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法句經》:心意品第十一原文和白話譯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作者:尊者法救 維只難

  前言

  《法句經》

  尊者法救(撰)維只難(譯)

  《法句經》(梵文 Dharmapada ),是從佛經中錄出的偈頌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紀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來傳誦的佛祖法句,編集出新的《法句經》。

  法句,或譯法跡。法,是佛弟子所行與所證的。跡,是形跡,足跡。依足跡去尋求,可以得知所到的地方。引申此義,聚集多「名」,能因此而圓滿的诠表意義,即為句(此如中國所說的「筌蹄」)。

  《法句經》心意品第十一(原文)

  十有二章。心意品者。說意精神雖空無形造作無竭。

  意使作狗  難護難禁  慧正其本

  其明乃大  輕躁難持  唯欲是從

  制意為善  自調則寧  意微難見

  隨欲而行  慧常自護  能守即安

  獨行遠逝  覆藏無形  損意近道

  魔系乃解  心無住息  亦不知法

  迷於世事  無有正智  念無適止

  不絕無邊  福能遏惡  覺者為賢

  佛說心法  雖微非真  當覺逸意

  莫隨放心  見法最安  所願得成

  慧護微意  斷苦因緣  有身不久

  皆當歸土  形壞神去  寄住何貪

  心豫造處  往來無端  念多邪僻

  自為招惡  是意自造  非父母為

  可勉向正  為福勿回  藏六如龜

  防意如城  慧與魔戰  勝則無患

  《法句經》心意品第十一 譯文及解讀

  【譯文】

  心意品的大意是講:人的意識精神雖然空洞而無可感的形相,但其創造力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

  意識的流變瞬息萬狀,難以護守難以禁持:只有智慧端正其根其本,(如是)意識的本初光輝便可大放光明。(一)

  輕窕浮躁難以持戒,就會隨順欲望的驅使、操縱;制伏自己的(流動)意識便是善,自我調節心意則可以安寧。(二)

  意識微妙難以窺見,它常追隨欲望行動:智慧之人常常可以自護其心,能夠堅守戒律即是安樂。(三)

  (思識這種東西)獨自行走遠方,躲藏起來無影無蹤;減少意識(干擾)便可接近大道,魔力的繩縛便可解脫。(四)

  心(意)從無停息之時,也不知道佛法(的精義):沈迷於世俗的事務之中,將會缺少智慧。(五)

  (心)念從無停留處所,連綿不斷無邊無際;福氣可以遏止惡(念),明白此理之人便可成為賢人。(六)

  佛認為心這一東西,即使微妙難測但不是「真實相」:應當時時警覺放逸之意,切莫隨順放(蕩)的心(靈)。(七)

  (能夠)看到佛法(精義)最為平安,其所想要的終會有成;智慧可以守護微妙難測之意識,斬斷塵世之苦的各種因緣。(八)

  現世存有之身皆難永久,都會相繼命歸黃泉:形體壞死神識遠離,暫時寄住(之生命)何值貪戀?(九)

  心(念)預設創造的各種虛相,來來往往渾無端涯:(意)念太多又且邪惡偏僻,(必將)自我招來禍患。(十)

  這種意念(是)自我創造(的),絕非父母所生:芸芸眾生自可努力朝向正途,修煉福(份)絕不回頭。(十一)

  深藏六根猶如靈龜縮頭,謹防(無端)意識猶如固守城(門)。智慧與魔力交戰,(若能)戰勝(魔力)則人生沒有禍患。(十二)

  【原典】

  心意品第十一 有十二章

  心意品者,說意精神,雖空無形,造作無竭。

  意使作猗①,難護難禁。慧正其本,其明乃大。(一)

  輕躁難持,唯欲是從。制意為善,自調則寧。(二)

  意微難見,隨欲而行。慧常自護,能守即安。(三)

  獨行遠逝,寢藏無形。損意近道,魔系②乃解。 (四)

  心無住息③,亦不知法;迷於世事,無有正智。 (五)

  念無適止,不絕無邊。福能遏④惡,觀者⑤為賢。(六)

  佛說心法,雖微非真。當覺逸意,莫隨放心⑥。(七)

  見法最安,所願得成。慧護微意,斷苦因緣⑦。(八)

  有身不久,皆當歸土。形壞神去,寄住⑧何貪?(九)

  心豫⑨造處,往來無端,念多邪僻,自為招患。(十)

  是意自造,非父母為;可勉⑩向正,為福勿回。(十一)

  藏六如龜⑾,防意如城,慧與魔戰,勝則無患。(十二)

  【注釋】

  ①猗:通狗,變化無常之意。

  ②魔系:魔力猶如繩索,牽引人的意志,故曰魔系。

  ③住息:停止。

  ④遏:止、阻止。

  ⑤觀者:看清福能止惡之人,承上文。

  ⑥放心:放逸之心、失去規約之心。

  ⑦因緣:事物或事件產生的原因和條件。因,原因;緣,緣起。

  ⑧寄住:佛教把現世看作是無常界,只有彼岸永恆,故人生在世便被佛教看作是「寄住」。

  ⑨豫:通預,事先設想。

  ⑩勉:努力。

  ⑾藏六如龜:六,指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是引起災禍的根源,故要深藏不露,如龜縮頭在殼,外物無所傷害。

 

上一篇:純智法師:菩薩戒中為什麼要設酤酒戒?(289-293)
下一篇:《百喻經卷下》:78、與兒期早行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