。
若愛眼盡邊, 離惡趣貪欲,捨離貪相續, 由觀眼盡邊。
若愛眼盡邊, 離惡趣瞋恚,捨離瞋相續, 由觀眼盡邊。
若愛眼盡邊, 離惡趣愚癡,捨離癡相續, 由觀眼盡邊。
若愛眼盡邊, 則住菩提智,菩提智相續, 由觀眼盡邊。
乃至眼生邊, 邊際及流轉,寂靜並無有, 無生將寂滅,
如是等諸門, 皆同眼盡說。若愛眼盡邊, 彼常無疑惑,
以無疑惑故, 即得佛神通。若愛眼生邊, 彼常無疑惑,
以無疑惑故, 即得佛神通。若愛眼邊際, 彼常無疑惑,
以無疑惑故, 即得佛神通。若愛眼流轉, 彼常無疑惑,
以無疑惑故, 即得佛神通。若愛眼寂靜, 彼常無疑惑,
以無疑惑故, 即得佛神通。若愛眼無生, 彼常無疑惑,
以無疑惑故, 即得佛神通。若愛眼無有, 彼常無疑惑,
以無疑惑故, 即得佛神通。若愛眼寂滅, 彼常無疑惑,
以無疑惑故, 即得佛神通。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
乃至音聲名, 一切皆如是。知眼生無邊, 發起無邊智,
以智無邊故, 說此法亦然。知眼盡無邊, 於眼無障礙,
以無障礙故, 得佛無礙智。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
乃至音聲名, 一切皆如是。世尊入城時, 百千眾生類,
聞空聲說法, 於佛德無疑。或雖起貪欲, 於佛智不壞,
或有起貪欲, 退失佛功德。或雖起貪欲, 而求無上智,
勤修不共法, 不樂聲聞乘。愚人修習禅, 樂於禅定樂,
便起增上慢, 謂得沙門果。愚人修習禅, 無眼盡邊智,
設於百千劫, 彼終無解脫。一切受生者, 於中皆染著,
若了生性空, 所見常清淨。若復修四禅, 無眼盡邊智,
設經百千劫, 於禅不清淨。若證於等引, 無證盡邊智,
不知證盡故, 常行於證漏。若執著於想, 無想盡邊智,
不知想盡故, 常行於想漏。若樂著世間, 無世盡邊智,
不知世盡故, 常行於世漏。若住有漏心, 無心盡邊智,
不知心盡故, 常行於心漏。若住有漏法, 無法盡邊智,
不知法盡故, 常行於法漏。若具頭陀法, 無眼盡邊智,
不知眼盡故, 非實頭陀者。雖著壞色衣, 無眼盡邊智,
不知眼盡故, 非實應法服。雖生貴族家, 無眼盡邊智,
不知眼盡故, 彼非家清淨。雖多畜眷屬, 無眼盡邊智,
速墮惡趣中, 眷屬無能救。雖善聲明論, 無眼盡邊智,
不知眼盡邊, 非達聲明者。雖善諸工巧, 無眼盡邊智,
不知眼盡故, 彼非工巧者。雖於多問難, 一字廣分別,
無眼盡邊智, 彼非隨義說。雖學智者說, 不知密非密,
無眼盡邊智, 於法無所得。雖了種種言, 世論及諸法,
無眼盡邊智, 如墜險攀籐。雖善於聲明, 推步吉凶相,
及文字音韻, 讀誦皆窮了,不知眼盡邊, 彼等終無智。
雖明女人相, 邪語令迷惑,按摩蠲勞法, 秘密之幻術,
不知眼盡邊, 彼等終無智。雖演說百宗, 一字無遺失,
不知眼盡邊, 所說終無義。如是眼生邊, 邊際與流轉,
乃至於寂滅, 當知亦復然。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
乃至音聲名, 一切皆如是。雖讀誦聲論, 而悉了其義,
不知眼盡邊, 彼終為下劣。雖誦四圍陀, 及咒皆通利,
不知眼盡邊, 彼終為下劣。如是眼生邊, 邊際與流轉,
乃至於寂靜, 當知亦復然。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
乃至音聲名, 一切皆如是。
大寶積經卷第三十三
出現光明會第十一之四
“世尊入城時, 無量諸眾生,聞空中所說, 得眼盡邊智。
世尊入城時, 無量諸眾生,聞空中所說, 了知眼自性,
畢竟空無我, 皆獲眼清淨。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
乃至音聲名, 一切皆如是。貪瞋癡忿慢, 悭嫉诳貢高,
乃至於放逸, 當知亦復然。世尊入城時, 無量眾生類,
於上虛空中, 聞佛種種名:或聞滅壞貪, 無有等比名;
或聞滅壞瞋, 利益世間名;或聞了愚癡, 摧伏憍慢名;
或聞示世間, 寂靜導師名;或聞現智慧, 利益世間名;
或聞現方便, 饒益眾生名;或聞降伏魔, 無有怼恨名;
或聞以教法, 示現解脫名;或聞廣度脫, 諸苦眾生名;
或聞人中尊, 運濟世間名;聞是諸名已, 皆得眼清淨。
虛空及海水, 乃至於須彌,一切皆可量, 佛智無窮盡。
“若於眼盡得決定, 成就法身不為難,若能成就勝法身, 當獲無邊總持智。
若獲無邊總持智, 彼悟無量諸契經,若悟無量諸契經, 於佛神通不難得。
若於眼生得決定, 成就法身不為難,若能成就勝法身, 當獲無邊總持智。
若獲無邊總持智, 彼悟無量諸契經,若悟無量諸契經, 於佛神通不難得。
如是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並觸法,乃至音聲及名等, 當知一切亦復然。
爾時大地皆震動, 大海諸山亦如是,阿修羅眾及諸天, 一切皆悉生歡喜。
魔及魔軍摧谄曲, 鹹求成就佛莊嚴,諸天各處妙宮殿, 淨心歡喜相慶言:
導師今已出世間, 為利一切人天眾!地居天眾在本宮, 亦以淨心相慶慰:
善哉導師今出現, 普為世間安樂因!空行天眾聞是言, 鹹皆歡喜生淨信,
以悅意聲稱歎佛: 導師出現利世間!四王天眾聞是言, 鹹皆歡喜生淨信,
以殊勝音稱歎佛: 導師出現利世間!忉利天眾聞是言, 鹹皆歡喜生淨信,
以殊勝音稱歎佛: 導師出現利世間!夜摩天眾聞是言, 鹹皆歡喜生淨信,
以殊勝音稱歎佛: 導師出現利世間!我等當發菩提心, 志求如來無上智,
依止天人最勝尊, 度脫一切眾生類。兜率天眾聞是言, 鹹皆歡喜生淨信,
以殊勝音稱歎佛: 導師出現利世間!如來往昔俱胝劫, 修習無邊殊勝行,
示苦眾生安隱道, 令超生死證涅槃。化樂天眾聞是言, 鹹皆歡喜生淨信,
以殊勝音稱歎佛: 導師出現利世間!他化天眾聞是言, 鹹皆歡喜生淨信,
以微妙聲稱贊佛: 導師出現利世間!如來已度於生死, 降伏眾魔並外道,
成就無上佛菩提, 拯濟群生登彼岸。諸梵天眾聞是言, 鹹皆歡喜生淨信,
以微妙聲稱贊佛: 導師出現利世間!如是展轉聲遞聞, 諸梵眷屬皆欣慶:
導師出現利世間! 魔軍怖畏懷憂戚。上至有頂諸天眾, 聞佛出現利世間,
如是展轉聲遍聞, 修羅損減天增長。惡魔宮殿悉空虛, 諸天眷屬皆充滿,
以無畏力降邪眾, 速成最勝大菩提。如是剎那天遍知, 世尊出現利群品,
善哉世間開導者, 以清淨眼施眾生。
“世尊入城時, 貪欲逼惱者,聞說不淨觀, 貪欲滅無余。
世尊入城時, 瞋恚逼惱者,聞說慈悲法, 瞋恚滅無余。
世尊入城時, 愚癡逼惱者,聞說智慧法, 愚癡滅無余。
世尊入城時, 憍慢逼惱者,聞說離慢法, 憍慢滅無余。
世尊入城時, 嫉妒逼惱者,聞說離嫉法, 嫉妒滅無余。
世尊入城時, 忿怒逼惱者,聞說離忿法, 忿怒滅無余。
世尊入城時, 悭吝逼惱者,聞說離悭法, 悭吝滅無余。
若修調伏行, 聞此無邊法,便入多聞海, 成就總持門。
又聞空中說, 以華供養佛,成就勝功德, 大悲神變說。
又聞空中說, 贊歎如來身,生處及種族, 言音悉殊勝。
如彼眾生趣, 神通隨類說,眼耳鼻舌身, 若色若聲等,
屈伸或俯仰, 所現皆殊勝。如來超世間, 而作世燈炬,
示現諸色像, 皆佛神通力。凡夫樂著色, 為現種種身,
隨彼眾生類, 說色無堅固。若人多執著, 如來現神力,
隨彼器非器, 為說相違法。眾生無量世, 未曾供養佛,
剛強難調伏, 為說於地獄。若人迷業道, 依見樂戲論,
世尊令彼聞, 息見戲論聲。又聞空中說, 眼性決定空,
無來亦無去, 無相無所有。又百千眾生, 聞空中演說,
肉眼及慧眼, 乃至於法眼。世尊神變力, 聞說戒定聲,
智慧及解脫, 解脫知見聲。眾生若干種, 如應現神變,
以隨類言音, 演說真實法。若有諸眾生, 樂修施戒忍,
神通隨類說, 施戒忍辱聲。世尊神變力, 隨眾生根性,
皆為廣分別, 令受持演說。世尊神變力, 聞說蘊界處,
縛解若遠近, 地位差別相。又聞說諸地, 無量智光明,
亦聞煩惱習, 有離有非離。世尊神變力, 聞說人天性,
由業果不同, 受生有差別。或於女人眾, 化女莊嚴身,
空聲說厭離, 聞者除貪欲。若於捨利子, 深心有淨信,
大悲隨應現, 為說無上法。拘律陀迦葉, 劫賓那難陀,
摩诃迦葉波, 及憍陳如等,隨彼所愛樂, 聞說聲聞法。
天及阿修羅, 及諸夜叉眾,毗婁迦眷屬, 無量鸠槃荼,
以佛神力聞, 陀羅弭拏咒:
“一致徙(一) 畢致徙(二) 瑿啰(上)蘇(上)瑿啰(三) 污(上)囊徙(四) 曼(去)囊(上)徙(五) 污企(上六) 阿怒企(上七) 阿乞差羅忙囊夷(八) 陀啰尼你瑟咤你名(上九) 多迦你(十) 伊(上)名滿多啰(十一) 你呵(上引)啰(十二) 阿不唎步底(十三) 你啰阿去察啰(十四) 微耶乞裡夜帝(十五) 阿去察啰縛啰耳帝(十六) 迦(上)啰嚩呬(去)寧(十七) 薩攘微蛇呢底攘曩(十八) 缽啰捨薩帝捨薩多(十九) 缽啰捨薩多(二十) 多啰孽多部名(上二十一) 暗嚩啰暗嚩啰(二十二) 麗羅嚩曩室者(二十三) 質多微嚩耳多(二十四) 質多阿難(上)多(二十五) 烏閉啰呵嚩耳多部名(上二十六) 囊南(上二十七) 迦(上)尼(上)阿迦(上)尼(上)微嚩耳多(二十八) 室麗瑟咤(二十九) 阿麼羅寧麼羅(三十) 弗(奔沒切)理底曩啰始者(三十一) 呵呵裡(三十二) 摩摩(上)裡(三十三) 吠啰妮(三十四) 底瑟咤(三十五) 斫芻怩呵啰(三十六) 烏地哩多嚩枳(三十七) 安吒哩(三十八) 句吒哩(三十九) 計都(四十) 蘇計都(四十一) 素頗啰妳(四十二) 迦啰妳(四十三) 句素磨(上)你曳(四十四) 迦迦[口+犂](四十五) 郤佉[口+犂](四十六) 嗚般羅暮[口+犂](四十七) 底瑟咤呬(四十八) 陀羅尼(四十九) 那伽昵呵啰(五十) 般啰羅也底(五十一) 阿底般啰羅也底(五十二) 頞哆啰般提(五十三) 安多啰多嚩地失遮(五十四) 呵呬哩(五十五) 摩佉裡(五十六) 瑿妮三婆(去)[口+犂](五十七) 底瑟咤呬(五十八) 陀羅妮(五十九) 鴆(多霖切)蒲盧若提(六十)
“又以毗沙門, 提頭賴吒等,無數殊妙聲, 說真實咒法。
如是無量聲, 善逝神通說,神通無有量, 所說亦無邊。
或於無佛剎, 游戲神通力,佛身眾圍繞, 亦如今所見。
於不思議剎, 現無量變化,初生行七步, 捨王位出家。
道場成正覺, 思惟所得法,為眾轉法輪, 示現入涅槃。
及以神變力, 演說種種法,令無量眾生, 成就殊勝智。
爾時大悲現, 諸梵眾圍繞,為說修慈法, 增廣於慈心。
爾時大悲現, 諸天眾圍繞,為說四攝法, 增廣四攝行。
爾時大悲現, 諸龍眾圍繞,為說瞋恚過, 令捨瞋恚心。
爾時大悲現, 夜叉眾圍繞,為說損害過, 令捨損害心。
爾時大悲現, 修羅眾圍繞,為說斗诤過, 稱贊修忍心。
爾時大悲現, 迦樓羅圍繞,為說乖違過, 稱贊和合心。
爾時大悲現, 乾闼婆圍繞,以無邊愛語, 稱贊於如來。
爾時大悲現, 摩睺眾圍繞,呵毀外道法, 稱贊如來教。
爾時大悲現, 鬼神眾圍繞,廣稱贊如來, 希有諸功德。
大悲現神變, 令百千眾生,聞說眼盡邊, 究竟能通達。
大悲現神變, 令百千眾生,聞說眼生邊, 究竟能通達。
大悲現神變, 令百千眾生,聞說眼邊際, 究竟能通達。
大悲現神變, 令百千眾生,聞說眼流轉, 究竟能通達。
大悲現神變, 令百千眾生,聞說眼寂靜, 究竟能通達。
大悲現神變, 令百千眾生,聞說眼無有, 究竟能通達。
大悲現神變, 令百千眾生,聞說眼無生, 究竟能通達。
大悲現神變, 令百千眾生,聞說眼寂滅, 究竟能通達。
大悲現神變, 令百千眾生,聞說眼無我, 究竟能通達。
大悲現神變, 令百千眾生,聞說眼無人, 究竟能通達。
大悲現神變, 令百千眾生,聞眼無眾生, 究竟能通達。
大悲現神變, 令百千眾生,聞眼無命者, 究竟能通達。
大悲現神變, 令百千眾生,聞眼無養育, 究竟能通達。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呵責於世智, 不令起愛著。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呵責於世利, 贊無為功德。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呵責有漏智, 贊諸無漏慧。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呵責世間禅, 稱揚出世定。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呵責有漏戒, 贊無漏學處。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呵責小心過, 稱揚大心德。
