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動YIN念跟意念招感女鬼差點喪命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剛才提到說,造下這個彌天罪業、罪案,主要都是因為一念差遲,就是一念之差,我們就來講一個故事,叫「破雨傘」。這個故事事實上也是給好色之徒,很好色的人一個警惕。這你也可以講給好色的人聽,有時候碰到女鬼,這是真碰到女鬼,因為他好色,所以碰到女鬼。杭州有一個叫孔少夫這個人,他從小就喜歡誦《金剛經》,而且誦得很虔誠,「不間朝夕」就是說,他早課晚課,他早晚都誦《金剛經》。他到「弱冠」,就是成年的時候,他還沒有結婚,還沒有成立家室。他經營了一家米店在賣米,他對那些來買米的人,他「升斗無欺」,就是他買賣很公平,不偷斤減兩,而且出入公道,收錢也很公道。

  他的個性事實上也很隨和、很平和,但是他有一個不好的怪癖,他有一個不好的毛病,我們這裡講「習染既深」,他有一個毛病習氣是什麼呢?有憐香之癖,什麼叫「憐香」呢?就是喜歡看美人、看美女,好色,就是這憐香之癖,實在講這個也算是他的缺點,不無瑕疵。他每次看到這些少女過來了,他就會怎麼樣?會傾慕之,非常地迷戀。剛好鄰居有一個小婢女,容貌長得非常漂亮,常來孔店買米,他的店裡面買米。孔少夫每次都調戲這個婢女,小婢女,可是這個小婢女因為年紀太輕了,心智未成熟,所以不解風趣,不曉得他講的這個調情的話,每次都故意逗她,她都不領情。因為年紀太小,小孩子的心,童子之心,所以變成言之有心,聽者無意。

  有一天,就有一個出家人到店裡面來了,拿了一支雨傘,想跟他借銀子一塊。這個出家人可能用這樣一個示現,就是可能急用了,那就放了一支雨傘在這裡,我跟你借銀子一塊。這個孔少夫也滿善良的,他就給他銀子了,可見他心地善良,而且恭敬出家人。這個出家人就把雨傘放了以後,就離開了。孔少夫就把雨傘打開一看,雨傘是破的,裡面是破的以後沒有辦法遮雨。這裡面有表法,他為什麼送他雨傘?各位你想看看,他為什麼送他雨傘?他讀《金剛經》,《金剛經》是怎麼樣?《金剛經》是破妄顯真,《金剛經》就是怎麼樣?就要斷你的煩惱習氣,「金剛般若」就是智慧,要破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有人講說《金剛經》可以避邪,你怎麼避邪呢?你智慧開就不會邪知邪見了嘛。有些人講說《金剛經》,連鬼神都會怕《金剛經》,你有智慧以後就邪不勝正了。那邪是什麼?邪就是你的貪瞋癡慢疑,叫邪嘛,你的見惑跟思惑,對不對?你智慧開了以後,你就斷了見思惑了,就破了你的塵沙惑,再破根本無明,不就邪不入侵了嘛。

  《金剛經》就像一把雨傘,可以怎麼樣?防非止惡,你有智慧不就可以防非止惡嗎?對不對?就不被污染了。所以這個雨傘有這麼一個保護的作用,就防護的功能。他送給他的那個剛好是破雨傘,是什麼意思呢?因為他有憐香之癖,好色,換句話說他會妄想,會有YIN念。就像《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一樣,他有YIN念、有嫉妒念、有高己卑人念、有恩雠報復念,灶神都看得清清楚楚,你起心動念護法神會看到,鬼神也會看到。

  所以這個出家人送給他這個雨傘是破的意思,就是說,你這樣的一個誦《金剛經》的功德力,因為你起了這個妄想、這個YIN念,他產生怎麼樣?沒有保護的功能,但是他有沒有呢?還是有一支破傘,只是他戒行不清淨,他的身口意不清淨。他畢竟是意業,憐香之癖它是一種意業。而且會調戲這些小婢女,那就是口業了,會绮語,我們講說惡口、兩舌、妄語、绮語,所以你講那些調戲的話,那就是绮語。身口意兩個都造了,口業跟意業,那不就是雨傘就破了嗎?保護傘不就破了嗎?它有這個表法的意思。

  這個孔少夫一發現雨傘破了,就趕快追上去要去找,找這個師父說,把銀子還過來,看到那個出家人已經走了很遠了,走進去一個古寺裡面了。孔少夫就到佛寺裡面去找,結果找不到這個出家人,就回來了。可見那個出家人是護法神變現來的,祂知道他已經有災難,有死劫,要死了。還好他有誦《金剛經》,那個金剛護法神來救他。「是夜二更」,到那天晚上二更的時候,就有一個女孩子來叩門,孔少夫就把門打開了,打開以後,原來是隔壁鄰居的那個婢女,她就「輕調莺舌附孔耳邊曰」,這什麼意思呢?就悄悄地講細細的聲音,像那個莺莺燕燕那種聲音,在他旁邊說,我家的主人出去啦,去到我家來作客,這個意思。「主母等皆外出,請君過敘」,來這邊喝喝茶。

  這個孔少夫平常誦《金剛經》,一點定功都沒有。我們講說,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他已經住聲塵布施了,女生只要稍微給他莺莺燕燕,他整個人就暈頭轉向了,沒有定功了,這個故事很有意思,他還是誦《金剛經》的。結果這個孔少夫就很高興,跟著這個婢女的後面走,就「尾女而行」。剛好,他有福報,有貴人,剛好下著細細的雨,「適有微雨」,他只好,因為下雨了,回到家裡去拿那支雨傘,那個破雨傘,那個師父送給他的破雨傘,再歸店取傘遮身,那就表示有救,誦《金剛經》還是有救,有修行還是有差。

