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現觀莊嚴論》講記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現觀莊嚴智度竅訣論》。

  庚二、(接受令發心清淨之教授)可分為二:一、總說教授;二、別說難以通達之理。

  辛一、(總說教授)可分為四:一、開示修行自性之教授;二、開示所緣境四谛之教授;三、開示所依三寶之教授;四、開示修行圓滿之因。

  壬一、(開示修行自性之教授):

  前面講了道之自性——發心。雖然我們發了利他菩提心,但畢竟還是凡夫,有很多的不清淨,為了令菩提心清淨、功德圓滿,就要親近大乘善知識,接受大乘善知識的教言(教授)。傳授開示之上師,即為接受教授之真實對境。

  應該親近何種善知識?何種善知識才可以傳授教授?應當是從獲得大資糧道法流三摩地直至佛陀殊勝化身之間的教授者。“法流三摩地”是一種等持(禅定)。在修到大資糧道的時候,就可以具備這種禅定。具備這種禅定的菩薩,一直到佛陀殊勝化身之間的教授者,這樣的善知識是我們應當親近的,因為他才可以傳授真實的教授,教授大乘的修行方法。

  這是比較殊勝的教授者。而普通的教授者,則是從小資糧道開始。處於小資糧道和中資糧道的菩薩,也可以傳授教授。大乘的善知識都要具備菩提心。相續中產生了世俗菩提心,即願行菩提心,就開始進入資糧道了。

  資糧道分三個階段:小資糧道,中資糧道,大資糧道。為什麼叫大資糧道?因為大資糧道可以具備禅定,即法流三摩地,具有這種禅定之人傳授的教義、道理、內容,他都能記下來,一般不會忘記,如同錄音筆一樣。其實小中資糧道也可以傳授教授,但是可能由於不具備這種禅定,會有忘失、遺漏的情況。這裡講的是傳授教言者,同時接受者也要具足禅定。

  作為接受者,則應當是對教授之義具有意樂和希求之情的眾生。聽聞之因是什麼?除了不可思議的佛陀之外,佛陀的境界是不可思議的,一般聖者的聽聞之因:是能連續不斷地受持聖法詞義的法流三摩地——他要具備這種禅定。凡夫的聽聞之因,是具備正知正念。

  教授有兩種分類,一種是為了以前沒有聽聞過的人能夠聽到而傳授,另一種是為了已經聽聞過的人能夠更了知、增上而傳授。阿阇黎獅子賢認為,前者是教誡教授,後者是隨教教授。阿阇黎解脫軍的觀點恰好與此相反。

  以上講了三個內容:傳教授之人,接受教授之人,教授的分類。接下來是教授的本體。教授不一定通過言辭傳授。比如,獨覺佛以表情來傳法,大乘裡講的“持明表示傳”一般也是沒有語言的。傳達教授的內容主要是傳達大乘的道,斷證功德圓滿的方法。無論哪種傳達方法,只要教授者能傳達,接受者能明白就可以。

  修行及……

  所聽聞之教授可分為十法。

  第一、修行自性:對於“發心等所學諸法,由於在名言中的如幻顯現不滅,如幻如夢般存在,顯現不滅,所以在世俗中存在;又因為在勝義中了不可得,如果以智慧去觀察的話沒有自性,故而為空性”的道理毫無畏懼,以二谛雙運的方式傳授道之修行。

  這裡講的是二谛雙運。傳授的內容主要是大乘道,通達究竟涅槃的佛果的方法、道路即二谛雙運。一切菩薩的所學法,自性是空性。在《般若經》裡講,照見五蘊皆空,都是這樣說的,但也不是單空。

  在世俗谛中,如夢如幻般地存在,二轉法輪就是這樣講的,顯現不滅,但卻如夢如幻般地存在。“如幻如夢般”指自性是空性的,即現而無自性之意,並不是在世俗谛中不存在,在世俗谛上肯定存在。二轉法講現空二谛,二谛是雙運的。顯現不滅,但顯現自性是空的。