大悲現神變, 稱贊修身戒,乃至於心慧, 無漏無所依。
大悲現神變, 稱贊滅苦道,樂著戲論人, 諸佛所呵責。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分別眼斷過, 開示寂滅相。
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乃至音聲名, 一切皆如是。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盛年少壯者, 示以無邊過。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生處憍逸者, 示以無邊過。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種姓憍逸者, 示以無邊過。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受用放逸者, 示以無邊過。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自在放逸者, 示以無邊過。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於色放逸者, 示以無邊過。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女人放逸者, 示以無邊過。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衣服放逸者, 示以無邊過。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於酒放逸者, 示以無邊過。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為王放逸者, 示以無邊過。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於戒放逸者, 示以無邊過。
大悲現神變, 廣為諸眾生,智慧放逸者, 示以無邊過。
如是覺神通, 禅巧增上慢,財說明眷屬, 音樂及歌詠,
是名稱贊歎, 供養並利養。美妙诳谄憍, 無慚及無愧,
貢高具足慢, 放逸貪亦然。大悲現神變, 開示諸眾生,
心意下劣者, 為說殊勝想。 大悲現神變, 開示諸眾生,
自輕退屈者, 為說精進力。大悲現神變, 開示諸眾生,
貪著財物者, 為說知足法。又化香宮殿, 及以華宮殿,
皆挾妙樓閣, 化佛於中坐。又化諸天女, 住薝葡華宮,
皆現於半身, 持華鬘供養。又化諸天女, 住婆師華宮,
皆現於半身, 持金鬘供養。又化修羅女, 住摩利華宮,
皆現於半身, 持華鬘供養。又化諸天女, 住青蓮華宮,
皆現於半身, 稱贊佛功德。又化諸梵天, 坐真金宮殿,
而現於全身, 慈聲稱歎佛。又化諸天女, 種種莊嚴身,
環佩牙樘觸, 出微妙音聲。說諸有為法, 遷變無堅固,
愚人妄分別, 不能如實知。如是嚴具聲, 不從身心出,
無去亦無來, 亦無有方所。乃至於色心, 一切皆如是,
愚者不能思, 於此生疑惑。如是莊嚴具, 所出妙音聲,
聞於百千剎, 解脫無量眾。汝等當觀察, 導師自然智,
無邊功德身, 超過愛戲論。寂靜無諸過, 離見治心翳,
相好以莊嚴, 身意皆清淨。汝觀佛入城, 猶如師子步,
鵝王象王行, 滿足眾生願。成就殊勝福, 真實相莊嚴,
普令諸眾生, 瞻仰無厭足。汝觀兩足尊, 具大慈心者,
雖以少物施, 獲無量功德。能令諸眾生, 於多百千劫,
乃至證涅槃, 果報無窮盡。汝觀兩足尊, 成就無漏戒,
令諸眾生等, 恭敬而頂禮。無量諸天眾, 各捨其宮殿,
不耽樂游戲, 親近於導師。汝觀魔及民, 於佛生信樂,
鹹持金柄扇, 侍奉於左右。五百諸魔子, 以天悅意華,
共散於如來, 希求無上慧。曾於過去佛, 稱贊而供養;
今者遇世尊, 各各懷欣慶,亦以無量辯, 贊歎於如來。
爾時有魔子, 名為捨愛者,最初稱贊佛, 能知眼盡邊;
亦了眼生邊, 乃至寂滅相;又知眼盡等, 無邊名義句。
以善巧言詞, 為眾生演說,而於名義中, 無著無疑惑。
了知無去來, 無取亦無捨,自性常空寂, 遠離於文字;
亦無能受持, 讀誦修行者,往昔諸如來, 已曾廣開示。
得以假名字, 而實無所說,如是自性空, 超過蘊界處,
無妄無真實, 亦無處非處,乃至言語斷, 心行處亦滅。
愚夫著相故, 見佛有入城,世尊離諸相, 愚人妄分別。
世尊入城時, 若人生歡喜,是則相分別, 當必懷憂戚。
若離相分別, 則不見入城,乃至行動相, 得無分別慧。
若以相見佛, 則見有入城,於生轉法輪, 一切皆分別。
若以相見佛, 乃至生歡喜,彼人住魔行, 魔境常現前。
若以相見佛, 當見於變異,是人懶憂戚, 智者應憐愍。
於法若見得, 便有失法憂,於佛若見生, 則有涅槃苦。
若多劫修行, 了知一切相,不分別入城, 亦無涅槃想。
若了心相空, 則住佛行處,不分別入城, 亦無涅槃想。
若人如是知, 則見於諸佛,亦能了性空, 畢竟無生滅。
世尊無量劫, 修習諸苦行,為證於性空, 愚人不能了。
世尊入城時, 百千眾圍繞,人及非人等, 淨心而供養。
若於剎那頃, 思惟眼盡邊,
了達諸相空, 其福復過彼,乃至算數分, 皆所不能及。
如是眼生邊, 邊際與流轉,乃至於寂滅, 當知亦復然。
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觸,乃至音聲名, 一切皆如是。
“爾時世尊, 當入城時, 以足按地, 普皆震動;
諸山傾靡, 悉向於佛; 人天為法, 鹹來恭敬。
爾時世尊, 當入城時, 天主人王, 阿修羅眾,
並諸夜叉, 各捨本城, 來詣佛所, 歡喜供養。
爾時世尊, 當入城時, 復有無量, 異類諸鳥,
鹦鹉孔雀, 迦陵頻伽, 睹佛如來, 殊勝功德,
於虛空中, 歡喜游戲, 皆出種種, 微妙音聲。
爾時世尊, 當入城時, 以佛功德, 威神力故,
能令無量, 百千眾生, 盲者能視, 聾者能聽;
不完具者, 令得完具; 不安樂者, 令得安樂。
爾時世尊, 當入城時, 於虛空中, 聞如是說:
若以諸相, 分別如來; 是人不名, 供養於佛;
亦不了知, 眼盡邊性。
若離諸相, 植眾德本, 則能了知, 眼盡邊性;
以能了知, 眼盡邊故, 則能了知, 諸佛功德。
於眼盡邊, 無有執藏; 於眼生邊, 無有依止;
於眼寂靜, 無有動念; 是人則為, 見於如來。
於眼生邊, 無有分別; 於眼邊際, 無有意謂;
於眼滅壞, 無有表示; 是人則為, 見於如來。
於眼無有, 無有染著; 於眼無生, 無有攝受;
於眼寂滅, 無有所執; 是人則為, 見於如來。
知眼盡故, 於根修習; 知眼邊故, 於根決定;
知眼生故, 於根自在; 是人則為, 見於如來。
知眼無有, 於色了達; 知眼滅壞, 於法觀察;
知眼無生, 於道修習; 是人則為, 見於如來。
如實了知, 眼盡邊故, 於業差別,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業差別故, 是人則為, 見於如來。
如實了知, 眼生邊故, 於苦差別,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苦差別故, 是人則為, 見於如來。
如實了知, 眼滅壞故, 於苦滅壞,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苦滅壞故, 是人則為, 見於如來。
如實了知, 眼無有故, 於離諸相,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離諸相故, 是人則為, 見於如來。
如實了知, 眼無生故, 於離習氣,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離習氣故, 是人則為, 見於如來。
又如實知, 眼無常性, 於離障礙,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離障礙故, 是人則為, 見於如來。
又如實知, 眼無文字, 於佛智力,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佛智力故, 是人則為, 見於如來。
又如實知, 眼不來性, 於離諸欲,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離諸欲故, 是人則為, 見於如來。
又如實知, 修習禅定, 於離煩惱, 亦能了知;
以能了知, 離煩惱故, 是人則為, 見於如來。
彼人亦能, 成就如是, 眼前際智, 眼無住智,
眼無生智, 佛神通智, 眼下劣智, 眼殊勝智,
智下劣智, 智清淨智, 戒清淨智, 身律儀智,
聲清淨智, 語律儀智, 心清淨智, 處差別智,
諸心法智, 心過失智, 業清淨智, 心律儀智,
智過失智, 聲清淨智, 蘊差別智, 蘊因緣智,
眼遍知智, 苦出生智, 無漏戒智, 戒因緣智,
苦因緣智, 苦因盡智, 諸有為智, 盡無盡智。
又如實知, 十二因緣, 有所行智, 無所行智,
有相無相, 有為無為, 建立攝受, 自他心智。
又如實知, 眼盡生邊, 邊際寂靜, 乃至流轉,
無有無生, 寂滅之性。 令諸眾生, 得清淨智,
諸勢力智, 精進之智。
又如實知, 一異門智, 一切眾生, 意樂之智。
又如實知, 一切眾生, 殊勝意樂, 心清淨智,
業異熟智, 諸根界智, 心變異智, 慧解脫智,
遍解脫智, 勝辯才智。
又如實知, 諸惡眾生, 不樂法者, 令渴仰智。
又如實知, 於諸理趣, 知時修習, 無懈怠智。
又如實知, 神通之力, 分析諸法, 無障礙智。
又如實知, 於廣大義, 及以言教, 隨解了智。
又如實知, 善友同處, 衣服飲食, 節量之智。
又如實知, 於諸無作, 陀羅尼法, 勤修習智。
又如實知, 身心無過, 遠離增減, 求無上智。
又如實知, 神通威力, 於虛空中, 現變化身,
成就無量, 百千眾生, 皆令歡喜, 發淨信智;
於諸如來, 樂尊重智; 於離欲法, 樂修習智;
於諸聖眾, 樂供養智; 於大菩提, 樂回向智;
於陀羅尼, 樂演說智; 於諸意樂, 善觀察智;
於聖者定, 善了知智; 於諸護念, 能決定智;
於無邊心, 善趣入智; 於無邊頌, 能演說智;
於諸欲結, 能覺悟智; 於下劣趣, 不墮落智,
於惡知識, 應捨離智; 於善知識, 能親近智;
於諸問答, 能決擇智; 於處非處, 能解了智;
於地非地, 能了知智; 於上中下, 能分別智。
有為之智, 無為之智, 事物之智, 非事物智,
攝受之智, 非攝受智, 修習之智, 非修習智,
眼非眼智, 眼共相智, 眼差別智, 眼自性智;
耳鼻舌身, 乃至名等, 二十五法, 亦復如是。
若人思惟, 眼因緣性, 真實空寂, 畢竟無我;
是人則能, 成就如是, 真實決定, 心三摩地。
若人思惟, 眼因緣起, 決定了知, 眼無常相;
是人則能, 如實了知, 眼及因緣, 畢竟無有。
耳鼻舌身, 乃至名等, 二十五法, 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 當入城時, 以足按地, 現希有事;
我今略說, 少分功德, 普令眾生, 聞者歡喜。
天人導師, 從一毛孔, 出現無量, 百千光明;
一一光明, 遍無量剎, 為諸眾生, 而作佛事。
若人往昔, 供養諸佛, 長夜修行, 布施持戒;
彼人得聞, 如是所說, 神變之事, 歡喜愛樂。
若能了知, 諸佛神變, 非諸聲聞, 所行境界;
彼人得聞, 如是神變, 當生信解, 發希有心。
天人導師, 不思議力, 現如是等, 種種神變;
能令無量, 百千眾生, 於諸如來, 親近供養。
天人導師, 不思議力, 演說無量, 百千契經;
令諸眾生, 聞其所說, 皆能信受, 心生歡喜。
“爾時世尊, 當入城時, 以神通力, 於虛空中,
作如是說: 知眼盡邊, 乃至寂滅, 眼性所因,
無去無來, 畢竟空寂; 耳鼻舌身, 乃至名等,
二十五法, 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 當入城時, 於虛空中, 出微妙聲,