  而婢女先回門前立候,那個婢女就回到她的家,在門口那邊,在大門那邊等他。見到孔少夫來,「掩口微笑」,就嘴巴遮著在那邊笑,這個鬼要把他吃掉了,迎孔入,就把孔少夫迎進去了。可是當下那一剎那的時候,完了,孔少夫發現腳冷冷地,「足冷如冰」,這奇怪,為什麼?因為他已經跟鬼見面了,他進入什麼?進入我們所謂的陰間法界。我們知道,我們這個三界裡面有六道法界,有人法界、天法界、修羅法界,有地獄、餓鬼、畜生。《地藏經》裡面講說,業感緣起,你只要跟他業感相應的時候,你就會感應到他們那個法界的磁場,陰間的法界就是陰冷、冰冷,我們所謂的寒冰地獄。

  所以他就感覺足冷如冰,「心知有異」,不對,表示這個人,孔少夫誦《金剛經》,還有一點小小的警覺性,有一點小功夫,他就發現不對,怎麼身體、怎麼腳都變冰冷了呢?「躊躇不進」,他就腳在那邊不想再前進了。「婢強之」,那個婢女就把他再繼續拉,孔少夫就攤開,舉開那個傘,就揮那個婢女,「舉傘揮婢,婢退而復近」,退開以後又往前進,這什麼意思呢?那一支雨傘有保護作用,畢竟是那個出家人送的,那個金剛護法神送的。金剛護法神,《金剛經》有護法神,我們《金剛經》裡面有八部神將。這個金剛護法神,他這個傘本身有怎麼樣?有驅邪的作用,所以那個鬼就退而又近,退而又近。孔少夫就感覺全身冰冷,他好像入寒池,就好像是入寒冰的那個水池一樣。他一直想要回家,那個婢女就突然間變成一個獅頭婦人,「獅頭」就是像獅子那個頭的婦人一樣,那鬼會變啊,「強挽孔手不放」,就抓著孔少夫的手不放。

  這個大概是,這個好像也可以講說是佛菩薩來示現的,要來度化他,叫他以後不要那麼好色。就像朱鏡宙老居士,就是淨空法師的同學,以前在重慶當官的時候,他是大學畢業,他打麻將打到半夜,打到半夜以後,就是晚上三更半夜走路回家,以前鄉下馬路沒有像現在這麼發達,燈都好遠再一座燈,好遠再做一個燈,那燈就暗暗地。觀世音菩薩開始要度朱鏡宙老居士了,朱鏡宙老居士走走走走,奇怪怎麼前面有一個女的,半夜怎麼一個女的走在他前面,一看,她怎麼沒有腳?兩個腳都不見了,他嚇得就狂奔。後來他講給淨空老法師聽,那是一定觀世音菩薩來度他,為什麼?因為他不信邪,他不相信因果,他那時候也不相信佛法,因為他是學科學的,高級知識分子,後來就開始學佛了。所以因果很好用,你看他只要看到鬼,他就嚇死了,就快快地去學佛了。

  這個婢女,這個女鬼就拉著這個孔少夫的手不放,孔少夫就苦苦地將傘一直在那邊抵擋,在那邊揮,那婦人就退而再靠近,就這樣兩個在那邊拉拔,拉拔了半天,一直到天亮的時候。群雞唱罷,就雞啼的時候,天色已明,鬼就躲起來了。我們看電影好像都是這樣,那鬼不敢見陽光,早起的人就看到,怎麼有一個人在水池裡面,一直在那邊揮著那個雨傘,「舞傘不停」,那就趕快把他叫醒,「亟乎之醒」,就把他叫醒了。

  孔少夫手上那一把雨傘已經只剩下一個骨干而已,揮到雨傘那個布都不見了,只剩一柄。觀眾就把他簇圍起來,大家在那邊你一句我一句,就說,他一定碰到水鬼,在那邊討論。後來孔少夫回家以後,生病了數天以後,病才好起來。他就在那邊想了,他說拿這把傘來質押的這個出家人,應該是金剛護法神,因為他有誦《金剛經》,而且日夜朝暮課誦,他說應該是金剛護法神變的,祂來特別感念他持誦《金剛經》的虔誠,「故予以垂救」,所以知道他有難,要來救他。從此以後,他就不敢再生惡念、邪念,這樣算不算也是佛菩薩度他的啊?

  所以這個惡知識看起來是女鬼,但是也是度他後來改邪歸正。所以老法師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一個是善人,一個是惡人,一個是自己。他後來就改掉這個愛慕女色的習氣,他就一心奉佛,而且持誦《金剛經》更加的勤勞。後來「妻賢子孝,年登上壽」,也活了高壽,無病而終。這就是什麼?孔子說的,過而改之,是謂無過,可不勗哉,「勗」就是勉勵,你有過錯而能夠改,改了以後不再造作,就沒有過錯了。就我們佛家講的,「罪從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忏悔」。

  特別提了這個杭州孔少夫遇到女鬼的故事,來告訴我們說,只有一念差遲而已,他只看到鄰居的婢女,因為長得漂亮,跟她講绮語,調情。他對這些少女,他都常常有愛慕的心,動這個YIN念跟意念而已,就招感這個女鬼,要來把他抓去死,那多可怕呢。所以「止因一念差遲」,就造了彌天罪業。我們用這樣來做一個證明。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一百一十三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上一篇:黃柏霖:佛陀告訴你眾生有病我才有病
下一篇:黃柏霖:依聖賢的道理來教育小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