  前面我們講了傳教授者,受教授者,教授之本體,那麼具體教授的內容是什麼?是二谛雙運,除此之外,別無其他。以前我們學中觀的時候也講過,自宗的觀點:基是二谛雙運,道是二資雙運,果是二身雙運,基道果都不離雙運。此處所講也是如此,無論修行的對境,還是修行的本體,都是二谛雙運的。以二谛雙運的方式,傳授道之修行。

  佛經裡也如是而宣講。如以“捨利子,菩薩摩诃薩行持般若波羅蜜多,正成菩薩之際而實不見菩薩”的內容,來開示三輪不可得的教授。菩薩行持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三輪是空性,都是不可得的。這裡講的也是二谛雙運。

  作為修行自性,因為是以六波羅蜜多之方便,並且是為了一切眾生之利而獲得所證法身的,所以比聲聞緣覺之修行更為超勝。這裡有六般若波羅蜜多,主要是有前行發心,為了三界如母眾生有這種利他的菩提心,所以這種修法,遠比聲聞緣覺殊勝。

  此處所說的二谛分基:是無有自性,或非二谛之反體。這裡講的是二谛,先講二谛的分基。以麥彭仁波切的觀點,以無有自性作為二谛的分基,僅僅無自性是分基。有些論師認為,除了二谛之外沒有什麼分基;還有些論師認為,二谛的分基僅僅是所知。

  還有非二谛之反體,除了二谛沒有他法。但“不是二谛之反體”以分別念可以假立,實際是不存在的。我們一般是以分別心安立分基的,非二谛的反體是二谛的分基,這樣安立也可以。但此處存在著辯論,可以參考其他資料。

  二谛的分類:可分為世俗谛與勝義谛兩種。

  其中所謂的世俗,又可分為兩種:即以六根無害的外境現象之正世俗,六根無害,沒有損害的外境現象是正世俗;以及以六根有損害的而出現的混亂現象是倒世俗。從世俗谛的角度來講,有量的害,所以不是正世俗谛。比如,眼翳者所見發縷等假相的倒世俗;患膽病的人,看白色海螺;有眼翳的人看空的容器裡有很多毛發等。眼根有問題,從而導致所見有問題。

  從世俗谛角度來講,眼根無損之人看空的容器裡沒有毛發,但是有些患眼翳的人卻看見有毛發,甚至能起到真實的作用。

  以前有個人得了這種眼病,每次吃飯時看見碗裡都是毛發,吃的時候也很難受,後來食道真的出了問題,堵塞了,最後死掉了。其實碗裡沒有毛發,但是他看見的都是毛發,而且覺得自己吃的東西都是毛發,結果也真起到了作用,因此而死掉了。

  還有得了一種膽病之後,把白色的東西都看成是黃色的,比如看雪山、白色的海螺都是黃色的。實際雪山、海螺是不是黃色的?不是,是白色的,但是因為眼根出了問題,而看成是黃色的,從世俗谛來講,這都是混亂現象,都是不存在的,不符合實際的,所以是倒世俗。

  而勝義也可分為兩種:即僅僅遮破生法等等的,尚未超離於無生戲論的相似勝義。我們講中觀的時候講過,勝義谛有相似和真實兩種,相似勝義谛是自續派暫時抉擇的空性——單空,只遮破了有邊,而沒有遮破無邊和有無邊、非有非無邊,所以是相似勝義谛。以及超離於生與無生諸邊戲的真實勝義。這是遠離八邊戲論的大空性——真實勝義谛。這是二谛的分類。

  二谛的法相:法相是事物的特征,以特征來認知事物。經不起真實正理辨析的尚未超離心境之法,即為世俗谛;沒有超離心境之法,是分別念的范圍,也可以說是分別念的對境。這裡講的分別念和因明裡的分別念有所不同。除了超越的——入根本慧定、佛的境界,其他的心識都屬於分別念,屬於分別念的對境。這些顯現,以勝義谛的觀察量都經不起觀察,一觀察都找不到自性。這是世俗谛。

  遠離戲論、寂滅所緣、超離心境之法性,即為勝義谛。都是超越的,不是分別心的對境。也可以說,具有能取所取的一切境與有境之現象,即為世俗谛;以聖者智慧來體悟二現泯滅之理的離戲真如,即為勝義谛。這個是遠離能诠所取的離戲真如,沒有任何以分別念假立的,本來的狀態——真如,為勝義谛。以聖者的智慧來體悟——菩薩入定的時候,能體悟到;佛一直在那樣的境界中,其他人無法體悟。