稱贊如來, 種種名號, 令諸大眾, 生信解心。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摧伏, 魔軍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降伏, 一切邪眾。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摧滅, 貪欲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捨離, 一切貪欲。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摧滅, 瞋恚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捨離, 一切瞋恚。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摧滅, 愚癡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捨離, 一切愚癡。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摧滅, 憍慢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摧滅, 一切憍慢。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摧滅, 忿恚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捨離, 一切忿恚。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摧滅, 嫉妒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捨離, 一切嫉妒。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摧滅, 虛诳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捨離, 一切虛诳。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摧滅, 諸見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捨離, 一切諸見。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摧滅, 戲論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捨離, 一切戲論。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正法, 清淨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解了, 清淨之法。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通達, 諸業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解了, 一切諸業。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具足, 神通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成就, 威德神通。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具足, 諸度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成就, 六波羅蜜。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了達, 諸行法王;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了達, 一切諸行。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生清淨, 光明總持;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成就, 殊勝受生。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色清淨, 光明總持;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成就, 殊勝妙色。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身清淨, 光明總持;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成就, 殊勝色身。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性清淨, 光明總持;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成就, 殊勝種族。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名稱, 光明總持;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成就, 廣大名稱。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布施, 持戒忍辱,
精進禅定, 智慧總持; 若有得聞, 如是名者,
則能成就, 布施持戒, 乃至智慧, 陀羅尼門。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成就, 空性法王;
若有能持, 如是名者, 則能演說, 諸法空義。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為成就, 無我法王;
若有能持, 如是名者, 則能演說, 無生滅義。
今現在世, 人中師子, 名眼清淨, 總持法王;
若有能持, 如是名者, 則能演說, 眼盡邊義。
耳鼻舌身, 乃至名等, 二十五法, 並華鬘香,
燈傘衣服, 悉皆如是。
大寶積經卷第三十四
出現光明會第十一之五
“爾時世尊, 當入城時, 以不思議, 神通之力,
於虛空中, 出微妙聲, 演說種種, 陀羅尼行。
令諸大眾, 聞如是言: 是陀羅尼, 於眼盡邊,
生邊邊際, 寂靜流轉; 乃至寂滅, 如是諸法,
皆能通達, 究竟安住。 以布施力, 究竟攝取;
以持戒力, 究竟成就; 以忍辱力, 究竟莊嚴;
以精進力, 究竟發起; 以智慧力, 究竟宣說。
離諸文字, 語言音聲, 乃至色心, 究竟清淨;
有漏無漏, 若義若利, 皆悉空寂, 究竟清淨。
亦不依止, 一切諸有; 究竟安住, 總持三昧;
無去無來, 非善不善, 乃至無記, 自利利他。
如是諸相, 究竟清淨。 亦不安住, 自在威德,
聲聞凡夫, 諸佛之法; 亦不安住, 於眼盡邊,
生邊邊際, 乃至寂滅; 如是諸行, 究竟寂靜。
若生不生, 是苦是樂, 稱贊毀謗, 皆悉捨離。
究竟清淨, 究竟照明, 空陀羅尼, 之所解了。
此即住佛, 所行之處; 此即住佛, 游戲之處;
此即安住, 諸佛神通; 此即安住, 諸佛智慧。
安住如是, 眼盡邊力; 安住如是, 眼生邊力;
安住如是, 眼邊際力; 乃至安住, 寂滅之力。
耳鼻舌身, 乃至名等, 二十五法, 亦復如是。
是陀羅尼, 成就如來, 殊勝之力; 是陀羅尼,
成就如是, 威德之力; 入諸如來, 一切行處;
住諸如來, 一切境界。
令諸世間, 於修羅眾, 離堅固心, 住梵天行;
能令無量, 百千夜叉, 及鸠槃荼, 皆生歡喜;
亦令無量, 乾闼婆眾, 並諸羅剎, 愛樂調伏。
假使梵眾, 以妙音聲, 於其句義, 不能宣說;
非諸心法, 之所計度; 亦非心法, 之所受持。
是陀羅尼, 非眼所得; 是陀羅尼, 亦不至身;
是陀羅尼, 非眼所得; 亦不至於, 眼所行處。
耳鼻舌身, 乃至名等, 二十五法, 亦復如是。
又說於眼, 盡邊生邊, 邊際流轉, 乃至寂滅;
無我無人, 眾生壽者, 乃至無有, 補特伽羅;
無相無為, 不來不去, 如是等相, 皆悉了知。
又說了知, 法性之眼; 又說了知, 法成就眼,
智眼慧眼, 梵眼天眼, 梵生得眼, 天生得眼,
梵異熟眼, 天異熟眼, 梵因生眼, 天因生眼,
天神變眼, 天精進眼, 下劣生眼, 珠勝生眼,
捨離閻羅, 世間之眼, 龍夜叉眼, 鸠槃荼眼,
熱惱之眼, 非熱惱眼, 清淨之眼, 非清淨眼,
廣狹之眼, 聲聞乘眼, 禅定之眼, 三摩地眼,
境界之眼, 想出生眼, 貪出生眼, 貪捨離眼,
從因生眼, 非因生眼, 相應之眼, 不相應眼,
依門生眼, 非門生眼, 因緣生眼, 因門生眼,
非肉成眼, 智清淨眼, 無所有眼, 不可得眼。
耳鼻舌身, 乃至名等, 二十五法, 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 於虛空中, 復出無量, 微妙音聲;
演說殊勝, 陀羅尼法, 皆是如來, 之所變化。
陀羅尼曰:
“呬麗(一) 麼麗麼麗(二) 賜(上)第(三) 伊(去)泥(四) 弭(上)泥(五) 句路爾庾(二合六) 句路爾庾(二合七) 句麗(八) 麼麗(九) 句拏(上)帝(十) 阿啰(二合)藝(十一) 阿呬麗(十二) 弭弭麗帝(十三) 素弭麗(十四) 弭麗弭麗(十五) 棄比麗(十六) 阿比麗(十七) 素帝替(十八) 馱妳(十九) 麼妳(二十) 伽(上)妳(二十一) 伽(上)唎帝(二十二) 素伽(上)[口+犂](二十三) 缽唎(二合)野然曩泥(二十四) 阿努盧弭計(上二十五) 微路迷(去二十六) 素婆涅裡(二合)世(二十七) 阿施唎麗(二十八) 薩麼缽啰(二合)本帝(二十九) 缽啰尾醯(三十) 陀羅尼(三十一) 底瑟恥呵(三十二) 素底(引)阿替(三十三) 步攘伽(上)伽曩(三十四) 躬(去)盤拏(三十五) 阿嚩娑(引)嚩曩(三十六) 播唎妬(引)裡野(二合)寧(三十七) 缽唎伽(上)拏寧(三十八) 麼曩娑(三十九) 素路指多(四十) 缽那(四十一) 惡察啰(四十二) 阿毗羅(引)比野(二合四十三) 缽啰(二合)底瑟咤诃(四十四) 陀羅尼(四十五) 阿(引)耳多(四十六) 虞泥(去)毗(四十七)
“如是陀羅尼, 諸佛之所得。具足大威神, 智慧無邊量,
遠離於執著, 念處悉清淨;無色無去來, 非方及方所,
無相離言說, 超過諸戲論;菩薩勤修習, 究竟得清涼。
假使以百千, 那由他偈頌,演說於一句, 不能得其邊。
眾聖之所贊, 清淨無染著,一切諸眾會, 皆悉生尊重。
如是陀羅尼, 善法威神力,能摧滅煩惱, 令得於勝利。
功德及智慧, 廣大猶如海,成就忍辱力, 其心安不動。
菩薩常修習, 智者所稱歎,捨離於貧窮, 當獲大財寶。
如是陀羅尼, 增長諸功德,常以空性等, 真實句莊嚴。
以捨於文字, 名之為空性;以捨於心識, 名之為法性。
如是陀羅尼, 離垢常清淨,安住於實智, 現種種饒益。
令諸眾生等, 歡喜發淨心;無量夜叉眾, 及於鸠槃荼,
如是眾鬼王, 亦生大歡喜。如是陀羅尼, 寂靜無戲論,
愛樂於眾生, 普皆與安樂。多百千劫, 常在於諸趣,
作無量利益, 清淨無所染。或以百千偈, 演說甘露法,
令無量眾生, 皆生大歡喜。往昔無量佛, 以清淨意樂,
於是陀羅尼, 常思惟法性。釋梵諸天眾, 龍王阿修羅,
聞此陀羅尼, 心生大歡喜。如是陀羅尼, 所經諸國土,
常無有災難, 病苦及憂惱;一切諸眾生, 各各皆欣樂,
願此陀羅尼, 常住於我心。如是陀羅尼, 隨所在身心,
喉齶及唇舌, 生無量功德。若能常受持, 獲無量功德,
利益多眾生, 皆令得歡喜。如是陀羅尼, 捨離諸過惡,
演說微妙法, 得無盡辯才;令百千眾生, 皆斷除疑惑,
摧破諸憍慢, 獲無量功德。如是陀羅尼, 甚深微密法,
智者常思惟, 勇猛勤修習;被於智慧甲, 摧滅諸煩惱,
增長功德已, 愛樂無厭足。如是陀羅尼, 具廣大名稱,
能了盡無盡, 生邊無生邊;以如是智慧, 種種自莊嚴,
百千諸如來, 尊重而供養。如是陀羅尼, 明行為兩足,
依止於勝定, 趣向菩提道;隨順於止觀, 通達無漏慧;
以淨信根力, 成就於二手;以精進忍辱, 成就於兩乳;
智慧波羅蜜, 而為其頂相;修多羅為線, 貫穿四辯鬘;
往昔所修行, 種種諸功德,及無量譬喻, 一切悉莊嚴。
如是陀羅尼, 具無量功德,於眼前後際, 盡邊無盡邊,
若生若無生, 邊際非邊際,寂靜不寂靜, 流轉非流轉,
無有及無起, 寂滅並無我,無人無壽者, 乃至無眾生,
如是無量門, 一切皆解了。耳鼻舌身心, 六塵並四大,
乃至世生名, 一切皆如是。如上所稱歎, 微妙陀羅尼,
寂靜勝功德, 諸佛之境界。陀羅尼實義, 非文字诠表,
隨順於世間, 但以假名說。”
爾時,世尊與諸大眾,到童子家,敷座而坐。是時,月光童子知佛坐已,躬自赍持微妙供具,奉獻如來及諸大眾。其供純以禅定福德、殊勝善根、不思議力之所成熟。如是施時,亦不為己,普令一切無量眾生,發趣菩提,獲大善利。其供周遍,皆悉充足。
爾時,世尊飯食已訖,於眾會中,告月光童子言:“童子,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住大乘者行施資糧,有八十種殊勝功德。雲何八十?所謂成熟眾生善言攝受,妙相圓滿,諸根無缺,捨離生死,證於涅槃,盡諸結使,得勝自在,具足功德,莊嚴佛土,眷屬清淨,有大威德,具足智慧,成就最上殊勝之行,圓滿無上無等等行,除滅習氣,增長如來一切智行,身及捨利為諸世間聲聞、緣覺之所供養,摧破惡人,能令人王、天龍夜叉阿修羅王、迦樓羅王及梵天王皆生清信,有大威德,宣說契經、應頌、受記、自說、諷誦、譬喻、因緣、本事、本生、方廣、希法乃至論義,受持演說心無懈惓,於法無吝,安住佛道,世界最勝,名色清淨,證於法身,得無所畏,成就福德,蔽諸外道,具善人法,捨惡人行,信福智因,和合佛法,降伏眾魔,於佛所說安樂之法無有疑惑,摧破惡欲,具大威德,修菩薩行,得勝神通,捨離生死,成就眾生,贊無邊行,攝受功德,慰喻眾生,受用法樂,修行惠施,入大智門,住於暖法,種性決定,修行法忍,安住佛道。童子,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修施資糧,具足成就是八十種殊勝功德。”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大智諸菩薩, 具足施資糧,勝利有八十, 我今已略說。
復有諸功德, 無量難思議,皆從布施生, 今當少宣說。
汝以平等施, 普遍於大會,如是施資糧, 智者應修習。
此施能積集, 福聚不思議,相好莊嚴身, 一切皆圓滿。
生處及種族, 國土若居家,名稱與色心, 一切皆清淨。
諸天神變事, 及宮殿婇女,清淨無礙辯, 皆從布施生。
布施勝資糧, 諸佛鹹稱歎,此即是菩提, 最初安住本。
精進諸菩薩, 於施無疑惑,安住決定心, 勤修於布施。
如是布施心, 成就殊勝福,菩薩勤修習, 當證佛菩提。
由布施威力, 成就勝神通,振動俱胝剎, 不損諸眾生。
由布施能引, 淨戒及多聞,正信與精進, 三昧無漏慧。
由布施能引, 根力菩提分,正斷及神足, 遠離諸習氣。
由布施能引, 清淨妙音聲,於百俱胝剎, 開示無邊法。
由淨信行施, 速得諸神通,為成就神通, 應勤修布施。
無量諸天眾, 百千阿修羅,龍神及夜叉, 眷屬共圍繞,
鹹乘妙樓閣, 自在而游戲。如是等諸王, 見勤行施者,
皆當起遠迎, 敷座而供養。如是行施人, 具足大威德,
自在神通力, 攝受諸天王。鸠槃荼夜叉, 皆悉來歸伏,
及乾闼婆眾, 亦獻諸音樂。賊害起慈心, 惡人當遠離,
珍財無損減, 庫藏悉充盈。以修布施故, 成就勝資糧,
乃至於佛智, 不行外道法。是人無病惱, 守護陀羅尼,
得諸殊勝力, 皆由布施生。如是行施人, 修習菩提道,
不遇惡知識, 得同類善友。復有諸菩薩, 積集施資糧,
成就不思議, 陀羅尼智慧。以無量偈頌, 演說於總持,
一切無掛礙, 不失於本義。廣大菩提心, 志願常堅固,
具足於淨戒, 捨離諸魔業。不著五欲樂, 專精求正念,
心常無迷惑, 亦不生貪愛。瞋恚諸煩惱, 如實皆了知,
於一切境界, 不著不迷惑。是人善了知, 如是諸煩惱,
以因緣和合, 能生諸過失。乃至於佛法, 若因若因因,
如是因作用, 一切皆能了。是人能了知, 眼盡邊因性,
遠離諸迷惑, 於眼無所染。是人能了知, 眼生邊邊際,
寂靜與流轉, 無有及無生。乃至於寂滅, 如是等因性,
遠離諸迷惑, 於眼無所染。是人能了知, 眼前際言說,
隨世假安立, 於中無有實。是人能了知, 眼後際言說,
隨世假安立, 於中無有實。是人能了知, 眼生邊邊際,
寂靜與流轉, 無有及無生。乃至於寂滅, 如是等言說,
隨世假安立, 於中無有實。是人能了知, 眼前際言說,
但因緣和合, 於中無所著。是人能了知, 眼後際言說,
但因緣和合, 於中無所著。是人能了知, 眼生邊邊際,
寂靜與流轉, 無有及無生。乃至於寂滅, 如是等言說,
但因緣和合, 於中無所著。是人能了知, 眼前際言說,
自性無表示, 於中無所染。是人能了知, 眼後際言說,
自性無表示, 於中無所染。是人能了知, 眼生邊邊際,
寂靜與流轉, 無有及無生。乃至於寂滅, 如是等言說,
自性無表示, 於中無所染。耳鼻舌身心, 六塵並四大,
乃至世生名, 一切皆如是。是人能了知, 貪欲即佛道,
自性無差別, 於貪無所染。一切諸佛道, 當於煩惱求,
知性無差別, 是入總持門。說貪是總持, 總持即是貪,
知性無差別, 是學總持門。如是供養貪, 即為供養佛,
以供養佛故, 成就總持門。是人能了知, 瞋恚即佛道,
自性無差別, 於瞋無所染。瞋即是總持, 總持即是瞋,
知性無差別, 是學總持門。如是供養瞋, 亦為供養佛,
以供養佛故, 成就總持門。是人能了知, 愚癡即佛道,
自性無差別, 於癡無所染。若如實了知, 癡性之邊際,
是則修佛道, 成就總持門。癡即是總持, 總持即是癡,
知性無差別, 是學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為供養佛,
以供養佛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為供養法,
以供養法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為供養僧,
以供養僧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為供養戒,
以供養戒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精進,
供養精進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贊歎,
供養贊歎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佛法,
供養佛法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法性,
供養法性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真如,
供養真如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無生,
供養無生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無滅,
供養無滅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無盡,
供養無盡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無有,
供養無有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無邊,
供養無邊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三有,
供養三有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寂靜,
供養寂靜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流轉,
以供養轉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無轉,
供養無轉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無有,
供養無有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無起,
供養無起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寂滅,
供養寂滅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不來,
供養不來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無行,
供養無行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有為,
供養有為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苦等,
以供養苦等,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苦智,
供養苦智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集智,
供養集智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滅智,
供養滅智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道智,
供養道智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法智,
供養法智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類智,
供養類智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供養無生智,
供養無生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供養癡, 即供養盡智,
供養盡智故, 成就總持門。如是於正斷, 念住並神足,
五根及五力, 七覺八道支,兼彼奢摩他, 毗般捨那等,
於斯九種法, 一切皆如是。”
爾時,世尊告月光童子言:“善男子,若有眾生住於大乘,為欲成就如上所說陀羅尼者,應當遠離八十種人。雲何八十?所謂殺父,害母,殺阿羅漢,以屠害心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賊住出家,無根二根,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不知處,不知時,不知法,不知道,不知量,不知自他,於佛法僧並諸學處不能尊重,於不放逸及殊勝境亦不宗仰,不知法,不知律,不知學處,不知其罪若重若輕,不知其戒是毀是缺,又不知行若細若粗,亦不知業未來現在,於下劣事亦不了知,贊聲聞乘、毀如來法,勸導開示辟支佛乘、遠離厭捨無上正道,破戒,破見,破諸威儀,行於非道,說有我人,說有眾生,說有命者,說有補特伽羅,志意下劣,起貪瞋癡,斷見,常見,空無因見,不見有,不見無,不見業,不見精進,不知業,不知業因,不知異熟,不知異熟因,不知諸根,不知諸根因,不知界,不知界因,不知解脫,不知解脫因,不知道,不知道因,不知煩惱,不知煩惱因,不知施,不知施因,不知前際及於後際,不知前際及後際因,不知生死,不知生死因,不知有漏,不知有漏因,不知盡非盡,不知有非有,不知邊際非邊際,不知寂靜非寂靜,不知轉非轉,不知性非性,不知生非生,不知滅非滅。童子,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欲成就如上所說陀羅尼者,應當捨離是八十種非法之人。”
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若不了於眼, 生盡之邊際,是人迷總持, 智者應遠離。
若能了於眼, 無我無眾生,是人住總持, 智者應親近。
若能了於眼, 生盡離文字,是人住總持, 智者應親近。
若能了於眼, 寂靜無所住,是人住總持, 智者應親近。
若能了於眼, 自性無所住,是人住總持, 智者應親近。
若能了於眼, 無轉無色相,是人住總持, 智者應親近。
若能了於眼, 無生性寂滅,是人住總持, 智者應親近。