  作為宣講者以音聲開示,以及聽聞者所聞思之對境的二谛,只是在觀待有境心的情況下,才可以分別安立為二谛。如果觀待聖者的根本慧定的真實勝義谛而言,則二者都成了世俗谛,對於這一點,我們應當詳加分析。

  我們安立二谛,都是言思的范疇。其實言思的范疇都不是真正的勝義谛,但是觀待我們的有境分別心時,可以安立二谛。真正的勝義谛是菩薩入根本慧定的狀態。如果觀待聖者的根本慧定——真實勝義谛而言,這都是世俗谛。菩薩的入根本慧定才是真實的、遠離言思的,無法以邏輯推理,也無法抉擇的,只有通過修行,以禅定的力量才能體會到。

  麥彭仁波切在講中觀的時候,對這些觀點很重視,也分析的特別多。這些都很重要。其實我們心裡很多疑惑,並沒有真正搞清楚,所以是這樣的。

  下面針對二谛一體異體的問題分別進行推斷:

  二谛是一體還是異體?有些人認為,二谛在勝義當中是異體的。這是不合理的。麥彭仁波切在這裡講,如果二谛在勝義谛當中為異體,是兩個不同的事物,則應成如下過失:

  一、勝義不是現象之法性。勝義谛是法之自性、法性,但是如果世俗谛和勝義谛是他體,此勝義谛就不是該世俗谛這些緣法的自性了,這是不應理的。比如說柱子和柱子的自性,二者是法和法性的關系,實際也是這樣的關系。但如果二者是他體,就不能成為法和法性的關系了。

  二、即使證悟勝義,也不能斷除對現象的實執增益。證悟勝義谛的時候,應該能夠斷除對顯現的增益。照見無實有之空性,就可以斷除對顯現的實執增益。但是按你的觀點,如果是他體,就無法斷除對顯現的實執增益。

  三、以世俗正理不可得的真如法性並非勝義。世俗的顯現,通過正理不可得,這種真如法性應該是勝義谛,但是如果按照你們的觀點,二者是他體,就不是勝義谛了。

  四、雜染與清淨二者在同一時刻位於同一個補特伽羅相續的情形也可以成立。因為二者是他體的,是互不相違的,這樣二者可以同時存在、成立。因此,二谛在勝義中不可能為異體。

  如果二谛在世俗中為一體,則應成如下過失:

  一、以現見世俗即可以現見勝義谛。比如我們看見柱子的同時,也能看見柱子的空性。如此一來,普通凡夫也現證了空性真谛。

  二、如同緣於世俗即可以增上煩惱雜染一般,緣於勝義也可以令煩惱雜染增上。緣這些顯現,比如看見美色,同時貪心就增長;同樣,見勝義谛也令煩惱雜染增上。

  三、在世俗之外不能找到勝義。

  四、如同世俗谛具有種種戲論分別一般,勝義谛也具有種種戲論分別。

  由此可見,在勝義中,包括二谛一體異體的所有戲論之相都不可承許;在勝義中不能說一體,也不能說他體;在名言當中,之前講了勝義谛有相似的和真實的。從相似勝義角度而言,二谛之間則為一本體、異反體的關系。意指一個本體兩個反體。實際沒有兩個,但是以分別心可以安立為兩個。

  二谛無論在哪方面都沒有差別,所以實際上並不存在異體的關系。如果從勝義谛的角度來講,只是觀待有境心,才像以有境心而將無為法虛空分成東方與西方等不同方向一樣,而將二谛分成了異體之法。以我們的分別念來安立,可以把虛空分為東南西北,但虛空是什麼也不存在的狀態,怎麼分呢?以我們的分別念可以分。觀待我們的有境、心識,可以安立二谛。講這種一體,而且多體也不是真正的多體。因為不是一個,故而安立了多的名稱。

  以上內容,是從所抉擇的角度宣說了二谛。

  為什麼講二谛?因為傳授的道是二谛雙運的。我們總是講要親近善知識,因為善知識傳授的內容是道。這個道是大乘之道,是成佛的方法,通達究竟涅槃之道,即本體是二谛雙運。

  壬二、(開示所緣境四谛之教授):

  諸谛

  這是偈頌的後半部分。從取捨角度而開示四谛之教授如下:剛才從抉擇的角度講,現在從取捨的角度講。從抉擇的角度講的是二谛——空即是現,現即是空。現空不二的真谛。從取捨的角度講是四谛。

  為什麼這樣定數呢?