若能了於眼, 自性離名相,諸佛無能說, 稱歎及表示,
是人住總持, 智者應親近。若能了於眼, 自性離名相,
無有能思惟, 受持及演說,是人住總持, 智者應親近。
如是總持性, 非文字诠辯,無有諸方所, 亦非心所到。
是法無歡喜, 亦不住瞋恚,不動如山王, 雖說無所得。
總持實無有, 乃至我亦無,若我自性空, 總持亦無有。
總持自性空, 愚者計為有,由是妄分別, 不聞生憂惱。
若分別貪性, 及以總持空,如是二分別, 畢竟不可得。
若了空性空, 總持亦非有,乃至菩提分, 三摩地亦空。
若有能了知, 總持及空性,乃至三摩地, 於眼亦了知。
若於眼盡邊, 如實善了知,則於總持門, 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生邊, 如實善了知,則於總持門, 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邊際, 如實善了知,則於總持門, 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寂靜, 如實善了知,則於總持門, 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流轉, 如實善了知,則於總持門, 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無有, 如實善了知,則於總持門, 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無生, 如實善了知,則於總持門, 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寂滅, 如實善了知,則於總持門, 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變異, 如實知盡邊,則於總持門, 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變異, 如實知生邊,則於總持門, 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變異, 如實知邊際,則於總持門, 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變異, 如實知寂靜,則於總持門, 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變異, 如實知流轉,則於總持門, 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變異, 如實知無有,則於總持門, 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變異, 如實知無生,則於總持門, 究竟能成就。
若於眼變異, 如實知寂滅,則於總持門, 究竟能成就。
耳鼻舌身心, 六塵並四大,乃至世生名, 一切皆如是。
若於眼前際, 無變無異相,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
若於眼盡邊, 無變無異相,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
若於眼生邊, 無變無異相,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
若於眼邊際, 無變無異相,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
若於眼寂靜, 無變無異相,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
若於眼流轉, 無變無異相,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
若於眼無有, 無變無異相,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
若於眼無生, 無變無異相,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
若於眼寂滅, 無變無異相,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
耳鼻舌身心, 六塵並四大,乃至世生名, 一切皆如是。
貪瞋癡忿慢, 嫉诳悭憂惱,過失垢毒箭, 暴流黑白業,
不生亦不滅, 不去亦不來,不動亦不異, 非作亦非行,
非明亦非闇, 非流捨暴流,無盡及無住, 非行非不行,
非字非攀緣, 非出亦非入,分別妄想等, 六十二諸門,
各隨其義理, 一切皆如是。若知眼前際, 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若知眼盡邊, 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若知眼生邊, 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若知眼邊際, 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若知眼寂靜, 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若知眼流轉, 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若知眼無有, 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若知眼無生, 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若知眼寂滅, 乃至於上下,
無取無分別, 是住總持門。耳鼻舌身心, 六塵並四大,
乃至世生名, 一切皆如是。於地不變異, 無取無分別,
如是了知者, 成就總持門。於地無生相, 無取無分別,
如是了知者, 成就總持門。於地無滅相, 無取無分別,
如是了知者, 成就總持門。於地證入相, 無取無分別,
如是了知者, 成就總持門。於地出離相, 無取無分別,
如是了知者, 成就總持門。於地無願相, 無取無分別,
如是了知者, 成就總持門。於地無住相, 不來亦不去,
無邊與無盡, 相應不相應;離名字計度, 觀察與流轉,
無有及修治, 無言說表示;寂靜無所依, 念住並正斷,
神足及根力, 覺支無畏道;如是諸地法, 無取無分別,
如是了知者, 成就總持門。若於我無入, 無取無分別,
如是了知者, 成就總持門。若於我無出, 無取無分別,
如是了知者, 成就總持門。若於我無相, 無取無分別,
如是了知者, 成就總持門。若於我無願, 無取無分別,
如是了知者, 成就總持門。若於我無住, 無取無分別,
如是了知者, 成就總持門。若於我無生, 無取無分別,
如是了知者, 成就總持門。若於我無滅, 無取無分別,
如是了知者, 成就總持門。若於我文字, 無取無分別,
如是了知者, 成就總持門。若我離文字, 無取無分別,
如是了知者, 成就總持門。知眼前後際, 遠離於斷常,
因緣自性空, 導師方便說。若演說法時, 分別於眼相,
是人妄分別, 不名真說法。若思惟法時, 分別於眼相,
是人妄分別, 不名思惟法。若修習法時, 分別於眼相,
是人妄分別, 不名修習法。若了眼空性, 即不趣菩提,
諸佛於是人, 常現前說法。若不了知眼, 亦不了知色;
若能了知眼, 於色亦了知。若能了於眼, 於色亦了知;
若於色了知, 於眼亦能了。耳鼻舌身心, 六塵並四大,
乃至世生名, 一切皆如是。若演說法時, 分別於因相,
是人妄分別, 不名為說法。若演說法時, 分別寂靜相,
是人妄分別, 不名為說法。若演說法時, 分別於道相,
是人妄分別, 不名為說法。若演說法時, 分別於空相,
是人妄分別, 不名為說法。若演說法時, 分別於積集,
是人妄分別, 不名為說法。若演說法時, 分別於事物,
是人妄分別, 不名為說法。若演說法時, 分別眼攝取,
是人妄分別, 不名為說法。於眼不了知, 是則生貪欲,
若能了知眼, 貪欲則不生。耳鼻舌身心, 六塵並四大,
乃至世生名, 一切皆如是。若演說法時, 分別種種果,
是人妄分別, 不名為說法。不退於志願, 了達於性空,
得諸三昧門, 彼能善說法。不退於志願, 於眼離分別,
以無分別故, 彼能善說法。不了眼性空, 亦迷眼自性,
以不了知故, 是不應說法。若了眼性空, 即知眼自性,
以能了知故, 是人應說法。不了眼性空, 亦迷句自性,
以不了知故, 是不應說法。若了眼性空, 即知句自性,
以能了知故, 是人應說法。不了眼性空, 亦迷文自性,
以不了知故, 是不應說法。若了眼性空, 即知文自性,
以能了知故, 是人應說法。不了眼性空, 亦迷名自性,
以不了知故, 是不應說法。若了眼性空, 即知名自性,
以能了知故, 是人應說法。不了眼性空, 亦迷色自性,
以不了知故, 是不應說法。若了眼性空, 即知色自性,
以能了知故, 是人應說法。不了眼性空, 依世相分別,
不能善隨順, 調伏諸眾生。若了眼性空, 不依相分別,
即能善隨順, 調伏諸眾生。不了眼有無, 處眾而說法,
是人貪利養, 一切無信受。若了眼有無, 處眾而說法,
是人不貪著, 一切皆信受。不了眼性空, 而處於法座,
雖說多譬喻, 一切無信受。若了眼性空, 而處於法座,
所說諸譬喻, 一切皆信受。耳鼻舌身心, 六塵並四大,
乃至世生名, 一切皆如是。”
爾時,世尊說是經已,月光童子及諸大眾,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闼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三十五
菩薩藏會第十二之一開化長者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於室羅筏國雨安居,過三月恣舉已,作衣服竟,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游化諸國。是薄伽梵,成就廣大微妙名稱,出現世間,為諸天人之所贊頌,所謂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深住自證具足神通,威德映蔽諸天世間魔王、梵王、阿素洛等。常為眾生說微妙法,開示初善、中善、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時四部眾,國王、大臣,種種外道,沙門、婆羅門,及諸長者,天、龍、藥叉、人非人等,以無量上妙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種種供具,奉獻如來。
爾時,世尊大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贊歎,漸次游行至摩揭陀國,詣王捨大城,住鹫峰山。時,王捨城中有大長者,名曰賢守,已曾親觐過去諸佛,宿植善根,福感通被,大族大富,資產財寶無不具足。時,彼長者聞大沙門出釋氏宮,證於無上正等菩提,與諸大眾來游此國,彼佛世尊,有如是等廣大名稱出現世間,十號具足,成就通慧,說微妙法,乃至圓滿清白梵行。時,彼長者作是思惟:“我今當往鹫峰山王,為欲奉見彼如來故。若我見者,必獲善利。”作是念已,與五百長者出王捨城,將往佛所。
爾時,世尊於日初分,服僧伽胝,執持衣缽,諸苾芻僧侍從圍繞,在大眾前威儀嚴整,進止安庠,正智而行,顧視屈伸端嚴殊異,為化眾生現乞食法,方欲入城處於中路。時,賢守等五百長者,遙見如來,威嚴超挺,眾所樂觀,成就金色之身大丈夫相三十有二,諸根寂定,神慮憺怕,逮得上勝調順寂止,攝護諸根如大龍象,清淨無撓如澄泉池,足蹈七寶所成百千億葉紅蓮華上,為諸無數天、人、藥叉之所供養,雨大天華散如來上,其華若流彌滿於地。諸長者等既睹世尊,以無量百千功德莊嚴從遠而來,歎未曾有,以清淨心往如來所,頂禮佛足,卻住一面。
爾時,賢守等五百長者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來神力,映奪天仙吉祥魔梵。如來威德具大名稱,圓光妙色蔽諸大眾。世尊體相如大金山,容貌端嚴無等等者。世尊成就一切世間甚希奇法。我惟世尊,威德如是,觀何等相,棄捨家法,悟大菩提?”
爾時,賢守長者即於佛前,而說頌曰:
“我昔曾聞最勝尊, 吉祥妙色大名稱,
今睹威光勝所聞, 如真金像備眾德。
如來色像喻金山, 高廣嚴淨觀無厭,
威德莊嚴苾芻眾, 猶如滿月處眾星。
世尊頂相無能見, 高顯映發踰山王,
頂髻周圓漸次斂, 其相平偃猶天蓋。
绀發軟膩而右旋, 如安繕色帝青寶,
鮮淨光踰孔雀項, 我今瞻仰無厭足。
面貌端嚴額平正, 眉相皎淨若天弓,
白毫映徹無瑕穢, 光潔照曜如星王。
發喜淨眼甚微妙, 眾睹皆生欣樂心,
我今奉觀無暫捨, 頂禮淨眼世間依。
鼻相高平修且直, 漸廣圓成如鑄金,
唇相丹晖極清淨, 喻頻婆果末尼等。
妙齒鮮白含光潤, 等鶴牛乳蓮華根,
堅密齊平極明淨, 調順奢摩他所感。
齒及隨齒根深固, 斷際上下皆齊整,
佛牙光白最超勝, 如彼雁行王處中。
善逝廣長之舌相, 覆面薄淨如蓮華,
赤銅赤色末尼寶, 含晖皎鏡如初日。
世尊耳相極端嚴, 梵世天人不聞見,
喬答摩種狻猊颔, 無畏猶如師子王。
我觀善逝咽喉相, 能引世間甘露味,
清淨映徹無瑕穢, 具大神力不思議。
頸前橫約修且直, 處中都無孅雜文,
現人中勝天中天, 恆食味中第一味。
肩膊充圓悉成滿, 胸臆雄猛威容盛,
人中尊相世未聞, 如山頂日光流照。
手足兩肩及項後, 七處光淨恆平滿。
修臂傭圓象王鼻, 雙掌垂下摩於膝,
上身廣厚如獸王, 瞿陀樹相周圓滿。
那羅延力合成身, 具足大力及忍力,
無垢身毛皆上靡, 隨現一孔一毛生。
煙塵不污如蓮華, 右旋相成而細軟,
我昔傳聞隱密相, 陰藏深如天馬王。
髀腨周圓漸次斂, 其相猶如天鹿王,
足厚隆起跟圓長, 手相網鞔如雁王。
平滿孅長二十指, 赤銅甲色如蓮華,
雙跖千輻金輪相, 光淨微妙具莊嚴。
如來游步於世間, 瞿拉坡相不相觸,
去地四指蹈空行, 眾寶紅蓮隨足現。
顧視安行象王步, 進趣端肅如天主,
大聖威嚴無所畏, 處眾踰於師子王。
妙色映蔽毗沙門, 威光超勝百千日,
梵世天人尚無等, 何況出過如來者!
行住說法度眾生, 天仙龍神鹹恭敬,
或散天華奏天樂, 紛然繁會滿虛空。
今睹世尊大神變, 故我竊懷疑惑心,
本觀何等勝功德, 出家趣於無上道?”
爾時,世尊告賢守長者曰:“長者當知,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為十苦事之所逼迫。何謂為十?一者、生苦逼迫,二者、老苦逼迫,三者、病苦逼迫,四者、死苦逼迫,五者、愁苦逼迫,六者、怨恨逼迫,七者、苦受逼迫,八者、憂受逼迫,九者、痛惱逼迫,十者、生死流轉大苦之所逼迫。長者,我見如是十種苦事逼迫眾生;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離如是逼迫事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我觀諸凡夫, 閉流轉牢獄;常為生老病, 眾苦所逼迫;
愁憂及怨恨, 死苦等所牽;為除牢獄怖, 令欣出離法。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為十惱害互相憎嫉。何謂為十?一者、曾於我身作不饒益,心生惱害;二者、今於我身作不饒益,心生惱害;三者、當於我身作不饒益,心生惱害;四者、曾於我之所愛作不饒益,心生惱害;五者、今於我之所愛作不饒益,心生惱害;六者、當於我之所愛作不饒益,心生惱害;七者、曾於我所不愛而作饒益,心生惱害;八者、今於我所不愛而作饒益,心生惱害;九者、當於我所不愛而作饒益,心生惱害;十者、於諸過失作不饒益,心生惱害。長者,我見如是十種惱害,惱害世間一切眾生;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離如是惱害事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眾生互憎嫉, 皆由十惱生,於我及我親, 三世俱惱害。
或於我非親, 起諸饒益相,怨憎由此生, 三世俱惱害。
第十諸過失, 生長怨憎苦,我觀如是過, 厭患故出家。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入於十種惡見稠林,由異見故不能自出。何謂為十?一者、我見惡見稠林,二者、有情見惡見稠林,三者、壽命見惡見稠林,四者、數取趣見惡見稠林,五者、斷見惡見稠林,六者、常見惡見稠林,七者、無作見惡見稠林,八者、無因見惡見稠林,九者、不平等因見惡見稠林,十者、邪見惡見稠林。長者,我見眾生,入於十種惡見稠林不能得出;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斷如是諸惡見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一切愚凡夫, 入惡見稠林,我見有情見, 及以壽命見,
斷見與常見, 依無作見等;為安立正見, 是故我出家。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於無數劫具造百千那庾多拘胝過失,常為十種大毒箭所中。何謂為十?一者、愛毒箭,二者、無明毒箭,三者、欲毒箭,四者、貪毒箭,五者、過失毒箭,六者、愚癡毒箭,七者、慢毒箭,八者、見毒箭,九者、有毒箭,十者、無有毒箭。長者,我見眾生,為於十種毒箭所中;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斷如是諸毒箭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愛箭毒眾生, 過拘胝大劫,無明之所盲, 從闇入於闇。
欲箭中諸蘊, 吸染名貪箭,悶亂過失箭, 被服愚癡箭,
陵高發慢箭, 違诤起見箭,因有無有箭, 墮有及無有。
諸愚癡凡夫, 鋒刃由其口,更相起诤論, 此實此非實。
為拔毒箭故, 如來興世間,救諸中箭者, 出家成聖道。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由十種愛建立根本。何者為十?所謂緣愛故求,緣求故得,緣於得故便起我所,緣我所故起諸定執,緣諸定執故起欲貪,緣欲貪故起深耽著,緣深耽著故起悭吝,緣悭吝故起於聚斂,緣聚斂故起諸守護,緣守護故執持刀仗,诤訟譏謗起種種苦。又因此故興別離語,長養諸惡不善之法。長者,我見眾生,由此十種愛根本法之所建立;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得無根無所依法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愛所吞眾生, 尋逐於諸欲,得利興我所, 從此生定執。
我當作所作, 欲貪縛增長,耽著悭吝等, 相續次第生。
悭過染世間, 能起堅積聚,聚斂故守護, 遍生無有間。
守護在愚夫, 刀仗相加害,種諸不善業, 因此生眾苦。
觀愛因緣已, 眾苦則不生,無根無住覺, 諸覺中最上。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皆由十種惡邪性故建立邪定。何等為十?一者、邪見,二者、邪思惟,三者、邪語,四者、邪業,五者、邪命,六者、邪精進,七者、邪念,八者、邪定,九者、邪解脫,十者、邪解脫智見。長者,我觀眾生,由如是等十邪性故建立邪定;為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出離如是諸邪性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懷邪見眾生, 邪思惟境界,宣說於邪語, 及行諸邪業,
邪命邪精進, 邪念與邪定,成就邪解脫, 及趣邪智見。
邪性決定聚, 愚夫之所依,為令住正性, 故趣無上道。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由於十種不善業道,而能建立安處邪道,多墮惡趣。何等為十?一者、奪命,二者、不與取,三者、邪YIN,四者、妄語,五者、離間語,六者、粗語,七者、绮語,八者、貪著,九者、瞋恚,十者、邪見。長者,我見眾生由是十種不善業故,乘於邪道,多趣多向多墮惡道;為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超出一切諸邪道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諸害命眾生, 劫盜他財物,行諸邪欲行, 速墮於地獄。
粗言離間語, 妄語乖寂靜,绮語等凡夫, 愚癡之所縛。
貪著他資財, 數起於瞋恚,興種種邪見, 是人趣惡道。
三種由身起, 四種語業生,意能成三惡, 故名惡行者。
行諸惡業已, 牽趣惡道中,吾今現世間, 拔濟令出離。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由於十種染污法故,處在煩惱,墮煩惱垢中。何謂為十?一者、悭垢染污,二者、惡戒垢染污,三者、瞋垢染污,四者、懈怠垢染污,五者、散亂垢染污,六者、惡慧垢染污,七者、不遵尊教垢染污,八者、邪疑垢染污,九者、不信解垢染污,十者、不恭敬垢染污。長者,我見眾生,以如是等十染污法之所染污;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證於無染無上法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世多分眾生, 十染所逼迫,樂有為煩惱, 曾不生厭離。
悭垢所染污, 一切愚凡夫,犯戒非寂靜, 不習三摩地。
瞋垢背忍辱, 懈怠退正勤,其心不專住, 惡慧愚鈍者。
於父母師長, 不遵奉言教,疑見網眾生, 不求照世覺。
誹謗於甚深, 佛所說妙法,被服無明蘊, 聖蘊懷輕賤。
觀是染污已, 誰樂處有為,當勤證寂滅, 無為無染污。
“復次,長者,我觀世間一切眾生,為十種纏縛之所纏縛。何謂為十?一者、由悭嫉網之所纏縛,二者、由無明膜之所覆翳,三者、煩惱迷醉墮愚癡坎,四者、愛欲駛流之所漂沒,五者、末摩死節邪箭所中,六者、忿恨密煙之所熏[火+孛],七者、貪欲盛火之所燒燃,八者、過失毒藥之所悶亂,九者、諸蓋毒刺之所遮礙,十者、常處生死流轉饑馑曠野正勤疲怠。長者,我觀眾生,為如是等十種纏縛所纏縛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證無纏無縛法故,以淨信心,捨釋氏家,趣無上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老吞少盛年, 老壞淨妙色,老損念定慧, 終為死所吞。
病能摧勢力, 劫奪勇猛心,壞諸根聚落, 羸劣無依怙。
死如羅剎女, 猛健甚可畏,常隨逐世間, 飲竭眾生命。
我已厭世間, 老病死逼迫,為求無老死, 清安法出家。
世為三火燒, 我觀無救者,雨甘露法雨, 滅除三毒焰。
觀諸失道者, 生盲癡瞽等,為與世間眼, 示導故出家。
眾生疑乳養, 蘊蓋所蔽障,為彼除悔惱, 說法故出家。
愚夫互違反, 伺隙興加害,為和怨憎故, 利世故出家。
於父母師長, 力慢無恭敬,為摧憍慢幢, 是故我出家。
觀貪障世間, 由財相損害,為得七聖財, 斷諸法貧者。
或致相刑殘, 利已終非益,我觀定捨身, 求離三有獄。
三有昔未知, 真實利益事,為開真實益, 是故我出家。
觀趣地獄者, 惡業因熾然,受無邊重苦, 為脫故出家。