  四谛數量之確定:以希求解脫為准繩,從取捨的角度而確定出四谛之數量。一個修行人,要超脫輪回獲得究竟的涅槃,是要做取捨的。對輪回和涅槃做取捨,所以是四谛。四谛有小乘的四谛和大乘的四谛,這裡講的一般都是大乘的四谛。

  第一,想遠離輪回,先要了知輪回之苦。第二,要了知輪回之根,輪回從何而來。去除了輪回的根,就可以超脫輪回。第三,要獲得究竟涅槃,就要了解何為涅槃之因。第四,通過修持涅槃之因,進而獲得涅槃之果。所以四谛的數量是決定的。

  四谛之次第:如果與現證道之次第相應,則如同病人依止醫生治療疾病的四個過程一樣,而有所知苦谛、所斷集谛、所獲滅谛與相續所依之道谛四者。

  一個病先要感覺到痛苦,感覺到生病,這是所知苦谛。然後找一個明醫,經過診斷把病源找出來,是哪出了問題,是肺還是膽?找到了根,找到痛苦的原因,這是所斷集谛。醫生給他開藥、治療,他接受治療,按時服藥,這是所修道谛。通過服藥,最後病痊愈了了,這是所獲滅谛。這樣的過程就是四谛的次第。

  同樣,我們先要知道六道輪回中只有苦沒有樂,這是所知苦谛,這是真實不虛的。很多學佛人,不了知苦谛,沒有真正明白什麼是苦,沒有真正了知輪回皆苦的真谛。

  我們講輪回過患時講輪回充滿了痛苦,但簡單講,輪回即業力牽引之意。如果有業力牽引就無法獲得自在,這樣也無辦法掌握命運,這就是輪回苦。

  何謂輪回?即處於無明的狀態,沒有明了諸法的究竟實相。我們就像盲人,心裡的恐懼無法消除,所以輪回皆苦。

  希望大家先從所知是苦谛入手。我們講輪回皆苦時,講地獄有何種痛苦,餓鬼有何種痛苦。但是因為沒見過地獄,也不知道什麼叫餓鬼,都不相信,包括學佛人都不相信。很多學佛人都是凡夫,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所見,別的都不相信。說是信佛實際沒有信佛,信的是自己,所以也沒有真正學佛。

  集谛。即找到病根。同樣,我們為什麼輪回,為什麼這麼痛苦?要找到這個根。根即集谛,集谛即業和煩惱。痛苦是從業和煩惱中產生的。業和煩惱在,痛苦肯定在,肯定要輪回,無法超脫輪回。

  我們知道,一切禍根是業和煩惱,那怎樣解除業和煩惱?怎樣去除根?業和煩惱是從我執中產生的,是要對症下藥的。然後就是道谛。道谛即無我空性的見解。以這種修行,把無我空性——無我的智慧,空性見,弄明白了,不斷地修煉,最後可以破除我執、放下我見。我執我見沒有了,業和煩惱就消除了;業和煩惱沒有了,痛苦就消失了,輪回沒有了,顯現的就是寂滅,解脫的狀態。

  這就是苦集滅道,它們的次序也是這樣的。

  四谛之釋詞:為什麼叫苦谛、集谛、滅谛、道谛四谛呢?因為是諸佛所宣說的無常等真谛之教言,又因為諸大聖者能如是現見,所以稱之為“谛”。佛宣說的,佛語無欺,佛無有欺惑,所以佛說的是“谛”,即真實之意。

  四谛之自性:

  一、苦谛:不清淨的器情世間,也即由業與煩惱之力而產生的一切有漏之果的部分。屬於世間的緣法、有漏法分為果法和因法,它是果法的部分。

  輪回苦是真實的,一切的痛苦都是從業和煩惱中產生的,這也真實的。要解除業和煩惱,要靠無我空性見解,這還是真實的。最後一定能獲得寂滅,可以獲得永恆的安樂,這都是谛,即真實之意。苦谛、集谛、滅谛、道谛都是真實的,因為是佛所宣說。還有因為諸大聖者如實現見的,親自體會的,也可以說是教證,但是我們通過理證也可以說明它是“谛”,是真實的。

  苦谛有四種行相:痛苦、空性、無常以及無我。一般凡夫將屬於苦谛的一切法執著為常有、快樂、實有、有我;但這都是顛倒的。諸佛菩薩親見的是何種狀態?何種自性?即無常、剎那遷變,痛苦的。

  1、痛苦。有漏皆苦,三有輪回中的一切都是不離痛苦的。有情眾生由無明而煩惱,由煩惱而造業,受業力牽引而流轉輪回,為各種顯現束縛,這一切都不離痛苦逼迫的本性。

  2、空性。以智慧觀察,諸法都找不到自性,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實有之法一無可得。

  3、無常。因緣剎那生滅,諸法無有剎那停留。

  4、無我。諸法看似有實有的顯現,但都找不到本體,無一實體得以安立。

  二、集谛:這些有漏輪回的諸蘊,並非由無因,或者非因的他法而生,而是由作為因法的業與煩惱而產生的。有漏法有因法和果法,它是有漏的因法部分,也具足四個行相:產生輪回之因、集、生、緣。業和煩惱為因,產生這些不清淨的器情世間。能產生業和煩惱的就是集谛。

  此處也有四種顛倒。有的宗派認為輪回之因是通過身體所造。數論外道承許諸法自性恆常,以這種形式存在。也有宗派認為,輪回是由唯一的造物主所造等等。集谛有四種行相:因,集,生,緣。

  1、因。業和煩惱是輪回之根,因為有業和煩惱所以產生輪回。

  2、集。業和煩惱也是痛苦的源泉,令諸般痛苦顯現。

  3、生。使痛苦相續不斷,繼而產生輪回。

  4、緣。也是輪回的增上緣。

  三、滅谛:以作為因法的道谛之力而產生的真如果位,也即輪回之因果永不再生的、相續阻斷的恆常、殊勝之果位——具足四個行相有滅、靜、妙、離四種形相的涅槃;

  1、滅。即息滅一切痛苦。

  2、靜。即遠離一切痛苦,無煩惱擾亂。

  3、妙。獲得恆常的善妙安樂。

  4、離。獲得解脫而不退轉,遠離一切災害。

  四、道谛:即通過道而現前所證、所見之五道。具有道、如、行、出四種形相。

  1、道。獲得涅槃的方法、道路。

  2、如。契入正理。

  3、行。趨入涅槃。

  4、出。永遠超離生死輪回。

  這裡講的是四谛每一谛都有四種形相,四谛共有十六種行相。

  關於諸等四谛十六形相,在佛經中也曾宣說的。這也不是彌勒菩薩的杜撰臆造,佛經中也宣講了:“若精勤於色法空性……”並同樣以“宣示色法無有生滅,空性不生不滅,依與不依,雜染與清淨,自身精勤與非精勤於布施……”而開示了色法等外境。這都是佛在般若經裡講的,很多都略了,因為很多都講完了,佛經中也有記載之意。而開示了色法等外境以及般若有境無別的道理,因此,我們應當盡力遮破對世俗當中的四谛——所知苦谛、所斷集谛、所獲滅谛與所依道谛的耽著。

  佛經裡講了四谛,而且講了要斷除對四谛的耽著。前面我們也講了四谛,要斷除對四谛的耽著之意;這裡是從取捨的角度而講的四谛的教授。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師仁波切宣講於2018年6月7日

 

上一篇:達真堪布:這是一種使功德圓滿、福德圓滿的方法
下一篇:智圓法師:珍惜暇滿的上等、中等、下等相,你能做到哪種程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