觀諸畜生趣, 互相加殺害,無依為作依, 悲心故出家。
觀焰魔鬼趣, 饑渴大苦逼,為證妙菩提, 施不死甘露。
人道追求苦, 諸天捨命苦,觀苦遍三有, 為濟故出家。
我觀耽欲者, 遠離諸慚愧,凌逼於尊親, 荒YIN甚豬狗。
又觀諸愚夫, 女媚所吞食,放逸造非義, 為捨故出家。
觀劫濁眾生, 惡法娆魔使,我為摧伏故, 趣成無上覺。
在家眾過本, 出家趣菩提,故捨大地等, 為窮生死際。”
爾時,五百長者聞佛所說,得未曾有,方知如來是真覺者。即於佛前,異口同聲,而說頌曰:
“我等怖畏老死逼, 願宣妙法盡其際。
世尊諸有趣清淨, 離有性淨超諸有,
願拔諸有令不有, 及在禁閉有家者。
世雄離染最解脫, 遠離塵垢心清淨,
調御法中大調御, 願開微妙甘露門。
備上妙色勝丈夫, 天人世間無等者,
世無等等最勝尊, 願說妙法濟群生。
三垢永滅吐諸過, 慧眼清淨翳障消,
淨塵離闇開癡網, 願無等尊宣妙法。
眾生苦聚無依怙, 溺大有池無救者,
願起慈悲廣濟心, 速拔高升安隱岸。
有河憍慢癡回澓, 斗訟病苦波濤盛,
眾生漂沒無依救, 願發慈心濟有流。
朗日千億曜金山, 佛身光盛踰於彼,
願以勝妙梵音聲, 宣布端嚴最上法。
諸法自性本清淨, 體相洞徹等明珠,
無有作者無受者, 不從他聞遍照覺。
自然具足力無畏, 行妙淨行稱無邊,
無邊智解如游空, 願大法王宣妙法。”
爾時,世尊作如是念:“是五百長者,善根已熟,堪任法化。我今當為如應說法,令諸長者即於此處,除捨俗相,以信出家,斷諸煩惱,得漏盡慧。”作是念已,即升虛空,結跏趺坐。諸長者等既睹神變,歎未曾有,於如來所倍生敬重信仰之心。
爾時,世尊告諸長者:“汝等善聽,世有十種逼迫苦事,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苦、怨苦、苦受、憂受、痛惱、生死,如是十種逼迫苦事逼迫眾生。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惱害事,所謂曾於我身作不饒益,今於我身作不饒益,當於我身作不饒益,於我曾愛作不饒益,於我今愛作不饒益,於我當愛作不饒益,我曾不愛而作饒益,我今不愛而作饒益,我當不愛而作饒益,又於一切不饒益過心生惱害,如是十種惱害之事。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異見惡見稠林,所謂我見、眾生見、壽命見、數取見、斷見、常見、無作用見、無因見、不平等見、邪見,如是十種惡見稠林。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長者,世為十種大毒箭所中,所謂愛毒、無明毒、欲毒、貪毒、過失毒、愚癡毒、慢毒、見毒、有毒、無有毒,如是十種大毒之箭。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愛根本法,所謂緣愛故求,緣求故得,緣於得故便起我所,緣我所故起諸定執,緣諸定執故起欲貪,緣欲貪故起深耽著,緣深耽著便起悭吝,緣悭吝故起於聚斂,緣聚斂故便起守護,緣守護故執持刀仗,譏謗诤訟起別種語,種種諸苦惡不善法並因斯起,如是十種愛根本法。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邪性,所謂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勤、邪念、邪定、邪解脫、邪解脫智見,如是十種邪性。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不善業道,所謂害命、不與取、行邪YIN、妄語、離間語、粗惡語、绮語、貪恚邪見,如是十種不善業道。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染污垢法,所謂悭垢、惡戒垢、瞋垢、懈怠垢、散亂垢、惡慧垢、不遵尊教垢、疑垢、不信解垢、不恭敬垢,如是十種染污垢法。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復次,諸長者,世有十種生死流轉大怖畏事,所謂纏縛悭嫉之網,覆翳無明之膜,墮墜愚癡深坑,漂沒愛欲駃流,末摩邪箭所中,薰[火+孛]忿恨密煙,焚燒貪欲盛火,迷悶過失毒藥,遮障諸蓋毒刺,饑馑流轉曠野,如是十種生死流轉大怖畏事。汝等今者,欲解脫不?”
爾時,五百長者一心同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願欲解脫所說十種逼迫苦事,所謂生、老、病、死、愁、怨、憂、苦、惱害、生死;如是廣說乃至流轉饑馑曠野諸逼迫事,我等皆當願得解脫。”
爾時,世尊告是五百諸長者曰:“汝等善聽,吾今當說正法之要。諸長者,眼不求解脫。何以故?眼無作無用故。眼不能思、不能了別,是故,諸長者,眼非是我,應如是持。如是耳鼻舌身意、意不求解脫。何以故?意無作無用故。意不能思、不能了別,是故,諸長者,意亦非我,應如是持。
“復次,諸長者,色不求解脫。何以故?色無作無用故。色不能思、不能了別,是故,諸長者,色亦非我應如是持。如是聲香味觸法、法不求解脫。何以故?法無作無用故。法不能思、不能了別,是故,諸長者,法亦非我,應如是持。
“復次,諸長者,色蘊不求解脫。何以故?色蘊無作無用故。色蘊不能思、不能了別,是故,諸長者,色蘊非我,應如是持。如是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識蘊不求解脫。何以故?識蘊無作無用故。識蘊不能思、不能了別,是故,諸長者,識蘊非我,應如是持。
“復次,諸長者,地界不求解脫。何以故?地界無作無用故。地界不能思、不能了別,是故,諸長者,地界非我,應如是持。如是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識界不求解脫。何以故?識界無作無用故。識界不能思、不能了別,是故,諸長者,識界非我,應如是持。
“復次,諸長者,諸法不實分別所起依於眾緣,無能無力從眾緣轉。若有眾緣假設諸法,若無眾緣則無假法。諸長者,一切諸法唯假施設,此中都無生者、老者、死者、盡者、起者,唯有永斷諸趣,清淨寂滅可以歸依,是故汝等應如是知。是故,諸長者,一切諸法不實分別之所生起,依於眾緣羸劣無力從眾緣轉。若有眾緣假立諸法,若無眾緣則無假法。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是假立,此中都無生者、老者、死者、盡者、起者,唯有永斷諸趣,清淨寂靜可以歸依。如是,諸長者,若有不實分別,則有假立不正作意;若無不實分別,則無假立不正作意。若有不正作意,則有假立無明;若無不正作意,則無假立無明。若有無明,則有假立諸行;若無無明,則無假立諸行。若有諸行,則有假立於識;若無諸行,則無假立於識。若有假識,則有假立名色;若無有識,則無假立名色。若有名色,則有假立六處;若無名色,則無假立六處。若有六處,則有假立於觸;若無六處,則無假立於觸。若有於觸,則有假立於受;若無於觸,則無假立於受。若有於受,則有假立於愛;若無於受,則無假立於愛。若有於愛,則有假立於取;若無於愛,則無假立於取。若有於取,則有假立於有;若無於取,則無假立於有。若有於有,則有假立於生;若無於有,則無假立於生。若有於生,則有假立老死;若無有生,則無假立老死。
“如是,諸長者,雲何為老?所謂情識惛耄,頭白發落,皮緩面皺,壽命損減,諸根衰熟,諸行朽故,是名為老。雲何為死?所謂喪滅轉世,休廢墮落,諸蘊散壞,委棄於地,捨眾同分,是名為死。若老若死,合名老死。諸長者,生若是有,有假老死;生若是無,無假老死。雲何為生?所謂是生等生趣起諸蘊出現,及得諸處會眾同分,是名為生。諸長者,有若是有,則有假生;有若是無,則無假生。雲何為有?所謂欲有、色有,及無色有。福及非福不動業等,是名為有。諸長者,取若是有,則有假有;取若是無,則無假有。雲何為取?所謂欲取、見取、戒禁取、我取,故名為取。諸長者,愛若是有,則有假取;愛若是無,則無假取。雲何為愛?所謂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是名為愛。諸長者,受若是有,則有假愛;受若是無,則無假愛。雲何為受?所謂眼觸所生受,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所生受,是名為受。諸長者,觸若是有,則有假受;觸若是無,則無假受。雲何為觸?所謂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是名為觸。諸長者,六處若有,則有假觸;六處若無,則無假觸。雲何為六處?所謂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是為六處。諸長者,名色若有,有假六處;名色若無,無假六處。雲何為名色?所謂受想思觸作意,四大界及四大界之所造色,是名名色。諸長者,識若是有,有假名色;識若是無,無假名色。雲何為識?所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名為識。諸長者,行若是有,則有假識;行若是無,則無假識。雲何為行?所謂色思、聲思、香思、味思、所觸思、法思,是名為行。諸長者,無明若有,則有假行;無明若無,則無假行。雲何為無明?所謂前際無知、後際無知、前後際無知,內無知、外無知、內外無知,苦無知、集無知、滅無知、道無知,緣無知、緣起無知。於緣生法,若黑若白,有緣無緣,有光影無光影,有罪無罪,可親近不可親近,無知無見,無對觀無達解,如是等相,是名無明。
“諸長者,不正作意若有,則有假立無明;若無不正作意,則無假立無明。雲何名為不正作意?所謂我於過去,是何等性,是何等處,是何等類;我往未來,是何等性,是何等處,是何等類;復於內身多起疑惑,雲何名我,我為是誰,為有為無,為虛為實,是何等性,是何等處,是何等類,我昔何處住於彼處,起如是等不正作意。從六見中隨生一見,執有我見,執無我見,或依我故而觀我見,或不依我而觀我見,又復虛妄起如是見,我即世間或當緣起,為常為恆不轉不變,永正住止,如是諸見,是名不正作意。諸長者,不實分別若有,則有假立不正作意;不實分別若無,則無假立不正作意。雲何名為不實分別?謂我、有情、命者、丈夫、數取、生者、意生、摩納婆、作者、受者,是名不實。而諸無聞凡夫,妄起如是我分別、有情分別、命者分別、丈夫分別、數取分別、生者分別、意生分別、摩納婆分別、作者分別、受者分別等分別故,是為不實分別。諸長者,如是不實分別若有,則有假立不正作意;不實分別若無,則無假立不正作意。
“諸長者,不正作意若有,則有假立無明;不正作意若無,則無假立無明。無明若有,則有假立諸行;無明若無,則無假立諸行。如是乃至生若是有,則有假立老死;生若是無,則無假立老死。”
爾時,佛告諸長者:“汝今當知,一切諸法不實分別所起,依於眾緣,羸劣無力,從眾緣轉。眾緣若有,則有假法;眾緣若無,則無假法。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是假立,此中都無生者、老者、死者、盡者及以起者,唯有永斷諸趣,清淨寂滅可以歸依。諸長者,於意雲何?譬如大池所生諸魚水族之屬,依何力住?”
長者白言:“世尊,此諸魚等依水力住?”
佛言:“如是,如是,諸長者,此水頗有思念為有力不?”
長者白言:“世尊,此水無力無能,何所思念?”
佛言:“如是,如是,諸長者,不實分別所起諸法亦復如是,但假施設,無力無能,從眾緣轉。眾緣若有,則有假法;眾緣若無,則無假法。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是假立,此中都無生者、老者、死者、盡者、起者,唯有永斷諸趣,清淨寂滅可以歸依。是故,諸長者,汝等應正觀察如是眾緣,非安隱處,難可保持,深生怖懼逃走遠避。復應觀察此是何法,因怖何法而來至此?汝等如是正觀察時,無法可得,無怖無捨。何以故?一切諸法皆不可得,一切種求不可得故;諸法無我,離塵垢故;諸法無眾生,遠離我故;諸法無命,出過生、老、病、死愁憂苦惱逼迫等故;諸法無數,取三世斷故;諸法無字,一切言音不可說故;諸法無著,無所緣故;諸法寂靜,寂滅相故;諸法普遍,虛空性故;諸法性空,無定屬故;諸法無動,無所依故;諸法依實際住,善住無動相應故;諸法不可開闡,離相波浪故;諸法不可顯示,無相無形,無有光影,離諸行故;諸法非我所有,離我所故;諸法不可分別,離心意識故;諸法無有愛藏,超過眼、耳、鼻、舌、身、意道故;諸法不可舉移,離生住壞故;諸法無作無用,離心意識故;諸法屬緣,性羸劣故。
“諸長者,我說是眼,四大所造,無常無住,無恆不堅之法,羸弱速朽,難可保信,眾苦所集,多病多害。汝諸長者,眼為如是,不應依止;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不應依止,當如是觀。復次,諸長者,眼如聚沫,不可撮摩;眼如浮泡,不得久住;眼如陽焰,業惑愛生;眼如芭蕉,性不堅固;眼如幻術,從顛倒起;是眼如夢,唯虛妄見;是眼如響,系屬眾緣;眼如光影,業光影現;眼如浮雲,聚亂散相;眼如流電,剎那便滅;是眼無主猶如地;是眼無我猶如水;眼非有情猶如火;眼非壽命猶如風;眼非數取猶如空;眼為不實依藏諸大;是眼為空,離我我所;是眼無知,如草木土石;是眼無作,機關風轉;是眼虛假,朽穢所聚;是眼浮偽,摧散破壞滅盡之法;眼如丘井,常為老逼;眼無住際,終歸磨滅。諸長者,眼為多過,應如是觀;乃至於意,一切諸法亦復如是。
“復次,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妄謂是眼,妄謂是耳,乃至妄謂是意。諸長者,但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謂此是色,謂此是聲,香、味、觸、法亦復如是。諸長者,但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謂此色蘊,謂此受蘊,想、行、識蘊亦復如是。諸長者,但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謂此地界,謂此水界,火、風、空、識亦復如是。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謂此有為,謂此無為,乃至一切諸法亦復如是。諸長者,汝等今者,應捨妄欲,趣於無欲,於諸妻子、家宅、財物,深知虛妄,不應執著;不執著故,以淨信心,捨離家法,趣於非家,當得無欲。諸長者,何等名為出家無欲?謂住屍羅別解脫戒,具足攝持威儀行處,見於小犯生大怖畏,受學律儀成就戒蘊。諸長者,汝等若能奉持戒已,於是六根、六境、五蘊、六界,深知虛假皆不執著;以不著故,是名出家無欲之法。諸長者,若不著眼乃至識界,以不著故則不保護。何者不保護?眼不保護,耳、鼻、舌、身、意不保護;色不保護,聲、香、味、觸、法不保護;色蘊不保護,受、想、行、識蘊不保護;地界不保護,水、火、風、空、識界不保護。以不保護,則無煩惱;若無煩惱,則名為輕。雲何為輕?謂無所見。若無所見,則不依物起瞋害心;由無瞋害,則不自害,不思害他,不思俱害;以無害故,則於無余大涅槃界而便入證。諸長者,汝等應知,誰於寂滅而便入證?諸長者,眼不入寂滅,耳、鼻、舌、身、意不入寂滅。然因於眼起諸妄執,或計為我,或計我所;若遠離者,即是寂滅。遠離何等而為寂滅?若遠離貪,即是寂滅;若遠離瞋,即是寂滅;若遠離癡,即是寂滅;若離無智,即是寂滅。
“復次,諸長者,過去無智不可遠離,未來無智不可遠離,現在無智不可遠離;然要因於遠離無智而正智起。諸長者,何等為智?所謂盡智。何等盡智?過去非盡智,未來非盡智,現在非盡智。然諸長者,因離無智而此智生。此智不遠離智,因離眼無智而此智生。又諸長者,眼非我所,若非我所,則不取著;若不取著,即是最上;若是最上,即是解脫。何處解脫?於我執所而得解脫;有情執所、壽命執所、數取執所、斷常執所,一切執所,乃至分別執所而得解脫。行者若能於執解脫,則不分別;若不分別,則非分別非不分別。何等不分別?所謂不分別我及以我所。行者爾時,於一切法離散不積,捨而不取,捨故寂滅,解脫除遣,最勝解脫,離諸系縛。於何等處名為除遣?一切苦處而得除遣。汝諸長者,若求出離,勿於一法而生取著。何以故?若有取著,則有怖畏;若無取著,則無怖畏。
“復次,諸長者,眼非寂滅,耳、鼻、舌、身、意亦非寂滅;色非寂滅,乃至識界亦非寂滅。然諸長者,因於識界起不實執,或計為我及以我所;若離於此,即是寂滅。遠離何等而得寂滅?謂遠離貪而得寂滅,離瞋、離癡及以無智而得寂滅。復次,諸長者,過去無智不可遠離,未來無智不可遠離,現在無智不可遠離,然離無智而得智生。諸長者,何等為智?所謂盡智。何等盡智?過去非盡智,未來非盡智,現在非盡智。然諸長者,因離無智而智得生。此智不遠離智,因離識無智故而智得生。而此識界非是我所,若非我所,則不取著;若不取著,即是最上;若是最上,是即解脫。何處解脫?於我執所而得解脫;有情、壽命乃至於一切分別執所而得解脫。行者若能於執解脫,則不分別;若不分別,則非分別非不分別。何等不分別?謂不分別我及我所。行者爾時,離散不積,捨而不取,捨故寂滅,解脫除遣,最勝解脫,離諸系縛。於何除遣?一切苦處而得除遣。汝諸長者,若求出離,勿於一法而生取著。何以故?若有取著,則有怖畏;若無著者,則無怖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取著生怖畏, 由斯趣惡道,觀此有怖處, 智者不應取。
汝修諸聖道, 應當善觀察,如是觀便得, 異此則不可。
一切處皆空, 虛動非堅實,愛诳惑世間, 勿於此生亂。
我已知空法, 了諸法不堅,湛然獲安泰, 證無動妙樂。
若如是了知, 諸法唯空者,彼解脫眾苦, 及滅於诤論。
欲攝受一切, 生諸災橫者,攝受故取著, 著故生諸有。
從有生於生, 由生遠寂滅,生者老病死, 如是大苦逼。
無欲故無取, 無取故無有,無有故無生, 老病死亦爾。
聚集資生具, 一時皆棄捨,並捨愛妻子, 趣苾芻威儀。
勿貪親與財, 咄哉念知足,勿如旃茶羅, 下賤心來往。
勿自恃持戒, 輕毀犯戒者,恃戒凌於人, 是名真破戒。
譬如鹿被弶, 若縛若致死,處魔罥慢者, 縛害亦如是。
慢能壞善心, 又損自他善,故勿輕毀戒, 況持戒梵行!
當學大仙子, 常住空閒處,勿顧於身命, 趣寂靜解脫。
應離無義本, 順世尼乾論,愛敬演甚深, 空相應妙法。
內外十二處, 我說心為本,彼復因業生, 業由思久住。
眼色俱為緣, 而生起於識,緣阙則不生, 譬無薪之火。
如是生諸法, 和合互相生,無作無受者, 現作用如幻。
一切內外法, 我已知空幻,愚夫顛倒執, 分別我我所。
眼中無有情, 外諸處亦爾, 非我作壽者, 諸法類應知。
眼不思解脫, 耳鼻舌亦然,身意等無作, 諸法觀如是。
譬如巨海中, 鼓濤成沫聚,明眼者察知, 審其非堅實。
如是五蘊體, 達者知非固,當解脫生老, 愁憂災橫等。
我法中出家, 知諸法如幻,不虛彼信施, 即名供諸佛。”
爾時,五百長者聞是法已,即於此處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如無黑淨衣,置染器中速受染色;如是諸長者法眼清淨,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復為長者宣說妙法,示教贊善:“諸長者,我說此眼自性是苦而復熾然。何等熾然?所謂貪火、瞋火、癡火之所熾然,生老病死、愁歎憂苦、不安等法之所熾然。如是,諸長者,我說此耳、鼻、舌、身、意自性是苦而復熾然。何等熾然?所謂貪火、瞋火、癡火,生老病死、愁歎憂苦、不安等法之所熾然。諸長者,我說此色自性是苦而復熾然。何等熾然?所謂貪火、瞋火、癡火之所熾然,乃至聲、香、味、觸、法亦復如是。諸長者,我說色蘊自性是苦而復熾然。何等熾然?所謂貪火、瞋火、癡火之所熾然,乃至受、想、行、識蘊亦復如是。諸長者,我說地界自性是苦而復熾然。何等熾然?所謂貪火、瞋火、癡火之所熾然。如是乃至水、火、風、空、識界自性是苦而復熾然。何等熾然?所謂貪火、瞋火、癡火,生老病死、愁歎憂苦、不安等法之所熾然。
“是故,諸長者,我今不執眼耳、鼻、舌、身、意,汝等亦應如是隨學。我今不執色、聲、香、味、觸、法,乃至不執色等諸蘊、地等諸界、此世他世,汝等亦應如是隨學。諸長者,汝等若於眼耳、鼻、舌、身、意不執著者,則不依眼住,不依耳、鼻、舌、身、意住。汝等不依色、聲、香、味、觸、法時,汝等則不依於一切法住。汝等不依色蘊,乃至不依識蘊住者,則不依色蘊乃至識蘊住。汝等不依地、水、火、風、空、識界時,則不依地界乃至識界住。汝等不依此世他世及以一切世間住者,如是汝等不取一切法時,則不依於一切法住。若能不依一切法住者,是則名為非當有、非不當有。汝等若悟非當有、非不當有者,我說汝等解脫生老病死諸苦。”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生死所熾盛, 燒燃諸世間,受苦無能救, 喪失於聖道。
照世諸如來, 時乃一興現,無剎那遠離, 當起堅精進。
修習於正行, 慧觀應察知,如慧觀當得, 異此非所獲。
若於此修習, 應知一切空,了達空法已, 非心空菩提。
貪瞋及與癡, 是三毒大火,燒諸世愚者, 長眠而不覺。
生老病及死, 愁歎諸苦等,知世逼迫已, 勿依諸法住。”
爾時,五百長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欲於佛所出家,受具足戒,修清淨行,未審世尊垂愍聽不?”
佛言:“善來苾芻!”即名出家,具足戒已,成苾芻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袈裟執受已, 其發自然斷,一切皆持缽, 即座成羅漢。
知得羅漢已, 於苾芻眾前,及對諸天等, 大師已問說。
昔於世依怙, 廣行諸布施,隨其所生處, 常感多安樂。
彼今得見我, 復生清淨心,由彼心清淨, 故為說妙法。
聞說得羅漢, 永離於我見,證空法現前, 解脫諸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